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北大绿卡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蜡烛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
拂()晓地窖()瓦砾()匍()匐()腋()窝2.根据拼音写汉字。
偷xí()pínɡ()障jū()躬肃mù()颤wēi()3.解释词语。
永垂不朽:名副其实:精疲力竭:4.文学知识。
《蜡烛》一文的作者是(国籍)的。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蜡烛”的象征意义。
二、阅读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
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
那个苏联人地躺在那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
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
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
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
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
一段还没有炸断的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过去。
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
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
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
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
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5.选文中有四处写到德国人的炮火,全文共有六处,有什么作用?6.在文中空白处填词语,体会用词妙处。
7.当老人看到那战死的兵时,她为什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8.敌人炮火很激烈,为什么老妇人“直着身子”走进方场,表现她怎样的精神?9.文中有两处对战死的苏联士兵的肖像描写,都是透过老人的眼来写的,试着说出老人心里最想说的话。
22《短文两篇》(共30分)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4分)德馨.()鸿儒.()调.素琴()案牍.()可爱者甚蕃.()濯.清涟()亵.玩()陶后鲜.有闻()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之”字通常有以下五种用法,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5分)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无案牍之劳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5.揣摩作者的精妙构思,完成下面的填空。
(6分)(1)《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一句来写。
开头以类比发端,用__________、__________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
中间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
寥寥81字,珠圆玉润,浑然一体。
(2)《爱莲说》以__________为线索;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借花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争名夺利者的厌恶,对完美道德的礼赞。
6.理解填空。
(3分)(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是鲁迅的七律《莲蓬人》中的诗句,其中“濂溪”即宋代哲学家________,“净植”出自他的《爱莲说》。
三峡【归纳操练】(每题2分,共9题)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影子。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1.选文《三峡》选自,作者是 (朝代)的,字,三峡是指在长江上游四川、湖北两省之间的、和。
2.解说下列加点的字。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略无阙处③重岩叠嶂④不见曦月⑤夏水襄陵⑥虽乘奔御风⑦绝瞰多生怪柏⑧林寒涧肃⑨属引凄异⑩空谷传响3.从第4句话中(至于夏水襄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找出两对反义词。
①和②和4.课文虽仅155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
请你仿照“山川草木”、“渔歌歌谣”,用几个四字词语归纳一下,课文总共写了哪些事物?山川草木、、、、、、渔歌歌谣。
5.清用直线将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流湍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山间空阔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山高峻峭6.仔细阅览描绘三峡春冬之时的一段文字,然后填空。
①.描绘急流下滩,雪浪飞溅,文章用了一个字;②.描绘潭水澄碧,深重安静,文章用了一个字;③.描绘山峰极高,山势峻峭,文章用了一个字;④.描绘松柏奇秀,挺拔突兀,文章用了一个字;7.课文中最能体现三峡林涧萧条之秋现象的形容词有、、、。
8.简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一句在文中的效果。
9.读过课文,你联想到了李白的哪一首诗?【拓宽操练】(每题4分,共三题)一.阅览自余为谬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认为但凡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老王一、根底堆集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滞笨(zhì) 荒僻(pì)B.取谛(dì) 愧怍(zhà)C.攥着钱(zuàn) 惊慌(huánɡ)D.骷髅(kū lóu) 伛(yǔ)2.依课文填空。
1.咱们配偶漫步,通过一个()的小胡同。
A.偏远B.荒僻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边有几间()的小屋。
A.崩塌B.塌败3.咱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了。
A.撤销B.撤销4.那是一个走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A.愧怍B.羞愧3.作者怎样写老王困难的日子?试用自己的话归纳。
4.老王的仁慈是怎样体现的?二、提高演练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拍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
平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或许他平常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土色,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几乎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拎着个瓶子,一手拎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仍是二十个,由于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样说的,横竖意思很理解,那是他送咱们的。
我( )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咱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回身进屋去。
他急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急忙解说:“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已然来了,就以免托人捎了。
”他或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忧虑他半楼梯跌倒。
1《新闻两则》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锐不可当.()歼.灭()击溃.()绥靖..()()阻遏.()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则刚从某某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某某。
3、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然而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某某、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4、填空。
