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与穿戴
- 格式:docx
- 大小:10.89 KB
- 文档页数:2
每当节日来临,我总是特别兴奋,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穿上漂亮的节日服饰。
这些服饰不仅让我看起来更加精神,还能让我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快乐。
在众多的节日中,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每到春节,我都会穿上崭新的红色棉袄。
这件棉袄是妈妈特意为我准备的,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棉袄的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有花朵、蝴蝶和小鸟,看起来非常漂亮。
穿上这件棉袄,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公主,美丽又可爱。
除了春节,国庆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在国庆节这一天,我会穿上校服,戴上红领巾,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
校服是蓝色的,上面有白色的条纹,看起来非常整洁。
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它是我们少先队员的标志。
每当我戴上红领巾,我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
我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会穿上妈妈为我做的五彩绳。
五彩绳是由五种颜色的线编织而成的,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和白色。
妈妈说,五彩绳可以驱邪避灾,保佑我健康平安。
我非常喜欢五彩绳,它不仅漂亮,还能给我带来好运。
中秋节也是一个非常温馨的节日。
在这一天,我会穿上一件白色的连衣裙,上面绣着月亮和星星的图案。
这件连衣裙是我自己挑选的,我觉得它非常漂亮。
穿上这件连衣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仙女,轻盈又美丽。
晚上,我们一家人会一起吃月饼、赏月。
月饼是圆圆的,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
我最喜欢吃豆沙馅的月饼,甜甜的,非常好吃。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还有一些其他的节日,比如儿童节、教师节等。
在儿童节这一天,我会穿上漂亮的花裙子,和同学们一起表演节目。
在教师节这一天,我会为老师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我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我穿戴的节日服饰,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它们让我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和快乐,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穿上更多漂亮的节日服饰,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节日。
着装礼仪知识和着装礼仪案例篇一:服饰礼仪案例一次某公司招聘文秘人员,由于待遇优厚,应聘者很多。
中文系毕业的小张同学前往面试,她的背景材料可能是最棒的:大学四年,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了3万字的作品,内容有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政论等,还为六家公司策划过周年庆典,一口英语表达也极为流利,书法也堪称佳作。
小张五官端正,身材高挑、匀称。
面试时,招聘者拿着她的材料等她进来。
小张穿着迷你裙,露出藕段似的大腿,上身是露脐装,涂着鲜红的唇膏,轻盈地走到一位考官面前,不请自坐,随后翘起了二郎腿,笑眯眯地等着问话,孰料,三位招聘者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主考官说:“张小姐,请回去等通知吧。
”她喜形于色:“好!”挎起小包飞跑出门。
问题:小张能等到录用通知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小张你打算怎样准备这次面试?任务2服饰佩戴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一、能力目标1.能通过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掌握男士和女士服饰的着装要领。
