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0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怎么护理
一、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怎么护理二、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发因素三、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方法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怎么护理1、立即建立2条静脉通路,1条为纠正脱水酸中毒快速输液用,常用生理盐水20ml/kg,在半小时至 1小时输入,随后根据患儿脱水程度继续输液。
另 1条静脉通路输入小剂量胰岛素降血糖,最好采用微量输液泵调整滴速,保证胰岛素均匀滴入。
在输液过程中随酸中毒的纠正、胰岛素和葡萄糖的输入,钾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此时可出现致死性低血钾,因此在补液排尿后应立即补钾。
对严重酸中毒患儿(PH2、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脱水体征、尿量等。
3、及时遵嘱取血化验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血钠血钾、血气分析。
每次排尿均应查尿糖及尿酮。
4、感染为本病常见诱因。
应常规做血、尿培养,寻找感染源,并遵嘱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发因素任何能引起体内胰岛素严重的绝对或相对缺乏的因素,都可以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常见的诱发因素如下:
1、一型糖尿病人以胰岛素停用或减量过快为最常见诱因,个别病人对胰岛素可产生耐药性。
2、感染也是常见的诱因,以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为多见。
其中最常见的为呼吸道、泌尿道及消化道感染。
伴有呕吐感染员易产生酮症。
3、应激状态,如手术、外伤、骨折、分娩、麻醉、妊娠、急性心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DKA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儿童1型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发生1型糖尿病后,病情随代谢紊乱的进展不断加重。
如遇感染、饮食不当、诊断治疗不当等情况,血中肾上腺素等反调节激素可以升高2-5倍,使代谢失常的速率加快。
对于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患儿,诊断较容易,但是很多以DKA发病的糖尿病患儿,起病时常伴有呼吸道、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容易误诊。
对于不明原因的酸中毒、昏迷者要警惕。
通常表现为1脱水2深大呼吸或叹气样呼吸3恶心、呕吐、腹痛,可类似急腹症4进行性意识障碍或丧失5WBC增多或核左移6血清淀粉酶非特异性增高7合并感染时可发热。
DKA诊断的生化标准:血糖>11.1mmol/L,静脉血PH<7.3,或血HCO3—<15mmol/L,酮血症或酮尿症。
儿童偶尔可见血糖正常范围的DKA。
DKA的治疗:目标:纠正脱水酸中毒,维持血糖接近正常,避免相关的并发症,注意识别和处理突发事件。
立即评判生命体征,急诊化验血糖、血酮、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判断脱水和酸中毒的程度以及给与心电、血氧监测,吸氧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呼吸支持。
一补液治疗:1.估计脱水程度:一般DKA体液丢失为体重的5-10%。
轻度脱水可按50ml/Kg口服补液。
中度脱水按5-7%计算补液量。
重度脱水常伴休克表现,补液按7-10%计算。
2.计算补液量:总量包括累积丢失量和维持量。
含静脉和口服途径给予的所有液体量。
累积丢失量(ml)=估计脱水百分数(%)×体重(Kg)×1000(ml)维持量的计算:(1)体重法:维持量(ml)=体重×每kg体重ml数(<10kg,80ml/Kg;10-20Kg,70ml/Kg;-30Kg,60ml/Kg;-50Kg,50ml/Kg;>50Kg,35ml/Kg )。
(2)体表面积法:维持量每日1200-1500ml/m23.液体疗法:(一下两种均可选择)第一种补液疗法(48小时均衡补液法,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每日补液总量一半不超过每日维持量的1.5-2倍。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7例的急救与护理体会一、引言
简述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定义和重要性
强调急救与护理在小儿DKA治疗中的作用
二、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概述
DKA的病理生理机制
DKA的常见诱因
DKA的临床表现
三、病例选择与资料收集
病例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病例资料的收集方法
病例基本信息的汇总
四、急救措施
立即评估生命体征
补液治疗:补液速度和类型
胰岛素治疗:剂量和给药方式
电解质平衡:钾、钠、氯的管理
酸碱平衡:碳酸氢钠的使用
五、护理体会
监测与记录:血糖、电解质、血气分析
补液与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低血糖、低钾血症等疼痛管理与心理支持
家庭护理教育与指导
六、病例分析
7例小儿DKA的详细病例描述
急救与护理的具体措施
病例治疗过程中的体会与反思
七、护理管理
护理流程的优化
护理团队的协作与沟通
护理质量的监控与改进
八、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的识别与预防
并发症的紧急处理措施
并发症护理的长期管理
九、健康教育与家庭支持
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与实施
