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高中音乐鉴赏聂耳冼星海
- 格式:ppt
- 大小:12.26 MB
- 文档页数:25
高中音乐《聂耳》教学案例解析高中音乐《聂耳》教学案例解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这样界定:“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高中学生,更应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文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独立感受”三个动词,明确表述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与义务教育阶段感受与鉴赏教学本质上的不同,即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其音乐鉴赏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和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文化、音乐与历史、音乐与人生的深层内涵。
其次是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八节《聂耳》。
本课主要欣赏、学习《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金蛇狂舞》是根据传统民间乐曲《倒八板》的音调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青年学生的革命精神。
结合新大纲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欣赏作品,逐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扩大学生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并欣赏作品,培养对音乐家聂耳音乐风格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并认识音乐家聂耳的作品在时代中的重大意义,通过音乐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感受音乐。
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欣赏音乐,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通过音乐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感受音乐,通过对聂耳几部同一时代的不同音乐作品风格的欣赏,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及其代表作品在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一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图片、曲谱、学生用的mp3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二)运用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电脑等多媒体资源。
(三)利用网络、阅览室、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整理所需要的文字、音响和音像等学习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课前指导学生分专题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
(二)课前引导学生用mp3先自听全曲《黄河大合唱》。
(三)课上老师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拓展鉴赏:聆听殷承宗、郎朗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版本,开阔学生眼界,感受其中不同的演奏风格。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评价的建议(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用对比、讨论,抢答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二)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对冼星海及其相关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作出评价。
(三)学生结合实际浅谈该作品的现实意义。
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二教学目标1、聆听冼星海经典名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感,体会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高中音乐欣赏课《黄河大合唱》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对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作品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点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的情感发展。
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想像,讲解精练并且通过谈话等交流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探究讨论,视听结合。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教师播放视频《黄河颂》片段作为背景音乐,同时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图面。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容入课堂)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黄河的风光和音乐,有哪位同学能够来谈谈你听到的这部作品的名称及词曲作者?生:《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来走近黄河,了解黄河。
(二)新课导入1、作品简介师:大家都知道了《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词作者那么曲作者其他的代表作品还知道那些?(设计意图在这里提出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生:《生产大合唱》等师:很好,大家对这部作品还是有初步的了解的。
我们现在通过一段视频短片来详细地了解《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产生过程。
(播放视频短片)生:欣赏视频短片。
2、师:看完了这段视频短片,我们对《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部作品共分8个乐章,大家一起来说下它们分别是哪些呢?(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将其显示在幻灯片上)生:《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师:大家现在最想先听到第几乐章?生:不定。
(三)新课讲授1 欣赏《河边对口曲》(设计意图通过演唱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受作品内涵)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河边对口曲》。
2024年高中音乐鉴赏《聂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人民的音乐家》中的第一节《聂耳》,详细内容为聂耳生平介绍、音乐创作特点、代表作品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聂耳的生平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学会分析聂耳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聂耳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聂耳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难点:分析聂耳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介绍聂耳生平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赏析聂耳的代表作品,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分析其音乐特点。
(3)讲解聂耳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聂耳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2)每组选一首聂耳的作品进行演唱或演奏,其他组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分析《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特点和歌词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聂耳作品的艺术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聂耳生平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 聂耳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3. 《义勇军进行曲》旋律特点和歌词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聂耳的《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点。
