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原因及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06.48 KB
- 文档页数:2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专题/Special Topic2021年第5卷第2期2021 V ol.5 No.25病药物,能改变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调节胰岛素对脂代谢的作用,具有调节脂代谢指标的作用[9]。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 、TG 、LDL-C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表明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能调节精神分裂患者脂质指标水平,控制病情发展。
综上,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同时可避免对患者机体的糖脂代谢指标产生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1] 刘晓凤, 郑华东. 奥氮平和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7, 12(46): 151-152.[2] 苏力.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对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9): 148-149.[3] 丁勤章.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指南[J]. 中国临床医生,2002, 30(2):21-22.[4] 刘传芝. 奥氮平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P ANSS 评分的影响[J]. 淮海医药, 2018, 1(36):44-46.[5] 衡荣, 罗锐, 冯杰, 等.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分析[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 45(4): 22-24,31.[6] 龙珊珊, 雷秀萍, 余寒, 等.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及糖脂代谢安全性研究[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 44(6): 984-986.[7] 杨富菊. 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分及疗效的影响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 156-158.[8] 刘传芹, 李璐. 老年精神分裂症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疗效及对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15): 16-17.[9] 应启昂, 徐静文, 童艳晨, 等. 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血脂的影响[J]. 世界临床药物, 2019, 40(8): 547-552.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编号:201910367050)作者简介:周新怡,2017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老年护理、疼痛管理。
老年人慢性疼痛管理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得到了明显的延长。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普遍面临着各种慢性疼痛问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老年人慢性疼痛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老年人慢性疼痛管理方案。
一、综合评估老年人慢性疼痛管理方案的第一步是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了解老年人的疼痛特点、疼痛类型和疼痛程度等,有助于医生精确判断老年人的疼痛情况,从而确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评估也包括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和生活环境等,以综合因素来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老年人慢性疼痛管理方案中的重要一环。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非甾体消炎药和抗抑郁药等。
在给予老年人药物治疗时,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年龄、肝肾功能情况和其他合并症的存在来进行合理选择。
鉴于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应谨慎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
三、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在老年人慢性疼痛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理疗、针灸和按摩等。
这些物理疗法通过改善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增加关节活动性,从而减轻疼痛症状,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心理疏导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身体层面,还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因为慢性疼痛的长期困扰可能会引发老年人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疏导在老年人慢性疼痛管理方案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方法,帮助老年人调整心态、缓解焦虑、增强抗压能力。
五、运动锻炼尽管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存在会限制他们的运动能力,但适当的运动锻炼对于减轻疼痛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仍然十分重要。
