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综合测试题姓名: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1、德馨.()2、苔.痕()3、鸿儒.()4、案牍.()5、甚蕃.()6、淤.泥()7、洗濯.() 8、清涟.() 9、隐逸.()10、亵.玩() 11、鲜.有闻()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0分)1、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谈笑有鸿儒.. 6、往来无白丁..7、调.素琴 8、无丝竹..之乱耳 9、可爱者甚蕃.10、无案牍..之劳.形 11、出淤泥而不染.12、濯清涟而不妖. 13、不蔓.不枝 14、香远益.清15、亭亭净植. 16、不可亵.玩焉17、予谓.菊18、陶后鲜.有闻 19、宜.乎众矣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2.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之: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之:5.莲,花之君子者也。
之: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0分)1.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陋室铭》全文的核心句是。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4.孔子云:何陋之有?译: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六、阅读训练(20分)鸟说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者(1),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巢大如盏(2),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3),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
陋室铭爱莲说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陋室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作品B.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C. 《陋室铭》采用了对仗工整的骈文形式D. 《陋室铭》主要描绘了作者在陋室中的奢华生活2. 下列关于《爱莲说》的描述,正确的是:A.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作品B. 《爱莲说》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C. 《爱莲说》采用了散文的形式D.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二、填空题1. 《陋室铭》中,“山不在高,______;水不在深,______。
”2.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陋室铭》的主题思想。
2. 请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品质的赞美。
四、翻译题五、分析题1. 请分析《陋室铭》中作者如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
2. 请分析《爱莲说》中作者如何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抒发自己对君子品质的向往。
六、拓展题1. 请结合《陋室铭》的内容,谈谈你对“安贫乐道”的理解。
2. 请结合《爱莲说》的内容,谈谈你对“出淤泥而不染”品质的认识。
七、对比分析题1. 比较《陋室铭》与《爱莲说》在表达作者情操和理想方面有哪些异同。
2. 请分析《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与《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两句在表现作者品质方面的共通之处。
八、仿写题1. 请仿照《陋室铭》的结构,写一段关于“书房”的铭文。
2. 请仿照《爱莲说》的风格,写一段赞美“竹子”的文字。
九、名句默写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十、应用题1. 请结合《陋室铭》的内容,给出一些建议,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安贫乐道”的境界。
2. 请以《爱莲说》中的莲花品质为参照,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和保持高洁的品格。
七年级下册16 短文两篇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C.不蔓.不枝.,香远益清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下列各项中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水陆草木之.花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康肃笑而遣之.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填空。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3)高度概括莲的品质的句子是:。
5.古诗词中有不少写菊花、莲花的句子,请各写出完整的两句。
写菊花:,。
写莲花:,。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16《陋室铭》《爱莲说》练习与答案一、基础训练(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斯.()是陋室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①水陆草木之花之: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⑤渔人甚异之。
之:(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二、课时达标阅读文段,完成相关问题:(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阅读训练】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7、【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10、【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11、【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12、【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13、【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14、【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理解性默写:①、《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爱莲说》课内与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检测陋室铭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可以调.素琴( ) (2)无案牍.之劳形(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善作者小档案。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一、基础知识题1.给下列汉字注音。
(3分)陋()馨()儒()牍()案()苔()2.读拼音写汉字。
(3分)甚fán()yū泥()zhuó清涟()xiâ玩()隐yì()xiǎn有闻()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5分)①惟吾德馨()②阅金经()③谈笑有鸿儒()④亭亭净植()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斯是陋室()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⑨陶后鲜有闻()⑩宜乎众矣()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3分)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③无案牍之劳形④无丝竹之乱耳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填空。
(10分)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0分)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一、(2023·江苏省·历年真题)阅读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吴君①,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
”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渠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溢塞谷,没洲渚,襄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
子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己而因物②,不为易③而勇,不为险而怯。
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
古之君子,简居以养其心,足乎内而无待乎外④。
止则莫之测⑤,行则莫之御。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
行乎患难而不屈,临乎得失而不惧。
益亦未有不浩然者也。
”(选自苏辙《吴氏浩然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吴君:苏辙的朋友。
②因物:顺应着外物变化。
③易:容易(河道平坦)。
④足乎内而无待乎外:内心充足,不期待外在。
⑤测:揣测到他的内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有仙则名.:______②隐居不仕.:______③吾窃.喜焉:______④襄.丘陵: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②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3)在“设计自己的书房”活动中,小文同学一心追求:内部设施要“高大上”,书房名称要“博眼球”。
请你依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给小文写一段劝诫的话。
(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明作者经常跟富贵之家、高雅之士来往交流。
