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包装及灭菌
- 格式:pptx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23
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干热灭菌及常见培养基配置湿热灭菌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和干热灭菌一、目的要求掌握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干热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玻璃器皿、烘箱、牛皮纸、纱布、纱绳三、操作步骤(一)清洗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器皿的种类、所盛放的物品、洗涤剂的类别和沾污程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 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新购置的玻璃器皿含游离碱较多,应在酸溶液内先浸泡数小时,酸溶液一般用2%的盐酸或洗涤液,浸泡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 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1)试管、培养皿、三角烧瓶、烧杯等可用瓶刷或海绵沾上肥皂或洗衣粉或去污粉等洗涤剂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干净。
但是,洗衣粉和去污粉较难冲洗干净,常在器壁上附有次以上充分冲洗,或可用稀盐酸摇洗一次,再用水冲洗。
一层微小粒子,故要用水多次甚至10若内壁的水是均匀分布成一薄层,表示油垢完全洗净,若挂有水珠,则还需用洗涤液浸泡数小时,然后再用自来水充分冲洗。
(2) 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器皿应先将其刮去,然后洗涤。
带菌的器皿在洗涤前先浸在2%煤酚皂溶液(来苏尔)或0.25%新洁尔灭消毒液内24小时或煮沸半小时,再用上法洗涤 (3)载玻片与盖玻片用过的载玻片与盖玻片如滴有香柏油,要先用皱纹纸擦去或浸在二甲苯内摇晃几次,使油垢溶解,再在肥皂水中煮沸5—10 min,用软布或脱脂棉花擦试,立即用自来水冲洗。
然后在稀洗涤液中浸泡0.5—2 h,自来水冲去洗涤液,最后用蒸馏水换洗数次,待干后浸于95%酒精中保存备用。
3. 洗涤液的配制与使用(1)洗涤液的配制洗涤液分浓溶液与稀溶液两种,配方如下:浓溶液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工业用) 50g自来水 150mL浓硫酸(工业用) 800mL稀溶液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工业用) 50g自来水 850mL浓硫酸(工业用) 100mL配法都是将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先溶解于自来水中,可慢慢加温溶解,冷却后徐徐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搅动。
实验二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包扎一、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所需各种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和规格2.掌握玻璃器皿等器材的清洗、包扎技术二、原理为确保实验顺利地进行,要求把实验所用的玻璃器皿清洗干净。
为保持灭菌后和无菌状态,需要对培养皿、吸管等进行包扎,对试管和三角瓶等加塞棉塞。
这些工作看起来很普通简单,但如操作不当或不安操作规定去做,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试验的失败。
三、试剂和仪器1.高压蒸汽灭菌锅、试管、三角瓶、培养皿和吸管、棉线、纱布、棉花、牛皮纸、报纸等2.洗涤工具、去污粉和相应洗涤液四、实验内容(一)玻璃器皿的清洗:●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洗涤将器皿放入2%盐酸溶液中浸泡数小时,以除去游离的碱性物质,最后用流水冲净。
对容量较大的器皿,如大烧瓶、量筒等,洗净后注入浓盐酸少许,转动容器使其内部表面均沾有盐酸,数分钟后倾去盐酸,再以流水冲净,倒置于洗涤架上晾干,即可使用。
●常用旧玻璃器皿的洗涤确实无病原菌或未被带菌物污染的器皿,使用前后,可按常规用洗衣粉水进行刷洗;吸取过化学试剂的吸管,先浸泡于清水中,待到一定数量后再集中进行清洗。
●带菌玻璃器皿的洗涤凡实验室用过的菌种以及带有活菌的各种玻璃器皿,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或消毒后才能进行刷洗:1.带菌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等物品,做完实验后放入消毒桶内,用0.1MPa灭菌20~30 min后再刷洗。
