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语文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主题单元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27
高中语文《红楼梦》人物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塑造和命运走向。
2、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语言分析等方法来解读人物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2、难点(1)理解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背景对人物的影响。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人物,避免片面解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红楼梦》的影视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红楼梦》的初步印象,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人物分析。
(二)人物分析1、贾宝玉(1)外貌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通过这段描写,展现贾宝玉的俊美和多情。
(2)性格特点贾宝玉叛逆、善良、多情。
他厌恶仕途经济,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爱情。
对女性尊重和关爱,具有平等意识。
(3)举例分析如宝玉与袭人、晴雯等丫鬟的相处,体现他的平等观念;他对林黛玉的深情,与封建婚姻制度的抗争,展现他的叛逆精神。
2、林黛玉(1)外貌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突出林黛玉的娇弱和灵秀。
(2)性格特点林黛玉敏感、聪慧、孤傲、多愁善感。
她身世凄凉,寄人篱下,使她内心充满了孤独和不安。
但她才华出众,有着强烈的自尊和对真爱的追求。
(3)举例分析黛玉葬花这一情节,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怜惜和对命运的无奈;她与宝玉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她的敏感和执着。
3、薛宝钗(1)外貌描写“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描绘出薛宝钗的端庄和大气。
高中语文教案:解读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解读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这些形象既有娴静贤淑、温柔善良的,也有独立自主、聪明能干的,以及机智伶俐、风情万种的。
通过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贾母:娘亲般慈祥伟大贾母是贾府的家长,她在整个故事中展现出了一个典型大家庭女主人的形象。
她具备睿智和权力,并对她孩子们关怀备至。
贾母以其高尚和宽容得到了所有角色的尊敬和爱戴,并成为贾府众多成员心灵依托。
其次,在她行事风格上显示出其强烈的传统思维方式。
尽管冷漠或无情在故事的后期展现出来,她作为大家庭的女主人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贾母既代表了家族传统秩序中的权威和稳定,又凸显了男性社会中这些女性角色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二、王熙凤:智慧与权谋兼备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最具有政治野心和明察秋毫能力的女性形象之一。
“熙凤”三字透露着光明亮丽的意思。
她是一个聪明、机智和有远见的年轻女子,注重实际利益,并以卓越才能成功地左右和干涉他人的行动。
她对计划和策略拥有深厚的理解力,善于运用自己聪明才智来达到自身目标。
而她对贾府内部政治斗争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她不断地影响身边人,利用自己的杰出才干确保贾宝玉不会因好吃懒做而被禁足,从而保证了将来可以有更多机会参与管理贾府。
三、林黛玉:自由与独立的灵魂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受欢迎和最引人注目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是一个直言不讳、勇于追求真实、善良而敏感的女子。
她具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但对世俗功名毫不关心,更注重内心的自由与情感。
尽管她被视为命运的牺牲品,却能坚持自己独立思考和行动。
林黛玉通过对现实生活中荒谬和虚伪的嘲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社会道德观念和女性地位的质疑。
她不愿接受被束缚和依赖,并用绝笔以大写“情”字形象地告诉我们,在爱情面前不能苟同人情世故的巧妙避让。
高中语文二年级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历时几十年之久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涌现出了众多丰富的人物形象,其中塑造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角色。
本文将针对红楼梦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期从不同角度来了解这些角色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第一部分:主要角色形象分析1. 贾宝玉:作为红楼梦的男主角,贾宝玉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人物形象。
他天生聪明才智,却又懒散浮躁,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贾宝玉敏感且情感丰富,对美丽事物充满热爱。
他对黛玉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荣府变迁的忧虑,展现了他内心的善良和责任感。
然而,贾宝玉的优柔寡断和婚姻观念的模糊性也导致了他在感情路上的抉择困难,最终使他陷入了痛苦的境地。
2. 薛宝钗: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贤良淑德的女子形象。
她聪明美丽,深受贾母的宠爱。
薛宝钗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理智的态度,能够以一种冷静的方式对待感情和家庭。
她的婚姻观念很明确,对贾母的期望也非常清晰。
她是一个出色的管家,总是能够处理好家庭事务,并为贾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尽管她在爱情上有些勉强妥协,但她始终保持着她的尊严和自尊。
3. 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形象。
她是贾府中最为独立和叛逆的女子,有着敏锐的直觉和才华横溢的文采。
林黛玉善良、敏感但多疑,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她对贾府的虚伪和假面具感到厌倦,并且通过悲观和消极的态度来抗争。
