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玻璃器皿的包扎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689.00 KB
- 文档页数:14
实验五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灭菌技术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2.掌握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包扎方法;3.了解干热灭菌、蒸汽灭菌原理,掌握玻璃器皿干热灭菌及高压蒸汽灭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一)微生物常用器皿、物品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介绍,见表2-1。
表2-1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和规格名称常用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烧杯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3000mL,5000mL配套烧杯刷:大号,中号,小号三角瓶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3000mL配套三角瓶刷:大号,中号,小号容量瓶无色: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棕色: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量筒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移液管1mL(分度0.01mL),2mL(分度0.02mL),5mL(分度0.05mL),10mL(分度0.1mL),20mL(分度0.1mL),50mL(分度0.5mL)配套洗耳球:大号,中号,小号培养皿35mm,75mm,90mm,120mm,150mm配套封口膜:12*12mm,16*16mm 酒精灯150mL配套:火柴漏斗60mL,80mL配套滤纸、漏斗架定性滤纸:7cm,9cm,11cm,12.5cm,15cm 定量滤纸:7cm,9cm,11cm,12.5cm,15cm滴定管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50mL 配套滴定台、蝴蝶夹滴瓶(小口瓶)无色:30mL,60mL,120mL 棕色:30mL,60mL,120mL广口瓶无色:125mL,250mL,500mL,1000mL,2000mL棕色:125mL,250mL,500mL,1000mL,2000mL试管10*100mm,12*100mm,15*100mm,15*150mm,18*180mm,20*200mm 配套试管刷:大号,中号,小号配套试管架:12.5mm,15.5mm,18.5mm,20.5mm载玻片25*75mm,30*60mm,100*100mm,500*500mm,900*600mm盖玻片18*18mm,20*20mm,22*22mm,24*24mm,24*32mm,24*50mm温度计0-100℃,0-200℃,0-300℃坩埚30mL,50mL配套坩埚钳研钵80mm,100mm,120mm,150mm(二)常用玻璃器皿用途:1.烧杯:用于盛装、转移、配制、加热培养基及试剂。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1. 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
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能。
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 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 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实验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干燥及灭菌一、目的要求1、掌握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和包扎方法。
2、了解湿热和干热灭菌的原理并掌握有关的操作技术。
二、原理为确保实验顺利地进行要求把实验所用的玻璃器皿清洗干净并干燥,微生物实验还要进行灭菌。
为保持灭菌后和无菌状态,需要对培养皿,吸管等进行包扎,对试管和三角瓶等加塞棉塞。
这些工作看起来很普通简单,但如操作不当或不安操作规定去做,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试验的失败。
1、玻璃器皿的清洗①不能用有腐蚀作用的化学试剂,也不能使用比玻璃硬度大的物品来擦拭玻璃器皿;新的玻璃器皿应用2的盐酸溶液浸泡数小时,用水充分洗干净。
②用过的器皿应立即洗涤。
③强酸,强碱,琼脂等能腐蚀,阻塞管道的物质不能直接倒在洗涤槽内,必须到在废物缸内。
