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与千克的换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吨有多重》教案《一吨有多重》教案1教学内容:认识吨(1吨有多重)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学过程:一、复习。
在上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千克、克两个质量单位,那同学们能告诉我你对这两个质量单位有哪些了解呢?我们还知道了自己的体重,动物园的小象贝贝想让大家猜猜它的体重,同学们能猜出来吗?二、新授。
1、猜一猜。
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我们以前学过重量单位千克和克。
如果要计算一头大象有多重,要知道一艘轮船能装多重的货物,用千克和克做单位就会感到不太方便,所以人们又规定了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吨。
2、感知吨。
(1)请一位体重为25千克的.学生,再请一位学生背一背这位学生,感知25千克有多重。
(2)想象1吨。
一位同学重25千克,多少名同学的体重之和为1吨。
(3)想一想1吨与40名25千克重的同学的体重一样吗?3、看一看,算一算。
(1)一头水牛重350千克,3头水牛大约1吨重。
(2)一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3) 一袋面粉约重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4) 我们每人大约重25千克,40人大约重1吨。
(5)吨的国际单位符号是"t"4、简单的换算。
(1)10个100千克是多重呢?10个100千克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吨 =1000千克 1t = 1000 kg1千克=1000克 1kg= 1000 g(2)观察吨、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进率都为1000)(3)我们知道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后,你们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吗?5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5、说一说。
吨与千克的换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吨与千克的概念。
2. 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吨与千克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运用吨与千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吨与千克换算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吨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吨与千克的概念,如“一辆汽车的体重是1.5吨,换算成千克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 讲解演示:讲解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如“1吨=1000千克”。
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加深理解。
4. 练习应用: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吨与千克进行计算。
如“一吨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千克?”、“运来3吨货物,每辆车的载重量是500千克,需要几辆车才能运完?”等。
5. 总结评价: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评价和补充。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吨与千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吨与千克的概念。
2. 通过数学计算软件或教具,展示吨与千克的换算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
2. 准备数学计算软件或教具。
3. 准备练习题及答案。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对吨与千克换算的掌握程度。
吨和千克的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7及“做一做”练习中的第2、5题,练习三的第2—3题。
二、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换算。
2、实践中,体会数学与生活地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地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换算。
2、难点:掌握单位换算过程中的推算过程。
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复习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例7
1、出示: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1)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小组内交流
2、汇报: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练习
1、填空(课件出示)
2吨=()千克 5吨=()千克 7吨=()千克
问:把吨换算成千克,在方法上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000千克=()吨 9000千克=()吨 8000千克=()吨
问:把千克换算成吨,在方法上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口答:(课件出示)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那么是多少吨呢?
一堆钢材6吨,是多少千克?
3、一个粮店运来5吨大米,前2天卖出1700千克,剩下的3天卖完,前2天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后三天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吨和千克的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吨和千克的换算-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吨和千克的概念。
2. 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运用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的理解。
2. 运用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质量单位,如克、千克。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千克,那么你们知道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吨的概念:吨是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1吨等于1000千克。
2. 讲解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1吨=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3. 通过实例讲解换算方法:如,一个物品的质量是500千克,换算成吨是多少?答案是0.5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老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检查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吨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数学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实例讲解和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吨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吨的概念,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
(2)能够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3)能够运用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吨的概念:1吨等于1000千克。
2. 吨与千克的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0.001吨。
3. 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吨的概念,吨与千克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吨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吨的重量。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千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更大的质量单位?(2)引出课题:吨的认识。
2. 讲授新课(1)讲解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
(2)讲解吨与千克的换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换算规则。
(3)举例说明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每组称量1千克的物品,感受千克的重量。
(2)引导学生思考:1吨的物品会有多重?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吨的重量。
4. 小组合作(1)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总结(1)让学生总结吨的概念、换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吨来计量的,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了吨的概念、换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
