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考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20.93 KB
- 文档页数:8
《五柳先生传》专练一、2007烟台卷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2分)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参考答案7、A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9、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二、2007孝感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练习一、填空:陶渊明,名,字,(朝代)田园诗人,自号,代表作等。
二、注音:嗜()辄()褐()箪()汲()俦()觞()瓢()屡()欤()三、解释词语:何许人:亲旧知其如此:性嗜酒:每有会意:造饮:辄尽: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或置酒而招之:环堵萧然:期在必醉:觞:以乐其志:颇示己志:不详其姓字:因以为号焉:曾不吝情去留:晏如: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四、翻译下列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4、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五、阅读理解。
1、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2、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3、文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句子是:。
4、五柳先生的读书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5、赞语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6、五柳先生关于人生态度的名句是:7、本传记介绍人物是按——————一步步展开的,采用先后的表达方式。
8、文章末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9、“不知”“不详”与一般传记不同,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10、“好读书,不求甚解“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今天,句意有了什么变化?你赞同五柳先生“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链接中考:(一)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3题。
【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013中考《五柳先生传》专练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嗜()辄()吝()褐()箪()颇()黔()汲()俦()觞()赋()欤()(2))解词先生不知何许人(处所)因以为号焉(语气词,无义)不慕荣利(羡慕)好读书(喜欢)每有会意(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会,体会、领会。
意,书中的意旨)欣然忘食(喜悦,高兴)性嗜酒(特别喜爱)或置酒而招之(有时)造饮辄尽(造,到、往;辄,就)期在必醉(希望,愿望)曾不吝情去留(吝惜)环堵萧然(冷寂空落的样子)不蔽风日(遮挡)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4)成语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5)特殊词语“因以为号焉”中“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曾不吝情去留”中“去留”是偏义复词,指“去”,离开。
(3)翻译句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来愉悦自己的心志。
【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仰慕(mù)嗜好(shì)辄尽(zhè)吝情(lìn)B.环堵(dǔ)萧然(xiāo)遮蔽(bì)短褐(hē)C.箪瓢(dān)屡空(lǔ)晏如(yàn)颇示(pō)D.黔娄(qiǎn)俦乎(chóu)衔觞(shāng)赋诗(fù)(2)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优秀3篇柳先生传中考题篇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8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
祖②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注】①大司马:官名。
②祖:祖父。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畜:通“蓄”。
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B.造饮辄尽(到……去)C.潜亦无所辞焉(告辞)D.亦雅咏不辍(停止)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期在必醉陈太丘与友期B、博学善属文忠之属也C、或置酒而招之前人之述备矣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6、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
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第Ⅱ卷(共118分)注意事项: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汇编一、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3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期在必醉··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山不在高,·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①以:②期:③劳:④之:9.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分)11.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3分)三、古诗文阅读与欣赏(18分)[阅读材料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无怀氏之民钦?葛天氏之民钦?[阅读材料二][阅读材料三]饮酒陶渊明过故人庄孟浩然结庐在人境,···故人具鸡黍,···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A、许学生不知何许人也高可二黍许B、以因以为号焉以乐其志C、会每有会意会宾客大宴D、而或置酒而招之既醉而退9、翻译下列句子。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选段,回答8-10题(8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不详:⑵期:
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⑵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0.(2分)除了“性嗜酒”,五柳先生还有哪两大志趣?
答案: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选段,回答8-10题(8分)8.(2分)⑴不详:不知道⑵期:期望9.(4分)⑴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⑵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10.(2分)读书(好读书);写文章(著文章或常著文章自娱)。
《五柳先生传》中考试卷练习(4篇)宿迁)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组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高可二黍许(《核舟记》)B.好读书,不求甚解辙生好为文(《上枢密韩太尉书》)C.便欣然忘食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D.因以为号焉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E.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宠辱偕忘(《岳阳搂记》)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3.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答:4.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1.B、E2.①(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完,希望一醉方休。
(造:到……去;期:期望、希望。
)②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
(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切追求的样子。
)3.民风淳朴,人人生活安乐,恬淡自足。
(意思对即可)4.结合自己读书习惯;赞成或不赞成且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
不赞成: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
[NextPage](黄冈课改)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3~ll题。
(11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集锦一、2007烟台卷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帖,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Z;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倚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Z民欤?葛天氏Z民欤?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了何以谓Z “文”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坏堵萧然,不蔽风口(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 .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到了的程度;二是,达到了的程度。
(2分)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口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己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二、2007孝感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帖,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坏堵萧我,不蔽风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此。
常著文音自娱,颇示已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Z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Z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7、下列语句小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亦不谨其姓字(详细)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C、趣在必醉(期望)D、其言兹若人之傩乎(辈、同类)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岀来。
初中语文《五柳先生传》的练习题及答案初中语文《五柳先生传》的练习题及答案《五柳先生传》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自传文。