一般的器皿都可用去污粉,肥皂或配成5的热肥皂水来清洗。
油脂很重的器皿应先将油脂擦去。
沾有煤膏,焦油及树脂一类物质,可用浓硫酸或40氢氧化钠或用洗液浸泡;沾有蜡或油漆物,可加热使之熔融后揩去,或用有机溶剂苯,二甲苯,汽油,丙酮,松节油等揩去。
④洗涤后的器皿应达到玻璃壁能被水均匀湿润而无条纹和水珠。
2、器皿包扎为了灭菌后仍保持无菌状态,各种玻璃器皿均需包扎。
3、干燥做实验应经常要用到的仪器应在每次实验完毕后洗净干燥备用。
用于不同实验对干燥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定量分析用的烧杯、锥形瓶等仪器细净即可使用,而用于精密分析的仪器很多要求是干燥的,有的要求无水痕,有的要求无水。
应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干燥仪器。
(1)、烘干洗净的仪器控去水分,放在烘箱内烘干,烘箱温度为105110℃烘1 小时左右。
也可放在红外灯干燥箱中烘干。
此法适用于一般仪器。
称量瓶等在烘干后要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和保存。
带实心玻璃塞的及厚壁仪器烘干时要注意慢慢升温并且温度不可过高,以免破裂。
量器不可放于烘箱中烘。
硬质试管可用酒精灯加热烘干,要从底部烤起,把管口向下,以免水珠倒流把试管炸裂,烘到无水珠后把试管口向上赶净水气。
实验一玻璃器皿的清洗与包扎,棉塞的制作一、玻璃仪器的清洗:洗涤玻璃器皿日常最方便的方法是用肥皂、洗涤剂等以毛刷进行清洗,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淋洗。
清洗干净后的玻璃器皿表面,在用蒸馏水淋洗时应布上一层薄薄的水膜;如果是挂上一个个的小水珠,则表面未清洗干净。
对于不便用毛刷清洗或清洗不干净的器皿,可配制下述清洗液进行化学清洗。
对分析某些痕量金属所使用的器皿,洗涤后还需要在一定浓度的盐酸、硝酸溶液或含络合剂的溶液中浸泡相当时间,除去表面吸附的金属离子,然后再用蒸馏水淋洗干净。
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器皿也可用同样的方式清洗,但要注意塑料制品受热易变形、易被硬物划伤及对许多有机溶剂敏感的特点。
(1)铬酸溶液:称取92g二水重铬酸钠溶于460mL水中,然后注入800mL 硫酸。
另一个配方是把1L硫酸注入35mL饱和重铬酸溶液中。
当洗液使用至变绿色后,就失去洗涤能力。
使用铬酸洗液时,被洗涤的器皿带水量应少,最好是干的,以免洗液被稀释而降低效率。
也可以用重铬酸钾代替重铬酸钠,但前者的溶解度较低。
用铬酸洗液洗涤后的容器要用清水充分冲洗,以除去可能存在的铬离子。
(2)高锰酸钾的碱性溶液:少量高锰酸钾溶于100~200g/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适于洗涤带油污的玻璃器皿,但余留的二氧化锰沉淀物需用盐酸或盐酸加过氧化氢洗去。
(3)氢氧化钠(钾)乙醇溶液:把约1L 95%的乙醇加到含120g氢氧化钠(钾)的120mL水溶液中,就成为一种去污力很强的洗涤剂,玻璃磨口长期暴露在这种洗液中易被损坏。
(4)硫酸及发烟硝酸混合物:适用于特别油污、肮脏的玻璃器皿。
(5)磷酸三钠溶液:将57g磷酸三钠、28g油酸钠溶于470mL水中,为除去玻璃器皿上的碳质残渣,可将器皿在此溶液里浸泡几分钟,然后用刷子除去残渣。
100~150g/L的氢氧化钠(钾)溶液也有同样作用。
(6)10g/L EDTA 的20g/L氢氧化钠溶液:用此溶液浸泡洗净的玻璃器皿,能除去容器表面吸附的一些微量金属离子。
实验七、玻璃器皿的清洗与包扎一、目的要求:1、熟悉微生物实验所需的各种常用器皿名称和规格。
2、掌握对各种器皿清洗方法。
3、掌握玻璃器皿的干热灭菌操作过程。
二、材料:1、常用各种玻璃器皿。
2、清洗工具和去污粉、肥皂、洗涤液。
3、电热干燥箱。
三、概述: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要求把实验用器皿清洗干净。
保持灭菌后无菌状态,需要对培养皿、吸管等进行妥善包扎。
试管和三角瓶要做棉塞。
这些工作看来很普通,如操作不当或不按规定要求去做,会导致实验的失败。
因此应看作是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
四、方法:(一)器皿洗涤的注意事项和方法:1、任何洗涤方法,都不应对玻璃器皿有所损伤,所以不能用有腐蚀作用的化学药剂,也不能使用比玻璃硬度大的物品来擦拭玻璃器皿。
2、一般新的玻璃器皿用2%的盐酸溶液浸泡数小时,用水充洗干净。
3、用过的器皿应立即洗涤,有时放置太久会增加洗涤困难。
4、难洗涤的器皿不要与易洗涤的器皿放在一起。
有油的器皿不要与无油的器皿放在一起,否则使本来无油的器皿也沾上了油垢,浪费药剂和时间。
5、强酸、强碱、琼脂等腐蚀、阻塞管道的物质不能直接倒在洗涤槽内,必须倒在废缸内。
6、含有琼脂培养基的器皿,可先用小刀或铁丝将器皿中的琼脂培养基刮去,或把它们用水蒸煮,待琼脂融化后趁热倒出,然后用水洗涤。
7、一般的器皿都可用去污粉、肥皂或配成5%热肥皂水来清洗油质很重的器皿,应先将油层擦去。
8、如果器皿沾有煤膏、焦油及树脂类的一些物质,可用浓硫酸或40%的氢氧化钠液洗,或用洗涤液浸泡。
9、当器皿上沾有蜡或油漆等物质,用加热方法使之融化揩去,或用有机溶剂(苯、二甲苯、丙酮、松节油等)拭揩。
10、洗涤后的器皿达到玻璃能被水均匀湿润而无条纹和水珠。
