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北京市平原区砂石坑综合治理利用思路
- 格式:pdf
- 大小:128.45 KB
- 文档页数:4
2023砂石资源开采治理方案一、背景砂石资源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用于道路、桥梁、建筑物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砂石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开采活动过度,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砂石资源,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是迫切的需求。
二、目标1. 合理开发砂石资源,满足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2. 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减少砂石资源开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推动砂石资源开采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风险。
三、治理措施1. 规划管理(1)建立健全砂石资源开采规划制度,通过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确定合理的开采范围和强度。
(2)加强地质勘探工作,确保准确掌握砂石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
(3)建立砂石资源开采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确保在开采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
2. 环境保护(1)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设防风林、防护林和护坡等设施,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2)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和开发砂石开采过程中的废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3)加强空气质量管理,减少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气溶胶物质的排放。
3. 治理技术(1)推广砂石资源开采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和利用率。
(2)加强矿石的综合利用,开发砂石资源的附加值,减少资源浪费。
(3)加强合理填坑和修复工作,确保开采活动结束后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4. 法律法规(1)加强砂石资源开采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砂石资源的开采行为。
(2)加大对违法开采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3)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砂石资源开采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四、实施步骤1. 建立砂石资源开采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制定和实施治理方案。
2. 加强砂石资源的勘探和储量评估工作,确定合理的开采范围和方式。
3. 制定砂石资源开采的规划和管理办法,确保开采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27•【字号】京政发[2006]34号•【施行日期】2006.09.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6]3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国发[2005]29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防沙治沙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做好防沙治沙工作事关首都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事关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于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北京生态建设的重要指示,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本市沙化土地和潜在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生态状况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但是,本市防沙治沙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还有4765公顷沙化土地亟须治理,108783公顷潜在沙化土地需要预防和保护;二是待治理的荒山、荒滩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特别是关停、废弃矿山地表破坏严重,植被恢复十分困难;三是乱采砂石、放牧毁树等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四是防沙治沙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各有关区县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和《决定》精神,加强领导,切实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努力改善首都生态环境。
二、明确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2024年砂石资源开采秩序治理方案____年砂石资源开采秩序治理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分析砂石资源是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砂石开采的过度和不合理,导致了许多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产生。
因此,制定一项综合治理措施,规范砂石资源的开采秩序,是当务之急。
____年的砂石资源开采秩序治理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提高砂石资源开采的管理和监督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促进砂石产业的良性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整治重点和措施(一)整治重点1. 加强砂石资源的规划管理,优化开采布局,缩小开采范围,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强化砂石资源开采许可制度,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审核审批,遏制非法砂石开采现象。
3. 加大对砂石资源开采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定期发布开采情况和生态环境质量报告。