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3)学生排队尝试(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吨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3、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重点难点: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教学方法:探究研讨法、讲解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谁记得是什么?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千克=()克5000克=()千克()千克=8000克()克=4千克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自主练习2)二、新授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
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吨的知识。
)2、出示小博士的话:1000千克就是1吨。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用t表示。
1吨=1000千克3、感受1吨4、请几位学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约重1吨。
5、什么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4先看图,弄清图意再回答。
2、自主练习5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同位互相你问我答。
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6指名说说图意自己完成:这艘船能一次将货物运完吗?全班交流4、自主练习7出示图画:认识它们吗?自己试着填一填说说为什么填写这样的单位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作业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板书设计:认识吨(t)1吨=1000千克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篇二」导与学目标:1、在同学们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的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
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掂、估、称、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会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超市内的问题、船的载重量等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导与学重点: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
1吨等于1000千克教案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例7、第32页例8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想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掌握吨与千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搜集一些物体的质量,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1、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课件显示: 6千克=( )克3千克250克=( )克4000克=( )千克5400克=()千克()克在下面的()中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一个鸡蛋重50()一袋大米重50()一个一元硬币重10()小明重26()二、揭示课题、探究新知。
师:用来计量比较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
千克是用来计量一般物体的质量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比克、千克大的质量单位——吨。
板书:------吨的认识1、师:你以前看到或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情吗?课件播放想一想,吨是用来干什么的?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字母t 表示。
(学生齐读这句话。
)2、感知1吨的重量。
(1)师: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这样的大米就是1吨。
1吨究竟有多少千克呢?你是怎样想的?板书:1吨=1000千克(2)、估计体重的游戏。
(课件)出示:三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按规定25千克计算,4个同学重()千克,40个同学重()千克,也就是()。
现在坐在教室里的同学有()个,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怎样求这些小朋友重多少千克?3、单位换算。
三年级数学《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1.理解吨与千克的概念及其关系;2.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材料1.黑板、彩色粉笔、书写笔;2.教学PPT或视频资料;3.教材及练习册;4.实际物品,如一袋米、一瓶水等。
三、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一瓶水与一袋米的重量,提问它们分别是几千克或几吨。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讲解吨与千克的概念及其关系(10分钟)在引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解释和举例来学习吨与千克的概念及其关系。
例如,解释一吨等于1000千克,或者给学生展示一个1吨的物品和1000个1千克的物品的大小和重量之间的差异。
这样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为接下来的练习打下基础。
3.演示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10分钟)在学习了吨与千克的概念和关系后,教师可以演示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并且通过实际物品来配合说明。
例如,拿出一袋米,让学生估算它有多重,然后告诉他们这袋米的重量是10千克。
然后教师可以演示,使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将千克转换为吨。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4.练习(20分钟)在学生掌握了吨与千克之间的概念和换算方法后,教师可以分发练习册,让学生亲自练习。
这些练习可以是多项选择题或填空题等形式,旨在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可以花时间和学生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可能遇到的难题。
5.知识回顾(10分钟)在练习后,教师可以用一些回顾小测试或问答环节来帮助学生再次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6.作业布置(5分钟)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或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家里复习和回顾这些知识点,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这一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
探寻“吨”与“千克”之间的转换数学教案之间的转换数学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转换方法;2、了解重量单位换算的基本定义和规律;3、通过巩固实例题目的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转换方法。
三、教学难点体现重量单位换算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先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重量,并向学生介绍重量单位的分类以及基本定义等信息。
2、呈现(1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白板或幻灯片等形式,呈现“吨”与“千克”之间的转换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转换规律。
3、讲授(20分钟)老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对涉及重量单位换算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例如,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规律是1000千克=1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重量单位有千克、克、斤、吨等。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正确地选择并换算相关重量单位。
4、练习(30分钟)老师可以提供最常见的问题,如“请计算5吨转换为千克的数值是多少?”等题目,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面的口算题目,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和能力。
在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重量单位换算的规律,通过实例题,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总结(10分钟)老师思考学生当前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他们关注相关观点。
