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 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包扎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干热灭菌及常见培养基配置湿热灭菌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和干热灭菌一、目的要求掌握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干热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玻璃器皿、烘箱、牛皮纸、纱布、纱绳三、操作步骤(一)清洗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器皿的种类、所盛放的物品、洗涤剂的类别和沾污程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 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新购置的玻璃器皿含游离碱较多,应在酸溶液内先浸泡数小时,酸溶液一般用2%的盐酸或洗涤液,浸泡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 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1)试管、培养皿、三角烧瓶、烧杯等可用瓶刷或海绵沾上肥皂或洗衣粉或去污粉等洗涤剂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干净。
但是,洗衣粉和去污粉较难冲洗干净,常在器壁上附有次以上充分冲洗,或可用稀盐酸摇洗一次,再用水冲洗。
一层微小粒子,故要用水多次甚至10若内壁的水是均匀分布成一薄层,表示油垢完全洗净,若挂有水珠,则还需用洗涤液浸泡数小时,然后再用自来水充分冲洗。
(2) 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器皿应先将其刮去,然后洗涤。
带菌的器皿在洗涤前先浸在2%煤酚皂溶液(来苏尔)或0.25%新洁尔灭消毒液内24小时或煮沸半小时,再用上法洗涤 (3)载玻片与盖玻片用过的载玻片与盖玻片如滴有香柏油,要先用皱纹纸擦去或浸在二甲苯内摇晃几次,使油垢溶解,再在肥皂水中煮沸5—10 min,用软布或脱脂棉花擦试,立即用自来水冲洗。
然后在稀洗涤液中浸泡0.5—2 h,自来水冲去洗涤液,最后用蒸馏水换洗数次,待干后浸于95%酒精中保存备用。
3. 洗涤液的配制与使用(1)洗涤液的配制洗涤液分浓溶液与稀溶液两种,配方如下:浓溶液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工业用) 50g自来水 150mL浓硫酸(工业用) 800mL稀溶液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工业用) 50g自来水 850mL浓硫酸(工业用) 100mL配法都是将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先溶解于自来水中,可慢慢加温溶解,冷却后徐徐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搅动。
实验五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灭菌技术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2.掌握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包扎方法;3.了解干热灭菌、蒸汽灭菌原理,掌握玻璃器皿干热灭菌及高压蒸汽灭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一)微生物常用器皿、物品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介绍,见表2-1。