含菌培养皿的灭菌,底盖要分开放入不同的桶中,再进行高压灭菌。
2.带菌的吸管、滴管,使用后不得放在桌子上,立即分别放入盛有3~5%来苏尔或5%石炭酸或0.25%新洁尔灭溶液的玻璃缸(筒)内消毒24h后,再经0.1MPa灭菌20 min后,取出冲洗。
3.带菌载玻片及盖玻片,使用后不得放在桌子上,立即分别放入盛有3~5%来苏尔或5%石炭酸或0.25%新洁尔灭溶液的玻璃缸(筒)内消毒24h后,用夹子取出经清水冲干净。
新购置的载片,先用2%盐酸浸泡数小时,冲去盐酸。
再放浓洗液中浸泡过液,用自来水冲净洗液,浸泡在蒸馏水中或擦干装盒备用。
实验五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灭菌技术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2.掌握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包扎方法;3.了解干热灭菌、蒸汽灭菌原理,掌握玻璃器皿干热灭菌及高压蒸汽灭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一)微生物常用器皿、物品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介绍,见表2-1。
表2-1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和规格名称常用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烧杯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3000mL,5000mL配套烧杯刷:大号,中号,小号三角瓶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3000mL配套三角瓶刷:大号,中号,小号容量瓶无色: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棕色: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量筒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移液管1mL(分度0.01mL),2mL(分度0.02mL),5mL(分度0.05mL),10mL(分度0.1mL),20mL(分度0.1mL),50mL(分度0.5mL)配套洗耳球:大号,中号,小号培养皿35mm,75mm,90mm,120mm,150mm配套封口膜:12*12mm,16*16mm 酒精灯150mL配套:火柴漏斗60mL,80mL配套滤纸、漏斗架定性滤纸:7cm,9cm,11cm,12.5cm,15cm 定量滤纸:7cm,9cm,11cm,12.5cm,15cm滴定管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50mL 配套滴定台、蝴蝶夹滴瓶(小口瓶)无色:30mL,60mL,120mL 棕色:30mL,60mL,120mL广口瓶无色:125mL,250mL,500mL,1000mL,2000mL棕色:125mL,250mL,500mL,1000mL,2000mL试管10*100mm,12*100mm,15*100mm,15*150mm,18*180mm,20*200mm 配套试管刷:大号,中号,小号配套试管架:12.5mm,15.5mm,18.5mm,20.5mm载玻片25*75mm,30*60mm,100*100mm,500*500mm,900*600mm盖玻片18*18mm,20*20mm,22*22mm,24*24mm,24*32mm,24*50mm温度计0-100℃,0-200℃,0-300℃坩埚30mL,50mL配套坩埚钳研钵80mm,100mm,120mm,150mm(二)常用玻璃器皿用途:1.烧杯:用于盛装、转移、配制、加热培养基及试剂。
玻璃器皿的灭菌方法
玻璃器皿在实验室和医疗环境中使用时,需要进行有效的灭菌,以确保其表面无菌,防止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玻璃器皿的灭菌方法:
1.高温干热灭菌:
•将玻璃器皿放入高温干热灭菌器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灭菌。
这种方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如培养皿、试管等。
常
见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为160摄氏度,2小时。
2.湿热灭菌(蒸汽灭菌):
•使用蒸汽灭菌器(也称为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压力蒸气灭菌器)对玻璃器皿进行灭菌。
通常在121摄氏度和15磅/平方英寸
的条件下进行,持续15-20分钟。
3.紫外线辐射灭菌:
•使用紫外线灭菌箱或紫外线灯对玻璃器皿进行紫外线辐射灭菌。
这种方法对表面进行灭菌,但不适用于密闭容器内部。
注
意要避免直接暴露于紫外线,以防伤害皮肤和眼睛。
4.化学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对玻璃器皿进行浸泡或喷洒。