社区资源的利用与指导
十、总结与展望
对7例小儿DKA急救与护理的总结
对未来小儿DKA急救与护理工作的展望
十一、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十二、附录
急救与护理操作流程图
监测记录表格
健康教育材料。
202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识别和规范诊治摘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儿童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中易误诊、漏诊。
加强对DKA的认识,早期识别并及时规范治疗DKA对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DKA治疗中应注意识别并及时处理脑损伤,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ketoacidosis,DKA)是儿童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及生命。
早期识别、正确处理对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误诊、漏诊,处理不恰当导致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一、DKA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世界范围报道的新诊断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me11itus,T1DM)合并DKA发生率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如欧洲和北美新发糖尿病患者DKA发生率在15%~70%[1,2,3,4,5]o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较小、诊断延迟、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以及居住在T1DM患病率较低的国家/地区。
我国多中心调查显示,新发T1DM 的DKA发生率约为50%,不同地区之间的DKA发生率波动在24.6%~89.7%,其中诊断延迟是DKA发生的最主要原因[6]o再发DKA的诱因包括有意或无意遗漏胰岛素注射,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在泵故障无法输送胰岛素时,也会迅速发展为DKA o我国已诊断T1DM儿童DKA发生率为5.3%各中心波动在1.1%~24.1%[7]o诱因主要有感染、中断胰岛素注射、饮食异常导致血糖控制欠佳。
在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如败血症、外伤或高热等,由于反调节激素的浓度明显增加,会出现相对胰岛素缺乏,表现为代谢失代偿。
新发2型糖尿病的DKA 发生率为5%~25%[8z9]0以往报道的儿童DKA的死亡率为0.15%~0.30%,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危重症。
早期识别、正确、及时、恰当的处理对减少DKA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DKA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DKA是由于循环胰岛素不足和反调节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增加导致的。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策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小儿糖尿病最严重的急性合并症,是导致糖尿病患儿住院及死亡的常见原因。
我科于2003~2008年共收治DKA患儿30例,经胰岛素、扩张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及积极护理等,所有患儿酮症酸中毒均得到改善,病情很快被控制。
现将我们在该病抢救中的护理策略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7岁。
其中来自农村21例,城镇9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多食、多饮、多尿、消瘦。
脱水、酸中毒伴低血压10例,呼吸急促、呼出气体呈丙酮味7例,恶心、呕吐、腹痛6例,意识模糊及嗜睡5例,昏迷5例。
病前大多有明显诱因:感染15例,不适当使用胰岛素6例,多食4例,情感刺激2例,无明显原因3例。
其中有糖尿病家族史5例。
1.2 实验室检查:血糖17~33.9 mmol/L,血pH值7.10~7.29,尿酮体(++~++++),血尿素氮11~26 mmol/L,肌酐105~215 μmol/L。
其中20例均有不同程度电解质紊乱,低血钠12例,低血钾8例。
2 护理策略2.1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尽量将患儿安置在单人病房,每日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18~20 ℃,用0.2%~0.4%的过氧乙酸喷洒地面,每日2次,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周3次,每次60分钟。
做好晨间护理,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加强皮肤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时注意无菌观念[1]。
对意识模糊、嗜睡及昏迷的患儿应清理呼吸道、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吸痰及雾化吸入等,合理给氧。
2.2 输液管理:DKA患儿血糖及酮体明显增加,大量糖、酮体又可引起渗透性利尿,以及该病发生时患儿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及通气过度等均可导致大量水分丢失,因此必须迅速降低血糖、酮体及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