对于老年人来说,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非常关键。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和水中运动等。
运动锻炼不仅可以增强老年人的体力和耐力,还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从而减轻慢性疼痛。
六、社会支持在老年人慢性疼痛管理中,社会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六大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慢性疼痛问题也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忍受着疼痛的折磨。
而老年人慢性疼痛与年轻人的疼痛存在很大差异,那么老年人慢性疼痛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疼痛类型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类型很多,其中以骨关节疼痛和神经疼痛为常见类型,其他常见类型还包括肌肉疼痛、头痛、胃肠道疼痛等。
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类型因人而异,但大多数老年人都会出现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疼痛。
二、持续时间老年人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较长,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至可能伴随终生。
而且老年人的疼痛往往更为坚持,很难缓解。
三、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慢性疼痛非常影响生活质量,有时甚至使老年人无法正常工作、睡眠和社交。
慢性疼痛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不适和残疾原因之一,常常导致情感困扰和社交孤立。
四、复杂性老年人慢性疼痛通常复杂而多样化,涉及不同的疾病、情感和认知因素。
需要结合多学科的协同治疗,包括疼痛管理专家、医学专家、心理医生和康复师等。
五、诊断困难老年人慢性疼痛的诊断也比较困难,由于慢性疼痛经常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而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复杂多变,因此对慢性疼痛的诊断更加困难和复杂。
六、治疗方法有限针对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比较有限,常用的疼痛管理方式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但往往疗效有限或存在不良反应。
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用药安全性和疗效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老年人慢性疼痛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家庭和社区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疼痛问题,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对老年人的疼痛进行个性化和综合性治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健康寿命。
【摘要】慢性疼痛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指患者持续疼痛1个月、或者超过一般急性病进展、或者受伤愈合时间已超过、或者与诱发持续性疼痛的病理过程相关、或者相隔数月(数年)的疼痛复发等。
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具有一定差异性,后者为疾病症状之一,而前者则属于一种疾病。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影响下,老年慢性疼痛发生率随之增加,不容忽视。
作为持续性疼痛特点的慢性疼痛,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疼痛更需加强重视。
大量临床文献资料显示,有效慢性疼痛管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我效能,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对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定义、现状、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提出护理人员在老年患者慢性疼痛管理中应更新知识和理论,扩宽研究内容,加强健康宣教,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研究。
【关键词】老年患者慢性疼痛管理研究进展DOI :10.19435/j.1672-1721.2019.12.085目前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有研究显示,在我国患有慢性疼痛的人数占全部人口的30%,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1]。
据调查,65岁以上老年人约80% ̄85%患有与疼痛有关的疾病[2]。
研究[3]显示,社区患有慢性疼痛的老年人为25% ̄45%,居住在敬老院的老年人慢性疼痛患病率高达75%。
可以说慢性疼痛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特点是患病率高,就诊率低,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低,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和活动能力下降,显著降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近80%的慢性疼痛患者主诉生命质量受到了影响[1]。
1慢性疼痛的定义1.1疼痛: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是身体异常状态的一种警报[4]。
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人体主观感觉形式,其通常在多种疾病患者的临床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均有所表现[5]。
1.2慢性疼痛:通常是指发病缓慢或急性发作的疼痛因种种原因持续1个月 ̄3个月以上或超过正常治愈时间或疼痛缓解后数月至数年又复发的疼痛[1]。