林黛玉的出现为整个故事注入了许多动人的情感,她用她的卓越才华和独立人格向世人展现了她的独特魅力。
第二部分:次要角色形象分析1. 贾母:贾母是贾府的家族长辈,是一个婉约而充满智慧的人物形象。
她以她的宽容和博爱为红楼梦增添了许多温暖和和谐。
贾母对待贾宝玉和其他孙辈充满关怀和爱护,她善于处理家庭的纷争,是整个贾府的精神支柱。
2. 薛姨妈:薛姨妈是薛宝钗的母亲,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果断的形象。
她对待女儿的教育严格而公平,注重家族的声誉和传统。
高中语文课题研究报告-《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的分析第一篇:高中语文课题研究报告-《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的分析《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的分析选取本课题的主要原因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煌煌巨著《红楼梦》,公认为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之一,是青少年的必读经典名著,作者刻画人物的水平达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都是一本值得深究的书。
此次,我们就选定它来研究。
深入地分析主要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提高我们中学生的文学修养。
课题研究背景《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现在伴随着同名电视剧的广为播放,《红楼梦》已呈普及之势,“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学生为了提高自身文学素养而学习研究《红楼梦》也成为必然要求,也成为高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之一。
研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研读原著,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并就每一主要人物及突出的现象展开讨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提高中学生阅读历史名著的能力和小组全作的团队执行力。
研究内容及过程设计(一)导入阶段1课题的确定:可行性分析及课题规划2开展小组讨论进一步明确活动的目的,探讨具体的活动方案,并对组员进行具体分工,进行人物性格讨论。
(二)学习阶段1.收集资料我们阅读了相关书籍,认识了其中人物,并通过互联网,浏览了一些相关网站和文献。
2.综合整理进行进一步综合分析,整理。
(三)总结阶段归纳梳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结题报告,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和总结《红楼梦》中部分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的分析------课题研究报告在《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数百个之多,这么多的人物如轮番出场,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中学语文教案:《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素有“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美誉。
小说以宏大而复杂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而闻名世界。
本篇教案将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为学习对象,通过分析描写和角色刻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二、人物形象一:贾宝玉1. 贾宝玉的家庭背景和人物特点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角之一,是贾府的少爷,宝玉家族的继承人。
他的父亲是贾母和王夫人所生的独子,有着贵族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然而,贾宝玉性格温和、善良、聪明,为人豁达,对待家人和朋友都充满关爱。
2. 贾宝玉的感情世界贾宝玉的感情世界极其丰富而复杂。
他对林黛玉表达了深情,对薛宝钗则是有所保留。
他与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被认为是小说的一大亮点,展现了贾宝玉内心的真实和复杂。
3. 贾宝玉的精神追求《红楼梦》揭示了贾宝玉追求自我完善和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他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文化艺术充满热爱,但也因为对这些事物的过度迷恋而受到社会规范的束缚,最终导致了他的苦恼和悲剧。
三、人物形象二:林黛玉1. 林黛玉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林黛玉是贾府的外戚,林妹妹的亲妹妹,黛玉家族的继承人。
她有着美丽的外貌和敏感的内心,性格独立、聪明伶俐,对社会的现实和伪善抱有独特的看法。
她是《红楼梦》中最令人难忘的形象之一。
2. 林黛玉的命运和悲剧林黛玉的命运被设定为悲剧,承载着作者对世间痛苦和不公平的审视。
她因为与贾宝玉的情感纠葛而陷入痛苦之中,最终以病逝为结局。
她代表了女性的无奈和悲情,也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
3. 林黛玉的文学形象林黛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她的形象被赋予了诗意和艺术性。
她的情感世界和内心表达通过诗词、哀伤的琵琶曲等艺术形式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使她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动人。
四、人物形象三:薛宝钗1. 薛宝钗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薛宝钗是薛姨妈的女儿,是贾家的亲戚。
红楼梦人物分析教案导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大型长篇小说,它拥有众多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以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鲜明的个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篇教案旨在通过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并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一部分:贾宝玉1. 人物背景介绍: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之一,他是贾府的嫡长子,也是贾府的继承人。
他的身份地位高贵,家境富裕,但性格比较溺爱和放纵。