通过总结学习的经验和对重量单位换算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概念。
五、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口算题目;2、找寻并列出其他的重量单位,并掌握相应的换算规律。
六、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是教与学的相互交流,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
在教学结束后,老师应该及时收集学生们对本课程的反馈,以广泛的意见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指对本次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评价的过程。
ijxDEA098。
2023年最新的吨和千克的单位换算教学设计14篇1、常见的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有()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卡车载重8(),1名三年级学生重30(),一张白纸约重3(),一头大象约重2(),一个西瓜约重4()。
3、在()里填上>、<或=。
5kg()500g 90g()1kg 1000kg()10吨2吨()2023kg 4000g()4吨 15kg()1500g4、填空2kg =()g 8kg=()g ( )吨= 2023 kg3000g=()kg 6000kg=()吨()kg=5000克6、称量体重,一般用()作单位,称量一枚硬币的重量,一般用()作单位。
7、学校食堂有8吨煤,用了3000kg,还剩()吨。
6、最轻的是()。
A.7000克 B.2吨 C.2千克7、一枚2分硬币约重1()。
A.g B.kg C.吨8、2袋水泥重100()。
A.千克 B.克C.吨9、1吨铁和1吨木材相比() A.铁重些B.木材重些 C.一样重10、填空:136kg+128kg=()kg 86吨-80吨=()吨40g+160g=()g 6kg-4000g=()kg400吨+100吨=()吨 5kg+15kg=()kg1600kg-1吨=()kg 2吨+300kg=()kg11、吨用符号()表示,千克用符号()表示,克用符号()表示。
12、 2023g =()kg 5000kg =()t ()千克=8吨3t=()kg ()克=8千克 6000克=()千克13、 6500千克 =()吨()千克3吨 = ()千克 5000千克+3000千克 = ()吨14、 5000克=()千克 6千克=()克200克+800克=()克=()千克15、 4600克=()千克()克 9000千克=()吨8吨=()千克 5吨=()千克16、 2023千克=()吨 2450千克=()吨()千克2吨600千克=()千克 4200千克=()吨()千克17、 2023g =()kg 5000kg =()t ()千克=8吨18、一个苹果约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个铅球重4()一只母鸡重4000()19、一本数学书重300()一块手表约重100()一只袋子约可以装3()的物品。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 吨和千克的换算》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7吨和千克的换算》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吨和千克的概念,并学会进行换算。
教材还配备了一系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面积、体积等单位的换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吨和千克作为质量单位,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吨和千克的概念,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吨和千克的概念,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吨和千克的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书包、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重量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进而引入吨和千克的概念。
2.探究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每组提供一个例子,如1吨等于多少千克,2吨等于多少千克等。
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总结出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规律。
3.巩固练习:出示一些实际的换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3吨等于多少千克?4吨500千克等于多少吨?4.应用拓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还有哪些场合需要用到吨和千克的换算。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三年级上册吨与千克的换算教课目的:1、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适合的采用适合的单位。
教课要点: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1.对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件的重量,往常用吨作单位。
(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 1 吨= 1000 千克。
2.举例谈谈 1 吨究竟有多重?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要概是25 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要概是 1 吨?1 吨。
察看感知,形成表象:请 40 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概是二、新授: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 2000 千克 =( )吨5600千克=()吨4千克=()克3 吨 =()千克8吨=()千克11吨=()千克2、依据以上练习,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稳固练习:1、做一做课真有关练习题。
2、例题, A 工厂有五台机器,分别为400 千克, 600 千克, 700 千克, 800 千克和 1000 千克,此刻用两辆载重 2 吨的货车运往 B 工厂,如何装车能一次运完?先让学生仔细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说想法,只需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出 2 吨也就是 2000 千克就能够。
如:( 1) 1000+800=1800(千克) 600+400+700=1700(千克)(2) 1000+600=1600 (千克) 400+800+700=1900(千克)(3) 1000+700=1700 (千克) 600+400+800=1800(千克)(4) 1000+400+600=2000(千克) 700+800=1500(千克)3.我是小小检查员:讲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由。
黄河大桥上此刻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边写着“限重13 吨”,下边这些车能经过吗?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 千克的煤。
《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设计
杨丽娟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红旗路小学电话:QQ0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版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2页例8及“做一做”,练习七的第3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吨的认识”第二课时,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例8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其推理过程与“千米和米的换算”相同,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评价和概括换算方法。
通过推算,也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鉴于书中例8比较简单,我将例8改成了生活中需要进行单位换算的解决问题,让学生产生换算的需要,从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前面对千克与克、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的学习,对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掌握起来并不是很困难,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质疑,逐步掌握换算的算理和方法。
在掌握换算的方法之后,教师可以适当提高练习中的思维难度,增加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1吨=1000千克,掌握吨与千克换算的算理与方法,能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及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与汇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地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换算。
2、难点:掌握吨与千克换算算理与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汇报
教学准备:磁板、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专项训练,复习导入
1、一头成人大象约重4();电梯的载质量1000()。
2、1吨=()千克1000千克=()吨
3、6000里面有()个1000 8000里面有()个1000
4、()个1000是5000 ()个1000是4000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粮仓里有6吨大米,如果一辆卡车一次运2000千克,需要运几次?