(1)消息要、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件,篇幅一般较。
消息的内容必须,要如实地反映情况。
“”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2)消息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事件发生的、经过、。
(3)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和,其中、、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
是消息内容的提要,除了正题之外,还可以在前面加或在后面加。
部分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
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4)消息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插入简单的。
5、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人民解放军百万..),东至江阴,..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某某(不含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不含:均是:(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抵抗之敌,……..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较为:然:一切:6、简析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
20世纪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话长了。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
我觉得很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这支笔。
台阶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凼.(dàng) 涎.水(yán) 嵌.入(qiàn)B.揩.汗(kāi) 着.落(zháo) 摔跤.(jiāo)C.黏.性(nián) 烟瘾.(yǐng) 扁担.(dān)D.尴.尬(gān) 嘎.叽(gā) 淌.汗(tǎng)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他这个人挺古怪,经常自言自语....的,很少和别人说话。
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微不足道....了!D.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宣扬起来?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某某的金秋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B.马航MH370失踪后,许多中国大陆的游客纷纷取消去马来西亚旅游的预约。
“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完善道路设施,增强法律意识才是根本途径。
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制作”等课程。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
”这句话刻画出父亲的胆小。
B.“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里的专注,是指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心里羡慕,看得出神。
同时也在心里暗下决心,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房子。
C.“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
父亲拍拍我的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父亲的这句话可以说是人生的哲理:人生要一步一步地走,不能急于求成。
D.“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
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
”父亲明知闪了腰,却“坚持要抬”,可见他性情倔强。
5.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分)(1)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2)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信客一、堆集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唏嘘()()诘问()手段()()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错别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
A.克扣接济凶讯低媚顺眼()B.唏嘘希罕呵责风尘苦旅()C.追问手段颠沛穷愁了倒()D.焦灼吊唁鸡零狗粹翻山越岭()3.请结合上下文解说词语。
闯码头:吊唁:穷愁潦倒:4.请你谈谈对“信客”一词应当怎样了解。
二、阅览阅览下列文段,答复文后的问题。
只需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
大都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仅仅来看个热烈,看看各家的出门人长进怎么,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
农人的眼光里,有仰慕,有妒忌;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视,有讪笑。
这些目光,是中国乡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
这些目光,是千年故乡对城市的打听。
总算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照顾他,往后带东西几回并一次,不要七零八碎的。
”“你给他说说,那些姿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匪徒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址允许,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万能了解。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时间愚钝的乡村神经系统,他是最灵敏的神经末梢。
闯练都市的某个营生者忽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常常产生。
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音讯,就会仓促赶去,代表家族同乡照料后事、拾掇遗物。
回到乡下,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乡下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符号,村夫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
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好久的含蓄口气把凶讯通报。
不幸的家族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晕厥,他都不能脱离,帮着安慰组织。
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恶城市,憎恶外出,连带也憎恶信客,把他当作了死神冤鬼,大声呵责,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工作更有危险。
乡村妇女会把这堆粗陋的遗物当作老公生命的价值,几乎没有一个信任只要这一点点。
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问的白,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22课1. D2.(1)详细地知道(2)旧交,旧友(3)备办,置办(4)很(5)冷清(6)辈,同类3..B4..(1)B(2)C(3)B5. C6.(1)喜欢(爱好)(2)有时(3)心情急切的样子(4)酒杯7.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安贫乐道10.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工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11.淡泊名利,洁身自好12.引被/覆面/ 卧13.(1)宴请(2)派遣(3)立即(4)改变14.寐15.B16.王勃写文章,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磨墨,接着喝酒,再拉过被子蒙脸睡觉,等到睡醒后,提着笔一挥而就,写成文章,一字不改。
17.(1)他的;他们;她(2)这件事;他们;的18.(1)买臣就增大了歌唱的声音,妻子为此感到羞耻,请求离开他。
(2)你(跟我)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苦,等待我富贵时报答你的功劳。