11、载玻片或盖玻片可先在2%盐酸溶液中浸1小时,然后在水中冲洗2~3次,最后用蒸馏水洗2~3次,洗后烘干冷却或浸于95%酒精中保存备用。
用过的载玻片或盖玻片,先擦去油垢,再放在5%肥皂水中煮10分钟后,立即用清水冲洗,以后放在洗涤液(稀释)中浸泡2小时,再用清水洗至无色为止,最后用蒸馏水洗数次,干后浸于95%酒精中保存备用。
实验一玻璃器皿的准备、常用仪器的使用及培养基的制备[实验目的]1、系统掌握玻璃器皿的准备方法及常用仪器的使用。
2、掌握一般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要求,熟悉一般培养基制备的过程。
[实验原理]一、玻璃器皿的无害处理:1、新购置的玻璃器皿因含有游离碱,一般在2%的盐酸溶液中浸泡数小时后再用清水洗净,也可在洗衣粉水中煮30-60min,取出用清水洗净。
2、常用玻璃器皿洗涤时可用鬃刷蘸取洗衣粉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3、带油污玻璃器皿先将倒空的玻璃器皿用10%的氢氧化钠浸泡半小时或放在5%的苏打液内煮两次,去掉油污,再用洗衣粉和热水刷洗。
4、带菌玻璃器皿经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后,趁热倒去内容物,再用洗衣粉水刷洗干净,以水在内壁均匀分布成一薄层而不出现水珠为油垢除尽的标准。
经以上处理的玻璃器皿,可满足一般实验用。
少数实验对玻璃器皿清洁度要求较高,除用上述方法外,还应先用2%的HCl溶液浸泡数10min,再用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淋洗2-3次。
有的尚需超纯水淋洗然后烘干备用。
二、玻璃器皿的包扎:吸管、平皿、瓶口等的包扎。
三、玻璃器皿的灭菌:分为两种,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湿热灭菌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依据在一个密闭的高压蒸汽灭菌器中,水的沸点随水蒸汽压的增加而上升,加压是为了提高水蒸汽的温度。
把待灭菌物品放在灭菌器内,当灭菌器内压力为0.1MPa时,温度可达到121℃,一般维持20min,即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及其孢子。
一般的培养基、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实验服、传染性标本等均可用这种方法有效灭菌。
灭菌的温度及时间视灭菌物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而定。
干热灭菌法也叫热空气灭菌法。
实验室通常使用恒温控制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作为干热灭菌器。
此法常用于空的玻璃器皿、金属器具和其他耐高温的物品(如陶瓷培养皿盖、石蜡油、碳酸钙)的灭菌。
其优点是灭菌器皿保持干燥。
但带有胶皮、塑料的物品、液体及固体培养基不能用此法。
实验室玻璃器具的包扎原理
实验室玻璃器具的包扎原理是为了保护器具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的破碎和损坏。
包扎通常是通过将细长的玻璃管或棒插入到器具内部,然后将其轻轻压紧,从而起到固定和保护器具的作用。
包扎的具体原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即机械稳定性和热膨胀性。
首先,机械稳定性是指通过包扎来增加器具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受力点的集中。
由于玻璃器具通常是脆弱的,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会承受较大的机械力,因此包扎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器具的抗压和抗弯能力,提高其整体强度。
通过包扎固定,可以避免器具在实验中受到的外力过大而发生破碎或折断的情况。
其次,热膨胀性也是包扎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些实验中,玻璃器具需要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而玻璃的线膨胀系数较大,容易受热膨胀影响而破裂。
通过包扎,可以将玻璃管或棒插入器具内部,起到防止器具受热膨胀破裂的作用。
包扎时,将玻璃管或棒插入器具内部,可以在器具受热膨胀时,起到阻碍或缓冲膨胀的作用,减少热膨胀对玻璃器具的损坏。
总而言之,实验室玻璃器具的包扎原理主要包括机械稳定性和热膨胀性。
通过包扎,可以提高器具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使其更加耐用和安全。
同时,通过包扎还可以防止实验中高温导致的热膨胀对器具的破裂和损坏。
实验室工作者在进行
相关操作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包扎方法,确保包扎牢固可靠,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