高二语文走近《红楼梦》主题单元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4
《红楼梦》主题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生平和书籍版本演变过程,体会作者的思想倾向。
2.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3.通过一系列趣读和分享过程激发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读整本书。
过程与方法:1.以提纲式阅读法,在了解作者思想倾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书内容框架。
2.以自主阅读和主题分享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解读《红楼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红楼梦》文学价值的基础上爱上《红楼梦》。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说的整体内容,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指导评价法、小组合作法。
板书设计:课时安排:10课时(半个学期的阅读课)第一课时:提纲挈领,知人论世第二至九课时:自主阅读,主题分享第十课时:猜想结局,总结分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提纲挈领,知人论世一、导入新课:清朝的时候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就算你读了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你不读《红楼梦》的话,你的知识还不够。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认为它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究竟《红楼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从今天开始的半个学期,我们将要进行《红楼梦》主题阅读。
二、新课讲授(一)知人论世1.说说你知道的曹雪芹(作者资料)简介: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体会小说的主题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基本读懂《红楼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研读理解《红楼梦》主题,辩证看待原著主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红楼梦》反应的社会生活之广、之深、之新。
教学重点难点能言之有据的阐述自己对《红楼梦》主题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班级辩论赛1.《红楼梦》对生活的反映是全方位的,因此,它表达的主题具有多义性,主要有“言情说”、“封建家族衰亡说”、“曹雪芹自传说”、“赞美女性说”、“色空说”等等。
你更认同哪种主题?请确定一个观点,分组进行辩论。
2.参考资料●新红学派的“自叙传说”“自叙传”主题说是1921 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提出来的。
他在考证曹雪芹生平和家世的基础上,得出《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
胡适用“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考据方法,用作品来证实作者的身世经历比索隐派是进了一步,但他忽略了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这也是不正确的。
其后,俞平伯、周汝昌等都支持过“自叙传说”。
●爱情主题说首倡“爱情主题”说的是何其芳。
他在《论“红楼梦”》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面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
”他进一步说曹雪芹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听见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终身误]里,就告诉了我们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将是不幸的。
这支曲子暗示了贾宝玉后来虽然和薛宝钗结婚了,却仍然忘不了林黛玉。
这首曲子写得比较含蓄,还只说是“美中不足”,只说是“意难平”,另一支曲子[枉凝眉]就把贾宝玉和林黛玉互相爱恋而不能结合的痛苦写得很沉重,简直是一首声泪俱下的悲歌。
之后,他又论证了宝黛爱情的来历、特征,以及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和意义。
●政治历史主题说陈熙中、胡经之、侯忠义在《〈红楼梦〉——形象的封建社会没落史》中说:“《红楼梦》是一部政治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政治历史小说。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红楼梦》的语言风格,识别并理解文中典型的诗词歌赋及成语典故。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介绍《红楼梦》的基本信息和主要人物,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包括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及环境描写等方面,激发阅读兴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基本情节框架。
•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三、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红楼梦》这一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克服阅读障碍。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作品,形成初步的阅读鉴赏能力。
四、教学资源•《红楼梦》原著或节选文本•《红楼梦》相关影视作品片段•多媒体课件(包含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图等)•《红楼梦》研究论文或评论文章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红楼梦》的基本信息和作者生平。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主要人物的第一印象和初步理解。
•情境教学法:利用影视作品片段创设阅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文化导入:通过讲述“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出《红楼梦》作为压轴之作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悬念设置:简述《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或人物命运,留下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原著。
2. 新课教学•作者与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强调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分析《红楼梦》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社会环境。
•基本情节框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红楼梦》的主要情节线索,如“木石前盟”、“宝黛初会”、“大观园试才”等,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感知。
2024年高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分析并领悟《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感受其艺术魅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
2.《红楼梦》经典片段的鉴赏。
【教学难点】1.人物性格的深度挖掘。
2.经典片段的内涵理解。
【教学准备】1.《红楼梦》原著。
2.课堂PPT。
3.相关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红楼梦》的了解和印象。
2.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二、课堂讲解1.人物分析林黛玉:性格孤僻、敏感、才情横溢。
贾宝玉:性格多情、反叛、具有民主思想。
王熙凤:性格机智、手腕强硬、善于权谋。
薛宝钗:性格温柔、贤良、端庄得体。
2.经典片段鉴赏《黛玉进府》:黛玉第一次见到贾母、宝玉等人的情景,展现了封建家庭的礼仪和规矩。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宝玉在梦中游历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寓意着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王熙凤在宁国府的管理中展现出的智慧和手腕。
三、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或经典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2.汇报展示: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红楼梦》,提高文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红楼梦》人物或经典片段的鉴赏文章。
2.阅读下一课的内容,预习并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红楼梦》中的多个重要人物和经典片段,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这部作品。
2.课堂讨论氛围良好,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的深度挖掘,避免表面化。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拓展】1.组织《红楼梦》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邀请专家进行《红楼梦》讲座,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第七单元不朽的红楼红楼梦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红楼梦》,驾驭阅读文学作品的一般方法。
2.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初步把握全书梗概。
3.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探究小说主题。
4.厘清人物关系,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情境任务“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开篇处的这首诗,既是作者对知音的期盼,也是对每一个读者的诱惑。