答案:(1)歌曲采用大合唱的形式,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旋律激昂、豪迈,富有民族特色。
(3)歌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2. 课后拓展:了解其他我国著名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赏析聂耳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其艺术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学设计方庆阳七中高沛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授课年级:高一授课人:高沛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以人民音乐家为中心,由聂耳和冼星海共两节组成,我选取的是第二节冼星海,这一节由欣赏、知识、拓展与探究三个固定板块相连接构成,欣赏的内容是冼星海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知识是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拓展与探究是教师留的课后作业。
这节课的选材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的安排紧扣课程标准。
使学生首先从聆听和感受音乐开始,获得音乐情绪的熏陶;之后将学生带领带广阔的知识海洋里,使他们了解与冼星海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后,围绕冼星海的音乐创作这一中心内容,设计可供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让他们获得自己的感悟,积极拓宽探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伟大作品,发现其作品的意义所在。
2、材料选材紧扣中心。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
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
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教学分析:《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
他旋律寄啊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节课的首要条件。
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已经基本成熟,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冼星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介绍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及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对作品整体把握的鉴赏能力,通过细赏其中的乐章,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
三、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黄河大合唱》两个乐章的作品赏析。
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教法与学法:欣赏法、对比分析法、探究式讨论法、讲解法五、教学设计一、课前组织:声乐练声:作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转换练习。
二、情景导入:播放抗日战争历史纪录片。
提问:影片内容发生在哪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你看后有哪些感想?(教师点拨,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
)三、新课导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革命的人群像像潮水般涌入这场浩大的反侵略的战争中,其中当然也包括我们许多优秀的音乐家……1、播放洗星海生平简介提问:你从中可以看出冼星海是个怎样的人?2、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故事提问:(1)冼星海在战火中、在窑洞里、在土炕上、在煤油灯下、在小方桌上,仅用了六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巨作,是什么动力使他做到的呢?(2)延安演剧三队在自制简陋的乐器伴奏下,仅用了14天时间就完成了首演,那又是什么动力能使他们做到呢?3、播放《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剪辑音乐视频,学生分别说出八个乐章曲名,并随机说说每个乐章其中的音乐特征或随音乐唱唱其中的乐句。
(1)教师简介作品体裁—声乐套曲,学生总结听赏八个乐章总体印象,填空:作品(音乐内容)丰富,(音乐情感)丰富,(表演形式)丰富。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说课稿(2)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说课稿(2)冼星海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000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冼星海》,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聆听《黄河大合唱》各乐章《二月里来》等歌曲,进一步了解冼星海的歌曲创作特征及表达的情感内涵。
进一步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些作品与社会价值。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感受鉴赏《黄河大合唱》的各个乐章,体会黄河两岸人民为了战争胜利的英勇斗争,那种气势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强烈的反映时代精神。
通过欣赏《生产大合唱》选曲《二月里来》体会抗战时期广大人民为战争胜利做出的积极努力。
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鉴赏的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很容易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全曲的八个乐章与片段和《二月里来》录音,体会各歌曲中所要表达与思想情感和内涵。
难点:选择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其中一个乐章欣赏,聆听后与大合唱的相关歌曲进行对比,说说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异同。
那么,究竟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1)结合范例,创设情景,通过谈话、讨论方法与方式,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教师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得知识的喜悦感。
教学相长,我采用的学法有两个:1)主动学习法:举例子提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教师层出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单元知识链接:1、左翼音乐运动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之初,左翼文艺界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探讨“文艺大众化”时,就开始注意音乐问题。
1932年为了适应“九一八”、“一二·九”事变后抗日救亡斗争迅速高涨的形势,开始建立左翼音乐组织,先后成立的有聂耳、王旦东等组织的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田汉、聂耳、任光等在上海组织的中苏音乐学会;聂耳、任光、张曙等组织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田汉、任光、张曙、安娥、吕骥等组成的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等。
他们为左翼电影、戏剧和群众救亡歌咏活动创作歌曲;到群众中去传播革命音乐和开展救亡歌咏活动;团结音乐界爱国民主力量和扩大进步音乐阵线.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一支革命音乐队伍,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左翼音乐运动所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为进步的电影、戏剧和群众救亡歌咏活动创作歌曲,如《母性之光》、《渔光曲》、《大路》、《桃李劫》、《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夜半歌声》等影片和《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子》等戏剧中的歌曲,多数脍炙人口并流传不衰。
唤起民众觉醒、鼓舞民众抗日救亡的歌曲如《码头工人歌》、《大路歌》、《新女性》、《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打回老家去》、《大刀进行曲》、《保卫国土》、《游击队歌》等,是“五四"运动之后发展起来的中国专业音乐创作队伍创作的反映现实生活的第一批作品。
这些歌曲的音乐语言通俗生动,风格明快有力,结构短小精悍,开创了我国音乐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和大众化、民族化的崭新局面.第二十八节《聂耳》(学案)一、看本节是第十六单元二十八节《聂耳》。
通过聆听聂耳的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应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知道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