2老年患者慢性疼痛的评估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对疼痛的反应不同。
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管理探讨
老年人慢性疼痛是指持续存在超过3个月的疼痛感觉,常见的包括骨关节炎、脊柱退行性疾病、神经性疼痛等。
由于老年人机体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因此管理老年人慢性疼痛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需要明确疼痛类型及程度。
不同类型的疼痛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骨关节炎可通过理疗、运动疗法来改善症状;神经性疼痛则需要采用镇痛剂等药物治疗。
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药物管理方案。
老年人慢性疼痛常伴有其他疾病,需要考虑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选择合适的药物时需要考虑老年人的负荷量,避免肾脏、肝脏等器官负担过重。
药物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及时调整。
非药物治疗在老年人慢性疼痛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康复训练等,能有效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热敷、冷敷等物理疗法能缓解肌肉及关节疼痛;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则有助于调整疼痛态度,减轻疼痛感受。
全面的管理方案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社会支持。
老年人常伴有孤独、忧愁等情绪,这些因素会加重疼痛感受。
与家人或朋友的交流、社区活动等可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减轻疼痛带来的负担。
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包括疼痛类型、药物管理、非药物治疗及社会支持等。
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减轻老年人的疼痛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4]㊀M e d S c i .还有5年,中国全科医生人数能翻倍吗?[E B /O L ].[2017-03-20.]h t t p ://w w w.m e d s c i .c n /a r t i c l e /s h o w _a r t i c l e .d o ?i d =1b 3f 5594116.[5]㊀邹焱飚,谢存禧,李杞仪.H L 7标准在基于机器人化护理床的社区医护系统应用[J ].医疗设备信息,2005,20(7):16-18.[6]㊀张学军.远程与移动医疗的起源㊁现状及前景[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6,33(1):3-7.[7]㊀崔勇,张学军.从数字到远程,皮肤病学一直在路上[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6,33(1):1-2.[8]㊀舒畅,刘洁,孙秋宁,等.皮肤镜及其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6,33(1):51-56.[9]㊀孔祥军.皮肤病移动医疗A P P 的现状与未来[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学),2016,33(1):20-24.[10]㊀李政霄,马慧群.皮肤摄影及其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6,33(1):38-44.[11]㊀华永良,华天石.发达国家远程医疗标准和学术组织[J ].中国数字医学,2014,9(1):23-27.[12]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3号‘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E B /O L ].[2017-02-28].h t -t p ://w w w.n h f p c .g o v .c n /y z y g j/s 3576/201703/3f 8d e 749e e b d 4a 1e b f 1961c 78a d 4b e 7e .s h t m l .[13]㊀翟运开,周银龙,孙东旭,等.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政策约束及其纾解[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0):728-731.[14]㊀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N ].国际商报,2013-10-18(B 01).(收稿日期㊀2018-03-17)(本文编辑㊀熊月琳)㊃社区卫生服务㊃社区老年人慢性疼痛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刘倩,㊀李小霞,㊀黄旭,㊀朱夏媛,㊀蔡雨辰ʌ基金项目ɔ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012A A 02A 513)ʌ作者单位ɔ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100053ʌ通信作者ɔ㊀李小霞,E m a i l :l i x i a o x i a 1958@126.c o m ʌ摘要ɔ㊀目的㊀了解某社区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和心理健康状况,为医务工作者进行慢性疼痛相关的健康指导提供依据㊂方法㊀于2017年1 6月随机抽取前来北京市西城区某社区就诊的317例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㊂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 A S P )定义的慢性疼痛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慢性疼痛组和非慢性疼痛组,比较两组间的影响因素差异,并分析慢性疼痛患者的患病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㊂结果㊀老年人慢性疼痛患病率为44.2%,慢性疼痛组和非慢性疼痛组在性别㊁婚姻状况㊁居住情况㊁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77.1%的慢性疼痛患者有心理障碍,94.3%的患者拒绝心理医生帮助㊂结论㊀社区老年人慢性疼痛患病率高,疼痛影响因素多,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医务工作者应当定期对老年人进行慢性疼痛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心理疏导治疗㊂ʌ关键词ɔ㊀慢性疼痛;㊀社区老年人;㊀患病现状;㊀心理健康状况;㊀影响因素ʌ中图分类号ɔ㊀R 