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景帝纪》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16.18 KB
- 文档页数:7
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宣帝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材料一: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
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
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
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
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
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
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
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
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干,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
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
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
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
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
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
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竟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节选自《晋书·宣帝纪》)材料二:今人将曹操、司马懿并称。
及观司马懿临终之语,而懿之与操则有别矣。
操之事,皆懿之子为之,而懿则终其身未敢为操之事也。
操之忌先主,是欲除宗室之贤者;懿之谋曹爽,是特杀宗室之不贤者。
至于弑主后,害皇嗣,僭皇号,受九锡,但见之于操,而未见之于懿。
故君子于懿有恕辞焉。
(节选自清·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10. 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非可以智[A]竞[B]不可[C]以力[D]争[E]虽则庆流[F]后昆[G]而身[H]终于北面矣1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举,指兴、兴起,文中指兴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晋书列传第三十九》含答案(2012·辽宁卷·T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周①字伯仁,少有重名,神彩秀彻。
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
”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
弱冠,袭父爵武城侯。
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
顷之,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免官。
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
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忝显任,名位过量。
”固辞不受。
帝诏不许。
庾亮尝谓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②。
”对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
”帝宴群公,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手诏付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
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宽裕友爱。
弟嵩尝醉谓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燃烛投之。
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王导甚重之。
尝于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邪?”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及王敦构逆,温峤谓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曰:“君少未更事。
人主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举兵胁主!共相推戴,未能数年,一旦如此,岂云非乱乎!彼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既而王师败绩,奉诏诣敦,敦曰:“卿负我!”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
”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
帝召,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故副所望邪?”曰:“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
”或劝其避敦,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俄而被收,经太庙,大言詈贼不绝,祈速杀敦。
语未终,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
遂遇害,时年五十四。
晋书·景帝纪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晋书景帝纪
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
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
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
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
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
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
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
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
宣帝曰:此子竟可也。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
及宣帝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
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命百官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
四海倾注,朝野肃然。
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人之美也。
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军事,不得妄有改革。
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
帝曰:诸
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青徐患也。
且水口非一,。
《晋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晋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
少有才干。
皇甫商州里年少,少恃豪族,以含门寒微,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
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擢含为别驾,荐之公府。
司徒迁含领始平中正。
秦王柬薨,舍依台杖,葬讫除丧。
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
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
中丞傅成上表理台,言含忠公清正,才经世务,其行合制。
帝不从,含遂被贬。
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
”秀以为东武阳令。
河间王颗袁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
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囧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
初,梁州刺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
含谏禺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教与相见。
”商知而恨之。
后含被征为翊军棱尉。
时商参齐王囧军事,而夏侯夷兄在囧府,称夷立义,被河间王颙枉害。
含乃心不自安。
囧右司马赵骧又与含有隙,囧将阅武,含惧骧因兵讨之,乃单马出奔于颙,说颙曰:“成都王颖至亲,有大功,甚得众心。
齐王囧越亲而专执成权,朝廷侧目。
今檄长沙王义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固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
”颙从之,遂袁请讨囧,拜含为都督,统张方等率诸军以向洛阳。
而长沙王义诛囧,舍等旋师。
初,含之本谋欲并去乂、囧,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
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
颙表舍为河南尹。
时皇甫商复被乂任遇,含疾商滋甚。
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舍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
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
”乂乃杀含。
(节选自《晋书》列传三十)【注】西晋“八王之乱”,八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yì)东海王司马越。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B.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C.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D.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迁”“征”都与官职升降有关,“擢”是提拔,“迁”是贬官,“征”是征召做官。
《晋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博览群籍,尤好《老》《庄》。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成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日:“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使者以告,籍更书案。
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
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
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
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欲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悦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抉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
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九)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坏府舍屏障坏:拆除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穷:贫困C.口不臧否人物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D.乃赍酒挟琴造焉造:访问8、下列四组句子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2分)①籍由是不与世事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③籍沉醉忘作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任何时候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语文文言文《晋书》阅读翻译及参考答案解析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821题。
陶侃惜谷《晋书》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②执而鞭之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20.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拿用鞭子打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
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
帝少有奇节,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
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
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
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
”帝惧而就职。
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
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
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乐号曰四友。
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
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
