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在家里》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8 KB
- 文档页数:1
一年级语文《小燕在家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小燕、家里、妈妈、姐姐”等词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3)运用角色扮演、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情绪。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课文的朗读和理解;(3)生字词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引出主题“小燕在家里”;(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2)学生跟读,组内交流生字词的意思;(3)教师选取几个生字词,进行组间竞赛,看哪个组用生字词造句的能力强。
3.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2)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3)组内互读,相互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两遍;2. 家庭作业:跟家长一起阅读课文,感受家庭的温暖;3. 观察家人一天的生活,用生字词造句,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2.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性和表情;3. 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的能力;4. 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以及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燕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2.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生字词;4. 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年级语文《小燕在家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小燕”、“家里”等词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小燕在家的生活情景;(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3)运用角色扮演、情境表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珍惜;(2)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3. 运用语言表达和创造情景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小燕图片、家庭场景图片等;3. 生字词卡片;4.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小燕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燕的特征和生活环境;(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燕的了解和观察;(3)引出课文《小燕在家里》。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并进行举例。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理解课文大意;(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4. 情景体验:(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场景,模拟小燕在家的生活情景;(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境表演等方式,展示小燕在家的活动;(3)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学生分享他们对小燕的喜爱和关爱;(3)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燕在其他地方的生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表现,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小燕在家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燕的聪明才智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燕的品质。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语。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燕为什么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燕子吗?谁能告诉我燕子有什么特点?生1:燕子是一种很可爱的鸟,它们会在屋檐下筑巢。
生2:燕子很勤劳,每天都会飞出去找食物。
师:很好,那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燕子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小燕在家里》。
2.初读课文(1)课文讲述了谁的故事?(2)小燕在家里遇到了什么问题?(3)小燕是如何解决问题的?3.学习课文(1)学习生字词师: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的生字词,谁能读一读,并解释一下它们的意思?生1:机智——聪明机智,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生2:和睦——相处融洽,没有矛盾。
生3:榜样——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
(2)理解课文内容①小燕为什么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生1:因为小燕很聪明,它观察到了屋檐下的蜜蜂,从而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生2:小燕很有爱心,它不想让妈妈受伤,所以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②小燕解决问题后,家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生1:家里变得更和睦了,小燕的榜样作用让其他家庭成员也学会了关爱他人。
生2:小燕的妈妈不再生气,而是高兴地笑了。
(3)讨论交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燕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生1:我觉得小燕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它很聪明,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生2:我也觉得小燕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它很有爱心,关爱他人。
4.小结师:通过学习《小燕在家里》,我们知道了小燕的聪明才智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5.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小燕在家里》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小燕在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小燕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特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小燕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特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小燕图片、家庭场景图、词汇卡片等。
2. 准备相关的生活场景,如客厅、卧室、厨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燕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燕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展示家庭场景图,引导学生描述小燕在各个场景中的活动。
3.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小燕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如模仿小燕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场景,用词汇卡片描述小燕在该场景中的活动。
5. 展示和评价: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描述,大家共同评价哪个小组描述得最好。
五、作业设计:1. 让学生观察家人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用所学的词汇描述家人的活动。
2. 让学生回家后,尝试模仿小燕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体验家庭生活的乐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家庭实践,评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如何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鸟类观察站,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性。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家庭生活中的亲情和责任。
九、课程资源:1.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小燕的生活习性和家庭生活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小燕在家里》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小燕在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学习小燕的行为,培养学生对家庭和谐、亲情关爱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小燕在家的情景,理解小燕的行为背后的家庭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PPT等。
2. 教学环境: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燕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燕的形象和行为。
