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采购比价审计
- 格式:pdf
- 大小:270.86 KB
- 文档页数:3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物资采购审计的内容、程序与方法,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物资采购审计是指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物资采购各部门和环节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等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
本指南所称“物资”是指组织在产品生产、基本建设和专项工程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配件和设备等。
第三条本指南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四条物资采购审计的目的是改善物资采购质量,降低采购费用,维护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组织价值的增加及目标的实现。
第五条物资采购审计是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实施的监督和评价,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融合。
物资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招标、供货商选择、采购数量、采购价格、采购质量、物资保管、结算付款以及物资采购期后事项等。
第六条根据组织的管理模式和要求、物资采购业务量的大小、内部审计机构资源等的不同,物资采购审计可以采取项目管理式审计和过程参与式审计两种模式。
(一)项目管理式审计是有重点、有目的地将某物资采购部门、环节或物资品种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形成为特定审计项目,并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审计模式。
大、中型规模的组织适合采用该模式。
(二)过程参与式审计是由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监督物资采购的全过程或者部分重要过程,实现物资采购审计的日常化。
小规模组织可以采用该模式。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有责任警示被审计单位关注物资采购的现有和潜在风险。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物资采购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组织内部有关规定,掌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原理,了解组织物资采购现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开展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物资采购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
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物资采购审计方案一、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及价格确定(一)审计内容(风险点)1、供应商是否按制度及公司管理要求,通过考察、评价、试用、批量正常供货的流程,纳入公司供应商体系。
是否有考察记录、评价记录、小批量试用合格通知等书面资料。
2、供应商供货价格是否由物资部会同质量部、技术部、生产部及审计部等相关部门共同谈定。
谈判是否有记录。
3、采购合同签订的内容、条款、物资清单及价格是否与谈判记录一致。
4、采购价格的确定依据是否合理,是否充分了解市场价格,是否充分进行比价、议价。
5、比价及议价的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合理,是否能规避欺诈风险。
6、采购是否有计划,计划编制是否依据公司生产计划需求及公司现有库存等,计划是否有审批控制。
是否有书面的采购计划(月度、季度、年度)7、急需物资及零星物资采购,是否有符合要求的采购申请,实际采购数量是否超出采购申请。
(二)应对的审计程序及步骤1、查阅供应管理(选择)制度及相关操作流程,取得当年名有供应商名单,并注明当年新增供应商;抽查供应商名单中的供应商是否与核算系统内供应商一致,新增供应商是否经过规定的流程审批后进入供应商体系,供货时间是否在审批完成后。
2、抽查供应商考察记录表及评价表,抽查供应商谈判记录,抽查比价单,了解相关部门是否参与,过程控制是否执行到位。
3、抽查采购计划及采购订单,核对计划与订单是否一致;4、抽查采购申请与采购订单,核对申请与订单是否一致;5、抽查采购合同,追溯到价格谈判记录或比价记录,核对合同是否执行了相应的价格。
6、抽查钢材采购合同,对应到相应采购订单,核查订单实际收货数量是否超过采购合同数量。
7、抽查年采购量在500万以上的中间贸易商合同,询问不直接从制造厂家采购的原因。
二、物资验收入库(一)审计内容(风险点)1、仓库是否按公司规定对物资验收入库,如清点物资数量,核对规格型号及数量是否与送货单(报检单)一致;当天到货物资是否及时办理入库;签字确认手续是否执行齐全;验收入库完成后是否及时传递单据,交给记账人员及时过账,保证账实一致。
采购价格审计:内容、方法、程序、常见问题、舞弊风险、案例解析加强采购与供应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保障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
通过行使审计的监督职能,开展物资采购价格审计,审查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审查定价过程的合规性,审查采购过程中舞弊的可能性,能够降低企业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盈利。
