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 格式:docx
- 大小:14.59 KB
- 文档页数:5
专题复习课教学模式教好书还有哪些诀窍呢?陶行知: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叶圣陶: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奥苏伯尔: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在我看来,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周玉仁:作为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
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来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
传统的复习课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用新授课的模式来上复习课。
老师重新给学生讲一遍基本概念、性质原理,分析几个典型例题,再进行变式练习、拓展练习。
另一种做法是领着学生做习题、做模拟试卷,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
复习课有也分为多种课型,有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综合复习课(如期末复习和会考、中考模拟复习等)。
新授课是先学后教,复习课是先考后教。
在复习课上讲什么,不是根据老师的预设,而是根据在摸底测试中发现的问题给学生点拨。
另外复习课也有引导学生系统梳理和整合知识的作用。
下边是我总结的复习课的模式供大家参考。
专题复习课教学模式一、导入复习明确目标二、专题回顾知识梳理1.课前学生独立梳理(或课上),用知识树、思维导图、提纲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一个专题的知识进行梳理,很重要是理清知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启发,选出代表发言。
3.代表汇报。
小组代表用实物投影自己的知识树汇报对一个专题的系统梳理,别的同学作补充。
4.老师根据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学生的汇报进行点拨。
也可以投影自己的知识树供学生参考。
三、摸底测试发现问题在基本概念和知识结构梳理清楚后,发给学生一张完整的测试卷)(8-10分钟做完),以此来排查学生对本部分知识存在的问题,做到先考后点拨。
其基本流程是:1.学生闭卷独立完成,不准说话交流,要摸到学生的实底。
复习课教学方法
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内容的一堂课。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复习课教学方法:
1. 知识点概述: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简单明了的概述,提醒学生回忆起相关的知识。
2. 讲解重点和难点:重点回顾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内容。
3. 提问与回答:通过提问学生,鼓励他们回答问题,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方法。
5. 练习题讲解:对一些典型练习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6.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7. 总结与展望: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并展望下一步的学习方向。
综上所述,复习课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群体和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提高课堂效率:四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四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基本知识点;2.培养学生听讲和记忆能力;3.帮助学生有效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笔等;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
三、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老师在课前提前布置一定的作业或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
预习能够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2.知识回顾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同时老师讲解知识点的重点难点。
3.教学演示通过课件或者书本,老师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同时提醒学生学习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
4.思维拓展通过提出一些有关知识点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的理解知识点,而且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拓展。
5.反思讨论当学生完成复习后,老师可以针对部分学生或者全班进行答疑和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6.作业布置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老师通过书本或课件讲解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如何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2.提问法: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并扩展学生的思维。
3.演示法:通过课件或书本的形象直观,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4.讨论法:当学生完成复习后,老师可以进行反思和讨论。
五、教学技巧1.注意课堂管理: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
2.注重互动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灵活应对:如果学生不理解或提出问题时,老师要善于灵活变通,并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4.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抓住重点,注重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快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听讲和记忆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最终,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专题复习课课堂教学规范要求一、专题复习课得指导思想从知识层面上瞧,就就是让学生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所学知识,进一步明确每部分知识在整个学科中得地位与作用,强化知识得交叉渗透,构建起完整系统得知识体系;从能力要求上瞧,就就是突出学科思维能力得培养,注重整体意识与综合能力得提高,全面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综合能力。
二、专题复习课得主要特点(一)强调知识得整体性、系统性专题复习课得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记忆与理解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与“程序性知识”,并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可以使用表格、知识树、体系表、核心概念网等),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掌握知识.专题复习课不就是一轮知识水平得简单重复,而就是更高层次上得知识回归与整合,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得准确性、整体性、应用性、创新性等方面有新得提高。
(二)注重学生学科综合能力得培养与提升专题复习课不仅要做好基础性巩固练习,而且要围绕教学得重难点、教材得主干知识做好提高性强化练习,就是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提升学科综合能力得过程。
通过复习课,巩固已取得得教学效果,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学科思想、方法与技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重点、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辨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三)突出学法指导,着力提高复习实效⒈专题复习课突出学法指导有着更重要得意义方法能够反映事物得特点与发展规律,能够打开人得思维得闸门,给想象插上腾飞得翅膀.因此,必须树立“方法就是最重要知识”得理念,有效发挥教师得主导作用、学生得主体作用,通过典型问题、个例创设使学生形成解决一类问题得一般性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能根据不同问题得背景差异,在问题解决得方法上指导学生有所创新,达到殊归同途,求同存异。
⒉学法指导得具体内容复习课中得学法指导主要包括复习方法与解题方法得指导.⑴复习方法:复习方法得指导主要就是指指导教材复习,如指导提高识记、理解、运用、迁移知识能力等.①理解就是记忆得前提。