212.7;R 395.6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D O I :10.3969/j.i s s n .1673-5625.2019.01.022S t u d y o n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 M e n t a lH e a l t hC o n d i t i o nf o rC h r o n i cP a i no fE l d e r l y P e o p l e i nC o m m u n i t yL I U Q i a n ,L IX i a o x i a ,HU A N G X u ,e t a l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h e u m a t o l o g y a n dI m m u n o l o g y ,X u a n w uH o s p i t a l ,C a p i t a l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00053,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㊀O b je c t i v e ㊀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a n d i t s i nf l u e n c i ng f a c t o r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c o n di t i o no f e l d e r l yp e o p l ew i t hc h r o n i c p a i n i n c o m m u n i t y i nB e ij i n g a n d t h e n p r o v i d eb a s i s f o rm e d i c a l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t oc o n d u c t h e a l t h g u i d a n c e o f c h r o n i c p a i n .M e t h o d s ㊀317p e o p l e ㊀o l d e r t h a n60y e a r sw 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r a n d o m l y b yqu e s t i o n -n a i r e a n d p h y s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 r a n d o m l y f o r mJ a n u a r y t o J u n e ,2017.A c c o r d i n g t od i a g n o s t i c c r i t e r i a o f c h r o n i c p a i n d e f i n e db y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o c i e t y f o r t h es t u d y o f p a i n (I A S P ),t h ee l d e r l yp e o p l ew e r ed i v i d e d i n t oc h r o n i c p a i n g r o u p s a n dn o n -c h r o n i c p a i n g r o u p s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m e n t a l h e a l t hc o n d i t i o n sa n d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 fa c t o r sb e -t w e e n t h e g r o u p sw 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s u l t s ㊀I nt h ec o m m u n i t y,t h e p r e v a l e n c eo f c h r o n i c p a i nw a s44.2%,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 c h r o n i c p a i n g r o u p s a n dn o n -c h r o n i c p a i n g r o u p s i n g e n d e r ,m a r i t a l s t a t u s ,l i v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r e l i g i o u s b e l i e fw e r en o t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0.05).77.1%p a t i e n t sw i t hc h r o n i c p a i nh a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d i s o r d e r a n d 94.3%o f t h e mr e f u s e d t o s e e p s y c h i a t r i s t s .C o n c l u s i o n ㊀I n t h e c o m m u n i t y ,t h e p r e v a l e n c e o f c h r o n i c p a i no f e l d e r l y p e o p l e i sh i g h ,w h i c hh a s a l o t o f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M e n t a l h e a l t hc o n d i t i o no f e l d e r l yp e o pl ew i t hc h r o n i c p a i n i s 08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年2月第36卷第1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 ,F e b r u a r y 2019,V o l .36,N o .1p o o r.M e d i c a l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s h o u l d p r o v i d e t h e e l d e r l y w i t hh e a l t h g u i d a n c e r e l a t i n g t o c h r o n i c p a i n a n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c o u n s e l i n g r e g u l a r l y.