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元素—面上课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552.50 KB
- 文档页数:15
课题:平面构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构成的类别以及平面构成设计的定义和平面构成四类元素知识点。
平面构成设计的基础知识点、线、面三大要素,“掌握”并“运用”构成设计中最基本的点、线、面三大要素和运用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构成的三要素,通过临摹练习,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学会平面构成设计的形式,并“运用”构成三大要素在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的平面构成图。
情感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提高对艺术的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激发学生们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引导学生。
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
三、教具与学具教师需准备:收集有关平面构成优秀设计图、海报、广告或者是以前学生优秀的作品,电脑、投影仪。
学生需准备:纸、铅笔、黑色水性笔、圆规、三角尺。
四、教学方法和指导1、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大量的教具、平面广告、平面构成图片、画图不断采用演示现场举例讲解。
2、学法指导:欣赏大量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除了接受系统的课题强化训练,同时要培养艺术修养。
五、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知识平面构成概念要素是人的眼睛所看不见的,它只存在于人们的意念之中,例如人们会感到形式尖角上的有点,形的轮廓不有线,并且面包围了体,体占据了空间等。
这些点、线、面、体、并不真正存在,都只是概念性的。
(略)2、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构成的类别以及平面构成设计的定义和平面构成四类元素知识点。
讲授新课:活动:使用幻灯展示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
讲解:平面构成设计的三要素:可以说所见到的都是形象,纸面上的一点,无论再细雨小,只要可见就一定有其形状、大小、色彩和肌理。
虽然人们仍然习惯于将点、线、面的形象简称为“点”、“线”、“面”小组根据预习学习讨论几幅图片的规律,总结出重复、渐变构成等方法。
实践:运用点、线、面变化动手制作一幅构成,要求运用学过的方,优秀作品展示最后小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