沉下心来阅读《红楼梦》,走进这部宏大作品的艺术世界,你肯定会不虚此行。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生平]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清代小说家。
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满语奴仆之意),入了满籍。
从他曾祖曹玺起先,三代世袭江宁织造。
雍正年间,他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缘由,被罢官、抄家,家道从今衰落。
曹雪芹晚年居于北京西郊,终因疾病而卒。
曹雪芹性情傲岸,嗜酒健谈,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作品]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陵十二钗》,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巅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评价]清代闻名文学家,创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作品。
2.写作背景《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它创作于18世纪中叶,清朝乾隆年间。
虽处于“康乾盛世”,但已进入封建社会晚期,种种社会冲突特别尖锐。
当时的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根本不了解西方工业革命的突飞猛进,在这种物阜民丰的太平盛世的局面下,隐藏着深重的危机。
曹雪芹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和脉搏,他笔下的盛极而衰的贾府就是危机深重的封建社会的缩影。
曹雪芹生活在清朝的前期,曹家又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正是《红楼梦》中很多故事情节的原型。
其中曹雪芹早年的奢华生活,为他日后创作《红楼梦》积累了丰厚的生活素材。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出名的藏书家,闻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红楼梦大单元设计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红楼梦》大单元设计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意图。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3. 掌握《红楼梦》中的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5.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文学评论。
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红楼梦》a. 通过PPT或视频介绍《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意图。
b. 分享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c.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可能涉及的主题,并展开讨论。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a. 分组讨论学生对于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印象和理解。
b. 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性格特点、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
c.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进行全班讨论。
3. 第三课时:解读小说中的情节a. 介绍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如黛玉入荣府、宝玉与黛玉的相识等。
b. 分析情节背后的含义和象征。
c.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对于某一情节的解读。
4. 第四课时:探究小说的主题a.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可能涉及的主题,如爱情、家庭、权力等。
b. 分组讨论并总结各自组的主题解读。
c. 学生展示并进行全班分享和讨论。
5. 第五课时:学习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a. 介绍小说中常见的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 分析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其运用和效果。
c. 练习运用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学生撰写一篇小短文。
6. 第六课时:提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a. 给学生分发一段小说片段,要求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b. 引导学生分析片段的意义、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c.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7. 第七课时:培养写作能力,撰写文学评论a. 介绍文学评论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b. 学生选择小说中一个情节或人物,撰写一篇文学评论。
c.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互评和修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红楼梦》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是关键因素。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教学设计+文本语用知识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
【教学设计】
世界是个大观园,大观园是个小世界
——《红楼梦》阅读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拓展课内知识:在必修Ⅱ学习阶段完成阅读《红楼梦》,对必修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拓展。
2.提高语文能力:通过对《红楼梦》的主旨、人物、艺术等方面的探究,提高……。
3.形成阅读习惯:合作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品质。
4.培养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精神及谨严的做事态度和庄重的人生态度。
二、活动准备
阅读书目及相关资料: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著,俞平伯校,启功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10年4版)《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冯其庸纂校订定,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版)
87版和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
三、活动过程
活动日历
(一)第一阶段:活动起始课
必修教材选有《林黛玉进贾府》一课,课后提出课外延伸阅读《红楼梦》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反馈学情,明确此次阅读活动的目的、评价方式及相关要求,确定活动流。
大单元教学设计大赛语文优秀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文学世界——《红楼梦》本教案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楼梦》这一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大单元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2. 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及主题;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教学前导: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播放一段与《红楼梦》相关的音乐或片段,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 课前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关于传统文学的问题,如古代小说的特点、传统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等,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核心教学过程:1. 教学活动1:导读《红楼梦》通过小组合作阅读的形式,让学生领略《红楼梦》的魅力,理解小说的结构、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小说的主题。
学生个别或小组展示,并进行全班讨论。
2. 教学活动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红楼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进行扮演,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生动还原人物,展示人物的特点。
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并进行角色扮演分享会。
3. 教学活动3:文学鉴赏选取《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学片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赏析、古文阅读和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4. 教学活动4:写作创作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根据小说情节或自行联想,以人物视角撰写一篇短篇小说或长篇故事,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拓展与巩固:1.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拓展阅读,阅读《红楼梦》的相关扩展阅读资料,以了解更多关于《红楼梦》的内容,并撰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2. 课堂分享: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中吸取和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的导读活动、角色扮演、文学鉴赏和写作创作作品进行评价;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的表现进行评价;3. 学生完成相关阅读资料的书面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