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实践指导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思想体系。
《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于1848年首次出版。
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张,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开篇之作。
《共产党宣言》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指出了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
《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
这部著作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运行规律和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
《资本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走向具有重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的一部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这部著作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问题,揭示了意识形态对社会现实的反作用,分析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面貌和精神斗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结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简要介绍了几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思想体系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反映,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50种(篇)(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25种(篇)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7.马克思《资本论》8.马克思《法兰西内战》9.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0.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1.恩格斯《反杜林论》1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4.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1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6.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7.列宁《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18.列宁《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19.列宁《国家与革命》20.列宁《怎样组织竞赛?》21.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2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23.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高阶段》24.列宁“1923年1—3月的五篇文章”《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25.列宁《哲学笔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25种(篇)1.毛泽东《实践论》2.毛泽东《矛盾论》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4.毛泽东《为人民服务》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6.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7.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0.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1.邓小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2.邓小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3.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4.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7.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18.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9.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习近平《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2.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暂定篇名)24.《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参考文献: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第二版)作者:王平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2月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三版)作者:本书编写组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03月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十八篇精读》作者:阮青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9月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书目(40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经典著作解读马克思主义是一门以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为核心的科学思想体系,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者思维和分析问题的指导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经典著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复习,并对其中的经典著作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由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辩证法和社会主义原则组成的核心理论。
唯物史观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原则则是指导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社会改革和革命的指导方针。
这些原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二、经典著作解读1:《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撰写的,该著作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理和目标。
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有着严重的阶级对立和剥削制度,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真正解放。
三、经典著作解读2:《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全书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
这本书通过对商品、劳动价值、剩余价值等概念的剖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的本质。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批判,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并展望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境界。
四、经典著作解读3:《哲学的贫困》《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在1844年写的,该著作批判了当时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潮。
马克思认为,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而非纯粹的意识活动。
他强调了人的实际存在对于思维的决定作用,驳斥了唯心主义的观点。
五、经典著作解读4:《反杜林论》《反杜林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它是对德国哲学家杜林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批判的著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通过具体而有力的论证,揭示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越性,指出唯物主义是现实的反映和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经典著作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共产主义事业的科学原则和基本观点的集中体现。
复习这一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几部经典著作,帮助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一理论。
一、《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这部著作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矛盾,并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复习《资本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二、《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它明确提出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并阐述了无产阶级战斗的历史地位和使命。
复习《共产党宣言》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共产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并认识到其对于人类解放的重要意义。
三、《哲学的贫困》《哲学的贫困》是列宁的一部重要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阐述。
通过对西方哲学的批判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述,列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哲学的贫困和无产阶级革命所需要的新的哲学思维。
复习《哲学的贫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四、《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与科学》是托洛茨基的一部重要著作,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历史任务。
他在书中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复习《社会主义与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原理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集成,其中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重要著作和论文。
复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思想方法和历史背景,并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马原经典名著引言马原经典名著可以说是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这些经典著作深入探讨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历史发展规律以及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本文将对马原经典名著进行综合概述,包括《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哲学的贫困》。
《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共同创作的一部政治宣言,被誉为工人运动的纲领。
这本宣言首次明确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政治目标,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以及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在全球范围内,《共产党宣言》激发了无数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热情。
《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该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系统分析的巨大著作。
马克思在书中首次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入阐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平等。
《资本论》通过分析商品交换、剩余价值以及资本积累等问题,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哲学的贫困》《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创作的一部哲学著作,全书通过对哲学发展史的梳理和批判,揭示了资产阶级哲学的矛盾和无能以及唯物史观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书中提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指出了思想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哲学的贫困》对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论马原经典名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著作不仅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也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共产党宣言》是革命者们的纲领,鼓舞了无数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资本论》则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批判;《哲学的贫困》揭示了资产阶级哲学的腐朽和无能,以及唯物史观的重要性。
总之,马原经典名著不仅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对加深我们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经典著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当前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阅读马原经典名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为创造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概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概述卡尔·马克思(1818.5.5—1884.3.14)《神圣家族》1844.9—11(神圣家庭,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
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这一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出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群众必然会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同少数统治者的利益相冲突,必然会日益自觉地参加到社会的历史活动中来,群众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作者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他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运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分析这两个矛盾方面的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认为无产阶级必须消灭集中体现在自己身上的现代社会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才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制定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列宁指出:“它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世纪40年代出版的刊物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有三个部分。