表2-1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和规格名称常用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烧杯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3000mL,5000mL配套烧杯刷:大号,中号,小号三角瓶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3000mL配套三角瓶刷:大号,中号,小号容量瓶无色: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棕色: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量筒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移液管1mL(分度0.01mL),2mL(分度0.02mL),5mL(分度0.05mL),10mL(分度0.1mL),20mL(分度0.1mL),50mL(分度0.5mL)配套洗耳球:大号,中号,小号培养皿35mm,75mm,90mm,120mm,150mm配套封口膜:12*12mm,16*16mm 酒精灯150mL配套:火柴漏斗60mL,80mL配套滤纸、漏斗架定性滤纸:7cm,9cm,11cm,12.5cm,15cm 定量滤纸:7cm,9cm,11cm,12.5cm,15cm滴定管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50mL 配套滴定台、蝴蝶夹滴瓶(小口瓶)无色:30mL,60mL,120mL 棕色:30mL,60mL,120mL广口瓶无色:125mL,250mL,500mL,1000mL,2000mL棕色:125mL,250mL,500mL,1000mL,2000mL试管10*100mm,12*100mm,15*100mm,15*150mm,18*180mm,20*200mm 配套试管刷:大号,中号,小号配套试管架:12.5mm,15.5mm,18.5mm,20.5mm载玻片25*75mm,30*60mm,100*100mm,500*500mm,900*600mm盖玻片18*18mm,20*20mm,22*22mm,24*24mm,24*32mm,24*50mm温度计0-100℃,0-200℃,0-300℃坩埚30mL,50mL配套坩埚钳研钵80mm,100mm,120mm,150mm(二)常用玻璃器皿用途:1.烧杯:用于盛装、转移、配制、加热培养基及试剂。
常用培养用器皿的清洗、包装和灭菌操作流程以下将在高压蒸汽灭菌的前提下,分离描述各种常用器皿的洗消流程。
详细实施时,可按照试验室管理人员或指导老师的要求举行适当的处置,如自来水清洗的次数与所用洗涤剂的种类、清洗手法或清洗办法等有关,有些时候某些试验室制订的洗消规章中会要求自来水清洗20-30次。
(一)玻璃瓶的清洗、灭菌、干燥与存放 1.清洗前预备清洗者须穿戴橡胶手套。
分拣100-250ml试剂瓶,当总数达到10个或以上时,拆卸盖子,如有废弃物先倾倒,记号笔标识用酒精擦拭整洁,然后用自来水分离清洗。
如是新购玻璃试剂瓶,检查去除破损者。
2.清洗 (1)浸泡新购玻璃试剂瓶用lmol/LHC1溶液浸泡6h以上或浸泡过夜,取出用自来水灌洗15-20次。
灌洗是强调清洗的一种形式,就是使瓶内弥漫水后再倾倒的洗涤手法。
(2)刷洗配制玻璃清洗剂洗涤液适量,置于塑料水盆(周转箱)内,放入上述试剂瓶及盖子浸泡润湿。
用法合适瓶刷,分离充分刷洗试剂瓶内壁、盖子内侧。
注重试剂瓶外壁有刻度标识部分不得着力刷洗。
(3)自来水清洗在水槽边用自来水反复荡洗刷洗后的试剂瓶内表面,淋洗瓶身外表面均需10-15次。
荡洗的办法是,用法不超过1/5体积量的水润洗内壁,然后倾倒。
每次荡洗后需甩掉多余水,即瓶壁内表面没有大的水滴。
用整洁的500m1烧杯或l000ml 烧杯,装RO水灌洗刷洗后的试剂瓶盖子。
盖子随机放入,注重盖子积累所占体积控制在烧杯容量的1/3以内,弥漫清洗用水,用手遮拦烧杯口摇摆若干次后倾倒清洗用水,15-20次。
(4)RO水清洗荡洗全部试剂瓶内壁3-5次,淋洗外壁1-3次,灌洗盖子3-5次,每次荡洗或灌洗后需倾倒去除多余水分。
(5)高纯水清洗荡洗全部试剂瓶内壁1-3次,淋洗外壁1-3次,灌洗盖子1-3次,每次荡洗或灌洗后需倾倒去除多余水分。
3.包装将上述试剂瓶及盖子沥干水分。
配套旋好试剂瓶盖子,使盖子保持一定的疏松通气状态。
一、实验背景玻璃器皿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其清洁、干燥、包扎及灭菌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包扎作为灭菌前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玻璃器皿在灭菌过程中受到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用途。
2. 掌握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包扎及灭菌方法。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
三、实验原理玻璃器皿的包扎是灭菌前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灭菌过程中玻璃器皿受到污染。