4. 加大对违法砂石开采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使违法者付出足够的代价。
5. 加强砂石资源开采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砂石开采过程的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开采。
(二)治理措施1. 完善砂石资源的规划管理(1)编制砂石资源开采的专项规划,明确合理的开采布局和区域开采规模。
(2)建立砂石资源的登记和核查制度,对已开采和存量的砂石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登记,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3)加强对砂石资源开采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严格依法审批,优先推进生态兼容的砂石开采项目。
(4)建立砂石资源开采行业联盟,加强行业自律,共同推进砂石资源的规范管理。
2. 强化砂石资源开采许可制度(1)提高砂石资源开采的准入门槛,对开采企业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
(2)对砂石资源开采进行全面编码管理,实行全程追踪和信息公开。
(3)加强砂石资源开采许可证的监管和审查力度,严禁假冒、伪造或者转让许可证。
(4)建立监督机制,对砂石资源开采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砂石资源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砂石资源综合整治是指通过科学、规范的方式对砂石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砂石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砂石资源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
一、砂石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1. 制定砂石资源开发规划:根据地质调查数据和砂石资源储量,制定砂石开发规划,确保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推行矿业权许可制度:通过矿业权许可制度,合理配置砂石资源的使用权,避免乱采滥挖和资源浪费现象。
3. 加强砂石资源勘探与评估:通过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估,准确掌握砂石资源的规模和质量,为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准确数据。
4. 提高砂石资源的利用效率:引进先进的采砂设备和技术,提高砂石的开采和加工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5. 强化砂石资源的管理与监控:建立完善的砂石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采砂企业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违法采砂行为。
二、砂石资源的环境保护1. 加强砂石开采区的环境规划:在砂石开采区周边划定合理的保护区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推行矿区生态恢复与修复:在矿区采石工作结束后,实施矿区的生态恢复与修复工作,确保生态环境的良好恢复。
3. 引进环境友好型砂石加工技术:推广使用环保型的砂石加工技术,减少粉尘、废水和废气的排放,保护周边环境。
4. 加强砂石运输管理:对砂石运输车辆进行排放控制,设立绿色通道,提高砂石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5. 建立砂石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砂石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砂石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
三、砂石资源的管理与维护1. 建立砂石资源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砂石资源管理机构,负责砂石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和监督。
2. 完善砂石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砂石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3. 强化对采砂企业的监管:加大对采砂企业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砂石资源开发许可制度,防止乱采滥挖和资源浪费现象。
砂坑治理实施方案背景砂坑是采矿、建筑、土方工程等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工洞穴。
由于砂坑多为不规则挖掘,建筑过程中往往随意填埋,长期造成的垃圾和淤泥等都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严重影响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的品质。
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砂坑治理实施方案,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整治和改善砂坑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思路砂坑治理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修复由于砂坑中的土壤常常遭受到污染,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修复。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采用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微生物对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采用吸附材料:选用合适的吸附材料来吸附有害物质。
•采用化学修复技术:通过化学方法来清除污染物。
2. 废物处理砂坑中可能会有大量的建筑废物、生活生产废物等,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建立废物分类处理系统:将垃圾、建筑废料等进行分类处理,分别送往对应处理厂进行处理。
•破碎处理:将废弃材料进行破碎处理后,再进行分类回收或填埋处理。
3. 植被恢复砂坑长期被剥离植被,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非常严重。
恢复砂坑周围的植被可以帮助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具体措施可以包括:•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种植,增加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如增加水源等,为植被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
4. 毒性物质监测由于砂坑周围可能仍然存在着有毒化学物质,需要进行监测,确保修复工作取得成效。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实施定期检测,监测污染物的含量,确保土壤清洁。
•修复后需要跟踪监测,确保已经彻底解决相关污染问题。
