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最好的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6.73 KB
- 文档页数:3
梨状肌综合症怎么治疗早期梨状肌综合症可经保守治疗而得到缓解,如病因不能解决,已形成较重瘢痕粘连或有骨痂压迫、神经行径变异则需手术治疗。
手术效果与病程长短关系很大,(但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要慎重)。
1、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梨状肌的炎性病变,解除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早期治疗可以外敷【济愈堂坐骨贴】使梨状肌的病变中止,不再对神经继续卡压;晚期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者可选用手术方法治疗以解除压迫。
所以无论病变早期或晚期经过有效治疗,均可康复,预后良好。
2、如果经各种治疗仍无法缓解症状应排除注意腰椎及神经本身病变。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或尽量减少活动,以利病灶部水肿、炎症的吸收,并注意下肢、臀部的保暖,避免过劳及风寒湿的不良刺激,在缓解期应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腰臀部肌肉的功能锻炼。
3、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并向患侧放射,即坐骨神经压迫症状。
在临床中造成坐骨神经压迫症状的疾病有多种,因此确诊梨状肌综合征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经疼痛。
主要有坐骨神经炎和根性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炎起病较急,疼痛沿坐骨神经的通路由臀部经大腿后部、窝向小腿外侧放散至远端,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并可发作性加剧或呈烧灼样刺痛,站立时疼痛减轻。
根性坐骨神经痛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
发病较缓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时较行走疼痛明显,卧位疼痛缓解或消失,症状可反复发作,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及趾背屈时屈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这类病变可做X光片检查以协助诊断。
此外,梨状肌综合征还应该和其他造成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相鉴别,如臀部脓肿、坐骨神经鞘膜瘤等病。
饮食注意:适宜食物i:饮食应偏于甘凉滋润,多吃滋阴清热生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黄瓜、西红柿、山药、苦瓜、白果、豆豉、丝瓜、芹菜、藕、甲鱼等清凉食物,水果以西瓜、梨、柚子、荸荠等甘寒之品为佳。
临床梨状肌综合征位置、解剖、变异分型、临床表现、诊断、特殊查体及治疗措施解剖SP:骶神经丛;S:坐骨神经;STL:骶结节韧带;P:梨状肌;SG:上孖肌;OI:闭孔内肌;IG:下孖肌;SN: 坐骨神经;P: 梨状肌;GM: 臀中肌;GMax:臀大肌;OI:闭孔内肌;QF:股方肌;GT: 大粗隆;STL:骶结节韧带。
梨状肌起自骶骨前外侧面,止于股骨大粗隆,属于下肢外旋肌群之一,坐骨神经起自腰骶神经丛,经坐骨神经通道穿至臀部,位于臀大肌和梨状肌的前面,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和股方肌的后面。
变异分型坐骨神经在臀部与梨状肌关系密切,二者间关系常有变异。
1、坐骨神经变异:a、未分裂的坐骨神经走行梨状肌下方(正常);b、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及下方;c、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上下;d、未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e、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及上方;f、未分裂的坐骨神经走行梨状肌上方。
2、梨状肌变异:A、梨状肌正常,53.6%;B、梨状肌与上孖肌和闭孔内肌融合,29.5%;C、梨状肌与闭内肌和臀中肌融合,13.4%;D、梨状肌与臀中肌融合,3.6%。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臀中部相当于梨状肌投影部位的疼痛,并向股外侧、股后侧、小腿外侧放射。
大部分病人有间歇性跛行和下肢痛,蹲位休息片刻可缓解,极少有腰痛症状;亦可有臀部、股部等肌肉萎缩表现。
诊断有臀腿酸胀、疼痛、麻木的症状;梨状肌投影区可触及索条状或块状物;直腿抬高试验可呈阳性, 但直腿抬高 60°以上疼痛减轻;X线、CT 检查或MRI 检查排除结核、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
特殊查体1、梨状肌紧张试验。
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2、直腿抬高试验。
患肢在直腿抬高 60°以前疼痛显著阳性,但抬高超过 60°,损伤的梨状肌不再被拉长,疼痛反而减轻。
梨状肌综合征诊治(完整版)一、概述由于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起于骶椎2、3、4的前面骶前孔外侧和骶结节韧带,肌纤维穿出坐骨大孔后,抵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为上下两部分,称为梨状上孔和梨状下孔,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孔穿过(84.2%)或穿过梨状肌(15.8%)下行。
该肌受到风寒发生炎症,慢性劳损等可引起肌肉充血、水肿、痉挛、肥厚粘连,从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臀腿痛,或使坐骨神经局部营养血管供血不足和回流受阻出现病理改变。
本病属中医学“筋痹”、“筋伤”、“环跳风”等范畴,俗称“臀痛”,“腿痛”。
伴有腰痛时称“腰腿痛”。
《素问.长刺节论》记载:“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日筋痹。
”跌仆闪挫,或下肢屈伸、展、旋等任何活动都可使髋部或骶髂关节错位,使梨状肌受到牵拉,引发局部气血瘀滞而发本病。
跌仆闪挫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绝大多数都是由此引发。
虽然有些病例与梨状肌解剖变异有关,但跌仆闪挫仍是重要的诱因;慢性梨状肌综合征也可由于跌仆闪挫而重新诱发本病发生,另外跌仆闪挫日久不愈或失治,又感风寒湿邪外侵,阻塞络道而引发本病。
中医学对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是内治外治相结合,传统的外治方法是以推拿、针灸为主要疗法,其疗效良好,近年来,使用小针刀疗法或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也有很好效果。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本病临床主要症状是臀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不能行走或跛行。