包扎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以便在灭菌过程中蒸汽能够穿透,达到灭菌效果。
同时,包扎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阻隔性,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玻璃器皿。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玻璃器皿(试管、培养皿、三角瓶等)、棉塞、牛皮纸、剪刀、镊子、酒精灯等。
2.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烘箱、天平等。
五、实验步骤1. 清洗玻璃器皿:将玻璃器皿用去污粉或洗涤液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倒置晾干。
2. 制作棉塞:将棉线剪成长约10cm的棉线,用镊子将其穿过试管口,使棉线两端分别位于试管两端,用橡皮筋固定。
3. 包扎玻璃器皿:将洗净、晾干的玻璃器皿放入牛皮纸中,用剪刀将牛皮纸剪成适当大小,将玻璃器皿包裹住,用橡皮筋固定。
4. 灭菌:将包扎好的玻璃器皿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按照实验要求设置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灭菌。
5. 冷却:灭菌完成后,关闭电源,待压力降至0时,打开灭菌锅盖,取出玻璃器皿。
6. 验证灭菌效果:将灭菌后的玻璃器皿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无微生物污染。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包扎及灭菌方法。
实验过程中,学生认真操作,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清洗: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确保了玻璃器皿的清洁。
2. 干燥: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干燥方法,确保了玻璃器皿的干燥。
3. 包扎: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确保了玻璃器皿在灭菌过程中不受污染。
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一、目的与要求(一)熟悉微生物实验所需各种常用器皿的名称和规格。
(二)学会正确的清洗玻璃器皿的方法和包扎方法。
二、原理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要求把实验用器皿清洗干净,保持灭菌后无菌状态,需要对培养皿、吸管等进行妥善包扎,试管和三角瓶要做棉塞。
清洗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器皿的种类、所盛放的物品、洗净剂的类别和沾污程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的器皿包扎方法也不同。
三、材料与仪器(一)常用的各种玻璃器皿。
(二)洗涤工具和去污粉、肥皂、洗涤液。
四、操作步骤(一)清洗1.新玻璃器皿的清洗新购置的玻璃器皿均含有游离碱,故应先将其浸于洗液或2%的盐酸溶液中数小时,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清洗(1)试管、培养皿、三角烧瓶、烧杯可用瓶刷或海绵沾上肥皂、洗衣粉或去污粉等洗涤剂刷洗,然后再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干净。
经洗涤后,若内壁的水均匀分布成一薄层,表示油垢完全洗净,若挂有水珠,则需用洗涤液(或洗液)浸泡数小时,再用自来水充分冲洗,洗涤干净的气密倒置于铁丝框或有空心格子的木架上,室内晾干。
(2)玻璃习惯、滴管一般用完后立即用清水和蒸馏水浸泡(或冲洗),免得干燥后难以冲洗赶紧,如附有污物可用洗液浸泡。
(3)载玻片与盖玻片带有油污的应擦去油污后用热乙醇、丙酮、二甲苯等溶液浸泡10~15min,溶解油污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洗涤液浸泡、冲洗,干后置于95%乙醇中保存备用。
(4)凡是装有对人、畜有传染性或者是属于植物检疫范围内的微生物的试管,培养皿及其他容器,应先浸泡在2%煤酚皂溶液或0.25%新洁尔消毒液内24h 或煮沸0.5h,在进行洗涤。
(二)玻璃器皿的包扎1.培养皿常用旧报纸密密包紧,一般以5~10套培养皿作一包。