2.能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正确地搭配服装与首饰。
3.能进行不同色系的服饰搭配。
学习要求:以“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在全班展开讨论,最后联系本案例分析小刘着装的不妥之处,并为小刘的着装进行重新设计。
二、任务情境小刘和几个外国朋友相约周末一起聚会娱乐,为了表示对朋友的尊重,星期天一大早,小刘就西装革履地打扮好,对照镜子摆正漂亮的领结前去赴约。
北京的八月天气酷热,他们来到一家酒店就餐,边吃边聊,大家好不开心快乐!可是不一会儿,小刘已是汗流浃背,不住地用手帕擦汗。
饭后,大家到娱乐厅打保龄球,在球场上,小刘不断为朋友鼓掌叫好,在朋友的强烈要求下,小刘勉强站起来整理好服装,做好投球准备,当他摆好姿势用力把球投出去时,只听到“嚓”的一声,上衣的袖子扯开了一个大口子。
小刘的着装有什么不妥之处?学习要求:以“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在全班展开讨论,最后联系本案例分析小刘着装的不妥之处,并为小刘的着装进行重新设计。
三、相关案例【案例1】国内一家效益很好的大型企业的总经理叶明,经过多方努力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终于使德国一家著名的家电企业董事长同意与自己的企业合作。
心理研究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23,16(3):334-343人如其衣:服饰影响穿戴者行为的研究进展潘孝富邓嘉敏何立冬(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重庆400715)摘要服饰对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影响一方面源于镜像他评,另一方面源于穿戴者自我感知。
本文着力从穿戴者的自我感知和行为体验视角梳理服饰对穿戴者行为的影响。
基于着装认知理论、角色理论、自我客体化理论、自我形象-产品形象一致性理论进一步阐释服饰影响穿戴者行为的理论机制。
同时发现,未来研究服饰对穿戴者行为影响在丰富内涵界定、细化象征意义、完善机制研究及发展服饰影响持续性等方面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关键词服饰;穿戴者;着装认知理论;自我客体化理论;自我-产品形象一致性理论DOI10.19988/ki.issn.2095-1159.2023.04.0061引言“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服饰对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广义的服饰(dress)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互动时展示的身体改造(modifications)或补充(supply⁃ments)的集合。
身体改造包括化妆品使用、美黑、穿刺、文身、节食、锻炼和美容手术等,身体的补充包括但不限于饰品、衣服、助听器和眼镜等(Roach-Hig⁃gins&Eicher,1992)。
研究者通常将服饰定义为修饰身体外观的物品,包括我们购买、接受、制造并覆盖或佩戴在身体上的物品,例如,衣裤鞋帽、领带、珠宝、手表等。
服饰在人类历史变迁和民族文化传承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为人们遮蔽身体驱寒保暖,具有服饰的物理功能,而且在社会互动中成为人们满足需求、彰显身份、管理印象的利器,具有更多的社会心理功能。
以往关于服饰的社会心理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调查被观察对象的视觉特征(服装类型)对观察者感知和行为的影响(Lennon&Davis, 1989a,1989b;Johnson et al.,2008),例如,印象管理(Furnham et al.,2013;Maran et al.,2021)、他人知觉(Aadomaitis&Johnson,2005;Howlett et. al,2015)、信号传递(Bellezza et al.,2014;Oost⁃rom et al.,2020)、品牌形象(Shao et al.,2004; Bruder et al.,2021)等。
每当节日来临,我总是特别兴奋,因为我可以穿上漂亮的节日服饰,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记得去年国庆节,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我早早地就开始准备我的节日服饰。
我从衣柜里翻出了一件红色的连衣裙,上面印着金色的五角星。