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串痛。
严重者臀部呈“刀割样”或“跳脓样”剧痛,双下肢屈曲,生活不能自理,一些患者还有阴部不适,阴囊、睾丸抽痛,阳事不举。
但腰椎尚无畸形,疼痛或运动障碍均不明显。
(二)体征(1)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明显压窜痛。
(2)局部可触及条索状隆起的肌束,有钝厚感,局部封闭后疼痛消失。
(3)患肢直腿抬高在60。
以前,臀部及下肢疼痛剧烈,当抬腿超过60。
时,疼痛即减轻。
(4)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即内旋患侧下肢可诱发臀部和下肢疼痛。
梨状肌综合症彻底治愈方法梨状肌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臀部、髋部和大腿根部的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梨状肌综合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臀部或髋部疼痛、麻木、刺痛等,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导致下肢肌肉无力、行走困难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梨状肌综合症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患者需要明确梨状肌综合症的症状,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臀部或髋部疼痛、麻木、刺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确诊。
医生会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梨状肌综合症,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其次,针对梨状肌综合症的症状进行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针灸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患处的肌肉功能。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来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如镇痛药、肌肉松弛剂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方法缓解的患者,通过手术来解除梨状肌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我护理的方法来缓解梨状肌综合症的症状。
比如,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等。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改善梨状肌综合症的症状,如瑜伽、伸展运动等。
最后,治疗梨状肌综合症需要患者配合医生进行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处肌肉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总之,梨状肌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及时有效地治疗梨状肌综合症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患者需要明确症状,及时就医,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并配合医生进行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希望本文所述方法对患有梨状肌综合症的患者有所帮助。
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的症状,梨状肌综合征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本病是由于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梨状肌起自骶骨的髂骨面,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
在奔跑或坐位时,梨状肌可以挤压从其下经过的坐骨神经。
疾病病因一、病因梨状肌可因某种激烈或不协调的运动,如髋部闪时,髋关节急剧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或髋关节突然内收、内旋使梨状肌受到牵拉等,而发生急性损伤,故致该肌充血、水肿、痉挛。
如梨状肌急性损伤未获得及时治疗或因某种工作使梨状肌经常处于过度紧张、车拉状态,而造成梨状肌劳损,慢性劳损而致该肌持续性充血、水肿痉挛以致梨状肌肥厚、硬化或粘连等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臀腿痛。
症状体征一、症状彻底的体格检查极其重要.Freiberg手法,即内旋患肢产生疼痛.Pace手法,即外展患肢诱发疼痛.Beatty手法,即让患者躺在桌上,健侧卧位,患侧下肢膝关节弯曲,置于健侧下肢后面的桌面上,抬高膝关节数英寸即引起疼痛.Mirkin试验,患者取站立位,双膝伸直,缓慢弯腰向下,检查者按压臀部坐骨神经穿越梨状肌的部位,在两者接触的那一点起引起疼痛,并延伸至小腿后侧.骨盆和直肠检查亦会出现疼痛.用药治疗一、西医患者应立刻停止跑步,骑车以及其他一切可能诱发疼痛的活动。
如果坐位时也有疼痛,则应取站立位或抬高患侧臀部。
虽然牵引疗法是常规治疗,但很少有效。
任何强迫伸直膝关节的动作均会引起疼痛,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通常有效,可能与其减少肌肉周围脂肪,减少对神经的压迫有关。
预防和护理一、预防二、护理1、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用患侧拇指的指尖按压环跳、承扶、阿是等穴,每穴按压10 —20秒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度。
2、患者体位如前,用患侧拇指的指腹对梨状肌处进行弹拨6-10次,以局部感到酸痛为度。
3、患者体位如前,用患侧拇指的指腹在环跳穴处进行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地按揉 l—3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发热、舒适为度。
4、患者体位如前,用患侧手掌的掌根在患处进行按揉2、3分钟,以局部感到发热、舒适为度。
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梨状肌综合征又称梨状肌损伤,是由于间接外力如闪、扭、蹲、跨等动作使梨状肌受到牵拉而造成撕裂损伤,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痉挛,而刺激压迫坐骨神经,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方法很多,如药物、针灸、针刀、手法、物理疗法、局部注射疗法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点,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对梨状肌综合征的各种疗法进行一系列阐述和回顾。