2. 个性特点分析:贾宝玉是一个感性而富有想象力的人。
他对于美的追求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善良、慈祥,但也常常表现出一些被动和优柔寡断的特点。
3. 人物关系分析:贾宝玉与他的表妹林黛玉之间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
他们之间相互吸引,但又受到众多复杂的因素的干扰。
这一关系在整个小说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部分: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又一个主要人物,她是贾府的外甥女,贾宝玉的表妹。
黛玉具有艺术才华,她善于诗词和绘画,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个性。
2. 个性特点分析:黛玉是一个感性而敏感的人。
她内心深情和痴情,但也常常表现出一些怀疑和忧愁的情绪。
她的独立思考和对世俗习俗的反叛成为了她形象的鲜明特点。
3. 人物关系分析: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复杂关系成为了整个小说的核心。
她们之间的感情经历了起伏,但最终无法在现实世界中走到一起。
这一关系充满了悲剧色彩。
第三部分:王熙凤1. 人物背景介绍: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贾府的女主人。
熙凤聪明机智,精于算计和经营,是贾府的掌舵者。
2. 个性特点分析:熙凤具有强大的掌控能力和领导才华,她机智过人,善于利用自己的智慧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
她对于权力的渴望和对于家族利益的坚守成为了她形象中耀眼的一面。
熙凤与贾宝玉之间没有直接的恋爱关系,但她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手腕,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语文课名著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分析教案题目:《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篇一:宝玉与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导入:引入宝黛两位主要人物,展示他们的命运以及与红楼梦主题之间的关系。
1. 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a) 外貌描写与内在特点- 描述宝玉的外貌特征,如容颜、身材等。
- 分析宝玉性格特点,如温和、善良、多愁善感等。
b) 与命运的关系- 以贾府的衰落为背景,探讨宝玉的命运如何受到影响。
- 分析宝玉的遭遇和发展,探讨其与红楼梦主题的呼应。
2. 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a) 外貌描写与内在特点- 描述黛玉的外貌特征,如容颜、身材等。
- 分析黛玉性格特点,如聪明、敏感、感情丰富等。
b) 与命运的关系- 通过对迁移折子戏的分析,探讨黛玉的命运如何受到影响。
- 分析黛玉的遭遇和发展,探讨其与红楼梦主题的关联。
3. 宝黛两位人物的关系分析a) 彼此心理和情感的交错- 揭示宝黛两位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如爱恨情仇、依恋与离别等。
- 分析宝黛两位人物对彼此命运的影响。
b) 对整部小说主题的贡献- 探讨宝黛两位人物形象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以及与红楼梦主题之间的互动。
总结:回顾宝黛人物形象的分析,强调他们对《红楼梦》主题的重要性,并引发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与命运的关系。
篇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导入:通过提问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位著名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启发他们对人物形象的思考。
1. 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a) 描述贾宝玉的外貌特征- 探讨贾宝玉的容貌如何与他的内在性格相匹配。
b) 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讨论贾宝玉温和、浪漫等性格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在故事中的表现。
c) 探讨贾宝玉的命运- 分析贾宝玉的命运起伏,以及他与红楼梦的关系。
2.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a) 描述林黛玉的外貌特征- 分析林黛玉的容貌如何与她的内在性格联系在一起。
b) 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探讨林黛玉聪明、敏感、情感丰富等性格特点的表现。
c) 探讨林黛玉的命运- 分析林黛玉的命运起伏,以及她在故事中的角色转变。
高中语文教案-《红楼梦》人物形象教案【教学主题】《红楼梦》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命运、感情等方面;2.通过文本分析和个人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学会欣赏中国古典文学。
【教学内容】1.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形象;2.分析人物的性格、命运、感情等方面;3.思考人物形象的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的性格、命运、感情等方面;2.思考人物形象的内涵。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的内涵;2.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细节和细腻之处。
【教学方法】1.导入法:设计生动的导入环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解法:通过讲解文本和分析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3.启发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白板讲解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红楼梦》的世界;2.出示人物图片,让学生猜测人物的身份和这幅画的寓意;3.口头介绍《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分析1.分析贾宝玉的形象:性格、命运、感情等方面;2.分析林黛玉的形象:性格、命运、感情等方面;3.分析薛宝钗的形象:性格、命运、感情等方面;4.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人物,深入理解作品的主旨和主题。
三、启发思考1.提问生动、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的内涵;2.通过小组讨论、单独思考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精髓。