实施步骤制定砂坑治理实施方案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调查和评估首先需要对砂坑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和一些必要的技术细节。
这是制定砂坑治理实施方案的重要前提。
2. 制定治理方案在了解砂坑的污染情况和特点后,制定一套具体可行的砂坑治理实施方案。
3. 实施治理在完成方案后,逐步实施砂坑治理措施,确保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砂坑治理实施方案砂坑治理是指对于存在砂石飞扬、扬尘污染、环境恶化、安全隐患等问题的砂场或者采砂场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
本文将从砂坑治理的目标、措施以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砂坑治理的目标1. 保护生态环境。
砂坑治理的核心目标是减少和消除砂石飞扬、扬尘污染等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原和改善砂坑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
2. 预防安全事故。
砂场采砂过程中存在运输交通事故、工人伤亡等安全隐患,砂坑治理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和严格管理,预防和减少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
3. 促进可持续发展。
砂坑治理应该以经济效益为前提,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实现砂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升砂场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
二、砂坑治理的措施1. 规范管理。
加强对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制定规范和标准,严格执法,加大行政和经济惩罚力度,促使砂坑运营单位依法经营。
2. 科学规划。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砂坑周边环境的调查与评估,合理确定砂场选址和规模,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3. 安全保障。
建立并落实砂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采砂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和检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砂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4. 治理措施。
采用合适的砂石开采技术和设备,减少砂石堆场中的飘尘现象;通过加水、喷雾等措施,降低砂坑表面的扬尘情况;开展绿化工作,还原和改善砂场周边的植被覆盖情况。
三、砂坑治理的实施方案1. 建立砂场档案。
对砂坑进行详细调查,建立砂场的档案资料,包括砂石储量、开采工艺、设备使用等相关信息,为后续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2. 制定治理计划。
根据砂坑的具体情况和治理目标,制定详细的治理计划和时间表,明确治理方案的步骤和工作重点。
3. 实施治理措施。
按照治理计划进行实施,对砂坑进行环境整治工作,包括清理垃圾和废弃物、修复砂坑中的塌陷地和裸露地、进行绿化和种植等措施。
4. 监督检查和评估。
设立专门的治理工作组织机构,负责对砂坑治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定期组织治理效果的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技术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布日期】2013.01.18•【字号】京绿造发[2013]2号•【施行日期】2013.01.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技术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京绿造发〔2013〕2号)各区、县园林绿化局:为规范平原造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水平,营造大规模、大尺度城市森林,根据平原造林工程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技术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现予印发,请各区县遵照执行,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全面落实《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是在认真总结2012年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实践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城市森林建设经验,并经过反复论证研讨,用于全面指导平原造林工程建设,规范工程设计和施工,确保工程建设成效的重要技术规范。
各区县要充分认识《实施细则》的重要性,把《实施细则》的各项标准要求全面落实到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建设的始终,确保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平原造林工程建设。
二、要认真执行《实施细则》,强化应用指导各区县要把《实施细则》的主要指标和要求,作为编制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施工设计方案和开展质量监督、技术指导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衡量各标段工程建设质量成效的重要依据。
监理公司在开展工程监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落实监理任务,严把技术标准关,确保工程建设水平。
三、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各区县要加强对《实施细则》的学习和培训,通过举办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队伍和监理人员培训班,使工程建设人员充分理解和把握各项技术指标和措施、要求,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实现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各区县在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反馈市园林绿化局。
整治砂场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砂场的开采量逐渐增加,但由于管理不善和监管不力,砂场开采过程中存在着违法违规、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有必要对砂场进行整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全面提升砂场管理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整治目标。
1. 制定严格的砂场管理制度,规范砂场开采行为,杜绝违法违规行为;2. 减少砂场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3. 提升砂场管理水平,实现砂场可持续发展。