标签: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损伤;针灸疗法1 中药治疗1.1中药内服①损伤初期,素体气血旺盛,瘀血内阻或肥胖痰湿之体,湿邪下注,或久而化热者予龙胆泻肝汤加减,方用龙胆草10g、木通6g、泽泻15g、生地15g、车前子10g、当归6g、黄芩10g、炒山楂12g、丹参10g,乳香、没药各10g;②久病体虚予当归鸡血藤汤加减[1],方用当归15g、熟地5g、桂圆肉6g、白芍10g、鸡血藤15g、黄芪15g、牛膝10g、五加皮15g。
1剂/d,水煎早晚分服,7剂为1疗程。
药渣加食用醋加热敷痛处,可多次重复使用。
总有效率98.9%[2]。
蒋四清等人应用手法配合该方加二乌(制川乌、制草乌)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8例,痊愈2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治愈的28例经6个月~1年随访,未见复发[3]。
1.2中药熏蒸吴剑静[4]将草乌、川乌、细辛、防风、透骨草、苍术、海桐皮、木瓜、红花、川芎、牛膝、鸡血藤等药物装入布袋中备用。
采用无锡华亨的HH-QL型智能熏蒸床,治疗前将上述药袋放入锅内并加入清水1500ml,接上电源煮药,待舱内温度升至37℃,患者进入舱内,并将舱内温度控制在40~45℃,1次/d,治疗15~25min/次,10次为1疗程。
1.3外敷药陈林娟等[5]应用如意金黄散治疗,其方剂组成为:天花粉5kg,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各2.5kg,后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各1kg。
共为细末,用时以蜂蜜调敷于局部患处。
每隔3d 换药 1 次。
2 针灸疗法针灸常规选穴位置在: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承山,秩边,阿是穴,委中,殷门等处。
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梨状肌综合症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单患者出现离撞击综合症的时候,患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患者的疼痛部位主要出现在患者的臀部,并且还会放射至患者的下肢部位。
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行走功能受到影响,而在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时,由于这种疾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所以很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对于患者的机体功能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建议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有效的诊断,明确患者存在的异状肌综合症症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到底什么是梨状肌综合症呢?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有时候出现腰背部和疼痛的不适感,很多人在发生了这样的症状以后,都感觉这种症状可能是颈椎或者腰椎的问题,殊不知这种病情表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梨状肌综合症所导致的,医务人员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时,也容易受到非典型症状的干扰,导致患者的诊断工作受到影响。
而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时,我们需要了解到底什么是梨状肌,而梨状肌又是怎么出现综合症的?又会对我们的腰背和臀部造成怎样的影响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梨状肌的具体解剖结构。
梨状肌是分布于小骨盆内面,经坐骨大孔进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后面的一块肌肉。
由于这种肌肉的形状很像一个鸭梨,所以被称为是梨状肌。
而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或者粘连的症状时,空间会逐渐变窄,梨状肌也会对其中的神经和血管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还会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种疾病就被称为视力撞击损伤综合症。
当患者出现这种疾病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简单,一般以臀部疼痛为主。
并且还会向患者的下肢产生放射,严重时,还会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
患者一般情况下来说都需要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很多患者都会感觉到自己在发病后的疼痛位置较深,通过按摩或者轻轻捶打并不能够改善症状。
严重时患者的臀部还有可能出现刀割样或者灼烧样的疼痛患者的正常腿部屈膝功能会受到极大的损伤,有部分患者症状如果较为严重,还有可能出现小腿外侧麻木以及会阴部不适的症状。
梨状肌综合征的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效果比较目的比较梨状肌综合征的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把整群选取的67个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分成两组:针刀和针刺组并治疗,针刀组35个,针刺组32个。
按照改良的Macnab腰腿痛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处理结束1周时,比较有效率:针刀组为91.43%,针刺组为78.13%;比较优良率:针刀组为85.71%,针刺组为34.38%。
处理结束1个月时,比较有效率:针刀组为93.94%,针刺组为77.42%;比较优良率:针刀组为87.88%,针刺组为32.26%。
处理结束3个月时,比较有效率:针刀组为96.97%,针刺组为75.86%;比较优良率:针刀组为90.91%,针刺组为31.03%。
经χ2检验,处理结束1周时、1个月时有效率差异显著性检查,P>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处理结束3个月时有效率差异显著性检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针刀组明显优于针刺组。