B.乙文“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意在突出水造成的灾害之重。
《陋室铭》理解性默写1.“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
(),()。
3.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5.《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6.文中与“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的核心句是:(),()。
7.文中()一句提挈了全篇大意。
8.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9.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人物不俗)的句子是:(),()。
10.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11.文中表现主人高雅脱俗情致的句子是:(),()。
12.《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13.文中展示陋室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的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
14.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句子“(),()”,表现了他超然物外、心静体闲的生活。
15.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16.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17.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18.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19.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20.古时不少有志之士虽不能“兼济天下”,但常常能“独善其身”: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明“(),()”的君子追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抒写“(),()”的自我欣赏,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展现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潇洒情怀,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中表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归隐心愿。
《爱莲说》理解性默写1.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
2.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5)宜.乎众矣古义:今义: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爱莲说》习题⼤全《短⽂两篇》理解性默写《陋室铭》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与“时⼈莫⼩池中⽔,浅处⽆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描写了陋室幽静淡雅的景⾊,居室环境的句⼦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证明了“物以类聚,⼈以群分”的道理。
(填《陋室铭》中的句⼦)5、《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表现主⼈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活厌弃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1、《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贵品质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都喜欢⽤《爱莲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激励⾃⼰洁⾝⾃好的座右铭。
3、《爱莲说》中描写莲花正直,不旁逸斜出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近墨者⿊”的意境相反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莲说》⼀⽂中的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喻君⼦志洁⾏廉,仪态端庄,令⼈敬重,不敢轻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爱莲说》中写君⼦⾏为⽅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莲说》中描写莲⽣长环境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爱莲说》短⽂两篇⼩测班级:姓名:得分:(⼀)词句归类练习1、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4分)(1)惟吾德馨(古义:;今义:)(2)⽆丝⽵之乱⽿(古义:;今义:。
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16课《陋室铭》二、第16课《爱莲说》三、第24课《河中石兽》(一)第16课《陋室铭》习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惟吾德馨.:古今异义,古义:美好。
今义:芳香。
②无案牍之劳形.:古今异义,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样子。
③无丝竹..之乱耳:古今异义,古义:琴瑟,萧管之类弦乐器。
今义:丝绸、竹子。
④谈笑有鸿.儒:古今异义,古义:大。
今义:鸿雁。
⑤有仙则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出名,闻名,变得有名。
⑥有龙则灵.: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⑦惟吾德馨:词类活用,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一词多义:名①有仙则名:动词,出名,闻名。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用,说出。
是①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②当是时:代词,这。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②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3、判断文言句式: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有何陋之。
二、课内简答题: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①运用了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的表现手法。
②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龙”引出“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灵、名”的特点。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答:①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②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以“陋室”两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这句话写出了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答:①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
②突出了陋室环境清幽典雅(景色雅),交往人物博学儒雅(交往雅)和生活情趣高雅(情趣雅)的特点。
《陋室铭》训练题一、生难字:馨()苔()儒()牍()鸿()蜀()庐()二、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字(),()代()家、哲学家。
著有()。
他一生坚持理想,并保持着高尚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铭,是古代的一种().三、字词解释。
1有仙则名(名)2有龙则灵(则)3斯是陋室(斯)4惟吾德馨(惟)(吾)(德馨)(馨)5苔痕上阶绿(上)6草色入帘青(入)7谈笑有鸿儒(鸿儒)(鸿)(儒)8往来无白丁(白丁)9可以调素琴(调)(素琴)10阅金经(金经)11无丝竹之乱耳(丝竹)(乱)12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劳形)( 劳)( 形) 四、按要求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2文章的点题句是:3文章的主旨句是:4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5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6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7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8写陋室主人日常生活之雅的句子是:9反面虚写室中生活的句子是:10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11全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是:12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13文中有两处使用了虚实相结合的写法,分别写出:(1)第一处实写:虚写:(2)第二处实写:虚写:常见型题1文章开头写山,写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2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什么?3起笔即运用了什么写法?“仙”“龙”用来比喻什么人?4陋室环境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有何表现力?6为什么交待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7“调素琴”说明作者喜爱音乐,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8作者是从哪几方面烘托出文章主旨的?9本文从哪些方面写陋室不陋,各自特点是什么?10作者在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一)第16课《陋室铭》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7、【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10、【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11、【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12、【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13、【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14、【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字__,是__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_____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____的特点。