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
”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
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
乃奉梓宫还邺。
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黄初五年,天子南巡,观兵吴疆。
帝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
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
欲验之。
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
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及平公孙文懿,大行杀戮。
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
(《晋书·宣帝纪》)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B.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C.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D.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5.下列对原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教:儒教又称“孔教”“圣教”,建立在由孔子奠定的儒家学说的基础上,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光武帝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初,王莽征天下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
光武将数千兵,微之于阳关。
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驰入昆阳,皆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
光武议日:“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
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
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日:“刘将军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
令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
诸将遽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光武复为图画成败。
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
严尤说王邑日:“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
”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
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逆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旗帜蔽野,怔鼓之声闻数百里。
或为地道,或车撞城。
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
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港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
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
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
(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有删改)材料二:昆阳之战,光武威震天下,王业之兴肇此矣。
王邑、王寻之师,号称百万,以临瓦合之汉兵,存亡生死之界也。
诸将欲散归诸城光式决迎敌之志诸将不从倾覆随之。
光武心喻其吉凶,而难以晓譬于群劣,则固慨慷以争、痛哭以求必听之时也。
乃微笑而起,俟其请而弗迫与之言,万一诸将不再问而遽焉骇散,能弗与之俱糜烂乎?呜呼!此大有为者所以异于一往之气矜者也。
天下之大,死生之故,兴废之几,非旷然超于其外者,不能入其中而转其轴。
慎谋于未举事之前,坦然忘机于已举事之后,天必赐之以勇。
勇者,非气矜也,泊然于生死存亡而不失其度者也。
《晋书列传第二十四》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晋书列传第二十四》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①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
祖逊,吴丞相。
父抗,吴大司马。
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
少有异才,文章冠世,服膺儒术,非礼不动。
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
②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
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
”张华荐之诸公。
机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
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①。
”志默然。
③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
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④太安初,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
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
颖不许。
遂行。
颖谓机曰:“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机曰:“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
”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
”颖默然。
⑤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
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
机录其主者。
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
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用。
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
”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
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
颖大怒,使秀密收机。
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
士卒痛之,莫不流涕。
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⑥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
”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注】①卢毓、卢廷:这两人分别是卢志的祖父、父亲。
黄冈市2016年高三年级4月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D因果倒置,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否定促成了人的觉醒) 2.B(“魏晋时期文学作品虽然题材狭窄,千篇一律”于原文无据。
魏晋时期文学作品在内容上虽有共同特点,但“题材狭窄,千篇一律”言过其实。
) 3. C(对原文理解错误,魏晋诗篇的艺术魅力不是宣扬“人生行乐”,而是魏晋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人生的积极思考和把握。
) 4.A(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
接着以疾病为理由,辞官归乡。
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
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加强城防。
) 5.B(“崇祯”只是崇祯帝的年号,不是他的庙号,崇祯帝的庙号是明思宗。
) 6.C(徐光启只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意见不合,并没有受到他的弹劾。
) 7.(1)元朝时(使用此法)就曾有(推算)应当发生日食、月食而实际无日食、月食的事,郭守敬尚且如此,就不要责怪钦天监台官推算失误。
( “食”,日食、月食,1分;“且尔”,尚且如此,1分;“失占”,预测(推算)失误,1分;句意2分。
) (2)御吏说,徐光启盖棺下葬的时候,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 使贪官污吏感到羞愧。
(“赀”,通“资”,钱财,1分;“优恤”,优厚抚恤,1分;“愧”,使动用法,1分;句意2分。
) 8.《出塞作》中描写了空旷、低沉、压抑的塞外景物,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如“白草连天野火烧”描写了居延城外长满白草的空旷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让人感受到边关的紧张局势;“暮云空碛”、“秋日平原”描写了暮云低垂、沙漠空旷无边、秋天草枯、平原毫无遮蔽之处,这些低沉、让人压抑的景物暗示了边情的紧急。
(3分)《使至塞上》中描写了奇特壮丽、雄浑阔大的塞外风光,景中含情。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奇特醒目,单调又劲拔坚毅;横贯沙漠的黄河似乎格外曲折绵长又奔腾不息;圆圆的落日显得亲切温暖而又苍茫。
《晋书·景帝纪》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
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
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
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
”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
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
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
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
宣帝曰:“此子竟可也。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
及宣帝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
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命百官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
四海倾注,朝野肃然。
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人之美也。
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军事,不得妄有改革。
”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
帝曰:“诸
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青徐患也。
且水口非一,
多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
”恪果并力合肥,卒如所度。
帝于是使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
俭、钦请战,帝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锋未易当。
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
”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
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太半。
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
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节选自《晋书·景帝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
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
B. 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资内外/置阵甚整。
C. 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
D. 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始于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德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B.“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
在宋代时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
本文中“要其归路”即此意。
C.“太傅”周代设置,位列三公,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后来多用于为大官加衔,无实职。
D.“薨”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帝才华出众。
他年少时就博得好名声;高雅有风采,
沉者坚毅,深谋远虑;与年少时的景帝名望相同的何晏曾称他是一个几乎能够成就天下事的人。
B.景帝重视人才。
他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提出了选人用
人要求,命令百官推举人才,关心人,体恤人,因此赢得了人心,自己也得到了朝廷内外的尊重。
C.景帝遵守旧制。
当有人提出要改变现有制度时,景帝引
用一位诗人的诗句,表示祖先留下来的典章制度应当遵守,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有战争则例外。
D.景帝洞察战况,诸葛恪合肥起兵,应验了景帝战初的判断;景帝下令以防守消耗敌人的力量,再根据战况,令属下主动出击,结果大败敌军,生擒诸葛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
所出也。
(5分)
译文:
(2)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
(5分)
译文:
答案:
10.A
11.B 本文中的“要其归路”是拦截敌军退路的意思。
12.D 生擒诸葛恪错误
13.