结论针刀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acupotome and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piriformis syndrome. Methods 6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iriformis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acupotome group with 35 cases and the acupuncture group with 32 cases,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Macnab lumbocrural pain evaluation standard. Results At the end of 1 week of treatment,the effective rate was 91.43% in the acupotome group and 78.13%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85.71% in the acupotome group and 34.38%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at the end of 1 month of treatment,the effective rate was 93.94% in the acupotome group and 77.42%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87.88% in the acupotome group and 32.26%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at the end of 3 months of treatment,the effective rate was 96.97% in the acupotome group and 75.86%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90.91% in the acupotome group and 31.03%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the chi-square test χ2 rem inded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ive rate at the end of 1 week and 1 month of treatment P>0.05,there wa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ive rate at the end of 3 months of treatment,P<0.05 ,the effective rate in the acupotome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in the long-term. Conclusion Acupotom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the treatment of piriformis syndrome.[Key words] Acupotome;Ppiriformis syndrome;Acupuncture;Curative effect梨状肌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
中西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良方【概述】因梨状肌感受风寒湿邪,或急、慢性损伤,或先天变异,致其发生充血、水肿、痉挛、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腰腿痛等症状,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中医医籍无梨状肌综合征名称,据本病临床特点,应属中医环跳风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髋关节过度内外旋或外展,或肩负重物,久站、久蹲,感受风寒均可损伤梨状肌,使该肌肌膜破裂有部分肌束断裂,梨状肌出血,炎性水肿并呈保护性痉挛状态。
常可压迫刺激坐骨神经,而引起臀后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
由于梨状肌的变性,后期常可成一硬性条状肿块,压之疼痛,久之也可引起臀大肌、臀中肌萎缩。
二、中医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多由外感风寒湿热,痹阻局部经络,或突然扭闪,损伤臀部肌肉而引起,亦可因局部筋肉气血运行失调而发者。
(一)外邪痹阻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替等,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注于臀部筋肉,流注下肢经络,使气血痹阻,则生本病。
(二)劳伤筋肉或因劳作,或因行走,或参加体育锻炼,用力过猛,致髋部扭闪,损伤筋肉,致气血瘀阻,亦生本病。
素体臀部筋肉、经络循行异常者,若臀部受外界因素刺激,极易发生本病。
本病的病性以实证为主,预后良好。
日久不愈,可见虚实夹杂之候。
【临床表现】一、多数病人有扛抬重物或蹲、站时下肢或腰臀部“闪、扭”的外伤史,部分病人有明显的受凉史。
二、臀部后部及大腿后侧疼痛,可放射到整个下肢,重者似“刀割样”剧痛,夜不能眠,髋内旋,内收时或腹压增高时可使疼痛明显加重,有的患者有会阴部不适,隐囊、睾丸的抽痛。
三、患者走路时身体呈半屈曲位,重者行走困难甚至跛行。
四、偶有小腿外侧发麻及臀部深在性酸胀感。
五、臀部梨状肌部位局限性压痛明显。
六、俯卧位可在臀部触摸到横条索状物或隆起的梨状肌。
七、直腿抬高试验在60。
前疼痛明显,当抬高超过60。
时疼痛反而减轻。
【辅助检查】X线检查正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多数病人有扛抬重物、下肢或腰臀部“闪、扭”的外伤史,部分病人有明显受凉史。
梨状肌综合症彻底治愈方法梨状肌综合症,又称梨状肌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臀部、髋部和大腿后侧疼痛,甚至可能伴有麻木、刺痛等症状。
梨状肌是位于臀部的一个小肌肉,当这个肌肉发生痉挛或压迫均可引起梨状肌综合症。
梨状肌综合症给患者带来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治疗梨状肌综合症是非常重要的。
治愈梨状肌综合症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
但在这里,我将重点介绍一种彻底治愈梨状肌综合症的方法——综合疗法。
首先,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镇痛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同时,还可以通过中药贴敷、针灸等中医疗法来调理患部,促进梨状肌的舒缓和恢复。
其次,物理疗法也是综合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梨状肌的舒张和恢复。
此外,还可以通过瑜伽、普拉提等运动方式来加强梨状肌的力量和灵活性,从而减轻症状。
最后,心理疗法也是综合疗法的重要一环。
梨状肌综合症常常伴随着情绪波动、焦虑和压力,而这些因素又会加重症状。
因此,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来调整情绪,减轻压力,从而有助于治愈梨状肌综合症。