3.(1)水不在深,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草色入帘青。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 。
4.《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中加括号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 的生活情趣。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陋室(I o u) 德馨(x 1 n) 苔痕(t d i) 鲜有闻(xi a n)B. 案牍(d u )诸葛亮(ge )蕃(f a n)周敦颐(d u n y i)C. 牡丹(m u )淤泥(y u )亵玩(xi e )濯清涟(zhu o)D. 隐逸者(y )i 不蔓(w a n)鸿儒(h o n )入帘青(li d n)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咼,有仙则名.() ⑵谈笑有鸿.儒() 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 (5)可爱者甚蕃() (6)濯清涟而不妖( ) (7)花之隐逸者也( )(8)陶后鲜有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 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D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文章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 之高雅。
C.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 不陋。
6•“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孔子云:何陋之 有”这三句分别采用了不同句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B .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 D .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 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是: ⑵《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A .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C.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7 .用原文内容填空。
《陋室铭爱莲说》选择、默写、简答题带答案《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解析】D 应当。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C )A.有仙则名.(名字)B.斯.是陋室(你)C.谈笑有鸿.儒(大)D.苔痕上.阶绿(上面)【解析】A名词作动词,有名,出名。
B指示代词,这。
C大,有名。
D动词,长到。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B )A. 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B.可以调素.琴(白色的)C.无案牍之劳形.(身体)D.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解析】B不加装饰。
4、选出与“可以调素琴”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投以骨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解析】例句是用来。
A凭借。
B把。
C用来。
D用。
5、选出下列句子中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D )A.忘路之远近B.具答之C.何陋之有D.无案牍之劳形【解析】例句是主谓之间。
A的。
B代词,桃花源中人。
C宾语前置的标志。
D主谓之间。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C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金子做的经书。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解析】C阅读佛经。
7、下列对《陋室铭》分析不对的一项( A )A.本文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磬”。
C.作者在文中表明了以古代圣贤自比的态度。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了。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陋室铭》
一.理解。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二.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4.草色入帘青()
5.鸿儒()
6.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
8.调素琴()
9.无案牍之劳形()()10.阅金经()
三.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3.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的生活情趣。
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爱莲说》
一理解。
1.本文写了几种花?主要写哪种?
2.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
3.反复诵读描写与赞美莲花的语句,说说作者可能意在赞美怎样的品质?
二.默读,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8.同予者何人?()9.宜乎众矣()
三.背诵,感受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以及对庸俗世态的感叹。
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
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四、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五.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代道州人,家.
2、本文运用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所言的的志是。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这样写的作用是,本文写“莲”的品质,用作正面映衬,用作反面映衬。
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5、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喜欢的原因是: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陶后鲜有闻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七. 课文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自李唐来()②不蔓不枝()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可爱者甚蕃()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⑥宜乎众矣()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答案:
一.1.陋室2.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子云亭
二.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弹奏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10.佛经
三.1.就不感到简陋了。
2.(1)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
(2)有何陋?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四.1.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2.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一. 略
二. 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
三. 1.略 2.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
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不趋炎附势等 3.鄙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
四.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 莲,花之君子者也 6.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 1.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2.托物言志莲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3.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花牡丹
六. 略
七. 1、从②枝蔓③亲近而不庄重④多⑤认为⑥应当 2.D 3.C 4. ①出淤泥而不染②香远益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