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疾病预防与护理共9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89 MB
- 文档页数:90
产后出血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4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针对不同病因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并实施。
结果 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可提高产后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护理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分娩并发症。
产后出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将危及产妇的生命。
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强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护士在抢救患者时,应分秒必争,应用护理要点来抢救患者生命,使其转危为安,同时应经常巡视病房,观察了解病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现对我院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 -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5年产后出血患者40例,年龄22 -45岁,孕周30 - 42周。
经阴道分娩20例,发生产后出血3例;剖宫产20例,发生产后出血4例,可见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略高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
出血量:500 -1 000 ml4例;1 001 -1 500 ml 3倒。
5例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2h内,2例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2- 24 h内。
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4例;胎盘因素2例,软产道裂伤1例。
1.2产后出血的抢救护理1.2.1当出血量>500 ml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吸氧,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尽可能用静脉留置针头,而且这2条通路最好选在同一侧上肢的两个不同的大静脉上,而在另一侧上肢选一大静脉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并封管,以备采血化验之用。
同时集中人力物力,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把握抢救时机,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以及面部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视病情掌握正确的静脉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导致急性肺水肿。
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最好予以面罩给氧,流量为4-6L/min,观察氧疗效果,如面色、指甲是否红润、呼吸是否平稳。
产后常见症状的预防与护理一、尿潴留(一)症状产后6小时不能自主排尿,小腹胀满,称尿潴留。
多见于初产妇或产程较长的产妇。
(二)预防在产后4-6小时内,无论有无尿意,应让产妇主动排尿。
可在产后短时间内让产妇多吃些带汤饮食,多喝红糖水,使膀胱迅速充盈,以此来强化尿意。
(三)发生后的护理(1)不习惯卧位排尿的产妇,可以坐起来或下床小便。
(2)用温开水洗外阴部或热水熏外阴部,以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诱导排尿反射。
也可用持缓的流水声诱导排尿。
(3)在耻骨联合上方的膀胱部位,用热水袋外敷,以改善膀胱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如果使用以上方法后产妇仍不排尿,则要让医生处理。
二、尿失禁生育后,产妇盆底组织松弛,耻骨尾骨肌群张力降低,咳嗽或用力时由于腹内压升高压迫膀胱引起尿失禁。
(1)产后在身体尚未复原之前,不宜过早地剧烈运动或用力过度,如提重物。
(2)尽量避免感冒,因感冒一般会导致咳嗽,咳嗽可引起尿失禁。
产妇一旦感冒应及早治疗。
(3)进行缩肛锻炼,即做收缩肛门的动作,每日30次左右。
(4)做憋尿动作。
每天有意憋尿两次,每次10分钟。
三、褥汗在产后最初几天,产妇总是出汗较多,特别是在睡眠时和初睡时,常见产妇衣服、被子都被汗水浸湿,医学上将此种生理现象称为褥汗。
产后多汗并非病态,也不是身体虚弱的表现,一般数日内自行好转,不需特殊处理。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出汗后避免受凉伤风。
(2)内衣要经常换洗。
(3)更衣前用毛巾擦干身上的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四、会阴疼痛(1)用95%酒精纱布湿敷或用50%硫酸镁热敷或用红外线灯泡(无红外线灯泡也可用高瓦数的普通灯泡)光照,每日2次,每次20 - 30分钟,有利于消肿,减轻疼痛。