2. 观察与描述: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并描述小燕在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小燕的行为中提炼出家庭价值观,如家庭和谐、亲情关爱等。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行为,并尝试用所学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进行描述。
2. 思考家人的行为背后的家庭价值观,并试着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制定一个改进生活习惯的计划。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评估他们对小燕在家的情景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考察他们对于家庭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家人行为的观察、描述以及与生活联系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燕和家人,通过表演来加深学生对家庭情景的理解。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的家庭故事和家庭价值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家庭的文化和价值观。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家庭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价,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增加家庭作业的难度,让学生在观察家人的行为后,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家庭价值观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年级语文《小燕在家里》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来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描述的小燕在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运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亲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勤奋、自律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运用课文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和创新。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小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燕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燕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发音。
(3)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5.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创作一个关于小燕在家里的小故事。
(2)学生互相分享故事,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2. 拓展作业:(1)学生观察家人在家里的活动,写一篇简单的观察日记。
(2)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热爱家庭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课文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拓展作业评价:评估学生观察家人活动并写观察日记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燕在家里》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小燕在家里的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让学生了解小燕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小燕在家里做什么2. 小燕的生活习性3. 模仿小燕的动作4. 创作小燕的故事5. 保护小燕的意识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小燕在家里的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 讲解法:教师讲解小燕的生活习性,帮助学生了解小燕的特点。
3. 模仿法:让学生模仿小燕的动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小燕的故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5.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保护小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小燕在家里活动的场景。
2. 教具:小燕的公仔、翅膀等道具。
3. 材料: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4. 课件:展示小燕的生活习性和保护小燕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燕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观察与描述:让学生观察小燕在家里做什么,并描述小燕的动作和表情。
3. 讲解与讨论:讲解小燕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讨论小燕的特点和保护小燕的重要性。
4. 模仿与创作:让学生模仿小燕的动作,并创作小燕的故事或绘画作品。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总结小燕的特点和保护小燕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力:通过观察小燕的动作和表情,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表达能力:通过描述小燕的活动,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动手能力:通过模仿小燕的动作和创作故事或绘画作品,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创造力:通过创作故事或绘画作品,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5. 保护意识:通过讨论保护小燕的重要性,评价学生的保护意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动物保护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动物保护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鸟类观察站,亲身体验小燕的生活。
《小燕在家里》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小燕子在不同季节里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动词、形容词等词汇描述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燕在家里》的阅读与理解。
2. 通过对小燕子生活习性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3. 进行词汇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词汇描述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小燕子在不同季节里的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运用动词、形容词等词汇描述小燕子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体验。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1.1 展示小燕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小燕子的了解。
1.2 提问:同学们知道小燕子在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分别做些什么吗?2. 课文阅读与理解。
2.1 学生自读课文《小燕在家里》。
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小燕子生活习性的句子。
3. 讨论小燕子的生活习性,关注生态环境。
3.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小燕子为什么会选择在不同的季节里做不同的事情?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
4. 词汇训练。
4.1 教师提出词汇训练任务:用动词、形容词等词汇描述小燕子的生活习性。
4.2 学生进行词汇训练,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5.2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其他鸟类的生活习性,并用词汇进行描述。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讨论和词汇训练,评估学生对小燕子生活习性的理解和运用词汇描述事物的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观察其他鸟类生活习性时,是否能主动运用所学词汇进行描述。
3.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近距离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给每幅图说一句话。
2、连起来说说三幅图的主要内容。
3、在此基础上结合小朋友的具体情况,说说自己在家里会干什么。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四张挂画:①小燕在扫地;②小燕在擦桌子;③小燕在倒垃圾;④小燕帮奶奶穿针。
教学过程
1、提出教学要求,这节课我们学习看图说话,比一比,谁看得最仔细,说话说得最完整、最清楚。
2、初步观察,概说大意。
(出示4幅图)请同学们看4幅图,想一想,图上讲的是怎样一件事?(指名简要说)
3、仔细观察,说得具体。
(1)指导观察第一幅图。
提问:图上画着谁?她在干什么?(指名连起来说)
出示“谁在干什么”的句式卡片,指名练说。
(学生回答正确后,板书:扫地)
扩展原有句式,补上“什么时候”进行大面积说话训练。
(2)自学图2、图3、图4。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
自由轻声练习说到同桌互说。
交流图2、图3、图4说话内容。
(3)按顺序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把三幅图连起来说说。
(4)小结:小燕一早起来就扫地,擦桌子,然后把垃圾倒了,晚上又帮奶奶穿针,真是个好孩子。
(5)让小朋友说说自己在家里会干什么。
用“什么时候,我在家里干什么”的句式进行自由练习。
4、总结。
通过让学生“看图、想图、说图”来完成看图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200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