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测试题(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达标练习1.将人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依照红细胞外形的变化判断食盐溶液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下列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丁B .丁>甲>乙>丙C .丙>丁>甲>乙D .丙>乙>丁>甲答案:D2.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的实验,若发生质壁分离前观察的细胞如下图甲,则发生质壁分离时所观察到的细胞是乙图中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答案:A3.如右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又下降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D.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答案:A4.下列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是( )答案:B5.(2018·江门高一检测)若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C.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细胞液乙的浓度>溶液甲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D.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处于平衡状态,水分子不再通过原生质层解析:渗透作用是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水分子仍进行扩散,只是水分进出平衡。
答案:D6.某同学用30%的蔗糖溶液来处理某生物细胞,在操作步骤完全正确的情况下,细胞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试分析该同学所使用的实验材料可能是( )①根尖分生区细胞②动物细胞③死细胞④去除了细胞壁的植物细胞A.②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浸泡在30%的蔗糖溶液中,存在着浓度差,在操作步骤完全正确的情况下,细胞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一是死细胞;二是动物细胞或去除了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三是没有大液泡的非成熟区的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第四章第1节一、选择题1.某同学为了探究膜的通透性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的液面相平。
在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D)A.液面上升的速率先加快后减慢最终维持稳定B.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蔗糖溶液向清水扩散的速率逐渐减慢C.当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扩散D.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解析]]实验开始时,由于单位体积清水中水分子数量多于蔗糖溶液,因此,水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进入蔗糖溶液的速率大于由蔗糖溶液扩散进入清水中的速率;随着水分子进入漏斗内量的增多,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同时由于漏斗液面升高与烧杯中液体形成的压力差增加,水分子扩散进入漏斗内的速率下降,而反方向水分子扩散速率升高;当水分子在半透膜两侧进出速率相等时,漏斗内液面达到最高并停止上升,即最终液面上升的速率变为0。
2.(2019·吉林友好学校高一生物)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关系为(D)A.x>y>z B.y>x>zC.z>y>x D.z>x>y[[解析]]本题抓住渗透作用中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很快即可解题。
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吸水破裂,说明y溶液的浓度低于x溶液;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失水收缩,说明z溶液的浓度高于x溶液的浓度;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z>x>y。
3.欲通过质壁分离现象比较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和内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设置的自变量是(B)A.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B.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C.溶质不同的两种溶液D.实验的温度条件[[解析]]欲通过质壁分离现象比较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和内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只需用适宜浓度的同一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和内表皮细胞,比较相同时间段两种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即可。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课时演练·促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C.K+通过原生质层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解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进行扩散的现象。
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属于半透膜,A项错误。
葡萄糖和K+属于溶质而非溶剂,B、C两项错误。
答案:D2.要使红细胞破裂,以便观察寄生在红细胞内的微生物,应将红细胞放置在( )A.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B.质量分数为9%的盐水中C.质量分数为0.9%的盐水中D.蒸馏水中解析:红细胞没有细胞壁,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红细胞就会因吸水而涨破。
答案:D3.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而醒目的液泡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植物细胞必须是活细胞;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必须有浓度差;植物细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最好细胞液中带有色素,这样便于观察。
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具备这些条件。
答案:D4.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加温使细胞膜等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加温使水中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解析:紫色水萝卜的色素分子存在于液泡中,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增高,细胞膜、液泡膜将失去其选择透过性,色素分子通过液泡膜、细胞膜进入水中,使水的颜色变红。
答案:C5.下列关于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具有半透性必须具有选择透过性②具有选择透过性就必须具有半透性③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往往取决于物质分子的大小,半透膜无选择性;而选择透过性膜只让水分子和被细胞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通过,因此具有选择性就必须具有半透性。
必修一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选择题1.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构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A.液泡膜内外溶液有浓度差B.细胞内原生质层可看做一层选择透过性膜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D.水分可以自由出入细胞答案 B2.将马铃薯块切成两半,各在其上挖个凹穴,穴内外分别放两种溶液,一种是清水,另一种是0.3g/mL的蔗糖溶液,液面一样高。