这件裙子是妈妈特意为我在国庆节准备的,她说红色代表着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金色的五角星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穿上这件裙子,感觉自己特别精神,仿佛也成为了祖国的一份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还戴上了一条鲜艳的红领巾,这是我们少先队员的标志。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它时刻提醒着我要热爱祖国,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把红领巾系得整整齐齐,心里充满了对祖国的敬意。
为了让自己更加漂亮,我还扎了两个小辫子,上面系上了红色的蝴蝶结。
这两个蝴蝶结就像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给我增添了几分活泼和可爱。
我对着镜子照了又照,觉得自己简直就像一个小公主。
来到学校,我看到同学们也都穿着各种各样的节日服饰。
有的同学穿着民族服装,展示着我们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的同学穿着军装,显得格外威武帅气;还有的同学穿着古代的服饰,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庆祝祖国的生日,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庆祝活动开始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上。
操场上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我们一起唱着国歌,看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在接下来的文艺表演中,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才艺。
有的同学唱歌,有的同学跳舞,还有的同学朗诵诗歌。
我也参加了表演,我和几个同学一起朗诵了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
我们用激昂的声音,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活动结束后,我们回到教室。
老师让我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自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感到骄傲,有的说自己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也举手发言,我说:“今天我穿上了漂亮的节日服饰,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服饰穿戴礼仪有讲究
1.流行的不一定是适合你的,决不盲目穿戴流行的东西。
2.时刻注意整洁,但倘要整理自己的衣着穿戴或要补妆时,应到卫生间,不宜在公开场合整理自己,也不要动不动就以手指理一下头发。
3.女秘书不应留长指甲,既不便工作也不卫生。
4.男士贴身内衣不可露出衬衫外,女子内衣的带子也不能显露于外,贴身衣裤的纹路不宜隐约可见。
不论穿何种服装,商标都不该露于衣外。
5.场合越隆重、越严肃、越正式,越宜着深色装,其面料质地做工均应精良,所佩首饰应货真价实,不能佩人造珠宝。
6.在国外,倘主人在邀请信上注明服饰要求,应遵主人之意着装。
7.东方国家以年长为尊,西方国家以年轻为荣,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心态和习俗,理解对方的服饰原则,并调整自己的服饰。
8.任何服饰仪容都与人的精神和举止融为一体,只有饱满的精神,得体的行为,才与恰当的服饰相谐。
否则,衣饰并不能衬托甚至升华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反映一个人的修养素质。
“穿”\“戴”与“穿戴”分析之比较作者:易丹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3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动词“穿”“戴”与“穿戴”的词义分析,论述了“穿”“戴”与“穿戴”跟服饰类名词搭配时的区别及其原因。
关键词:穿戴穿戴在日常生活中,动词“穿”、“戴”和“穿戴”是与服饰类名词搭配最多的高频词。
这三个动词在与服饰类名词搭配的时候是有区别的,我们常说“穿衣戴帽”但不说“戴帽穿衣”,说“穿袜子”“戴手套”但不说“穿手套”“戴袜子”。
与“穿戴”搭配的受事宾语多为服饰类名词的并列短语。
本文将试通过对动词“穿”、“戴”和“穿戴”的词义以及与之搭配的服饰类名词的特点分析来论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穿:《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如下:“穿:动词①破;透:把纸~了个洞/水滴石~。
②用在某些动词后,表示破、透或彻底显露:射~/磨~/看~了他的心思/戳~阴谋诡计。
③通过(孔洞、缝隙、空地等):~针/~过森林/从这个胡同~过去。