ʌK e y w o r d sɔ㊀C h r o n i c p a i n;㊀C o m m u n i t y e l d e r l yp e o p l e;㊀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㊀M e n t a l h e a l t h c o n d i t i o n;㊀I n f l u e n-c i n g f a c t o r s㊀㊀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1%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推进,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愈发严重,其中慢性疼痛问题较为普遍,20%~50%的老年人忍受着慢性疼痛[1-3],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4-5]㊂我国目前对慢性疼痛的研究多集中于治疗和管理等方面,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疼痛患病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较少㊂为了解社区老年人慢性疼痛患病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对北京市西城区某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为社区医务工作者进行慢性疼痛相关的健康指导提供依据㊂1㊀对象与方法1.1㊀研究对象㊀㊀2017年1 6月随机抽取前来北京市西城区某社区就诊的317例老年人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60岁;②意识清晰,能清楚表达个人想法;③无严重的视力听力障碍,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④调查对象知情同意㊂排除标准:①身体发育异常;②合并心脑血管㊁肝㊁肾和造血系统等其他严重疾病或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调查者;③严重器质性疾病(如癌症㊁外伤㊁手术等)引起的慢性疼痛;④言语障碍不能配合者;⑤长期卧床不能行动者㊂实际发放问卷320份,有效回收317份,有效回收率为99.1%㊂1.2㊀研究方法1.2.1㊀问卷调查㊀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在统计学及导师组专家指导下,自行设计‘慢性疼痛问卷调查表“,包括①基本资料:性别㊁年龄㊁民族㊁文化程度㊁婚姻状况㊁居住情况㊁职业㊁医保类型㊁经济情况㊁宗教信仰㊁营养状况等;②一般情况:疼痛部位㊁发作原因㊁发作频率㊁持续时间㊁诊断㊁治疗情况;③心理健康状况:疼痛时是否希望得到帮助,是否愿意看心理医生,疼痛缓解是否和重要人理解有关等㊂问卷设计完成后,在北京市西城区某社区进行预调查,其信效度良好[6]㊂调查前由疼痛科及统计学专家对参与本次调查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进行慢性疼痛理论知识的强化,并指导其正确识别关于慢性疼痛的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 A S P)诊断标准[5],即疼痛时间超过3个月,每天或几乎每天疼痛㊂同时采用统一指导语,并进行场景模拟训练㊂于2017年1-6月在北京市西城区某社区进行正式调查,问卷由调查员按照问卷内容对老年人进行逐一问答,当场收回并及时核查㊂1.2.2㊀体格检查㊀测量被调查者的身高㊁体重,均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㊂测试要求:告知患者脱鞋,单衣站立于体重身高测量仪上(背靠站立),头部㊁臀部㊁足跟三点紧靠于测量仪立柱,头顶最高点与测量仪立柱垂直线的交叉点即为身高读数,以c m表示,精确度为0.1c m;测量仪上指针读数即为体重,以k g表示,精确度为0.1k g㊂并计算体重指数(b o d y m a s si n d e x,B M I),B M I=体重/身高2(k g/m2)㊂B M I<18.5k g/m2为偏瘦,18.5~23.9k g/m2为正常,24~ 27.9k g/m2为超重,ȡ28k g/m2为肥胖[7]㊂1.3㊀统计学方法㊀㊀数据录入E p i d a t a3.1数据库,并双人双次录入㊂采用S P S 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一般资料㊀㊀317例老年人中,平均年龄为71.68ʃ7.88岁,民族:汉族174人(54.9%),回族136人(42.9%),其他民族7人(2.2%)㊂文化程度:文盲15人(4.7%),小学34人(10.7%),初中112人(35.3%),高中75人(23.7%),专科49人(15.5%),大学及以上32人(10.1%)㊂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医保301人(95%),公费医疗8人(2.5%),自费8人(2.5%)㊂退休前职业:公务员19人(6.0%),职员83人(26.2%),教师27人(8.5%),医务工作者6人(1.9%),工人169人(53.3%),个体经营9人(2.8%),待业及其他4人(1.3%)㊂营养状况:偏瘦12人(3.8%),正常110人(34.7%),超重119人(37.5%),肥胖76人(24.0%)㊂㊀㊀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 A S P)定义的慢性疼痛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慢性疼痛组和非慢性疼痛组,其中慢性疼痛组140人(44.2%),非慢性疼痛组177人(55.8%),两组在性别㊁婚姻状况㊁居住情况㊁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1㊂2.2㊀疼痛情况㊀㊀根据I A S P对疼痛部位的分类,将身体分为头面部㊁颈部㊁肩及上肢㊁胸部㊁腹部㊁腰骶部㊁下肢㊁骨盆㊁肛门会阴区等9个部位[8]㊂慢性疼痛患者中平均疼痛部位为1.76ʃ0.86处,疼痛部位最多有5处,最少有1处㊂有63人(45.0%)有1处疼痛,77人(55.0%)有2处及以上疼痛㊂疼痛常见部位按发生的频率依次为:下肢(35.9%)㊁腰部(27.0%)㊁颈部(9.3%)㊁肩膀(8.1%)㊁其他部位(19.7%)㊂㊀㊀慢性疼痛常见原因按发生的频率依次为:骨关18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年2月第36卷第1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F e b r u a r y2019,V o l.36,N