19.(2)朱:最求功名利禄。
陶:务求领会内涵。
(2)朱:不甘心贫困。
陶:态度安然(3)朱:为荣华富贵而奋斗。
陶:安心于淡泊宁静的隐居生活。
23课1.pian2 cao2 li4 su4 ye2 xian4 si4 zhi32.(1)有时(2)虽然(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4)尚且(5)著称(6)两马并架(7)拿,握(8)了解3. A4. C5.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6. D7.(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5)人才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8.示例:天马行空、童牛角马、土牛木马、万马奔腾。
9.(1)只是(2)等同,一样(3)它,代千里马(4)正确的方法10.(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他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一、基础知识(15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掠.夺(lüè) 珐琅..(fà láng) 洗劫.(jié) 脂.粉(zhī)B.耗.费(hào) 惊骇.(hài) 绸缎.(duàn) 瞥.见(biē)C.赞誉.(yù) 箱箧.(qiè) 琉璃..(liú li) 赃.物(zāng)D.恍.若(huǎng) 给.予(jǐ) 晨曦.(xī) 行窃.(qiè)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B.圆明园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而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C.额尔金是臭名昭著....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3.下面语段画线的三个句子中两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2分①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英国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
②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文学上、物理学上,更在人格精神上。
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就是雨果这样,就是爱因斯坦这样,③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却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4.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2分(1)下面不属于雨果作品的是( )A.《巴黎圣母院》B.《鲁滨孙漂流记》C.《悲惨世界》D.《九三年》(2)下面属于雨果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的是( )A.韩麦尔先生B.安娜·卡列尼娜C.卡西莫多D.星期五5.说说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
蜡烛共30分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拂.晓( ) 地窖.( ) 瓦砾.( ) 匍匐..( ) 腋.窝( ) 偷xí( ) píng( )障 jū( )躬肃mù( ) 颤wēi(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3分)A.她已经精疲力竭....(有气无力)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B.毒胶囊、地沟油等一系列事件告诉人们,我们需要名副其实....(名不副实)的产品质量。
C.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名垂千古)。
D.红军的偷袭企图..(打算)一定把德国人吓坏了。
3. (株洲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B.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需要稳定。
C.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D.面对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4.说说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3分)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5.指出下列语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4分)(1)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
( )(2)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
( )(3)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
( )(4)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看呀!”那红军说。
( )二、阅读杀光一个村子周海亮冰天雪地里,无辜的村民被驱赶到一个天然的椭圆形的大坑面前。
我们在村子里的干草堆里发现了这些。
上士用脚尖指指摆在面前的一排手榴弹,毫无疑问,村子里混有游击队员。
没有人说话,三四十个村民弓着腰,深低着头,微微颤抖着身体,眼睛瞅着脚尖。
17《奇妙的克隆》一、字词文常积累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繁yǎn() púfú()濒.()临两栖.()分泌.()二、主题文意梳理1、这是一篇介绍“克隆”的科技说明文,全文按______________顺序安排结构。
2、本文要向读者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开头却从细菌、葡萄、仙人掌、草莓等说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精彩句段品析1、本文所谈的克隆问题,专业性较强,但作者却借助一些说明方法深入浅出,把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讲得清清楚楚。
你能说说下面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1)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4)有关克隆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2、阅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回答问题。
19《生物入侵者》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六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栖.息( ) 归咎.( ) fān( )篱jié lüè( ) 五彩斑lán( ) xiào( )聚山林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始料不及:(2)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束手无策:(3)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物竞天择: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柏林爱乐乐团演出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气势磅礴,乐音沸沸扬扬。
B.焦裕禄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
C.由于这篇文章,使我们认识到吸烟的害处有多大。
D.教孩子面对挫折,并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是现代教育中极关键重要的课题。
4.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 )(2)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
( )(3)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 )(4)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
(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可否换成括号内的词?为什么?(1)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生长)。
(2)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斑贝)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6.“绿色污染”已经成了当今世界性的难题。
