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 格式:pptx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27
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线段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情境导入:【设计意图】:猜谜游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谁有办法来量一量这根毛线的长度?”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1.温故知新:下面物体分别长多少厘米?铁钉长( )厘米 树叶长( )厘米2.猜谜游戏引入:(1)谜题:一根根,一条条,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有时弯,缝缝补补用得着。
(打一常用物)(2)预设:谜底:毛线3.变曲为直(1)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2)提问:“谁有办法来量一量毛线的长度?”预设:可以先把毛线拉直,然后用尺子测量长度。
学习任务一:亲身体验,感知线段【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中,感知线段。
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由此体会“直”是线段的一个基本特征。
从身边物体中找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说出生活中的线段,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
教学例61.感知线段的直。
(1)提问: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毛线,拉紧这根线,有什么感受?预设:变直了(2)提问:谁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把这根弯弯的毛线拉直呢?预设:1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2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3)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4)小结: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如果把它放松,它还是线段吗?预设:不是,它是弯的,不是线段。
(6)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
提问:把线段向不同方向拉后,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怎样可以判断?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板书:直的)2.感知线段有两个端点。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体验线段的特点。
2.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假设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情景导入】1.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知识点1 认识线段〔1〕感知线段的直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都在两端有两个头〕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其中A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②提问:这3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③小结:我们把像A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方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出示课题〕〔4〕稳固理解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①③④⑤是线段。
因为它们都是有两个端点,且是直的)知识点2 线段可以度量吗?〔1〕学生活动:尝试测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题第三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线段的特点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由他们自己发现的。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能触发学生探究思维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线段,关注“身边事”“身边物”,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身边问题。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可测量的,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的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加深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量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学具袋中放有牙膏盒,药盒,直的吸管,弯曲的吸管,铅笔,绳子,弯曲的铁丝等。
教学媒体选择PPT、图片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师:(出示一根弯曲的绳子)同学们,谁来量一量这根绳子的长度?指名学生上台测量。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看他是怎么测量的。
学生会将弯曲的绳子拉直,放在讲台上,再用尺子测量。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他在用尺子量之前,做了一件事。
(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6的情境图)师:要想测量出这根弯曲的绳子的长度,我们必须将它拉直,像这样拉直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奠定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基础。
二、实践操作,认识线段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学具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判断一下哪些物体是直的。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吸管、弯曲的吸管、铅笔、绳子、弯曲的铁丝等,从中迅速拿出自己认为是直的物体。
师:请大家互相检查谁拿对了,谁拿错了,相互之间说一说,并互相纠正。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课时内容教材第5~6页例6、例7及相关习题。
课时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量所给线段的长度。
难点:能用尺子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一根弯曲的绳子)同学们,谁来量一量这根绳子的长度?点名上台测量。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将弯曲的绳子先拉直,放在讲台上,再用尺子测量。
师:对,要想测量出这根弯曲的绳子的长度,我们必须将它拉直,像这样拉直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感受线段的直。
(课件出示)师: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如果把它放松,它还是线段吗?【学情预设】不是,它是弯的,不是线段。
师:我再把它拉直,现在是线段吗?【学情预设】是的。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
师:把线段向不同方向拉后,现在它还是线段吗?怎样可以判断?【学情预设】是线段。
看它直不直,是直的,就可以看作是一条线段。
(板书:直的)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说一说,再拿出来看一看。
【学情预设】铅笔、尺子……师:请大家互相检查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互相纠正。
教师巡视并指导评价。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
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小结: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把这两端看作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两个端点和之间的部分合起来就是一条线段。
像尺子的边、直的铅笔都有两个端点。
(老师在讲台上示范什么是点)师:接下来想一想,什么决定了线段的长短?同桌讨论一下。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3课时认识线段画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6、例7及第5页“做一做”、第6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例6由“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以及三个实物图直接形象地描述出了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由几条线段的直观图说明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例7教学画线段,用尺子量一量,标出线段的实际长度,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认识线段,形象、直观地感受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尺子量线段和按要求画整厘米的线段。
3.尝试同学互助的学习方式,会用语言正确阐述发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合作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欣赏数学中图形的简洁美。
教学重难点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用尺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教法与学法1.认识线段的教学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与生活实际结合,使学生感受、理解线段。
让学生分层认识线段以及与线段有关的简单问题。
2.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让每个学生通过比较来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如:画线段时,有三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是学生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就有了成功的体验。
承前启后链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谜语导入: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猜谜语?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来猜一个谜语: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
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这是什么呢?生:线。
师: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画线段)【品析: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线段的学习状态。
】游戏导入:玩绳子。
规则:将一根绳子摆放出不同的形状。
学生汇报摆出的绳子的形状、特点。
(如果有学生摆出直的,则直接导入新课;如果没有,教师可以直接展示直的,说明这样摆放用的时间最短,而且最简洁)这样拉紧的一段绳子,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 3 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5、6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1.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 体验线段的特点。
2. 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2.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 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知识点1 认识线段(1)感知线段的直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都在两端有两个头)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其中A 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②提问:这3 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③小结:我们把像A 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如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出示课题)(4)巩固理解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①③④⑤是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