(1) 景帝暗地里收养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这时一个早晨就集合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
(“阴”“死士三千”“人间”各1分,句意2分)
(2) 景帝就命令文钦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的退路,毋丘俭率领众将作为后继。
(“敕”“趋”“要”各1分,句意2分)
附参考译文:
景皇帝名师,字子元,是宣帝的儿子。
高雅有风采,沉着坚毅很有远大的谋略。
他年少时就流传有好声誉,和夏侯玄、何晏名望相同。
何晏时常称说:“差不多可以成就天下事的,是司马子元。
”魏景初年间,任散骑常侍,多次升官为中卫军。
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提拔人不超越他的功绩,任免官吏无私情。
宣穆皇后去世,景帝服丧以极其孝顺闻名。
宣帝将要诛杀曹爽时,精心秘密谋划,单独跟景帝悄悄策划,文帝不知道这件事。
将要动手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诉他,之后派人窥视,景帝像平常一样入睡,而文帝不能安然就寝。
清晨在司马门会集兵队,景帝镇静内外,布置非常严整。
宣帝说:“这个儿子终究真行啊。
”当初,景帝暗地里收养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这时一个早晨就集合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
事件平息后,因为有功被封为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接着加封为卫将军。
等到宣帝死时,议政的人们都说:“伊尹已死,伊陟继承事业。
”天子任命景帝为抚军大将军辅佐朝政。
魏嘉平四年春正月,升为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命令百官推举人才,明确年少与年长者的尊卑,体恤贫困与孤独的人,清理被废除不用的人。
四海倾心向往,朝廷内外恭敬。
间或有人请求要改变制度,景帝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顺从上代帝王的法度去做’,这是诗人所赞美的。
三代祖先的典章制度,是应当遵守的;如果不是有战争,不能随意更改。
”五年夏五月,吴国太傅诸葛恪包围新城,朝廷的议论担心他分兵侵犯准泗,打算守卫各水路口岸。
景帝说:“诸葛恪新近在吴国得到权势,想求得一时的好处,聚兵合肥,希望侥幸得手,没有精力再在青徐找麻烦。
再说水路口岸不是一个,
多守卫就用兵多,少守卫又不足以抵挡敌人。
”诸葛恪果然在合肥集中兵力,最终正像景帝所推测的那样。
景帝便派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人抵御敌军。
毋丘俭、文钦请求出战,景帝说:“诸葛恪全力深入我方,把军队置于险境,他们的锋芒难以抵挡。
再说新城既小又坚固,敌军进攻也难以攻克。
”于是命令众将领筑城防守。
相持了好几个月,诸葛恪攻城的力量耗尽,死伤超过半数。
景帝就命文钦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退路,毋丘俭率领众将作后继。
诸葛恪因害怕而逃跑,文钦迎上去攻击,大败敌军,杀敌一万多人。
渑水燕谈录《于令仪不责盗》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王勃《秋日别王长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诗经《汾沮洳》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史·焦德裕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新唐书·毕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隋书·史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周书·于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苏轼《江神子·恨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杨无咎《水龙吟·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浣溪沙》阅读练习(含答案)
杜甫《房兵曹胡马》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沈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宋史·朱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吴兆骞《夜行》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