初中生物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学期的生物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生物学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学的概念与特点2.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3. 生物的分类与进化4.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6.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7. 生物学实验技能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习提纲,自主梳理知识,完成相关练习。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复习中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
5. 知识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提问、讨论、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3.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4.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复习提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复习提纲。
2. 教学课件:教师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3. 练习题:教师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法最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和发展。
下面是最新的七种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合作、互助和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特定的任务需要完成。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分享知识和经验,提高彼此的学习效果。
2.问题导向学习法问题导向学习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来促进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景模拟学习法情景模拟学习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景来促进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要求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扮演特定的角色,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知识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反转课堂教学法反转课堂教学法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前录制讲解视频或提供相关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思考和实际操作。
6.翻转课堂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作业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学习和练习。
7.游戏化学习法游戏化学习法是一种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促进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挑战,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趣味性。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答记叙文阅读题的技巧。
4.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与要素3.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4.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5. 记叙文阅读实践与训练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分享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阐述其基本特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3. 分析记叙文的结构与要素:讲解记叙文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并强调要素之间的关联。
4. 教授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泛读、精读、猜读等方法,把握记叙文的主题和细节。
5. 解析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举例讲解记叙文阅读题的类型,如主旨题、细节题、推理题等,并分享解题技巧。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主题。
2. 针对文章内容,设计一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记叙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记叙文,提高阅读能力。
3. 提醒学生在答题时注意题目的要求,严谨认真。
六、教学拓展:1. 分享记叙文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让学生感受记叙文的魅力。
2. 介绍一些经典的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
3. 讨论记叙文阅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写作、面试等。
七、课堂互动:1. 设计一些关于记叙文阅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的经验和技巧。
3.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分析和解答记叙文阅读题。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篇记叙文进行阅读,并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概括文章。
2. 布置一组记叙文阅读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修改病句复习课教案-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发现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修改病句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2. 难点:运用修改病句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若干个病句实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修改病句的方法和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病句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病句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1)语序不当教师举例说明语序不当的病句,如“他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劳动也很积极。
”修改为“他的劳动很积极,学习成绩也很优秀。
”(2)搭配不当教师举例说明搭配不当的病句,如“他穿着一件蓝色的衣服,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
”修改为“他穿着一件蓝色的衣服,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
”(3)成分残缺教师举例说明成分残缺的病句,如“他喜欢听音乐。
”修改为“他喜欢听流行音乐。
”(4)重复啰嗦教师举例说明重复啰嗦的病句,如“他非常非常喜欢这道菜。
”修改为“他非常喜欢这道菜。
”3. 学生练习修改病句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讨论,教师进行点评。
4. 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学到的修改病句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修改病句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道修改病句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加强巩固。
六、教学拓展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病句,了解病句在实际写作中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篇课文,找出其中的病句,并进行修改,全班交流分享。
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病句问题?”学生积极回答,共同探讨。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专题复习课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学生的真问题。
专题复习课以充分了解相关教学内容、学生学情为基础,将一类数学问题的知识、方法进行建构,挖掘其蕴含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原有认知上有新的升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近几年的全国各省市高考数学试卷中,椭圆的定值定点问题多次出现,考查多个知识点,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运算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该专题内容的系统整理,形成解题策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下面以“椭圆中的定值定点问题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为例,说明如何进行专题复习课的教学。