为加深对“绿色污染”的了解,班上举行以“绿色污染”为话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大道之行也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选贤与.()能讲信修mù()矜.()寡孤独谋闭而不兴.()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废疾..者()(2)女有归.()(3)谋闭而不兴.()(4)故外户而不闭.()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填空。
(1)《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
《礼记》是__________经典之一,是西汉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2)《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理解课文填空。
(1)说明政府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人才能得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体现某某社会人人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4)体现某某社会人们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某某。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guān)C.男有分.,女有归(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xīng)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某某..某某:大家一样。
12《桥之美》(共30分)一、基础知识1.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3分)(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 tóng)______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2)方、圆之间相处(hé xié)________、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shī jìng)________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的字(2分)(1)驻.足:(2)极.目:(3)煞.它风景:(4)失之毫厘.,差之千里:3.“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4小节所举的四个例子,每个例子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请根据课文内容为每一幅画设计一个题目。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核舟记(共30分)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8分)罔不()箬篷()八分有奇()石青糁之()手卷()椎髻()天启人戌()横卧一楫()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为(做。
这里指雕刻)宫室、器皿、人物B.尝贻(赠)予核舟一C.盖大苏泛(广泛)赤壁云D.而计其长曾不盈(满)寸3.与“为人五;为窗八”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中轩敞者为舱C.不足为外人道也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翻译下列句子。
(2分)(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嘻,技艺灵怪矣哉!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4题(20分)(一)阅读《核舟记》选段,完成8—12题(16分)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其两膝相比.者()(2)舟尾横卧一楫.()(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选文前三段按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和船背(3分)4.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4分)(1)苏东坡——(肖像特征)(2)佛印——(神态特征)5.“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一、1.wǎnɡruòjīsǎn juàn jìxūjí2.C 提示:C项有误,“泛”应为“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之意。
30《诗四首》二、阅读理解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流传千古的名句是什么?解释其含义,并说说其在内容和艺术上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描绘了长江的_______景和_______景。
用了_______修辞方法。
3.哪两句反映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有何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
“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
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
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
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参考答案:一、1.shènɡhuìzhǎnɡyānjì2.①野草②扛着③生长④只,违背⑤出使⑥慰问⑦广阔无际的原野⑧爱3.①《陶渊明集》五三陶渊明《桃花源记》世外桃源②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4.①晨兴理荒秽②但使愿无违③征蓬出汉塞长河落日圆④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二、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含有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19《生物侵略者》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5分)入侵()归咎()厄运()酝酿()()二、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并解说这个词语和括号内的字(6分)1.无动于():2.()所欲():3.束手无():三、指出下列句子的阐明方法,写在括号内(4分)1.近年来,因为引入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音讯经常见诸报端。
()2.专家们把这种本来生活在异国他乡、经过非天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侵略者"。
()3.在天然条件卞,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或许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
()4.事实上许多"生物侵略者"正是搭乘跨国交易的"便车"到达"偷渡"意图的。
()四、阅览下文,完成文下标题。
(共15分)假如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赛以及天敌损伤等许多要素限制,它很或许会无控制地繁殖。
1988年,几只本来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相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
其时,这些稠浊在仓底货品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留意,它们被随意丢掉在五大湖邻近的水域中。
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儿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因为没有天敌的限制,斑贝的数童便急剧添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简直全被它们"占据"了。
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整理和替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别的两种困扰美国人的"侵略者",前者张狂损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吸食人畜,传达疾病。
"生物侵略者"在给人类构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的一起,也对被侵略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要挟。
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休息在树上的爬虫类专门()鸟类,()鸟巢,()鸟蛋。
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斩草除根,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