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聂耳冼星海
- 格式:pdf
- 大小:4.98 MB
- 文档页数:22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案【教材分析】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
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二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呼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
《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
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2.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
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学生:“聂耳”“冼星海”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但这首《国歌》是由聂耳所创作的。
聂耳、冼星海在上海【教材】少儿出版社《音乐》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课题】聂耳、冼星海在上海----聂耳篇【课时】第一课时【执教】上海市青浦区毓秀学校余小雪【教学内容】1、欣赏《码头工人歌》2、拓展活动《码头工人歌》【教材分析】1、音乐作品分析(1)音乐本体《码头工人歌》歌曲G大调,七声音阶宫调式,2/4拍,具有回旋曲结构特征,三连音节奏型富有特点。
(2)音乐内在思想情感歌曲反映了处在当时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深受压迫的苦难生活,而《码头工人歌》歌曲中号召性的语言,战斗性的音调,把工人内在的愤怒情绪全都引发出来,表现出强大的反抗力量。
(3)音乐相关文化由蒲风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码头工人歌》创作于1934年,原为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的插曲。
该剧描写饱受侵略者蹂躏的码头工人团结起来英勇抗争的故事。
音乐主题取材于长江码头所唱的《杠棒慢步号子》。
它先后出现五次(第一次在前奏中出现),带歌词的四个插部的曲调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不同的节奏处理和音调变化,积累了越来越大的力量。
当它第四次出现后,内在的愤怒和反抗的力量迸发了,出现了激动人心的呼喊和号召,歌曲达到了高潮,又显示他们内心蕴藏着的巨大的愤怒和反抗的力量。
这首歌曲和聂耳的《大路歌》、《开路先锋》等,第一次塑造了觉醒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
2、育人立意通过学习歌曲,了解作曲家以及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码头工人被压迫的生活与觉醒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
3、教学重点(1)了解聂耳生平,及其创作的歌曲和乐曲。
(2)参与聆听、演唱、表演、创作等活动,师生共同感受作品所赋予的斗争精神。
【学情分析】1、学习基点本课执教对象为初中六年级学生。
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各种表演活动,并能与小伙伴积极配合,对老师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也能对同学的课堂表现做出合理评价;在欣赏方面能乐于倾听各种乐曲,并能对所听乐曲做出简单分析,多数同学音乐想象力丰富,对所听音乐能进行即兴表演,叙说音乐内容,有较强的音乐创造能力。
由《黄河大合唱》看冼星海音乐作品特色1. 引言1.1 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著名音乐作品,由冼星海、聂耳等人共同创作,广泛传唱。
这首作品于1939年诞生。
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全国人民饱受战火摧残,生活困苦。
为了鼓舞人们的士气,激励全国抗战的热情,创作这首有力量又充满民族感情的歌曲就显得尤为重要。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象征,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坚强意志,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信念。
这首作品的出现,不仅为当时的抗战氛围注入了强大的力量,也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黄河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灵魂。
这首歌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推崇,成为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之一。
1.2 冼星海的音乐生涯冼星海,原名冼星烈,1905年出生于广东梅县。
早年曾随父亲学习广东音乐和戏曲,并在九龙戏院当过足本演员。
后来,他前往英国留学,就读于皇家音乐学院,主修音乐。
在英国留学期间,冼星海接触到了西方古典音乐,尤其是巴赫、莫扎特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国后,冼星海开始在国内从事音乐教育和创作工作。
他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务,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涵盖了歌剧、交响乐、器乐曲等多个领域,其中以《黄河大合唱》最为著名。
他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国际音乐界享有盛誉。
冼星海的音乐生涯跨越了半个世纪,他用自己的音乐才华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他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泰斗,是当之无愧的音乐大师。
2. 正文2.1 冼星海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冼星海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非常独特,他擅长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旋律优美、富有张力和深刻内涵的作品。
他在音乐创作中常常融入中国古典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调,同时注入现代音乐的节奏感和和声结构,形成独特的风格。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学设计方庆阳七中高沛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授课年级:高一授课人:高沛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以人民音乐家为中心,由聂耳和冼星海共两节组成,我选取的是第二节冼星海,这一节由欣赏、知识、拓展与探究三个固定板块相连接构成,欣赏的内容是冼星海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知识是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拓展与探究是教师留的课后作业。
这节课的选材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的安排紧扣课程标准。
使学生首先从聆听和感受音乐开始,获得音乐情绪的熏陶;之后将学生带领带广阔的知识海洋里,使他们了解与冼星海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后,围绕冼星海的音乐创作这一中心内容,设计可供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让他们获得自己的感悟,积极拓宽探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伟大作品,发现其作品的意义所在。
2、材料选材紧扣中心。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
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
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教学分析:《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
他旋律寄啊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节课的首要条件。
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已经基本成熟,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由《黄河大合唱》看冼星海音乐作品特色1. 引言1.1 黄河大合唱简介《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作品之一。
该作品由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谱曲,诗人田汉担任作词。
于1939年在延安首演后,迅速风靡全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歌曲的代表之一。
这部作品以雄壮悠扬的音乐和慷慨激昂的歌词,描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浩气壮志和团结一致的力量。
在大合唱、独唱、合奏等不同形式的表现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2. 正文2.1 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色1. 音乐风格多样性:黄河大合唱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合唱音乐的元素,旋律优美动人,节奏感强烈。
作品中穿插了中国民歌和民间乐器的演奏,展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2. 和声编配精妙:黄河大合唱的和声编排很有特点,旋律与和声的交织相得益彰,使整个作品充满了层次感和厚重感。
和声部分的变化丰富多彩,展现了作曲家高超的编曲技巧。
3. 音乐表现力强:黄河大合唱通过音乐表达了民族团结、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等主题,音乐情感深沉激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曲调铿锵有力,使人们在听到这首合唱时仿佛能感受到黄河的波涛汹涌。
4. 融合了中西文化:黄河大合唱不仅在音乐风格上融合了中西元素,也在文化内涵上做出了很好的结合。
作品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吸收了西方音乐的现代元素,呈现出一种富有独特魅力的音乐风格。
2.2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特色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歌词中多次提及黄河,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
通过歌词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扬,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团结奋斗。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具有强烈的战斗气息。
歌词中融入了革命斗争的元素,表现了革命者们浴血奋战、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
歌词中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词句,激励人们为正义事业而战,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还具有简练而雄壮的风格。
歌词简洁明了,富有韵律感,配合音乐旋律,产生了强烈的视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