包好后进行干热或湿热灭菌,如将培养皿放入金属(不锈钢)筒内进行热灭菌,则不必用纸包。
2.试管和三角瓶试管管口和三角瓶都需要用棉花塞(或泡膜塑料塞),棉花塞的作用是起过滤作用,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试管或三角瓶。
无菌操作技术—器具的清洗、包扎、灭菌及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操作技术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时必不可少的操作技术之一。
它的目的是确保实验过程不受外界微生物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无菌操作技术中器具的清洗、包扎、灭菌以及培养基的配制等关键步骤。
器具的清洗在进行实验前,必须对所有使用的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器具表面的污物和微生物,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清洗器具的基本步骤包括:1. 使用肥皂水或清洁剂将器具浸泡并搓洗,彻底清洗器具表面。
2. 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器具,确保彻底去除清洁剂残留物。
3. 使用含有消毒剂的溶液浸泡器具,有效杀灭残留的微生物。
包扎器具清洗后的器具应立即包扎以保持无菌状态。
包扎的目的是防止任何微生物重新污染器具表面。
包扎器具的基本步骤包括:1. 使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将器具进行包裹,确保器具表面完全覆盖。
2. 使用无菌胶带或无菌绷带将包扎好的器具固定住,防止松动或破损。
灭菌器具灭菌是无菌操作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有效杀灭器具表面残留的微生物。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1. 蒸汽灭菌:使用高温蒸汽对器具进行灭菌,常用于玻璃器具和金属器具。
2. 高压灭菌:将器具置于高压下,常用于塑料器具和液体培养基。
3. 过滤灭菌:使用微孔滤膜对液体培养基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配制在无菌操作技术中,培养基的配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正确的培养基配制可以提供适合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的基本配制步骤包括:1.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类型,如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
2. 按照培养基配方中的比例准确称量所需的成分,将它们加入适量的水中。
3. 调节pH值,常用的方法是使用 pH计和酸碱试剂来调节。
4.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无菌培养皿或试管中,并进行灭菌处理。
以上就是无菌操作技术中器具的清洗、包扎、灭菌以及培养基的配制的基本步骤。
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保证实验过程的无菌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二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包扎一、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所需各种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和规格2.掌握玻璃器皿等器材的清洗、包扎技术二、原理为确保实验顺利地进行,要求把实验所用的玻璃器皿清洗干净。
为保持灭菌后和无菌状态,需要对培养皿、吸管等进行包扎,对试管和三角瓶等加塞棉塞。
这些工作看起来很普通简单,但如操作不当或不安操作规定去做,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试验的失败。
三、试剂和仪器1.高压蒸汽灭菌锅、试管、三角瓶、培养皿和吸管、棉线、纱布、棉花、牛皮纸、报纸等2.洗涤工具、去污粉和相应洗涤液四、实验内容(一)玻璃器皿的清洗:●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洗涤将器皿放入2%盐酸溶液中浸泡数小时,以除去游离的碱性物质,最后用流水冲净。