例如,醇类(如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可以用于玻璃器皿的表
面消毒。
注意选择适当的浓度和接触时间,以确保有效的消毒。
5.微波消毒:
•对一些特定类型的实验器皿,如微波透明的塑料器皿,可
以使用微波消毒方法。
注意遵循器皿制造商提供的指导,以避免
器皿破裂或变形。
在选择灭菌方法时,需要考虑器皿的类型、用途以及所需的灭菌效果。
此外,遵循相关实验室和医疗机构的操作规程和灭菌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1. 玻璃器皿的洗刷:玻璃器皿的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
锥形瓶、试管、培养皿等浸入水中洗涤,用毛刷和洗衣粉洗刷,然后再用水冲净。
移液管先用洗液浸泡,再用水冲洗。
洗刷干净的玻璃仪器在电热干燥箱中烘干后备用。
2. 玻璃器皿灭菌前的准备工作:(1)培养皿又称双碟或平皿,由一底一盖组成一套。
可以每套单独使用纸包装,也可将几套一起用纸包装;(2)移液管应在距管口约1-2毫米处用铁丝塞入少许棉花(约1-1.5厘米长);以防止细菌吸入口中,并避免将口中细菌吹入管内。
棉花要塞的松紧适宜。
炊时以能通气但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4-5厘米宽的长条纸的一端,约成45℃角,折叠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右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上向前搓转,以螺旋式包扎起来。
上端剩余纸条,折叠打结,准备灭菌。
3. 棉塞的制作为了过滤空气,避免污染,试管或锥形瓶口需用棉花堵塞(脱脂棉易吸水,勿用)。
为了节省棉花或节省时间,在配置实验临时所用的无菌水和培养基时,也可以用金属试管帽代替棉塞。
装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口,可包扎6-8层纱布以代替棉花。
制作棉塞时,应选用大小、厚薄适中的普通棉花一块,铺展于左手拇指和食指扣成的圆孔上,用右手食指将棉花从中央压入圆孔中制成棉塞,然后直接压入试管或锥形瓶口。
也可借用玻璃棒塞入,也可以用折叠卷塞法制作棉塞(见图2-2)。
制作的棉塞应紧贴管壁,不留缝隙,以防外界微生物沿缝隙浸入。
棉塞不宜过紧或过松,塞好后以手提棉塞,以瓶、管不下落为准。
图2-2 棉塞的制作过程实验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棉塞的2/3应在管内,上端露出1/3,便于提拔。
如制作时不慎沾上培养基,则不可再用。
在棉塞和平口外要包以厚纸,或将塞好后的试管集中放在铁丝筐内,上面盖以厚纸,用线绳扎好,准备灭菌,避免灭菌后冷水淋湿棉塞,并防止接种前培养基水分散失。
上面配制好的各种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内和试管中,分别加以捆扎,做好标记。
实验一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一.目的与要求(一)熟悉微生物实验所需各种常用器皿的名称和规格。
(二)学会正确的清洗玻璃器皿的方法和包扎方法二.原理为了包装实验顺利进行,要求把实验用器皿清洗干净,保持灭菌后无菌状态,需要对培养皿、吸管等进行妥善包扎,试管和三角瓶要做棉塞。
清洗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器皿的种类、所盛放的物品、洗净剂的类别和沾污程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的器皿包扎方法也不同。
三.材料与仪器(一)常用的各种玻璃器皿。
(二)洗涤工具和去污粉、肥皂、洗涤液。
四.操作步骤(一)清洗1.新玻璃器皿的清洗新购置的玻璃器皿均含有游离碱,故应先将其浸于洗液或2%的盐酸溶液中数小时,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清洗(1)试管、培养皿、三角烧瓶、烧杯可用瓶刷或海绵沾上肥皂、洗衣粉或去污粉等洗涤剂刷洗,然后在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干净。
经洗涤后,若内壁的水均匀分布在一薄层,表示油垢完全洗净,若挂有水珠,则需用洗涤液(或洗液)浸泡数小时,再用自来水充分冲洗,洗涤干净的器皿倒置与铁丝框内或有空心格子木架上,室内晾干。
(2)玻璃吸管、滴管一般用完后应立即用清水和蒸馏水浸泡(或冲洗),免得干燥后难以冲洗干净,如附有污物可用洗液浸泡。
(3)载玻片与盖玻片带有油污的应擦去有无后用热乙醇、丙酮、二甲苯等溶液浸泡10~15min,溶液油垢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洗涤液浸泡、冲洗,干后置于95%乙醇中保存备用。
(二)玻璃器皿的包扎1.培养皿常用旧报纸或牛皮纸包紧,一般以5~10套培养皿作一包。
包好后进行干热或湿热灭菌,如将培养皿放入金属(不锈钢)筒内进行热灭,则不必用纸包。
2.试管和三角瓶试管管口和三角瓶都需要塞以棉花塞(或泡膜塑料塞),棉花塞的作用是起过滤作用,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试管或三角瓶。