三、整治措施。
1. 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对砂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砂场开采的权限和程序,规范开采行为,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管理水平。
2. 强化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砂场开采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砂场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监管,严格追究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
3. 推动砂场科学开采。
鼓励砂场企业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推动砂场的科学开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开采成本。
4. 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对砂场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砂场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周边植被和水源。
5. 完善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砂场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对砂场安全生产的监管,提高砂场安全生产水平,确保砂场开采过程中的安全。
四、整治效果。
通过以上整治措施的实施,预计可以有效规范砂场开采行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升砂场管理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砂场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参考,为砂场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五、总结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动砂场整治工作,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整治工作的长效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砂场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资源保障。
北京市平原区砂石坑综合治理利用思路杨鸣婵1 姜其贵2(1.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48;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45)【摘 要】 为了解决北京市平原区砂石坑现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综合治理利用,通过对砂石坑的现状调查,分析评价其对大气环境、地下水、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影响。
结合相关规划,定位砂石坑的主导功能为雨洪调蓄、生态景观及储备用地3大类,并对各类砂石坑提出相应的治理利用思路。
【关键词】 砂石坑 调查 影响评价 功能定位 治理利用【D O I 编码】 10.3969/j .i s s n .1672-2469.2010.03.015【中图分类号】T U 9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2469(2010)03-0046-04作者简介:杨鸣婵(1967年— ),女,高级工程师。
1 前言北京市平原区位于燕山南麓,由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及拒马河等河流在冲洪积作用下形成,岩性由砂、砾石、卵石和黏土构成。
据2007年现状调查,北京市平原区的砂石坑为多年来挖沙遗留,基本上处于无序管理状态。
现状有的砂石坑内回填了垃圾;有些地方的污水直接排到了砂石坑中;有的固体废弃物回填占用了规划为蓄洪区的砂石坑的蓄洪容积。
这些情况威胁了北京市空气质量安全、水质安全和防洪安全,妨碍了北京市的环境景观并与首都蓬勃发展的面貌极不相称。
因此,对北京市平原区的砂石坑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利用现有的砂石坑同城市建设中的防洪、排水和生态、景观建设结合起来,砂石坑的综合治理利用是非常必要的。
2 砂石坑现状调查及影响评价2.1 砂石坑现状调查2007年对北京平原区14个区(县)的砂石坑进行了调查,坑深大于2m ,面积大于1000m 2的砂坑(包括黏土坑)约有509个,坑口总面积36k m 2。
砂石坑现状处置利用方式、土质及回填情况见表1。
表1 砂石坑现况处置现况停滞开采砂石荒废利用合计比例(%)41112425100土质现状砂石砂土黄黏土岩石合计比例(%)383590100回填现状垃圾渣土石渣无回填合计比例(%)1110.2881002.2 砂石坑现状影响评价(1)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由于采砂、土壤和植被均被破坏,砂石坑内地表物质疏松,砂石裸露,容易造成土壤的侵蚀和风化,并进一步导致风沙扬尘。
经采用美国A P —42模型对砂石坑现状进行模拟计算,北京平原区砂石坑静态扬尘排放因子在1.2~20.3t /(k m 2·a ),动态扬尘排放因子在19~121t /(k m 2·a ),低值发生在房山区,高值发生在昌平区。
按此计算砂石坑土壤尘P M 10排放总量为2140t /a 。
通过空气质量传输模拟计算了砂石坑现状尘源对市区空气质量P M 10年日均浓度的贡献为0.451μg /m 3,占标准限值的0.45%。
虽然从全·46·年平均看,砂石坑尘源对市区P M10年日均浓度的影响并不大,但由于砂石坑扬尘主要发生在春、冬季节,是局地扬沙的重要来源,是北京沙尘暴的尘源之一。
所以,砂石坑对局地扬沙的作用不容忽视。
(2)回填物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经2007年现状调查,北京平原区有垃圾直接回填的砂石坑约占12%左右。
主要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极少数回填有工业垃圾。
砂石坑回填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回填物中的污染组分随着渗滤液渗入含水层所致。
生活垃圾场周围地下水中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氨化物、硫酸盐、氨氮、C O D、挥发性酚类、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多项指标超标,物别是氨氮、细菌总数超标达上百倍。
建筑垃圾如渣土、碎石块、混凝土块、沥青块等造成地下水中的N O2—N,N O3—N和硫酸根离子含量高。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垃圾回填对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多年来,砂石坑开采基本没有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模式,所遗留下的砂石坑对其周边的生态系统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植被的破坏,结果造成砂石坑表层土壤和植被基本丧失殆尽,而砂质贫瘠的土壤、高陡的边坡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基础使植被难以快速自然生长,恢复困难。