(1)找寻题目中的信息与问题,想想解答时要注意什么?
(2)小组分工,合作解决:分析题意、讲解思路、列式表达、检验作答。
(3)小组汇报。
方法一:6吨=6000千克,6000÷2000=3(次);方法二:2000千克=2吨,6÷2=3(次)
(4)全班补充质疑。
(6吨=6000千克,2000千克=2吨,是怎样来的?)
(5)小组总结评价。
2、师小结:两种方法分别从6吨、2000千克出发,通过吨与千克的换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3、根据1吨=1000千克、1000千克=1吨,学生出题、答题。
4、总结方法:根据1吨=1000千克,推算几吨就是几千千克,末尾添3个0;根据1000千克=1吨,推算几千千克就是几吨,末尾去掉3个0。
(三)课堂检测,解决问题
1、口答填空,学生独立完成在学习单上,学生汇报并说出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8吨=( )千克4吨=( )千克6000千克=( ) 吨9000千克=( )吨1600千克-600千克=( )吨1吨-400千克=()千克
3000千克+1吨=()吨
当年曹冲称的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吨。
师追问:6000千克换算成1吨,质量有没有发生改变?
总结:经过换算,虽然数字和单位不一样了,但表示的实际质量没有变,只是用不同的单位表示。
看来,表示一个实际量的大或小,除了数能说明问题外,单位也很重要。
2、一台机器重400千克,一辆汽车能装5台这样的机器,这辆汽车的载质量至少是多少吨?(1)什么是“载质量”?
(1)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3、一辆运沙车上装有2900千克的沙子,要过一座限重3吨的桥是否安全?
(1)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生活中汽车装载货物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回顾整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吨与千克的换算
1吨=1000千克
吨千克
1000千克=1吨
方法一:6吨=6000千克方法二:2000千克=2吨
6000÷2000=3(次) 6÷2=3(次)
答:需要运3次。
答:需要运3次。
附:学生课堂学习单
一、专项训练
1、一头成人大象约重4();电梯的载质量1000()。
2、1吨=()千克1000千克=()吨
3、6000里面有()个1000 8000里面有()个1000
4、()个1000是5000 ()个1000是4000
二、问题研究
粮仓里有6吨大米,如果一辆卡车一次运2000千克,需要运几次?
三、课堂检测
1、填空
8吨=( )千克4吨=( )千克6000千克=( ) 吨9000千克=( )吨1600千克-600千克=( )吨1吨-400千克=()千克
3000千克+1吨=()吨
当年曹冲称的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吨。
2、一台机器重400千克,一辆汽车能装5台这样的机器,这辆汽车的载质量至少是多少吨?
3、一辆运沙车上装有2900千克的沙子,要过一座限重3吨的桥是否安全?
五、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2页例8及“做一做”,内容是吨与千克的换算,教材的例题呈现仅仅只有2道单位换算填空,并强调了怎样进行换算的推理过程,我思考着如何将本节课的内容更加充实,学生对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认识更加深刻些呢?于是设计了“粮仓里有6吨大米,如果一辆卡车一次运2000千克,需要运几次?”这样一个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产生了单位换算的必要性,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并积极投入解决问题的状态中去。
二、注重学生思维呈现与质疑、表达。
课堂教学是要建构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参与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给学生搭建了“思维舞台”,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让汇报的同学与台下倾听的同学积极互动,相互补充、质疑,让汇报的同学思路更清晰,让倾听的同学学得更明白。
整节课都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交流质疑中丰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吨与千克的换算方法。
三、注重归纳方法,突出推理思维。
在学生解决完例题的问题后我没有急着让学生进行练习,而是让学生依据“1吨=1000千克,6吨=6000千克,1000千克=1吨,2000千克=2吨”快速出几道类似的填空考考大家。
大家在出题、答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了吨与千克的换算过程,并逐步发现换算方法,几吨就是几千千克,几千千克就是几吨。
我再引导大家进行总结:
1吨=1000千克
吨千克
1000千克=1吨
既归纳了吨与千克的换算方法,又进一步强调了推理过程,对数学知识进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