一、分析学生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几何性质等基本知识,以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相关内容,具备了一定的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是学生对该专题内容———椭圆中的定值定点问题缺乏理解与认识,无法形成解题策略及思维网络,同时处理该专题内容需要有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和运算能力,学生比较欠缺这些能力。
根据学生实际学情,明确本节专题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核心问题及问题串,引导学生经历———以“椭圆中的定值定点问题”为例温绍雄,尹兰(河北正定中学,河北石家庄050800)摘要:高中数学专题复习课是围绕课程主线设计,整体把握专题内容结构及学生认知,旨在解决学生真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以“椭圆中的定值定点问题”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设计、落实专题复习课,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模式;专题课;教学实践;定值定点问题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5-0044-05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概括出椭圆中的定值定点问题的解题策略,提升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作者:杨华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04期(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第二中学)摘要: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课前采用“翻转课堂”让学生自主复习。
课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通过“问题导学”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时的复习安排突出复习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空气;氧气;化学;教学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物质,教材选择从学生最熟悉的空气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开始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也是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物、混合物、催化剂等)的开始。
本单元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打下基础。
二、考点分析空气和氧气相关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性质、用途以及制法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热点。
其中,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主要考查实验的原理、现象和结论。
而氧气的性质多从描述实验现象进行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经常与其他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合并到一起考查,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结合实例进行考查。
三、学情分析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
但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能力薄弱,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
四、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构建第二单元知识网络图,全面归纳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点;(2)通过例题1和练习题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等重要考点;(3)通过例题2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4)通过例题3和练习题加深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解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方法、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保持好奇,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五、复习重点和难点1.复习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
2.复习难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六、教学方法本单元复习主要以问题导学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分析比较法、归纳法、练习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法来教学。
专题复习课课堂教学规范要求一、专题复习课的指导思想从知识层面上看,就是让学生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所学知识,进一步明确每部分知识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知识的交叉渗透,构建起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能力要求上看,就是突出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整体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专题复习课的主要特点(一)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专题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记忆和理解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程序性知识”,并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可以使用表格、知识树、体系表、核心概念网等),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掌握知识。
专题复习课不是一轮知识水平的简单重复,而是更高层次上的知识回归与整合,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准确性、整体性、应用性、创新性等方面有新的提高。
(二)注重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专题复习课不仅要做好基础性巩固练习,而且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教材的主干知识做好提高性强化练习,是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提升学科综合能力的过程。
通过复习课,巩固已取得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思想、方法和技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重点、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辨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突出学法指导,着力提高复习实效1•专题复习课突出学法指导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方法能够反映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打开人的思维的闸门,给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
因此,必须树立“方法是最重要知识”的理念,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典型问题、个例创设使学生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一般性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能根据不同问题的背景差异,在问题解决的方法上指导学生有所创新,达到殊归同途,求同存异。
2•学法指导的具体内容复习课中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复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⑴复习方法:复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指指导教材复习,如指导提高识记、理解、运用、迁移知识能力等。
①理解是记忆的前提。
通过比较、讲解、归类突出重点、抓住弱点(即学生易混、易错、易漏、易忘的主干知识点),回归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②加强记忆是提升能力的基础.离开了准确、完整的记忆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力求准确、完整的记忆知识,特别是在体系框架下记忆知识。
主要方法有:适当时间的复习、适当的过渡复习、分散复习和各种图表记忆、知识树记忆等。
③运用能力是学习的目的.复习的各个环节中要做到以方法为引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各种现象,主动归类,灵活自然地运用相关方法熟练解决。
⑵解题方法:解题方法的指导是在讲解练习题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掌握各种中考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相关解题方法,并通过小专题、专项训练、变式训练等训练形式把握,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专题复习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一)巩固性原则专题复习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比如通性通法,始终是复习的重中之重,所以只有把重点放在复习这些方法的应用上,只有理清学科普遍性的方法才能真正落实巩固性,适应中考的灵活性。