一段时间后液面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B.a是清水,b是蔗糖溶液C.甲中c处细胞吸水D.乙中c处细胞失水答案 A3.放入30%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①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③洋葱表皮细胞④干种子细胞⑤蛔虫卵细胞⑥洋葱根毛细胞A.①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④⑥答案 C解析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必须是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根尖生长点细胞、干种子细胞由于没有大液泡,所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而蛔虫属于动物,其卵细胞和人体细胞均不存在细胞壁,因此也不能进行质壁分离。
4.为研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b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测定植物a度应() A.≥0.2 B.≤0.2C.≥0.3 D.<0.2答案 D5.将人类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图,依照细胞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溶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丙>丁>甲>乙D.丙>乙>丁>甲答案 D6.利用高浓度的盐水杀菌的原理是()A.盐水中的氯有杀菌作用B.高浓度盐水中水分不足,不利于细菌生长C.由于渗透作用,细菌失水死亡D.钠有杀菌作用答案 CB.与第1组对照,出现第2组实验结果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过高C.与第1组对照,出现第3组实验结果的原因是洋葱表皮细胞吸收了尿素D.与第1组对照,出现第4组实验结果的原因是高温时细胞主动吸收了蔗糖答案 D8.(2010·潍坊)在玉米的营养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氯离子的吸收减少了,但对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离子() A.妨碍了A TP的形成B.抑制了主动运输C.与氯离子的载体相同D.抑制了细胞的呼吸作用答案 C9.(2010·潍坊)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B.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也属于生物膜系统D.溶酶体、液泡、核糖体均具有单层膜结构答案 D10.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
第 4 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 1 节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牢固1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别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解析 :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紫色,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正常情况下色素不能够经过原生质层进出细胞。
答案 :C2 以下关于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关系的说法, 正确的选项是(..)①拥有半透性必然拥有选择透过性. ②拥有选择透过性必然拥有半透性. ③活的生物膜才拥有选择透过性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拥有半透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②④解析 : 半透膜是指小分子物质能经过, 而大分子物质不能够经过的膜, 半透膜不用然是活的生物膜 , 如玻璃纸即为没有活性的半透膜。
活的生物膜不但拥有半透性,还拥有选择性。
因此 , 拥有选择透过性就必然拥有半透性, 而且只有活的生物膜才拥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C3 在“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 之因此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资料 , 是由于这样的细胞拥有 (..)A. 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 功能完满的细胞膜C. 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 大而醒目的液泡解析 : 植物细胞质壁分别和复原的条件: 植物细胞必定是活细胞; 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必定有浓度差; 植物细胞必定有大的液泡, 最好细胞液中带有色素 ,这样便于观察。
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
答案 :D4 以下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说法, 不正确的选项是 (..)A.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B.水分子进出细胞 , 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C.小分子物质都能经过细胞膜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解析 : 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构成 , 都拥有选择透过性。
水分子能够自由通过 ; 被选择的一些离子、小分子也能够经过 ; 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够经过。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水分子进出细胞 ,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综合测试题(有答案)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选择题: 1.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2.观察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3.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
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溶液马铃薯条质量变化率(%) ① 甲+5 ② 乙_5 ③ 丙 -3 ④ 丁 04.下表显示四组相同的马铃薯条分别放到四种不同的蔗糖溶液中1h 后的质量变化率,据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A.甲吸水最少 B.乙有机物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丙吸水多于失水 D.丁不吸水也不失水5.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你认为这3个细胞(均为正常的活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A.A�B>C B.A<B<C C.B>A>C D.B<A<C6.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7.右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A.a B.b C.c D.d8.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C.K+通过原生质层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解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进行扩散。
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属于半透膜,A项错误。
葡萄糖和K+属于溶质而非溶剂,B、C两项错误。
答案:D2.要使红细胞破裂,以便观察寄生在红细胞内的微生物,应将红细胞放置在()A.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B.质量分数为9%的盐水中C.质量分数为0.9%的盐水中D.蒸馏水中解析:红细胞没有细胞壁,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红细胞就会因吸水而涨破。
答案:D3.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C.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D.细胞膜、液泡膜及细胞核答案:B4.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加温使细胞膜等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加温使水中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解析:紫色水萝卜的色素分子存在于液泡中,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增高,细胞膜、液泡膜将失去其选择透过性,色素分子通过液泡膜、细胞膜进入清水中,使水的颜色变红。
