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出结论:膜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活动主题2: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的排布情况
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
二、利用教具
资料4 :1959年罗伯特森实验 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 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建立结构模型
技 术 简 介
电子显微镜下由于 电子与不同物质发生碰 撞而产生不同散射度。 因蛋白质电子密度高, 故显暗带,磷脂分子电 子密度低则呈亮带。
提出假说
膜是由
脂质 组成的
资料2: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细胞膜从哺乳 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但会 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 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 得出结论:膜的主要成分是 脂质 和 蛋白质 .
亲水头部 疏水尾部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 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 是疏水的。
镶在表面 部分嵌入磷脂 双分 子层Fra bibliotek全部嵌入
贯穿
•资料7: 时间:1972年
人物:桑格和尼克森
提出:以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为基础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四、归纳创新
掌握流动镶嵌模型
1.组成成分: 脂质、蛋白质、糖类(多糖)
2.结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有的贯穿整个磷脂 双分子层。
资料6: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1970年 弗雷和埃迪登( Frye 和 Edidin )
荧光染料标记技术
磷脂分子的运动
科学家发现膜蛋白并不是平铺在脂质表面, 有些蛋白质是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
活动主题三:利用你小组的知识推理和想象,提出蛋白质 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排布的假说,并画图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