四、讨论交流1.组织小组讨论,分享每个人的想法和思考;2.挑选学生代表,进行白板讲解和汇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资源】1.《红楼梦》原著;2.人物图片。
【作业】1.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理解人物形象;2.思考一个人物的形象内涵,写下个人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分析人物的性格、命运、感情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内涵。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分析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分析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描写而享有盛誉。
本文主要从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三个主要人物入手,通过详细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命运转变等方面,探讨他们对小说情节的推动以及揭示的社会价值观和人性弱点。
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1. 性格特点贾宝玉作为《红楼梦》的男主角之一,他的性格极其复杂多变。
一方面,贾宝玉善良、天真,对待亲近的人非常温和;另一方面,他又极其放荡、好玩,宽容且难以满足。
这使得他成为小说中备受争议的角色之一。
2. 行为举止贾宝玉在小说中的行为举止体现了他对传统礼教的反叛。
他不愿受制于束缚,热爱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同时,他也是一个感性且悲观的人,在面对家族之道消逝的时候,表现出了深刻的伤感和痛苦。
3. 命运转变贾宝玉的命运在《红楼梦》中起伏不定。
尽管他是贾家的掌上明珠,但是他最终也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
随着贾宝玉的成长,他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挫折,最终走向了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结果。
三、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1. 性格特点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富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她以其独特的个性和不拘一格的言行成为了小说中最具魅力的角色之一。
林黛玉聪明、才情出众,但也非常敏感和多疑,因而导致她性格内向、孤僻,对人难以敞开心扉。
2. 行为举止林黛玉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和超凡的才华,她的诗词歌赋无不充满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与此同时,她的言辞常常掷地有声,富有批判性和讽刺意味,这使得她在小说中成为了一个有话直说的人。
3. 命运转变林黛玉的命运一直伴随着病痛和不幸。
她的短暂人生中经历了诸多挫折和痛苦,尤其是她爱慕的贾宝玉和秦可卿之间的纠葛,使她的心灵备受摧残。
最终,她因爱情和家族纷争而逝去,让读者为之动容。
四、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分析1. 性格特点王熙凤作为一个典型的保守、现实主义者,具有强烈的家族概念。
形象分析主题单元设计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课题:书写练习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正确地书写“轻”字难点:“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书写:斩、转板书设计:书写练习2、轻、斩、转我的思考: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六)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难点: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教学新课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1)出示例字:“宝”: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我的思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课题:怎样写好字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一、正确的学书之路1.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二、科学的学书方法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
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第(6)课时课题:结构特点(七)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皿”、“土”等做字底的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一、观察例字,进行讨论:(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2)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底?(3)书写上有什么特点?二、教师示范小结三、指导要点盘:上半部分宜瘦长,下面要宽扁。
皇:“白”字头是方形结构的,要写的紧凑些,略小;“王”上两横短,下横长,略大。
至:第一横不要太斜,撇折点也不要太斜;下面的“土”要端正,下横要长。
竖:上半部分要摆好位置,左右不要分开;下面的“立”,点在正中,上横短,点撇要呼应,下横适当拉长。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七)、盘至竖我的思考: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需要指导。
第(7)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八)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上下相同、左右相同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一、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读课文中的一段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哥:下面的部分要先写“口”再写竖钩,注意笔顺。
竹:左竖回锋,有撇略高于和长于左撇。
羽:左小右大,其中的4点要摆好位置,使其显得丰满些。
吕、昌:口和曰要写成扁方形,上下重复,上小下大。
兢:语文课文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个字可只让学生知道其书写方法,左边的竖弯钩改成竖提。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