④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糖葫芦/用珠子~成珠帘。
⑤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上:~鞋/~衣服。
”本文主要讨论“穿”的义项⑤。
从这一义项来看,“穿”的受事对象比较明确,主要为衣服鞋袜等衣物,它们能够将身体某部位罩住。
能够与“穿”搭配的服饰类名词有“穿上衣、穿裤子、穿袜子、穿鞋、穿裙子、穿外套”等等,这些名词的所指相对来说都是较大的物件,它们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必需的基本生活用品,而且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功用——“蔽体”。
这些衣物所罩住的身体部位都是不能或者不便让人看到的。
上衣罩住人的上半身,裤子罩住人的下半身,袜子、鞋罩住人的脚(脚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尤其是妇女的脚)。
“穿外套、穿毛衣、穿衬衫”等可以看成是由“穿上衣”衍伸出来的。
“穿短裤、穿西裤、穿裙子”等可以看成是由“穿裤子”衍伸出来的。
“穿棉袜、穿丝袜、穿皮鞋、穿球鞋、穿高跟鞋”可以看成是由“穿袜子”“穿鞋子”细化衍伸出来的。
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如下:“戴:动词①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帽子/~花/~眼镜/~红领巾/披星~月/不共~天。
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_日常交际服饰礼仪规范服饰在交际礼仪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服饰一般包括服装、领带、帽子、手提包、项链等。
交际礼节,仅仅只限于行为的彬彬有礼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讲究服饰礼节,在不同的场合着以不同的服饰,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服装能够反映出人的内在追求、风貌、风度、气质。
“人看衣衫,马看鞍”。
如果你能配上款式得体的服装,则显得高雅文明。
反之,穿着马虎,衣冠不整,就会使人产生反感。
人的体型千差万别,所以同一件服装穿着在相同体型的人身上,效果就是截然不同的。
身高而瘦的人,应选用面料稍厚一点的服装,这样会显得比较丰满、精神,并要避免颜色暗深的收缩色。
身材肥胖者,服装的面料不能太厚或者太薄,应选用厚薄适中、轻柔而挺括的面料服装,并忌穿大花、横条纹、大方格图案的服装,否则体型会更显得横宽。
对身材肥胖的女士,不应选用皱褶的面料做衣服,不适合穿无袖短衫或连衣裙,最好不穿百褶裙、喇叭裙,西服裙较适宜。
穿衣服必须特别注意场合,不然,本来很美的服装,也可以因其场合呼吸困难而大为逊色,甚至并使人不满。
在公共场合不能空针织内衣、紧身内衣或睡衣、睡袍。
女士穿下摆窄或长度在膝盖以上的短裙时,切勿在人前把腿架起来。
服装色彩的适度配搭,能够并使人通过错觉而产生美感。
例如浅色的收缩促进作用,能够并使人变得瘦;而深色存有膨胀促进作用,能够并使人变得胖。
服装色彩与肤色也有关系,如黄皮肤的人应避免蓝紫、朱红等颜色,因为这类颜色与皮肤的对比度强,会使皮肤显得更黄。
皮肤黑的人不宜选用黑、深褐、大红等颜色;脸色红的人应避免绿色,而白色几乎适合于任何人。
没不美的颜色,只有不美的配搭,服装色彩的配搭就是存有一定审美建议的。
所以,在挑选服装颜色时,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予以挑选。
色彩人与自然的服装能够并使人在公众面前充分反映出来自己的心理崇尚和精神风貌。
衬衫和领带的色泽协同将散发出美感。
一般来说,白色的、浅色的条子或方格面料的衬衫适宜配穿西装。
清朝宫女服饰标准穿戴清朝宫女是清代皇室后宫中的重要存在,她们在宫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宫女,她们不仅要遵守严格的礼仪规范,还要穿戴合乎规定的服饰。
本文将为您介绍清朝宫女服饰的标准穿戴。
一、服饰种类清朝宫女的服饰种类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上衣、下装、鞋袜、头饰以及配饰等。
1. 上衣:宫女的上衣为常见的梁服,由分襟和身子两部分组成。
分襟为漆金梁飞龙长纹图案,身子为素色绣花,通常为淡黄、淡蓝等浅色。
2. 下装:宫女的下装通常是长裙,裙长及地,裙摆宽松自然。
裙子一般采用缟素色或浅色,腰部设有绶带系紧。
3. 鞋袜:宫女的鞋袜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绣花小跤鞋,用丝线绣花工艺制成,颜色和花样繁多;二是绣花盘扣高跟鞋,鞋跟略高,为宫女增添了婀娜之美。
4. 头饰:宫女的头饰非常重要,一般由发髻、钗、簪等多个部分组成。
发髻以黑色丝线编织,加入金线和珠子点缀,换季时还会加入花朵进行装饰。
钗和簪也是如此精致,多采用金属材质并镶嵌宝石或珍珠。
5. 配饰:宫女佩戴的配饰主要包括项链、手镯、耳环等。