o.1节炎(32.5%)㊁腰椎间盘突出(17.5%)㊁颈椎病(10.8%)㊁老年退行性改变(9.2%)㊁类风湿关节炎(5.0%),有19.2%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㊁腰肌劳损㊁肩周炎㊁骨质疏松等,另外5.8%诊断不明㊂表1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影响因素慢性疼痛组(n=140)非慢性疼痛组(n=177)χ2值P值性别㊀男(n=111)㊀女(n=206)40(36.0)100(48.5)㊀71(64.0)106(51.5)4.5760.032婚姻状况㊀已婚(n=215)㊀丧偶(n=97)㊀其他(n=5)86(40.0)53(54.6)1(20.0)129(60.0)44(45.4)4(80.0)10.2560.017居住情况㊀独居(n=52)㊀夫妻同居(n=172)㊀与子女同居(n=80)㊀其他(n=13)34(65.4)63(36.6)37(46.3)6(46.2)18(34.6)109(63.4)43(53.8)7(53.8)17.3940.002宗教信仰㊀有(n=111)㊀无(n=206)39(27.9)101(72.1)㊀72(40.7)105(59.3)5.6740.0172.3㊀治疗情况㊀㊀慢性疼痛患者中有120人(85.7%)曾去就诊,其中有98人(81.7%)反复多次就诊;采用联合治疗者48人(40.0%),单纯口服止痛药治疗者29人(24.2%),单纯外用止痛膏药治疗者17人(14.2%),中医10人(8.3%),理疗9人(7.5%),另外未行治疗者7人(5.8%)㊂有96人(68.6%)经对症治疗后疼痛症状可缓解50%以上,仅有5%的患者完全缓解㊂2.4㊀心理健康状况㊀㊀有108人(77.1%)认为在疼痛时他人帮不到自己,只能自己忍受;仅有32人(22.9%)希望在疼痛时得到帮助㊂其中希望得到的帮助方式有按摩㊁有效的止痛方法㊁找医疗水平高的医生㊁减少治疗费用㊁转移注意力等㊂㊀㊀有132人(94.3%)不愿意看心理医生,原因有:认为慢性疼痛属于非心理疾病(79.5%),认为看心理医生无效果(14.4%),认为看心理医生不科学㊁可以自行调节㊁人老了理所当然会出现疼痛(6.1%)等㊂㊀㊀慢性疼痛患者中,有16人(11.4%)认为其疼痛情况与重要人的理解有关,和重要人诉说交流后疼痛情况可适当缓解㊂3㊀讨论㊀㊀慢性疼痛是指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或超过急性病一般的进展,或者超过受伤愈合的合理时间[9-10]㊂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11-1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被认为是世界上继心脑血管疾病㊁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14]㊂3.1㊀慢性疼痛患病现状㊀㊀世界卫生组织在亚洲㊁非洲㊁欧洲和美洲等15个中心开展的关于一般卫生保健心理问题的合作研究显示,2/3的患者机体有2处及以上疼痛部位[15]㊂本次调查显示,55.0%的患者有2处及以上疼痛,其中疼痛常见部位按发生的频率依次为:下肢㊁腰部㊁颈部㊁肩膀等,这与冯晨秋㊁施华等[16-17]的研究一致,表明慢性疼痛中最常见的部位为下肢及腰背部㊂这可能与本次调查提示慢性疼痛最常见的病因为骨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相关㊂3.2㊀慢性疼痛影响因素分析㊀㊀本次调查显示,西城区某社区老年人慢性疼痛患病率为44.2%,反映出该社区老年人慢性疼痛患病率较高,这与郑天源等[18]研究结果相近,提示近半数老年人忍受着慢性疼痛㊂女性慢性疼痛患病率高于男性㊂有文献报道,女性是慢性疼痛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这与女性雌激素水平有关[18]㊂C o y l e 等[19]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雌激素是重要的痛觉调质,可导致慢性疼痛患病风险及疼痛敏感性增加㊂婚姻状况及居住情况在慢性疼痛组和非慢性疼痛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丧偶及独居老人慢性疼痛患病率高,这与现有研究结果一致[16,20],提示慢性疼痛可能与心理因素相关㊂慢性疼痛组和非慢性疼痛组在宗教信仰方面有差异,这与既往研究一致[21],可能与宗教信仰可给予患者精神支持,而本次调查的回族居民较多有关㊂3.3㊀慢性疼痛治疗情况㊀㊀对香港1051名成年人慢性疼痛治疗情况的调查发现,有74.3%的人寻求医疗建议,但只有35.7%认为治疗有帮助[22]㊂本次调查显示,85.7%的慢性疼痛患者曾去就诊,并且81.7%多次反复就诊,但是缓解率低,68.6%经对症治疗后疼痛症状可缓解50%以上,仅有5.0%的患者完全缓解,可能与28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年2月第36卷第1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F e b r u a r y2019,V o l.36,N o.1慢性疼痛影响因素多㊁治疗难度大㊁显效慢[18]㊁认识不足[23]及耐药性等有关㊂对此,社区医生应当定期对老年人进行慢性疼痛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制定个体化疼痛诊疗方案㊂3.4㊀慢性疼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㊀㊀几乎半数的慢性疼痛患者合并有心理并发症[24]㊂慢性疼痛患者出现心理障碍是内科慢性疾病的4倍以上[25]㊂本次调查显示,77.1%慢性疼痛患者出现心理障碍㊂研究表明,慢性疼痛的消极态度可加重疼痛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26]㊂94.3%的患者不愿意看心理医生,多数患者认为慢性疼痛属于非心理疾病㊂有研究证明[27],慢性疼痛通过心理治疗可以缓解㊂11.4%的慢性疼痛患者认为其疼痛情况与重要人的理解有关㊂有研究表明,家庭及重要人的支持㊁理解可适当缓解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压力[28]㊂这提示社区医务工作者应当在社区多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慢性疼痛知识,提高社区老年人对慢性疼痛的认识水平㊂同时,社区医务工作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缓解疼痛时应多注重心理方面的治疗,并鼓励其重要人积极加入,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㊂㊀㊀综上所述,社区老年人慢性疼痛患病率高㊁缓解率低㊁影响因素多㊁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社区医务人员诊疗时应综合考虑性别㊁婚姻状况㊁居住情况㊁宗教信仰等相关因素,定期对老年人进行慢性疼痛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心理疏导治疗㊂参考文献[1]㊀刘凌云,尹心红.老年人慢性疼痛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8):2222-2224.[2]㊀刘玉红,刘玉春.