棉花塞的制作要求使用棉花塞紧贴玻璃壁,没有皱纹和缝隙,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长度不少于管口直径的二倍,约2/3塞进管口。
若干支试管用绳扎在一起,在棉塞部分外包裹牛皮纸或2层旧报纸,再扎好。
器皿洗涤消毒操作规程一、新玻璃器皿的洗涤消毒:1.自来水刷洗,除去灰尘。
2.烘干、泡盐酸:烤箱中烘干,然后再浸入5%稀盐酸中12小时以除去脏物、铅、砷等物。
3.刷洗、烘干:12小时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再用洗涤剂刷洗,自来水冲干净后用烤箱烘干。
4.泡酸、清洗:用清洁液(重铬酸钾120g:浓硫酸200ml:蒸馏水1000ml)浸泡12小时,然后从酸缸内捞出器皿用自来水冲洗10次,最后去离子水冲洗3次。
5.烘干、包装:洗干净后先烘干,然后用牛皮纸(油光纸)包装。
6.高压消毒:包装好的烧杯、试剂瓶等装入高压锅内盖好盖子,121℃高压20分钟,然后放入烘箱烘干。
7.干烤消毒:细胞瓶和滴管包装好放入烤箱160℃干烤2小时。
二、旧玻璃器皿的洗涤消毒:1.刷洗、烘干:使用过的玻璃器皿可直接泡入来苏尔液或洗涤剂溶液中,泡过来苏尔溶液(洗涤剂)的器皿要用清水刷洗干净,然后烘干。
2.泡酸、清洗:烘干后泡入清洁液(酸液),12小时后从酸缸内捞出器皿立即用自来水冲洗10次(避免蛋白质干涸后粘附于玻璃上难以清洗),再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
3.烘干、包装:洗干净的器皿烘干后取出用牛皮纸(油光纸)等包装,以便于消毒储存及防止灰尘和再次被污染。
4.高压消毒:包装好的烧杯、试剂瓶等装入高压锅内盖好盖子,121℃高压20分钟,然后放入烘箱烘干备用。
三、金属器械洗消:金属器皿不能泡酸,洗消时可先用洗涤剂刷洗,后用自来水冲干净,然后用75%酒精擦拭,再用自来水,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再烘干或空气中晾干。
放入铝制盒内包装好在高压锅内15磅高压(30分钟)消毒,再烘干备用。
四、橡胶和塑料:橡胶和制品通常处理方法是:先用洗涤剂洗刷干净,再分别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冲干净,再用烘箱烘干,然后根据不同品质进行如下的处理程序:1 . 针式滤器帽不能泡酸液,用NaOH泡6-12小时,或者煮沸20分钟,在包装之前要装好滤膜两张,安装滤膜时注意光面朝上(凹向上),然后将螺旋稍微拧松一些,放入铝盒中在高压锅内121℃20分钟消毒,再烘干备用。
实训一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干热灭菌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2、掌握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包扎方法;3、了解干热灭菌原理,掌握玻璃器皿干热灭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一)微生物常用器皿、物品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介绍,见表1-1。
表1-1 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和规格接上表1-1常用玻璃器皿用途:1、烧杯用于盛装、转移、配制、加热培养基及试剂。
2、三角瓶用于贮盛生理盐水或培养基,底大口小,以便加塞,并能平稳放置。
3、容量瓶用于准确地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4、量筒用于量取液体培养基、蒸馏水等。
5、移液管用于吸取试剂、培养液和生理盐水等。
6、培养皿主要用于细菌分离和培养,由底、盖两部分组成,底、盖大小应合适,不宜过紧或过松,皿盖高度较皿底稍低,皿底应平正。
7、漏斗分为长颈和短颈两种,常用口径为60-150mm,用于分装培养基、溶液或过滤。
8、滴定管分为酸式和碱式两种,用于准确量取或滴定酸性/碱性溶液。
9、试剂瓶分为广口和小口两种,用于贮备试剂,有棕色和无色两种,前者盛避光试剂。
10、试管用于盛平板用的培养基和稀释用的无菌水、做斜面培养基用以及用于各种生理生化鉴定试验。
不同规格试管的用途,没有严格的划分,以便于工作、节省材料为原则。
11、载玻片和盖玻片用于微生物涂片观察及标本制备。
12、坩埚用于固体物质的灼烧,溶液的蒸发、浓缩或结晶。
13、研钵用于研磨固体物质或进行粉末状固体物质的混合。
14、玻璃棒直径3-5mm,用于搅拌液体。
15、玻璃珠常用中性硬质玻璃制成,直径3-4mm和5-6mm,用于打碎组织、样品和菌落等。
其他微生物实验常用物品名称、常用规格、型号介绍见表1-2。
表1-2 其他微生物常用物品名称、常用规格、型号接上表1-2(二)微生物常用玻璃器皿清洁清洁的玻璃器皿是得到正确实验结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清洗的目的就在于除去玻璃器皿上的污垢(灰尘、油垢、无机盐类等物质),使其不能妨碍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