一、价格审计的内容•基准定价审计:审查采购部门制定的控制价,是否经过历史价格对比、市场询价、比价,是否符合实际;•供应商报价审计:供应商进行投标、比价竞争,审查报价的合理性,是否预先串通知道标底的采购人员、其他供应商或关联供应商进行报价;•采购过程比价审计:比价过程应该进行记录并形成纸质档案,并按照公司采购制度邀请采购单位采购部门、行政部门、财务部门、需求部门等参与比价,重点应审查比价过程的公平性,供应商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与其他供应商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利益关系;•采购定价审计:通过供应商的报价、比价,审查是否根据采购管理制度,合理低价中标或是最低价中标,中标价格与成本控制价的差异是否在合理偏差范围,报价过低或报价过高都应当受到关注;采购价格执行审计:最终签订合同价、采购订单价与定标价保持一致,审查存在差异的原因,价格变更是否经过适当授权人的审批。
二、所需的资料企业制定的关于价格制定的制度及管理办法、采购合同台账、各供应商的报价单、相关的询价、比价、议价资料、价格标准、市场上同时段、同类型物资的价格比较资料、物价变动信息、市场需求信息、价格审批资料。
三、采购价格审计的一些常用方法(一) 内部比较法内部比较法就是将企业内部以往的采购,不同时期的采购纵向比较,分析采购价格变化趋势、幅度;或同时期不同供应商的采购,供应商间的横向比较;不同业务板块的同类采购等进行对比,判断采购价格的合理性。
(二) 市场询价法市场询价是进行价格审计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办法,通过市场询价可以掌握拟审计资产不同供应商的价格信息,经比较后确定最合理的、最有利于企业的价格标准作为审计参考,对于同一类资产的市场询价,至少应当对三个以上同地区、同时期的供应商进行询价。
【审计实操经验】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审计对策
1.确定控制目的, 按需采购。
即审查所有的采购, 是否由需求部门提出的, 这个需求部门与采购部门是否职能上分离的。
2.对供货单位的资质审查。
审查采购经办部门和人员是否对供货单位进行资格调查, 包括供货方的资质、生产状况、质量保证、供货能力、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等;是否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作出选择合格供应单位的正确决策, 以便在采购活动的初期把由供应商方面的不确定所带来的采购风险控制在最小。
3.价格的确定。
审查是否根据采购物资的数量金额的多少, 采用比价、议价或招标的方式来确定;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
4.合同或协议确认。
审计部门对合同中规定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交货时间、账号、地址、运输、、付款条件、结算方式等各项内容, 按照合法性、可行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等四个标准, 逐一进行审核。
5.验收入库。
审计要求用户、采购人员、审计人员三方共同参与物资验收, 严格按照合同验收。
6.账务核对。
审查验收单是否与合同、发票、送货单核对无误;验收单是否由验收人和领用人双方签字认可, 货物的验收人员应该是是独立于采购人员;审查实物与验收单是否核对无误;以及报销金额与合
同金额的核对, 合同的出卖人公章与发票的开具人公章是否为同一家供货单位。
结语:会计是一个注重积累的职业, 出纳、会计、主管、经理一路攀升, 是正常的途径, 从简单的账务处理到报表制作、税务处理、到财务分析、到更高层级的管理会计, 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大家定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并且尽量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 现在只需沉淀, 相信将来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 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
企业比价采购审计结果报告一、引言本次采购审计旨在对企业进行比价采购的相关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保障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降低采购成本。
通过对比价采购的执行情况和相关记录进行审计,本报告旨在详细阐述审计结果和提出改进建议,以推动企业的采购管理和成本控制。
二、审计目标和范围本次审计的目标是对企业的比价采购流程、供应商选择和采购成本进行全面的评估。
审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比价采购的合规性、有效性及采购档案的完整性等。
三、审计方法和过程本次审计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包括文件审查、数据分析、现场调查等。
审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报告编制阶段和整改跟踪阶段。
审计人员通过收集相关文件和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和分析,同时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获取必要的信息和解答疑问。
四、审计发现1. 比价采购合规性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部分比价采购活动存在合规性问题。
具体问题如下:- 采购文件的编制和审批不符合公司规定的流程;- 采购人员未按规定提交相关报价和比价材料;- 采购过程中存在超出授权的情况。
2. 供应商选择和评定审计结果显示,在供应商选择和评定方面,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供应商选择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供应商评定标准不明确,缺乏相关考核指标;- 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存在利益关联,采购过程缺乏公正性。
3. 采购成本控制审计发现,在采购过程中,企业的成本控制存在以下问题:- 采购人员未严格执行预算控制制度,导致采购金额超出预算;- 采购过程中存在重复采购和浪费现象;- 未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导致采购价格较高。