这些配饰往往由贵重材料制成,如黄金、银器,并镶嵌珠宝或玉石。
二、穿戴规范清朝宫女在穿戴服饰时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这不仅涉及整体搭配,还包括细节处的处理。
1. 上衣与下装的搭配:宫女的上衣和下装要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一般来说,上衣的颜色要与下装相搭配,色调不宜过于冲突。
此外,宫女的裙子宽松自然,腰部系紧,显示出体态美。
2. 头饰与发型的搭配:宫女的头饰要与发型相得益彰。
头饰的款式、大小和花式要根据发型的造型和长度进行选择,使整体效果更为协调。
3. 配饰的选择与佩戴:宫女的配饰要根据整体造型进行选择。
项链、手镯和耳环的款式和材质应与服饰相协调,添增宫女的婉约和高贵气质。
同时,佩戴时要注意不要过多,避免过于繁琐。
三、服饰的义务与意义清朝宫女的服饰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更承载着重要的义务与意义。
1. 显示身份地位:清朝宫女的服饰是她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服饰与穿戴
我们在前文中曾提到,穿着要整齐,衣服要熨平。
实际上,人的仪表在相当程度上同服饰有关,正所谓
“人看衣服马看鞍”。
“服装”是一门专门学问。
成千上万的服装设计师,不断为人们设计岀各种花样翻新的流行服装。
人们佩带的饰品更是百花争妍。
在现代社会,服装已不仅是为了保暖的需要,而且代表一定的文化。
丰富多彩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
在这里,我们着重从礼仪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因为,这是一个对主人的尊重和对这次宴请活动的重视问题,是一个礼貌问题。
有一些比较讲究的餐厅、饭馆,谢绝服装不整的人入内用餐。
有一些公共场所也禁止衣冠不整的人进入。
剧院、音乐厅更是要求比较严格。
在国外,人们在收到宴会请柬时,经常在请柬的左下角看到注有“正式的(Formal)”非正式的“ (Informal)或“小礼服(BlackTie)”等字样。
有时也写着“随意(Casual)”。
这些都说明宴会主人对着装的要求。
如果是比较正式的宴会(晚宴等),主人又没有在请柬上注明对着装的要求,一般的人就会按通常的做法着装,而有的客人还会主动给主人打电话询问一下。
可见,人们在这方面是相当注意讲究礼貌的。
宴会主人在请柬上对着装提岀的要求,正是反映岀主人对宴会性质的想法,即为了表示隆重、热烈或是亲切、友好等。
平时,美国人对着装比较随意,不那么拘束,他们喜欢方便、舒适而又美观的服饰。
有些人还喜欢用服饰来表现自己的性格,讲究多样化。
但是人们在官方场合、在办公大楼里,并不是随随便便的。
在华盛顿的林荫大道上,很少有人衣着随便地来来往往。
他们大多穿着三件一套的西装套服,手提公文包,俨然一副政府官员的模样。
英国人比较讲究。
在伦敦的银行区,中午时分,银行职员们岀来吃午饭,街上人来人往,大都西服革履,穿着整齐。
在某些场合,英国人还保留着不少传统服饰。
法院正式开庭,或法官们的某些重要集会,法官们都要戴假发,身穿长袍。
教学做礼拜时,牧师也要身着道袍。
每届国会开幕,女王前往致词,更是佩戴珠光闪烁的王冠。
随行的宫迁女侍,也都身着白色长裙礼服。
前排面向女王的是假发黑袍的“司法贵族”,红袍白翻领的是“宗教贵族"。
周围侍立的是红上衣、白围巾、过膝瘦腿短裤的宫延侍卫。
非洲许多国家的官员在国庆等正式场合,都穿着他们的民族服装,白色的或彩色的大袍,头上裹着头巾。
亚洲各国也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在节日时穿着。
世界上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正式的礼仪活动时,都要按照自己的习俗穿戴一定的服饰。
有的国家已形成规范,要人们遵守。
在最隆重的场合,如国家庆典仪式、国宴、国王登基、国家元首就职、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见、大使递交国书,以及新年团拜、授勋等,都要穿着严肃、大方的正式服装。
在日常的社交场合,对服饰也都有所讲究。
随着礼仪从简趋势的发展,许多国家对于服饰的要求也有逐渐简化的趋势。
除了特别隆重正式的场合穿礼服外,一般的社交场合穿礼服的机会不多,穿大礼服(燕尾服)的机会更少。
现在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着重合身、得体、舒适、美观、大方,讲究适合自己的身份、年龄、性格和不同的场合。
目前国际上,在社交场合比较通行的着装情况大体是:
关于男装:
在一般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男子多穿黑色或深色西服,白衬衣,系黑领结,穿黑色硬底皮鞋。
东欧有的国家系银灰领带。
衬衣的领子和袖口要干净。
领子要挺,袖口要扣好。
喜庆时,有的人还在前襟别一朵玫瑰花。
男西服如系双排扣,要将扣子一一扣上。
但现在双排扣已逐渐让位于单排扣。
单排扣的西服可以不扣,也可以只扣其中一个。
两个扣子的扣上边一个,三个扣子的扣中间一个。
至U坐下时,则把扣子解开。