答案:C5.下列关于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具有半透性必须具有选择透过性②具有选择透过性就必须具有半透性③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往往取决于物质分子的大小,半透膜无选择透过性;而选择透过性膜只让水分子和被细胞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通过,因此具有选择性就必须具有半透性。
答案:C6.一个学生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显微镜下只有一个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其他细胞都出现了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该细胞是正在发育中的细胞B.该细胞是死细胞C.蔗糖溶液浓度太小D.实验操作不正确解析:因为是同一个学生在同一次实验时的结果,所以A、C、D三项可以排除。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课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达标】1.所谓质壁分离中的“质壁”分别是指() A.细胞质、细胞壁B.细胞质基质、细胞壁C.原生质层、细胞壁D.原生质、细胞壁2.放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③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④干种子细胞⑤蛔虫卵细胞⑥洋葱根尖的根冠细胞A.①②④⑤B.①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⑤3.利用高浓度的盐水杀菌的原理是() A.盐水中的氯离子有杀菌的作用B.高浓度盐水中水分不足,不利于细菌生长C.细菌由于脱水而死亡D.钠离子有杀菌作用4.若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C.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溶液浓度乙>甲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D.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发生渗透作用5.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A.①无色②绿色B.①红色②绿色C.①红色②无色D.①红色②红色6.下列四项中除了哪项外,其余都是一个植物细胞可组成渗透系统的理由() A.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B.由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构成的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C.液泡中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液D.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7.一学生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显微镜下只有一个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其他细胞都出现了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这可能是因为()A.该细胞是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细胞B.该细胞是死细胞C.蔗糖溶液浓度太小D.实验操作不正确【能力提升】8.如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用0.3 g/mL蔗糖溶液、0.5 g/mL蔗糖溶液、0.3 g/mL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A.a B.b C.c D.d9.1877年,德国的植物生理学家费弗尔(Pfeffer)利用如图所示仪器,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的渗透吸水能力与溶液浓度有关系,即()A.成正比B.成反比C.低浓度时成正比,高浓度时成反比D.高浓度时成正比,低浓度时成反比10.如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开始时,漏斗颈内的液面与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相同。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双基提要】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活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
3.根据“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实验,请回答:(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将会发生。
(4)红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差值较大时,或较多。
【课堂反馈】例1 如图所示,a、b、c表示某植物体的三个相邻的细胞,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为a>b>c,则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方向应是()例2 如图,在U形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红色的细胞色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3000的蛋白质)的水溶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 两侧液面高度一致。
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 )A.a、b 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B.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C.a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D.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例3 将马铃薯块茎挖个凹穴,放在内外两种液体中间。
已知一种是清水,一种是O.3 g/mL的蔗糖溶液,开始时,两个液面是平齐的,过了一段时间后液面如图甲、乙所示,问:(1)液体A是,液体是。
(2)在图甲中,C处细胞水,D处细胞水。
(3)在图乙中,C处细胞水,D处细胞水。
例4 某同学在缺少实验仪器的情况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生鸡蛋大头的蛋壳去掉,保留壳膜完好,将小头打破,让蛋清和蛋黄流出,如图所示。
然后,在蛋内灌上清水,把它放在O.3 g/mL的蔗糖溶液中,并且用铅笔在鸡蛋壳上标上最初的吃水线,半小时后,他发现鸡蛋上浮,原吃水线高出水面。
请分析:(1)鸡蛋壳上浮的原因是。
(2)如果里面是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蛋壳将会。
(3)本实验中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的是,还可用作半透膜的材料有。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渗透作用及装置2,9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3,103.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4,5,114.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65.综合考查7,8,12,13,14,151.下列关于原生质层的构成正确的一组是( D )A.细胞膜和液泡膜B.细胞膜和细胞质C.细胞膜、细胞核和液泡膜D.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间的细胞质解析: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如图所示,在U型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相对分子质量为 1.3万道尔顿的蛋白质)水溶液(红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经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D )A.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B.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C.a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D.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解析:由题意可知,a侧加入细胞色素C分子,该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b侧加入清水,因此a侧渗透压高于b侧,水分子由b向a运动的数量多,a侧液面升高,b侧无细胞色素C,为无色。