(2)如果会阴伤口疼痛且局部红肿、触痛、皮肤温度升高,属伤口感染征象,须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缝线拆除后,会阴疼痛会减轻,若伤口硬而疼痛,可以用氦氖激光照射;恶露基本排干净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或阴道洗剂坐浴,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有利于消肿,促使硬结软化,消肿解痛。
产后要注意预防月子病老人们常说“在坐月子时,如果没有照料好身体,就容易落下病根”,这话是正确的。
产后,是女性身体最脆弱的时候,非常容易受到疾病侵扰。
在坐月子期间,新妈妈时刻都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重视血性恶露不尽产后新妈妈要格外关注恶露的变化,这是产后恢复的一个重要指征。
正常恶露一般持续2~4周。
剖宫产比通过阴道分娩排出的恶露要少些,但如果血性恶露持续2周以上、量多或恶露持续时间长且为浓性、有臭味,可能出现了细菌感染,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伴有大量出血,子宫大而软,则显示子宫可能恢复不良,也需马上就诊。
新妈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尽快排出恶露:食用猪肝、红糖均有助于排出恶露。
大小便后用温水冲洗会阴,擦拭时务必记住由前往后擦拭或直接按压拭干。
冲洗时水流不可太强或过于用力冲洗,否则会造成保护膜破裂。
建议采用卫生护垫,不宜用棉球,刚开始约1小时更换一次,之后两三个小时更换即可。
更换卫生护垫时,由前向后拿掉,以防细菌污染阴道。
轻松应对产后尿潴留一般新妈妈在产后4~6小时内就能自己排尿,如果产后6小时以上不能自动排尿,而且膀胱涨满,称为尿潴留。
尿潴留可使胀大的膀胱妨碍子宫收缩,会引起产后出血。
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便盆内放热水,坐在上面熏或用温开水缓缓冲洗尿道口周围,以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刺激膀胱收缩。
小腹部放热水袋或用艾条熏灸,以刺激膀胱收缩。
中药蝉衣9克,煎汤一大碗,顿服,有利尿作用。
肌内注射卡巴可毫克,促使膀胱收缩。
要是采用上述办法,仍然排不出小便,那就只能在严密消毒准备下,插导尿管导尿,并且保留导尿管数天。
乳头皲裂怎么办?很多新妈妈刚刚开奶,奶量不多,乳头娇嫩,没能正确掌握哺乳的姿势。
另外,初生的宝宝,不懂心疼妈妈,会用劲吸吮。
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乳头皲裂。
防治乳头皲裂的措施有:每次喂奶最好不超过20分钟,还要采取正确的哺乳方式,让宝宝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
对于已裂开的乳头,可以每天使用熟的食用油涂抹伤口处,促进伤口愈合。
产后恢复与疾病预防女性从怀孕到分娩,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很大的变化,产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女性在分娩过后,身体常较虚弱,产后恢复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女性身体健康,产后体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乳房松弛下坠、腹部隆起下垂、腰臀部粗圆宽大,产后功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子宫、性功能等。
产后女性臀部多松弛,主要是由于产后肌肉弹性减弱、脂肪堆积以及骨盆恢复不良引起,臀部体形恢复是产后恢复的主要项目之一,产后臀部恢复主要有功能锻炼和使用骨盆矫正带,产后及时锻炼,适度增加活动量,可促进骨盆恢复改善臀部松弛,常用的骨盆矫正带有腰带式、双菱形式、两带式、纱布捆裹式,也可进行塑身锻炼。
产后腹部恢复,由于孕期补充营养和分娩后对腹部的影响,产后产妇多腹部变形,产后应恢复正常的饮食结构,勤运动,保持愉快、良好的心态,坚持减肥,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
子宫的恢复,产后产妇易出现子宫收缩痛,以及子宫颈壁的变薄,约7d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7~10d后子宫颈口会关闭,大约产后4周左右才会恢复到正常大小。
产后想让子宫快速恢复应做到以下几点:产后应及时排尿,避免使膀胱处于充盈或过胀状态;产褥期内应避免长期卧床,应尽量早期下床活动,以帮助恶露的排出和子宫的恢复,同时促进身体机能和体力的恢复;产后尽量哺乳,宝宝的吮吸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产妇的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子宫的复原;产后应注意会阴部卫生,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避免生殖道发生感染。
性生活的恢复,分娩后私密处会发生变化,影响性生活质量,产后4~6周阴道壁内黏膜较为薄弱,易受损伤,性交时易发生阴道裂伤和出血不止,同时子宫没有完全复原,性交时易将细菌带入子宫,导致子宫发生感染,引起炎症。
另外,过早性交也会延迟阴道、子宫损伤的愈合,引起感染。
4~6周后性生活也需谨慎,不宜过于频繁。
以上就是产后的形体恢复和功能恢复,产后由于各脏器功能的变化易引发多种疾病,下面就来讲讲常见的产后疾病和常见的产后疾病预防措施,产后疾病主要有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乳腺炎、腹痛、贫血、腰酸背痛、头痛、尿失禁、盗汗、便秘、痔疮等,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预防措施,进行早期合理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对产后疾病和产后疾病的预防措施作以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