必要时,可以穿西装套服,既包括西装背心在内的三件头套服。
但人们一般不在西服上衣里面加穿其他衣服,如加穿毛衣等,因为这会显得臃肿难看。
穿西服参加活动,一般均应系领带。
不系领带,敞着领口去参加社交活动,被视为衣冠不整,是缺乏礼貌的。
领带是一种装饰品。
领带的颜色花样一般可与衣服颜色搭配,与衣服颜色调和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均可由各人爱好选择。
领带要系好,要挺,不要歪歪扭扭。
正式隆重场合要系黑领结或白领结。
据说,领带的前身是领巾岀现于17世纪。
当时,有一支克罗地亚的骑兵部队来到巴黎,他们的脖子上都系有一条传统的彩色围巾。
法国军官看后争相仿效。
巴黎街头爱时髦的贵族和公子哥儿们也纷纷系起围巾来。
一次,一位大臣上朝时,也按流行方式在颈上围了一条白围巾,并在前面打了一个漂亮的结。
国王路易十四见了这种新奇饰物,大为赏识。
于是宣布以领巾作为高贵的标记,下令凡尔赛的上流人士都这样打扮。
领带的前身一一领巾就这样诞生了。
18世纪工业革命兴起,资产阶级大量生产时髦服装,这时领带
才真正问世。
从此,领带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并逐渐传遍全球,成为男子喜爱的装饰品。
美国有些大公司规定职员上班必须打领带。
夏天在办公室,可以脱去外衣,穿着衬衫。
但也要打上领带。
在正式场合穿黑皮鞋,一般应穿皮底鞋,不穿软底胶鞋等。
在英国,男子只有在海滨休息或家中闲居时穿凉鞋。
去朋友家做客或与来宾会见时一般不穿凉鞋。
假如穿着一套整齐的西服,系着领带,而脚上却穿一双凉鞋,可能被人视为不伦不类。
在国外,视布鞋为一种便鞋,不在正式场合穿用。
旅游鞋,长筒靴也不宜在正式场合穿用。
英国绅士过去常戴波乐帽(BowlerHat)。
这是一种硬胎圆顶呢帽,通常是黑色的,也有深灰或蓝黑的,现在很少有人戴了,但有时也还可以遇到。
在街上碰到熟人时,抬一下帽子或只是示意抬一下,就是一种礼貌。
在白金汉宫每年的游园会上,男子把帽子拿在手中,免冠站立,也是一种礼貌。
按通常习惯,男子进入室内,必须脱帽,把帽子存放在存衣处。
这一点同我国的习惯不同。
进屋时,必须脱去大衣、风雨衣,男子应摘去手套。
也不在室内戴墨镜。
如因眼疾等必须戴时,应向主人说明一下。
关于女装:
妇女的服装,比起男子更加丰富多彩、新颖别致。
她们不仅要借服饰来显示自己美好的体态,还要以此来表现自己的修养和风格。
评论家认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爱穿夸张的宽衬肩服装,以表现她不可一世的女强人性格。
评论家还说,有的40多岁的知识妇女,她们既是妻子、母亲,又是能干的职业妇女,她
们的衣着方式往往是:做工考究、线条明晰,但是柔和,毫无造作之意。
姑不论这些见解是否完全恰当,但是可以肯定,妇女在服饰方面比男子讲究的余地要大得多。
而且,她们除了衣服以外,还要从头到脚,进行协调搭配,包括帽子、披肩、手提包、皮鞋、袜子等也都要与衣服相配。
就衣服而言,除特别正式隆重的场合穿礼服外,在一般社交场合,妇女多穿各色连衣裙。
衣裙的式样、花色、种类繁多,可以由各人喜爱选择,里边穿着衬裙。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美国妇女的下装爱穿长裤,欧洲妇女则穿裙子较多。
但在社交礼仪场合,一般都要穿裙子,而且这种裙子至少要长过膝盖。
穿长裤被认为是过于随便。
妇女在穿着较正式的服装时,多半还要配戴一顶讲究的帽子。
上层妇女常为购置帽子而费脑筋。
英国查尔斯王子举行结婚典礼时,在圣保罗大教堂内,成千的客人,男宾个个免冠,女客则无一不戴帽子。
女子戴帽子不仅是礼节上的要求,也是身份上的象征。
而且这种帽子不像男帽一样千篇一律,而是配合五光十色的衣服,变换着花样。
他们用毛皮、绒缎、皮革等制成,有的上饰羽、花朵、珍珠等,争奇斗艳。
我国女同志在国外,常常穿着我国的旗袍去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
旗袍这种民族服装,比较适应大多数中国妇女的体型,朴素大方,美观雅致,得到许多外国人的赞赏。
据说,旗袍曾一度对西方女服的剪裁产生过影响。
在特别隆重正式的场合,则以穿着到脚背的长旗袍为好。
我国妇女虽一般不习惯戴帽子,但可以留有各种不同的、美观大方的发型。
如果不习惯穿高跟鞋,则可以穿半高跟鞋。
在一般社交场合,我国妇女可以同外国人一样穿连衣裙或穿中式上衣配长裙。
也可以穿女装西服。
夏季可穿长、短袖衫配长裙或过膝裙。
在我国国内,妇女穿中式上衣或夏季穿长、短袖衫时,可以配穿长裤,但在国外,正式宴请等场合,一般要配穿裙子,而不配长裤。
超短裙、牛仔裤不应在社交场合穿着。
随着时代的前进,世界各国的服装,互相交流渗透,互相学习影响,正在发展变化,式样不断翻新,花色绚丽多彩。
妇女着装力求避免与另U人雷同,社交场合,如果有二位以上的妇女穿着同样的服饰,彼此会觉得扫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穿着日益追求舒适、随意。
与正式的社交场合不同,平日人们更多地穿着夹克等便装,牛仔服和针织服装日趋流行。
在业余休息时间,很多人愿意穿运动衫裤。
外岀旅游,可着上下装不同颜色的便装,穿旅游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