对容量较大的器皿,如大烧瓶、量筒等,洗净后注入浓盐酸少许,转动容器使其内部表面均沾有盐酸,数分钟后倾去盐酸,再以流水冲净,倒置于洗涤架上晾干,即可使用。
●常用旧玻璃器皿的洗涤确实无病原菌或未被带菌物污染的器皿,使用前后,可按常规用洗衣粉水进行刷洗;吸取过化学试剂的吸管,先浸泡于清水中,待到一定数量后再集中进行清洗。
●带菌玻璃器皿的洗涤凡实验室用过的菌种以及带有活菌的各种玻璃器皿,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或消毒后才能进行刷洗:1.带菌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等物品,做完实验后放入消毒桶内,用0.1MPa灭菌20~30 min后再刷洗。
含菌培养皿的灭菌,底盖要分开放入不同的桶中,再进行高压灭菌。
2.带菌的吸管、滴管,使用后不得放在桌子上,立即分别放入盛有3~5%来苏尔或5%石炭酸或0.25%新洁尔灭溶液的玻璃缸(筒)内消毒24h后,再经0.1MPa灭菌20 min后,取出冲洗。
3.带菌载玻片及盖玻片,使用后不得放在桌子上,立即分别放入盛有3~5%来苏尔或5%石炭酸或0.25%新洁尔灭溶液的玻璃缸(筒)内消毒24h后,用夹子取出经清水冲干净。
新购置的载片,先用2%盐酸浸泡数小时,冲去盐酸。
再放浓洗液中浸泡过液,用自来水冲净洗液,浸泡在蒸馏水中或擦干装盒备用。
实验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干燥及灭菌一、目的要求1、掌握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和包扎方法。
2、了解湿热和干热灭菌的原理,并掌握有关的操作技术。
二、原理为确保实验顺利地进行,要求把实验所用的玻璃器皿清洗干净并干燥,微生物实验还要进行灭菌。
为保持灭菌后和无菌状态,需要对培养皿,吸管等进行包扎,对试管和三角瓶等加塞棉塞。
这些工作看起来很普通简单,但如操作不当或不安操作规定去做,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试验的失败。
1、玻璃器皿的清洗①不能用有腐蚀作用的化学试剂,也不能使用比玻璃硬度大的物品来擦拭玻璃器皿;新的玻璃器皿应用2%的盐酸溶液浸泡数小时,用水充分洗干净。
②用过的器皿应立即洗涤。
③强酸,强碱,琼脂等能腐蚀,阻塞管道的物质不能直接倒在洗涤槽内,必须到在废物缸内。
一般的器皿都可用去污粉,肥皂或配成5%的热肥皂水来清洗。
油脂很重的器皿应先将油脂擦去。
沾有煤膏,焦油及树脂一类物质,可用浓硫酸或40%氢氧化钠或用洗液浸泡;沾有蜡或油漆物,可加热使之熔融后揩去,或用有机溶剂(苯,二甲苯,汽油,丙酮,松节油等)揩去。
④洗涤后的器皿应达到玻璃壁能被水均匀湿润而无条纹和水珠。
2、器皿包扎为了灭菌后仍保持无菌状态,各种玻璃器皿均需包扎。
3、干燥做实验应经常要用到的仪器应在每次实验完毕后洗净干燥备用。
用于不同实验对干燥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定量分析用的烧杯、锥形瓶等仪器细净即可使用,而用于精密分析的仪器很多要求是干燥的,有的要求无水痕,有的要求无水。
应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干燥仪器。
(1)、烘干洗净的仪器控去水分,放在烘箱内烘干,烘箱温度为105~110℃烘1小时左右。
也可放在红外灯干燥箱中烘干。
此法适用于一般仪器。
称量瓶等在烘干后要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和保存。
带实心玻璃塞的及厚壁仪器烘干时要注意慢慢升温并且温度不可过高,以免破裂。
量器不可放于烘箱中烘。
硬质试管可用酒精灯加热烘干,要从底部烤起,把管口向下,以免水珠倒流把试管炸裂,烘到无水珠后把试管口向上赶净水气。
实验二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包扎
一、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所需各种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和规格2.掌握玻璃器皿等器材的清洗、包扎技术二、原理为确保实验顺利地进行,要求把实验所用的玻璃器皿清洗干净。
为保持灭菌后和无菌状态,需要对培养皿、吸管等进行包扎,对试管和三角瓶等加塞棉塞。
这些工作看起来很普通简单,但如操作不当或不安操作规定去做,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试验的失败。
三、试剂和仪器
1.高压蒸汽灭菌锅、试管、三角瓶、培养皿和吸管、棉线、纱布、棉花、牛皮纸、报纸等