综合疗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全面、多角度地治疗梨状肌综合症,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当然,在进行综合疗法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和预防措施,如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以避免梨状肌综合症的复发。
总的来说,梨状肌综合症的治疗需要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
通过综合疗法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梨状肌的康复,最终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希望患者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摆脱梨状肌综合症的困扰,重获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与运动康复整体治疗什么是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后面。
髂内动脉在此分为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分别经梨状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营养臀肌和髂关节。
此肌因急、慢性损伤,或加上解剖上变异,致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生腰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症。
病因病因主要是梨状肌的急性或慢性损伤。
梨状肌损伤是导致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梨状肌损伤后,局部充血水肿或痉挛,反复损伤导致梨状肌肥厚,可直接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梨状肌综合征。
其次,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异,也可导致坐骨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产生梨状肌综合征。
此外,由于部分妇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关节发生炎症时,也有可能波及梨状肌,影响通过梨状肌下孔的坐骨神经而发生相应的症状。
梨状肌综合征的运动康复(时长3'26'')康复训练的指导原则:降低梨状肌的张力,改善相关肌群的肌力不平衡,纠正相关的生物力学改变。
康复目标包括:●减轻疼痛●通过牵拉及力量训练和按摩以提高相关肌群的柔韧性●恢复正常运动●预防损伤发生●减轻疼痛●口服NSAID类药物●热敷,每天3次,每次20分钟。
有助于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包括跑步)●轻柔的梨状肌牵拉训练,可减轻对坐骨神经的压迫,从而减轻疼痛●牵拉及力量训练●待疼痛减轻后,可逐步开始肌肉牵拉训练,每天3组,每组5次,每次维持30秒●梨状肌力量训练,与牵拉训练相结合●肌肉按摩,隔天一次,以降低肌张力●同时进行腘绳肌、腹股沟、髋内收肌及下背部肌肉的牵拉和力量训练●恢复正常运动鉴别诊断1. 腰椎间盘突出本病常有腰痛伴坐骨神经痛,腰椎代偿性侧弯畸形。
腹部加压可加重或诱发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损伤范围与突出椎间盘部位有关。
直腿抬高试验与加强试验阳性,4字试验阴性(梨状肌综合征最易误诊为该病)。
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最好的方法
肌肉在人体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器官之一,人体的站立支撑、做动作等等都需要肌肉参与进来才能够实现。
梨状肌是处于人体臀部附近的一种肌肉群层,而当我们运动前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或者是剧烈运动后就有可能使得梨状肌受损,从而引起梨状肌综合征这种病症,对人体有很大影响。
下面来介绍下其治疗的最好方法。
★治疗方法:
1、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梨状肌的炎性病变,解除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早期治疗可以使梨状肌的病变中止,不再对神经继续卡压;晚期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者可选用手术方法治疗以解除压迫。
所以无论病变早期或晚期经过有效治疗,均可康复,预后良好。
2、如果经各种治疗仍无法缓解症状应排除注意腰椎及神经本身病变。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或尽
量减少活动,以利病灶部水肿、炎症的吸收,并注意下肢、臀部的保暖,避免过劳及风寒湿的不良刺激,在缓解期应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腰臀部肌肉的功能锻炼。
3、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并向患侧放射,即坐骨神经压迫症状。
在临床中造成坐骨神经压迫症状的疾病有多种,因此确诊梨状肌综合征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经疼痛。
主要有坐骨神经炎和根性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炎起病较急,疼痛沿坐骨神经的通路由臀部经大腿后部、窝向小腿外侧放散至远端,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并可发作性加剧或呈烧灼样刺痛,站立时疼痛减轻。
根性坐骨神经痛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
发病较缓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时较行走疼痛明显,卧位疼痛缓解或消失,症状可反复发作,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及趾背屈时屈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这类病变可做X光片检查以协助诊断。
此外,梨状肌综合征还应该和其他造成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相鉴别,如臀部脓肿、坐骨神经鞘膜瘤等病。
4、手法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病人的痛苦。
采用手法治疗时,首先要选准部位。
患者可取俯卧位,双下肢后伸,使腰臀部肌肉放松,手术患者自髂后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连线,连线中点直下2cm处即为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之部位,其两侧即为梨状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