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
但是,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经济学思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尽管《手稿》在一些问题的表述中还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手稿》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经济和经济学的起源,为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说,《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光辉起点。
《哲学的贫困》1847年,马克思撰写并发表了,以批判普鲁东(1809-1865)在1847年发表的《贫困的哲学》。
这部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最早发表的文本。
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决定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这一文本第一次公开问世的。
马克思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上面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并进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过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整理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整理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研究部分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
2、《列宁选集》。
3、《毛泽东选集》。
4、《邓小平文选》。
5、《江泽民文选》及近年来党的重要文献。
6、《陈先达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孙伯鍨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1-3卷)。
8、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孙伯鍨、张一兵主编:《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侯惠勤:《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马克思主义著作精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转换》,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刘林元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对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论和当代意义的反思》,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版。
15、刘放桐:《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当代走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6、陈学明:《永远的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任俊明:《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50年》,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多种译本。
12、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
13、巴比:《社会研究方法论》(上、下),华夏出版社。
14、戴维·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著《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怎么办?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辩证法的要素谈谈辩证法问题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论粮食税二、西方译著部分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4卷),商务印书馆。
完整准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2015-06-08
赵家祥
马克思曾针对一些歪曲其思想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作出严正声明:“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恩格斯也说过:“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
”我们应坚持这些论述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原原本本地研读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此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规避几种不正确的解读方式
我国学者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总体上是端正的,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读总体上科学有效。
但毋庸讳言,当前学界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一些需要努力规避的不良倾向。
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这一点与苏联学者的影响不无关系。
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搜集、整理、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这是必须承认的。
但由于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在一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了不符合甚至违背经典作家原意的解读,对马克思主义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了不准确的阐释,没有很好地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倾向比较突出。
苏东剧变以后,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很多方面克服了苏联学者的消极影响。
但由于苏联学者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影响较为深远,不同学者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的评价也不尽一致,一些消极因素至今仍影响着我国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
全盘接受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西方学者在研究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过程中,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有益的研究方法,也提出了诸多曲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不正确的研究方法,有些持敌对态度的西方学者甚至恶意攻击和歪曲马克思主义。
我国有的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的功过是非研究不够、辨别不清、判断有误,把其中一些错误观点和研究方法当作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加以接受,甚至大加渲染、极力模仿和提倡,言必称“西马”。
不加辨别地运用“西马”的观点和方法,必然造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误读或曲解。
简单套用现代西方解释学的观点和方法。
现代西方解释学对于经典著作解读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但其中一些观点和方法需要理性辨析。
例如,它认为文本意义是通过读者理解生成的,没有不依赖解释者而存在的文本意义;不同读者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不相同,没有一种“标准答案”。
这就是说,即使文本有自身的意义,读者也无法把握;理解的目的不是把握文本的本意,而是生成文本的意义。
按照这个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没有不依赖于读者而自身固有的意义。
这样去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然导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令人莫衷一是。
过度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一些概念和观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一些观点,本来是条分缕析、明白易懂的。
但有的学者可能是为了联系我国实际,也可能是为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所谓创新,主观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的论述联系在一起,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和观点作过度解读,把一些原来明白易懂的观点弄得晦涩难懂甚至面目全非,使人不知所云。
片面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我国有的学者不能根据经典作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和他们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去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是简单运用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思想和观点来分析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和实际问题。
这就难免犯“刻舟求剑”的错误,误读或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意。
积极探寻科学解读路径
如何积极探寻科学路径,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写作的原样”去解读他们的著作,防止对经典著作的误读或曲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把“史”“论”“著”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高校大多数哲学院系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哲学原理、哲学经典著作选读三门基础课,而且由不同的老师讲授。
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端,在于把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不同课程。
这样导致讲授哲学原理的老师,往往不太重视对哲学史和哲学经典著作的研究;讲授某一本或几本哲学经典著作的老师,又不太重视对哲学原理、哲学史和其他哲学经典著作的研究。
这种肢解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做法,很难全面系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甚至会造成各种误读或曲解。
因此,高校哲学院系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门基础课合并为一门,以讲授哲学经典著作为重点,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哲学经典著作掌握哲学原理、哲学史,全面准确、深入系统地掌握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
把马克思主义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旦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蜕变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政治经济学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会跌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怀抱。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很多著作,都是把这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
如《资本论》既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是把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典范。
我国学者在学习、研究、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应把马克思主义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
编写一批马克思主义“专题史”教材。
我国已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经济学说史、政治学说史、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教材。
这些均可称为“通史”教材。
在我国很少见到就马克思主义某一基本原理而撰写的发展史教材,暂称之为“专题史”教材。
只有“通史”教材而没有“专题史”教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是不利的。
如高校哲学院系在本科生阶段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到硕士研究生阶段仍讲授此“通史”,这只能有量的扩张,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因此,高校哲学院系可编写一批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史”教材,如唯物主义各种形态的演变史教材、辩证法各种形态的演变史教材、哲学基本问题的发展史教材等。
也可以在本科生、研究生阶段分别讲授马克思主义发展“通史”和“专题史”,使教学由浅入深、由通到专,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和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搞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近些年,我国编写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教材。
但大多数导读教材有个通病,就是简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中的概念和观点,来说明和解释经典著作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这种做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容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原理简单化、教条化、凝固化;容易脱离经典作家个人的特点、风格和气派,以及其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具体历史背景、学术背景和语境,难以准确把握其原意。
某部经典著作或其中某些篇章,本来是用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阐明一个基本原理,有的导读教材却把这些基本观点分隔开来、孤立起来加以论述,使读者看不出经典作家论述的各种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应改进指导思想和写作方法,写出一批高质量的导读教材,帮助青年学生和党员干部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
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着的理论”。
他们在每一时期的理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当时需要回答的特定问题讲的,因而都具有相对性,都只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适用。
我们不能将其看作在一切条件下和一切范围内都适用的绝对真理,看作一经形成就永恒不变的僵死教条。
如《资本论》是马克思最为成熟的理论著作,而对于这部科学著作中的理论观点,恩格斯也认为不能把其绝对化,而应把它们看作是相对的。
这充分说明,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具有时代的
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是与时俱进的典范,他们总是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反思自己提出的理论,克服自己理论的时代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
我国学者应秉持这种态度,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来源:《人民日报》2015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