高龄老年慢性疼痛病人自我管理状况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6):688-689. [3]㊀董琼芬.老年患者慢性疼痛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89-90.[4]㊀Y iX B,李水清,于普林.老年人慢性疼痛治疗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2):89-92. [5]㊀赵阳,冯晨秋,娄凤兰.社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03):224-227.[6]㊀魏爽,韩奇,郑拥军,等.上海市居民慢性疼痛患病现状调查[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6):417-421.[7]㊀陈春明,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㊀陈国良.慢性疼痛患者情绪㊁生活质量及其干预效果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89.[9]㊀方芳.慢性疼痛的评价和护理现状[J].现代护理,2006,12(9):807-809.[10]㊀于布为.2010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欢迎辞[A].2010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北京:中华医学会,2010:3.[11]㊀杨敏.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特征及其与抑郁㊁焦虑情绪的关系[D].长沙:中南大学,2010.[12]㊀周江华,邹川,董碧蓉.老年慢性持续性疼痛的管理[J].现代临床医学,2015(5):390-392,396. [13]㊀黄娟,孙婷,黄子萍,等.桂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慢性疼痛状况及自我管理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38(2):214-215,219.[14]㊀赵巍峰.慢性低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㊁执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15]㊀G u r e j eO,V o n K o r f f M,S i m o n G E,e ta l.P e r s i s t e n tp a i n a n d w e l l-b e i n g:a W 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S t u d y i nP r i m a r y C a r e[J].J AMA,1998,280(2):147-151.[16]㊀冯晨秋,王贞慧,高晖,等.老年人慢性疼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2):9-11,35.[17]㊀施华,马世龙,潘兰霞.慢性疼痛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影响及应对方式调查[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2):114-116.[18]㊀郑天源,侯进才,卢锦玲,等.北京市朝阳区慢性疼痛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6):339-341.[19]㊀C o y l eD E,S e h l h o r s t C S,B e h b e h a n iMM.I n t a c t f e m a l er a t s a r em o r e s u s c e p t i b l e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a c t i l ea l l o d y n i at h a n o v a r i e c t o m i z e df e m a l er a t sf o l l o w i n gp a r t i a l s c i a t i cn e r v el i g a t i o n(P S N L)[J].N e u rL e t t,1996,203(1):37-40.[20]㊀税敏,彭丽桦,闵苏.871例门诊患者疼痛现状及其相关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20):2812-2814.[21]㊀D u n n k K S,H o r g a s A L.R e l i g i o u sa n dn o n r e l i g i o u sc o p i n g i no lde r a d u l t s e x p e r i e n c i n g c h r o n i c p a i n.[J].P a i n M a n a g N u r,2004,5(1):19-28.[22]㊀N g K F,T s u iS L,C h a n W S.P r e v a l e n c eo fc o m m o nc h r o n i c p a i ni n H o n g K o n g ad u l t s[J].C l i nJP a i n,2002,18(5):275-81.[23]㊀W i l s o nS,C h a l o n e rN,O s b o r n M,e t a l.O r m e d p h y s i-o t h e r a p y f o r c h r o n i c p a i n:p a t i e n t e x p e r i e n c e s o f t r e a t-m e n t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p r o c e s s[J].P h y s i o t h e r a p y,2017,103(1):98-105[24]㊀A i g n e r M,B a c h M.C l i n i c a lu t i l i t y o fD S M-I V p a i nd i s o r de r[J].C o m p rP s y c h i a t r y,1999,40(5):353-357.[25]㊀吴爱勤.导言:慢性疼痛与心身障碍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B),2014(12):8.[26]㊀J e n s e n M P,E h d eD M,H o f f m a nA J,e t a l.C o g n i t i o n s,c o p i n g a n ds o c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ed i c ta d j u s t me n t t op h a n t o ml i m b p a i n[J].P a i n,2002,95(1-2):133-142.[27]㊀梁颖.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的应用概况[J].中外医疗,2015(9):20-22.[28]㊀祁俊菊,王仙园,杜秋华,等.对慢性腰背痛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9):855-858.(收稿日期㊀2018-03-12)(本文编辑㊀熊月琳)38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年2月第36卷第1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F e b r u a r y2019,V o l.36,N o.1。