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初中语文《五柳先生传》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基础知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A、宅(zái)边闲静(xián)好(hào)读书B、欣然(xīn)嗜酒(shī)造饮辄尽(zhé)C、萧然(xiāo)短褐(hè)箪瓢(dān)D、自娱(yù)黔娄(qián)衔觞(shāng)2、说出下列加点字古今词义的区别。
(1)造饮古义:今义:(2)赞曰古义;今义: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现象。
(1)因以为号焉()葛天氏之民欤()以之以此自终()或置酒而招之()4、你怎样理解“不求甚解”一词?5、“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二、课内阅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筋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本文选自《》,作者_____,_____(朝代)人,谥号_____。
,2、用原文语句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分别表现出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3、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 的看法。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5、学完本文后,请你站在作者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时代来谈谈对陶渊明(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1、C2、(1)古:往、到;今:制造(2)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赞扬3、略4、注意与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相联系,其读书自娱,是一种求知的满足,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功利的追求。
【初中课内阅读】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阅读题《五柳先生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浙江省湖州市2022中学入学考试阅读标题:吴柳先生传记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誉说:钱楼的妻子说,“不要担心贫穷或财富。
”夫妻关系是怎么说的?举着酒杯,写诗,以满足他们的愿望,难道没有韦氏家族的人吗?葛田家的人?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1)先生,我不知道你是谁。
(2)你是这样认识他的(3)你不想变得富有()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善于阅读而不理解。
17.五柳先生的率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3分)答复:15.(1)处所,地方(2)这里措旧交,旧友(3)心情急切的样子(3分,每小题1分)(吴仪先生)喜欢阅读,但阅读只是为了理解要点,而不是逐字逐句地深入解释。
(2分,意思正确)17.(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竟然以宅边的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随意自然,绝不附庸风雅,性情何等率真洒脱。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读书一旦读到会意之处.便沉醉其中,忘记了一切,特别率真可爱。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他随心而为,毫不拘束,率真放达。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知他面对穷苦的生活环境,依然泰然处之,并不追求物质享受,十分率真。
(5)“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明他读书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特别符合率真的性情。
(3分,答出三点得满分)以上是你们高中入学考试的书名《无流先生传》。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释】造:往,到。
穿结:打补丁。
俦:同类,类别。
觞:盛满酒的酒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既出,得其船既克,公问其故C.因以为号焉未若柳絮因风起D.期在必醉君与家君期日中1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选自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饮酒》(其五)。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集锦2004盐城市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15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0、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颇.示己志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12、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3分)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14、赏读与拓展(4分)课文着力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品质?我们学过的《饮酒》一诗与本文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写出诗中最为生动地刻画这一形象的两句诗。
2分(一)10、对精神实质有所领会很 2分 11、(1)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得干干净净,希望一醉方休。
(2)饮酒作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快乐。
12、饮酒、读书、写文章 3分 13、B 14、(1)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等(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宿迁市2004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 ——10题。
( 15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一>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颜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二>靳秋田索画(之二)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③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④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集》注释:没没墨墨①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啜②:饮,喝;③仄径:狭窄的小路;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选文<一>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选文<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亦不详其姓字详:②每有会意会意③绝不知乐在何处绝:④用以慰天下之劳人慰:(3)翻译下列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4)比较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
(谈两点)【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选文<一>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选文<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作的人欣赏.(2)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①句意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好:知道.②句意为: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③句意为: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绝:断然,绝对(根本).④句意为: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慰:宽慰.(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①中重点词语有好:喜欢;句意为:(他)喜欢读书,不求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②中重点词语有俗:俗气;句意为: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答案:(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作的人欣赏.(2)①知道②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③断然,绝对(根本)④宽慰(3)①(他)喜欢读书,不求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②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4)举例:①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晏如也”,一个“绝不知乐在何处”.②在文中,他们都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等等.二、(2017年黄冈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21—25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陶渊明集》)【乙】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
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觉神来。
人以为张平山后一人,酒不屑也。
凡作画,皆书一“酒”字款,其似行书者次,似篆籀者,其得意笔也。
尝为上洛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
”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
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所知。
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
”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
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节)【注释】张平山:名画家,擅画人物。
款: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引申为书画上的题名。
篆籀(zhòu):即篆书。
上洛:古地名,即今商县。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A.五柳先生钟爱宅边的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
B.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但忙于著文,无暇顾及。
C.刘酒作画,用行书落款,是为了显示其书法的精湛。
D.刘酒爱“酒”,以“酒”为名,与“酒”生死相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
”(4)传记往往用非常之笔表现非常之人。
贾文忠“曾不”一词表现了五柳先生率真洒脱的性格特点;乙文中的“不屑”一词刻画了刘酒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