2.洗涤工具、去污粉和相应洗涤液四、实验内容(一)玻璃器皿的清洗:
●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洗涤
将器皿放入2%盐酸溶液中浸泡数小时,以除去游离的碱性物质,最后用流水冲净。
对容量较大的器皿,如大烧瓶、量筒等,洗净后注入浓盐酸少许,转动容器使其内部表面均沾有盐酸,数分钟后倾去盐酸,再以流水冲净,倒置于洗涤架上晾干,即可使用。
●常用旧玻璃器皿的洗涤
确实无病原菌或未被带菌物污染的器皿,使用前后,可按常规用洗衣粉水进行刷洗;
吸取过化学试剂的吸管,先浸泡于清水中,待到一定数量后再集中进行清洗。
●带菌玻璃器皿的洗涤
凡实验室用过的菌种以及带有活菌的各种玻璃器皿,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或消毒后才能进行刷洗:1.带菌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等物品,做完实验后放入消毒桶内,用0.1MPa灭菌20~30 min后再刷洗。
含菌培养皿的灭菌,底盖要分开放入不同的桶中,再进行高压灭菌。
2.带菌的吸管、滴管,使用后不得放在桌子上,立即分别放入盛有3~5%来苏尔或5%石炭酸或0.25%新洁尔灭溶液的玻璃缸(筒)内消毒24h后,再经0.1MPa灭菌20 min后,取出冲洗。
3.带菌载玻片及盖玻片,使用后不得放在桌子上,立即分别放入盛有3~5%来苏尔或5%石炭酸或0.25%新洁尔灭溶液的玻璃缸(筒)内消毒24h后,用夹子取出经清水冲干净。
新购置的载片,先用2%盐酸浸泡数小时,冲去盐酸。
再放浓洗液中浸泡过液,用自来水冲净洗液,浸泡在蒸馏水中或擦干装盒备用。
如用于细菌染色的载玻片,要放入50g/ L肥皂水中煮沸10min,然后用肥皂水洗,再用清水洗干净。
◆最后将载玻片浸入95%酒精中片刻,取出用软布擦干,或晾干,保存备用。
若用皂液不能洗净的器皿,可用洗液浸泡适当时间后再用清水洗净。
4.含油脂带菌器材的清洗
单独高压灭菌:用0.1MPa灭菌20~30 min→趁热倒去污物→倒放在铺有吸水纸的篮子上→用100 ℃烘烤0.5h→用5%的碳酸氢钠水煮两次→再用肥皂水刷洗干净。
(二)玻璃器材的晾干或烘干不急用的玻璃器材:可放在实验室中自然晾干;
急用的玻璃器材:把器材放在托盘中(大件的器材可直接放入烘箱中),再放入烘箱内,用80~120℃烘干,当温度下降到60℃以下再打开取出器材使用。
(三)器皿的包扎:
要灭菌后的器皿仍保持无菌状态,需在灭菌前进行包扎。
1.培养皿:洗净的培养皿烘干后每10套(或根据需要而定)叠在一起,用牢固的纸卷成一筒,或装入特制的铁桶中,然后进行灭菌。
2.吸管:洗净、烘干后的吸管,在吸口的一头塞入少许脱脂棉花,以防在使用时造成污染。
塞入的棉花量要适宜,多余的棉花可用酒精灯火焰烧掉。
每支吸管用一条宽约4~5cm的纸条,以30~50℃的角度螺旋形卷起来,吸管的尖端在头部,另一端用剩余的纸条打成一结,以防散开,标上容量,若干支
吸管包扎成一束进行灭菌。
使用时,从吸管中间拧断纸条,抽出试管。
3.试管和三角瓶:试管和三角瓶都需要做合适的棉塞,棉塞可起过滤作用,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
容器。
制作棉塞时,要求棉花紧贴玻璃壁,没有皱纹和缝隙,松紧适宜。
过紧易挤破管口和不易塞入;
过松易掉落和污染。
棉塞的长度不小于管口直径的2倍,约2/3塞进管口。
目前,国内已开始采用塑料试管塞,可根据所用的试管的规格和试验要求来选择和采用合适的塑
料试管塞。
若干支试管用绳扎在一起,在棉花部分外包裹油纸或牛皮纸,再用绳扎紧。
三角瓶加棉塞后单个
用油纸包扎。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显微镜特别是油浸镜的使用方法
2.认识细菌形态、排列与特殊结构
3.掌握观察放线菌的方法,辨认放线菌的菌丝孢子。
4.掌握观察酵母菌,霉菌的方法,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
二、实验内容(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构造:机械部分,光学部分。
2.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细菌形态与结构的观察:球菌、杆菌,荚膜、芽孢等。
三)放线菌印片法观(四)酵母菌、
霉菌的观察
三、实验材料1.各种标本片
2.香柏油,二甲苯,檫镜纸,载玻片,显微镜,
四、原理及方法步骤(一)放线菌观察,(二)观察酵母菌,(三)观察霉菌. 看曲霉装片,青霉五、实验报告内容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绘制细菌、酵母菌、青霉菌、根霉、面包霉等镜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