老年慢性疼痛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摘要】为了改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近年来对慢性疼痛的自我管理越来越重视。
其自我管理是指个体自身对事件做出的反应,也就是患者对慢性疼痛的症状、治疗、生理、心理以及做出生活方式的改变的能力。
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有效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为了提高慢性疼痛的阵痛效果,在非药物治疗和疼痛管理方面及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疼痛;管理现状;研究进展据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765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883亿。
据专家预测,我国老年人总数2025年达到3个亿;到2050年将增加到4个亿。
大多数与老年相关的疾病,例如关节炎、风湿和神经病变,会导致慢性疼痛及功能障碍。
如果没有适当的疼痛管理,半数以上有慢性疼痛的老年人会因为疼痛和功能障碍部分或全部丧失工作、生活能力,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
近80%以上慢性疼痛患者自诉生活质量收到严重影响,且2/3的患者诉疼痛已经影响到与他人的关系【1】。
1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定义及特点慢性疼痛可以定义为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或6个月。
老年人的疼痛往往是持续性和经常性的,强度一般在中度到重度,持续好几年,长期疼痛是一种痛苦的经验。
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原因主关节炎和肌肉骨骼疼痛、腰背痛、癌痛、中风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
而且老年人遭遇的疼痛往往是在站起来、坐着、躺在床上以及要走路的时候,3/4的老年人经历疼痛超过了一年。
流行病学显示5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3种以上慢性疾病,老年人各种器官储备功能和代偿能力均明显降低,器官功能下降会影响药物的临床药理学,如起效时间、消除率、半衰期等。
肝功能减退、药物敏感性的改变和多药合用等因素作用下导致老年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增多,有报道称是整个成年群体的3倍。
另外,老年患者因生理或疾病的原因产生了视力、听力及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下降等,用药依从性差。
中老年人的身体疼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缓解途径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往往面临身体疼痛的困扰。
这些疼痛可能来自于退化性疾病、慢性疼痛综合征或其他身体状况的恶化。
与此同时,身体疼痛也往往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老年人的身体疼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缓解疼痛和改善心理健康的途径。
身体疼痛会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长期的疼痛使人们难以集中精力,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这种持续的身体不适会引发疲劳、焦虑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其次,疼痛往往与活动能力的降低相关,限制了个体的身体活动范围。
这导致中老年人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增加了抑郁和孤独感,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
此外,疼痛还可能引起失眠和负面情绪,如愤怒和易怒,进一步加剧心理健康问题。
在面对身体疼痛的困扰时,中老年人可以采取一些缓解和改善心理健康的途径。
首先是寻求医疗帮助。
中老年人应该及时就医,了解疼痛的原因,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对于退化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常见的缓解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相结合。
对于慢性疼痛综合征,中老年人可以考虑接受物理治疗、按摩、瑜伽等非药物疗法。
通过寻求医疗帮助,中老年人可以减轻疼痛,从而改善心理健康。
除了医疗帮助,中老年人还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来缓解和改善身体疼痛带来的心理困扰。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中老年人调整心态,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冥想和放松技巧是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和培养正向情绪来增强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此外,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改善心理健康和减轻疼痛有重要的影响。
中老年人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和健康脂肪的摄入,避免过度消耗和不良习惯,如吸烟和饮酒。
此外,积极参与社交和活动也是改善心理健康和缓解身体疼痛的重要途径。
中老年人可以参加兴趣小组、社区活动或志愿者工作,与他人建立联系和支持网络。
这种积极的社交互动可以分散注意力,增加快乐和满足感,从而减轻身体疼痛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