从而导致砂石坑周围甚至更大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失调。
(4)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有些砂石坑位于居民区、交通道路等可视区域内,留给城市的只是裸露的砂石和消失的绿色植被,与城市其他区域的环境形成很大的反差,破坏了城市景观的完整性和美感。
严重影响了首都的形象和风貌。
(5)其他影响。
开采后的砂坑处于弃置荒废状态,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一些乱采盗采活动破坏了耕地,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还有部分砂坑已位于规划建设区内。
3 砂石坑功能的科学定位与治理思路3.1 功能定位为了解决砂石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大气环境、生态系统、环境景观、地下水质等各方面的影响,从砂石坑的自然生态属性(包括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及生态现状等)、社会经济属性(包括位置以及利用现况)两个方面逐个进行分层的分析和判别,结合北京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区域防洪规划等专项规划,进行科学的规划功能定位。
规划主导功能分为雨洪调蓄、生态景观及储备用地3大类砂石坑,见图1、表2。
图1 砂石坑规划功能定位(1)雨洪调蓄类砂石坑。
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1个《新城规划》及《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等有关流域、河道的防洪整治规划,规划为蓄洪功能的砂石坑本次仍维持其蓄洪功能。
本次对洪水增加较大流域,临近河道、有较大面积和深度的砂石坑,优先考虑规划作为蓄滞洪区,以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
依据各区(县)的雨洪利用工程现状及规划,根据砂石坑位置和建设条件并考虑各区(县)的需求,从水资源利用角度,规划雨洪利用砂石坑。
(2)生态景观类砂石坑。
临近居民区,面积较大,土质较好的砂石坑,优先规划作为景观生态砂石坑,建设为公共绿地、公园。
远离居民区和城市道路,受人为干扰较少的砂石坑,优先规划进行自然生态恢复砂石坑。
(3)储备用地类砂石坑。
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11个《新城规划》,位于规划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区域的砂石坑,功能定位仍服从于上述规划,规划作为储备用地类砂石坑。
北京平原区砂石坑主导功能规划定位详见表2。
3.2 治理思路3.2.1 雨洪调蓄类砂石坑包括蓄滞洪水和雨洪利用两类砂石坑。
39个蓄洪砂石坑规划为13个蓄洪区。
其中原规划确定9个蓄洪区,即:北沙河流域的南口蓄洪区、东沙河水上公园、沙沟河蓄洪区、高崖口沟支沟蓄洪区、白羊城沟蓄洪区、邓庄河蓄洪区,小中河流域·47· 表2 砂石坑主导功能规划定位主导功能规划定位数量(个)比例(%)雨洪调蓄类砂石坑蓄滞洪398雨洪利用9318生态景观类砂石坑自然生态恢复7515公共绿地、公园6012储备用地类砂石坑农业用地479城市用地17534河道内与河道整治同步进行204的宋庄镇蓄洪区,凉水河流域的三海子蓄洪区和北京西郊的阜石路蓄洪区。
本次规划新增4个蓄洪区,即:白浪河流域的白浪河蓄洪区、雁栖河流域的沙河蓄洪区、北沙河流域的辛店一道河蓄洪区和北小营西河蓄洪区。
初步规划雨洪利用砂石坑93个,现状总面积500万m2,总容积5500万m3。
综合整治后可用于地下水回补、农田灌溉及生态景观用水等。
3.2.2 生态景观类砂石坑(1)生态景观自然恢复。
规划为自然生态恢复的砂石坑75个,占15%,其远离居民区,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少。
遵循“近自然恢复”的规划理念。
在对坑内进行初步的清理和简单平整后,根据砂石坑土质的不同,进行必要的土壤基质改良。
再按照固氮植物———先锋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顺序依次进行植物配置,之后由植被自然生长,形成荒野型植被,并尽量避免人类活动的干扰。
(2)公共绿地与公园。
规划定位为公共绿地与公园的砂石坑60个,占12%。
其靠近居民区,应在恢复自然植被覆盖的基础上进行景观美化,建设休闲、观赏场所。
回填复绿是应用较广的一种对废弃坑塘进行综合利用的方式。
回填物主要为开展城市建设产生的无生活垃圾和无其他污染的建筑渣土。
回填深度应在距地面3m以内(覆土后2m以内),以保证绿色景观的可视性。
再采用客土改良法改善土壤基质条件。
选种蒲公英、山桃、迎春、木兰等形态色彩各异、具有良好景观效应的草本、木本植物,构造多样、美观的乔、灌、草复合植物群落。
营造自然植物群落景观。
对于规划为街心花园、公园的砂石坑,还应配以步道、坐椅、回廊等设施,进行景观格局的构造。
应定期养护,维持健康良好的生态系统和优美的景观。
3.2.3 储备用地类砂石坑规划主导功能定位为储备用地的砂石坑共有222个,占砂石坑总数的43%,储备类砂石坑进行回填后纳入城市建设用地或基本农田,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需要进行相应的利用。
3.2.4 砂石坑回填地区地下水污染治理及防护(1)地下水污染治理。
本次调查的砂石坑约有43%位于地下水源防护区和补给区内,其中约有4%(砂石坑总数的4%,下同)现状有垃圾填埋。
首先,必须将位于地下水防护区和补给区内的所有垃圾进行清理。
再对已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回填砂石坑先清除污染源,进而控制污染的扩散,然后进行治理。
污染的控制主要采取流场控制法、顶部防渗屏障法等。
(2)地下水防护。
本次调查的砂石坑约有27%位于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极高和较高区。
虽然区域地下水防护条件较好,土层净化能力较强,但垃圾回填对地下水有潜在的危险。
仍需要对垃圾及时清理,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
本次调查的砂石坑约有39%位于防污性能较低区、极低区。
其中6%有垃圾回填,成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
因此,正在运营的垃圾直接填埋场应立即关闭,并作好污染控制和治理。
已填埋的垃圾场应尽快采取措施治理。
4 砂石坑综合治理利用效益与效果(1)砂石坑规划利用为蓄洪区,可减轻下游地区防洪排水压力,可与水库、河岸筑堤、河道疏浚整治等工程措施结合起来,共同构筑北京市的防洪安全体系。
首都的安全防洪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2)利用废弃的砂石坑建设雨洪利用工程可用于回补地下水、农业灌溉等,可有效利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
(3)综合整治后的砂石坑具有蓄水固土,调节微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景观美化等生态、景观效益。
绿色植物覆被对于降低噪音污染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4)规划实施后,砂石坑尘源对砂石坑局部P M10年日均浓度的贡献较现状有显著下降,由现状的0.451μg/m3下降为0.011μg/m3,下降幅度为·48·97.6%。
显著改善局部大气质量。
(5)结合砂石坑各类功能的整治,对坑内回填垃圾进行及时清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地下水继续污染,保护地下水水质。
5 结语通过大量的现状调查,摸清了北京市平原区砂石坑的分布与利用状况,分析了砂石坑对大气质量、生态系统及景观环境的影响及砂石坑回填物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