3.a、b、c表示某植物体三个相邻的细胞,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为a>b>c,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方向是( D )解析:水分子由溶液浓度低的一侧扩散至溶液浓度高的一侧,即水分子运输的方向是由低浓度→高浓度。
由于a细胞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所以水分子运输的方向为 b→a;由于b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所以水分子运输的方向为c→b;由于a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所以水分子运输的方向是c→a。
4.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将临时装片放在盐酸中处理一段时间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B.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后,不一定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失的水分主要来自细胞质基质D.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都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解析:将临时装片放在盐酸中处理一段时间后,细胞会被盐酸杀死,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有可能会因为蔗糖浓度过大,造成细胞的失水死亡,也有可能浓度过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因此不一定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失的水分主要来自液泡内的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时间如果过长或者外界的溶液浓度过大,就会死亡,这样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知识应用自测]
思路导引
1.利用高浓度盐水(NaCl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A.盐水中的Cl-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B.盐水中的Na+不利于细菌的生活
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
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
解析:将细菌的细胞置于高浓度盐水中时会发生渗透作用,
失去水分,使细菌缺水而死亡。
答案:D
←考虑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
2.下列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蚕豆在水中膨胀
B.把萝卜放在盐水中变软
C.把煮熟的马铃薯块茎放入清水中
D.面粉吸水
解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溶质浓度大的一方做分子运动,使膜两边溶质浓度达到均衡的现象。
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答案:B ←渗透作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扩散,通过半透膜或选择透过性膜。
3.盐碱地栽种植物,其出苗率和成活率均较低,原因是()
A.土壤溶液pH太小
B.土壤中缺肥
C.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D.土壤溶液的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解析:盐碱地的土壤溶液的浓度很高,植物往往通过渗透作
用失去水分。
答案:C
←渗透作用发生条件。
4.将一块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其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
不久这些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其原因是()
A.水分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
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进入
C.K+和NO3-进入了液泡
D.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
解析: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由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硝酸钾溶液的浓度,所以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但是硝酸钾溶液中的K+、NO3-可以不断进入液泡,最后,洋葱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硝酸钾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C ←硝酸钾溶液中的K+、NO3-可进入细胞内。
5.甜菜块根细胞中花青素使块根呈红色。
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入
蒸馏水中,水无明显变化。
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使水变
红。
其原因是由于()
←盐酸能杀死植物细胞。
A.细胞壁被盐酸破坏
B.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C.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甜菜块根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其中的花
青素,不会随便跑出细胞;用盐酸处理后,根细胞死亡,细胞膜
失去了选择透过性,其中的花青素能跑出细胞。
答案:C
←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6.下图是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回
答
(1)图中各细胞液浓度依次是>>。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B A C
(2)图A细胞处于何种生理状态?。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A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如上图A、B、C三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
图与B图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是>。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C A
(4)假设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浓度
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的质壁分离发展
过程,发现该细胞形态的变化顺序将如上图所示的是从→
→。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B A C
(5)图中标号①指的物质是,②指的结构是。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可看作是一个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
层相当于半透膜。
原生质层包括三部分,即细胞膜、液泡膜及两
膜之间的细胞质。
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
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低浓度
溶液中或清水中,细胞会再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答案:外界溶液液泡
7.下图是植物细胞某种生理实验过程的图解:←考查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和过程。
(1)甲方所示细胞为过程,乙方所示细胞为过程。
解析:见第(4)小题解析。
答案:失水吸水
(2)该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填标号)部分。
解析:见第(4)小题解析。
答案:2、3、4
(3)进入[1]和[4]的物质分别是和。
解析:见第(4)小题解析。
答案:蔗糖水
(4)该细胞的失水或吸水,主要取决于[]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通过渗透作用可从外界环境吸水或失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当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低浓度溶液或清水中,细胞又会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答案:4 细胞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