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矿物学多媒体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144
《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教学改革初探作者:章晓林,刘全军,刘殿文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3期摘要:《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是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
此课程如何学习以及学习效果,将对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专业兴趣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结合我校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了“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质量的保障和监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工艺矿物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50-02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对自然界矿物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决定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平,如何将工艺矿物学的知识同其他相关学科(如冶金、理化等)结合起来,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早期,该课程的学习计划一般为150学时左右,后来随着专业合并、教学方式的变革,总学时数较少到了54学时,每位任课教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即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足够的知识量并确保教学效果。
基于此,每位任课教师在教学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试行,其内容涉及到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质量的保障以及教学效果等各个环节。
一、课程内容及目标《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采用光学显微镜、X荧光光谱仪、光电子能谱仪、质谱仪、扫描电镜以及化学多元素分析、化学分析、矿物物相分析等分析测试设备和方法研究各种类型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表面形貌、矿物组成及含量、主要矿物的产出形式和嵌布关系、元素的赋存状态、主要目的矿物的粒度特性、不同细度条件下矿物的解离度等,从而对矿物的可利用性进行评价分析,以便为制订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提供理论依据。
在原版教学修订大纲的基础上,对学习主题进行了精准定位,明确了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包括:①了解各种矿物的检测方法和手段,熟悉与之对应的分析检测设备,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规范;②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科研进行实例剖析,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动态;③大力推崇研究型学习,注重科研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不断学习及积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能力。
矿物加工专业工艺矿物学教学探讨陈佳【摘要】Process Mineralogy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mineral processing students, with a relatively strong applic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students who engaged in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 research after graduation.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 such problems as the students who lack of initiative to study, backward teaching means, the student lack of practical, etc.Some tip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ult have been summarized from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such as improving the initiative under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enriching teaching means, making full use of internship opportunities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the Process Mineralogy.%工艺矿物学是矿物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内容有很强的应用性且理解难度大。
本课程对于从事矿物研究的是学生是必需掌握的技能。
当前很多高校在工艺矿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手段不足,学生动手实践较少等问题。
《工艺矿物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工艺矿物学:是以工业固体原料及其加工产物的矿物学特征和加工时组成矿物的性状为研究目标的边缘性科学。
2.自然光:在垂直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作任意方向的振动,各个振动方向的振幅相等。
3.偏光:只在垂直光传播方向的某一固定方向上振动的光波,称平面偏振光,简称偏振光或偏光。
4.偏光化作用:使自然光转变为偏光的作用称为偏光化作用5.均质体:等轴晶系矿物和非晶质物质在各方向的光学性质相同,称为光性均质体,简称均质体。
6.非均质体:中级晶族和低级晶族的矿物其光学性质随方向而发生变化,称为光性非均质体,简称非均质体,绝大多数矿物属于非均质体。
7.光率体:光波在晶体中传播时,折射率值随光波振动方向变化的一种立体几何图形。
8.双折射:光波射入非均质体,除特殊方向外,都要发生双折射,分解形成振动方向不同、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值不等的2个偏光9.光轴:光波沿非均质体的特殊方向入射时(如沿中级晶族晶体的Z轴方向),不发生双折射,不改变入射光波的振动特点和振动方向,这个特殊方向称为光轴。
10.矿物的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由光波透过矿片时经矿物的选择性吸收后产生的11.多色性:矿物的颜色随光波振动方向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12. 吸收性:矿物的颜色深浅发生变化的现象13.矿物的边缘:在薄片中2种折射率不同的物质接触处,光线透过时可看到比较黑暗的边缘,称为矿物的边缘14. 贝克线:在矿物的边缘附近可看到一条比较明亮的细线,升降镜筒时亮线移动,该亮线称为贝克线或光带。
15.糙面:在单偏光镜下观察矿物的表面时,某些矿物表面比较光滑,某些矿物表面较为粗糙,呈现麻点状,好像粗糙皮革,这种现象称为糙面。
16.突起:在薄片中,不同矿物表面好像高低不同,某些矿物表面显得高一些,某些矿物则显得低平一些,这种现象称为突起17.消光现象:矿片在正交偏光镜间变黑暗的现象,称为消光现象18. 消光位:非均质体在正交偏光镜间处于消光时的位置称为消光位19.干涉色谱表:根据光程差公式R=d(Ng-Np),把公式中光程差与切片厚度、双折射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图表方式表示出来,这种图表称为色谱表20. 补色法则(消色法则):在正交偏光镜间放置2个非均质体任意方向的切片,在45度位置时,光通过两切片后总的光程差的增减法则,称为补色法则,又称消色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