五、改进建议基于审计发现,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提升比价采购的合规性,严格执行采购文件审批流程,确保采购过程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2. 建立科学的供应商选择和评定机制,制定明确的供应商评定标准和考核指标,增加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并注重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3. 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严禁与供应商存在利益关联,确保采购过程的公正性;4. 强化采购成本控制,加强预算控制和核算,通过优化采购流程、挖掘供应商潜力等措施,降低采购成本;5.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定期对比价采购过程进行监测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江苏省采购比价审计指南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省各级政府采购投入巨大,为了确保采购资金的使用合理、透明、公正和高效,保障政府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需要对采购比价环节进行审计。
二、审计目标采购比价审计的目标是评估政府采购比价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并提出相关问题及改进意见,为提高采购比价的管理水平和效能提供参考依据。
三、审计内容1.采购比价活动的组织管理审计人员需要了解采购比价活动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程序、相关制度规范等,评估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2.采购比价标准和方法审计人员需要评估采购比价标准和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比较分析不同行业不同项目的采购比价标准和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3.采购比价程序的执行审计人员需要通过抽样调查、文件检查和现场核查等方法,评估采购比价程序的执行情况,包括申报、审批、公示、洽谈、承诺、签订合同等各个环节,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4.采购比价结果的评估审计人员需要评估采购比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比较分析不同供应商的报价情况,评估价格的合理性、质量的可靠性、合同履约情况等,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审计方法采购比价审计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文件检查、现场核查、数据分析等方法,通过与采购单位协商配合,获取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六、审计要求1.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政府采购比价活动的法律依据、程序要求和业务流程有一定了解。
2.审计人员应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遵守职业道德和保密规定。
3.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沟通,及时了解采购比价活动的相关情况。
4.审计人员应及时向被审计单位提出问题和建议,并协助被审计单位改进采购比价活动。
七、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过程、审计发现、问题分析、改进建议等内容,并提交给被审计单位、审计监督机关等相关部门。
【报告模板】物资采购审计报告物资采购管理专项审计报告根据公司年度审计计划安排,监察审计部于2012年6月11日至6月21日对公司2012年度上半年行政物资采购管理实施了内部专项审计。
本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公司行政物资采购管理,规范行政物资采购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物资采购成本,保证供货质量和时效,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现将本次审计情况报告如下:第一部分:审计依据、范围及程序方法一、审计依据:1、《A公司审计工作规定》;2、《A公司2012年度审计工作计划》;3、《A公司行政物资采购管理办法》;4、《A公司办公设备及办公用品管理办法》;5、《A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修订)》。
二、审计范围:2012年度发生的公司各部门所需办公设备及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生活后勤服务消耗性材料的物资采购管理,属以前年度签署的合同在本年度执行的,一并追溯查阅到以前年度。
三、审查程序和方法:主要采用审阅法、现场查看法,并辅以询问,审核相关会计档案、月度资金计划、采购计划、合同招投标等资料:(1)查阅、熟悉公司行政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文档。
(2)查阅行政物资采购事项相关的计划审批单据、付款凭证、验收记录、采购合同等资料。
(3)查阅行政物资采购事项的出入库管理台帐。
(4)查阅采购部门货比三家记录、招投标资料、出库领用单据。
(5)现场查看库存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及后勤物资等,查对相关台帐。
(6)实地访谈相关采购仓管人员,了解行政物资采购申领及采购保管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诉求。
第二部分审计了解到的情况与发现的问题经过本次行政物资采购管理内审,我们了解到公司行政物资的采购主要分成4块,一块为办公用品(日用文具类)及后勤消耗性物资,此类物资由综合管理部总务人员负责采购;一块为办公设备及电脑耗材类,此类物资由信息中心负责采购;一块为办公设备(会议设备类)及办公家具,此类物资由综合管理部后勤管理人员负责采购;另一块为劳保物资,由物资供应部采购员负责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