(二)综合性原则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是中考的趋势,也就是重点考查教材中的程序性知识。
所谓程序性知识,就是指如何把这些陈述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应用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指知识之间的联系,既可能是书本上明示的,也可能是隐含的,经过思考才能得出的。
因此,在复习课中,要坚持综合性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观念,在整体中把握局部,处理好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贯彻综合性原则,就是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复习。
联系的基本原则是以前钩为主,以后挂为辅。
钩前面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前面所学知识,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使学生能够真正建立起知识的体系和网络,使得学生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再复习、新角度复习,真正实现“温故而知新”。
这种做法在知识复习、选择题练习、主观性试题的训练中均可使用。
挂是钩的辅助,在涉及到的知识点中适当挂后面的知识,会产生闪现功能,挂主要是在知识复习和选择题练习中使用,但主观性试题的训练应尽量少使用。
(三)层次性原则要提高复习课的实效,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必须坚持层次性原则。
从学情角度看,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分层的教学和训练必定会违背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从教学的实效来看,没有层次的教学过程只能针对部分学生,不会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和发展。
分层还要体现在知识讲授的分层、训练试题的分层、讲评程度的分层等。
(四)迁移性原则能否使学生学会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复习课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对学生而言,在基础知识和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学会自我思考、小结、整理是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提炼出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
学习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考试的过程是一个由特殊到普遍的过程。
这是一个矛盾,所以在复习、练习的过程中谁能够把特殊的东西善于总结、提炼,总结出能够使学生一见会想、会联系的精华,谁就能够为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打下基础。
四、专题复习课的基本要求专题复习课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做到基础知识的准确归类整合,建立起完善知识结构,达到巩固旧知、迁移新知;二是能做好基本技能的系统训练,总结并基本掌握中考命题、解题规律及思路方法。
专题复习课的基本模式一般可采取“讲练结合”的模式,该模式可以变式使用。
五、复习课应注意的问题及方法策略(一)最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在专题复习课教学中,存在两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一是有的教师将复习课上成一轮复习课的“快进”,采取的复习方式是以讲为主,从知识梳理、重点难点讲解到典型例题的剖析,整个课堂教师在“唱独角戏”;二是整个课堂学生“唱独角戏”,教师不给予任何实质性指导,由学生自由复习。
专题复习课中存在的以上两种现象,表面上看,一个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个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实质上都没有有机的、有效地实现教学双方的互动,没有很好地贯彻复习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很难收到很高的课堂复习效率。
尤其是第二种现象,欺骗性、危害性更大,似乎是尊重课堂主体地位,实际上这种做法,从小处说,教师在专题复习课的复习理念、模式和方法上缺乏研究和经验,从大处说,这是一种消极教学、贪图安逸、不负责任的典型表现。
因此,专题复习课中必须克服以上两种现象,把握复习课的指导思想、特点、原则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
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应用和贯通,学、讲、练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专题复习课好课设计策略1•认准学情,立足学情——做好诊断性检测专题复习课的主要困难有,一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没有一个精确的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是复习困难的首要原因,有的学生对复习内容只知皮毛,有的学生则感到对复习内容都很熟悉而不必复习。
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准确的了解,很多时候造成旧课重讲,直接影响了复习的进度和复习的效益。
因此做好诊断性检测是复习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检测了解到准确的学情,对症下药,才能切实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
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诊断,设计教学诊断的问题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要求教师 清楚学生的知识状态,明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状态,努力体察学生可能发生 的错误,做到未雨绸缪。
诊断性检测试题必须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检测与运用能力检测的关系。
二轮 复习的复习检测,要侧重综合能力,兼顾基础。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提高 复习质量的根本途径,也是中考命题的基本原则。
2•专题复习课的教法要多样化 根据复习知识点的具体特点和目标要求不同,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专题复习 课,以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能否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专题复习课教法选择的根 本标准。
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探寻适合不同学生、 不同知识特点的复习方 法与策略,通过变换教法,消除知识复习的枯燥感,鼓起学生学习的学习干劲, 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3•注意各种复习细节,提高复习的实效⑴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说:“教师之主导作用,益在于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 致其知,非为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 应该怎么学习,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 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会他 们处理信息的方法,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出去。
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教师在课堂里一讲到底,实上是上越俎代庖, 学生“自己不伸手弯腰,岂能学会体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给予学生 学习自主,做到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问题尽可能 让学生先提,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探寻,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 学生控制,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得失尽可能让学生评价。
学生能够叙述的教 师不要代替,学生能提问的教师先不问,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 的教师不暗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和学习的自治权。
⑶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复习习惯习惯的好坏,关系到复习的质量和效率。
复习过程中的好的习惯主要有:复 习之前,学会通过自我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方式自我诊断知识掌握程度, 学会发现疑难问题;复习课堂上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教学互动过程,积极思考, 学会自我小结,记好复习笔记;复习之后能够及时巩固复习内容, 善于总结归纳 知识之间的联系,熟练构建出知识网络,善于归类总结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 方法等。
附:专题复习课课堂教学评价表符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