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15
第四课时《认识线段和画线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会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有两个端点;并会辨别线段。
2.能用刻度尺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知道线段是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认识线段分为四个层面由具体到抽象。
第一,用直观图和文字说明: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第二,用文字和图示的方法介绍:黑板的边、课桌的边、书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第三,给出线段的图,用文字说明这些都是线段。
第四,用文字说明: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并要求量出给出的线段长几厘米。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课件出示复习题目。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填一填。
(1)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
(3)80厘米+20厘米=()米。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订正。
二、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
师:妈妈购物回家,共有三条路,妈妈走哪条路最近?(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想一想,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呢?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2、提问:两条线,哪条长?(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两条线,一条直的,一条弯曲的,如何知道这两条线是否一样长?生:用手捏住弯曲的线的两端,用力拉紧,然后和另外一条直的线比较。
教师边动手边讲解,让学生发现这两条线一样长。
同时强调,像这样的拉直的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线段。
(揭示课题:认识线段和画线段)三、探究新知1.出示例6。
线段有哪些特征?(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5)师提问:线段有哪些特征?2、列举实物感知线段。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说课稿新河小学邹红教材分析:《认识线段》属于空间概念范畴,是教学测量长度的基础,为以后学习面积和体积做好知识准备。
本节教学由例6 “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做一条线段”引出线段,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线段“直的”特点。
然后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的边,进一步感受线段“直的”特点。
接着,教材中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说明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例7则讲授了用尺子画线段的方法。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不是太强,要使他们对线段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
但学生们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为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有利因素。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体验线段的特点。
2.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
教法学法:教学中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拉线段——找线段——画线段——数线段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流程:1、在习题中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我先出示习题,指名学生回答,之后再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
这样设计,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了一下巩固。
再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物体的方法,为这一节课的画线段打下基础。
2、活动中感知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1)设计“找线段”活动,让学生感知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从而很自然地得出线段是:直的这个特点。
再通过课件上线段的图片,再找一找彭图片上多出来的地方,让学生感知到线段还有有两个端点。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3课时认识线段、画线段教学内容:教材P5~6例6、例7。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
用刻度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
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一)感知线段的特征1.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它变直?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
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板书:线段)2.看看线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指导:直的、有两个点。
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3.出示拉直的绳子。
提问: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为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4.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
(二)完成“做一做”(三)找线段小组讨论汇报。
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
(四)连线段、数线段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小组讨论汇报。
(五)量线段和估线段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5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
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六)画线段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画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学反思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认识到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
在丈量线段时,口中都说从0开始量,但在操作时又会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去量,有的学生会从尺子最左端没有刻度除量起,有的学生会随意的放置尺子量起等等,这些错误都需要老师去提醒,以后还要加强练习。
画线段往往会出现有点歪曲的现象,不是说他不知道线段是直的,只因为在动手画的时候尺子往往会移位了,学生年纪小,左手一般没有太大的力气,右手拿着铅笔比着尺子画的时候,可能左手会动,也有可能与刚开始画有关系,一些学生画出来的线段是弯曲的,以后我们也会加强画线段的练习。
大学路小学赵媛媛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将化成小数后,小数点后第2015位上的数字是()。
A.2B.4C.5D.82.14本书借给4位小朋友,总有一位小朋友至少可以借到( )本书。
A.14 B.4 C.2 D.13.一张正方形的桌子可以坐4人,同学们吃饭的时候把桌子拼在—起,如下图,那么8张桌子可以坐多少人?()A.23 B.18 C.25 D.244.在一条线段中间另有6个点,则这8个点可以构成( )条线段。
A.21 B.28 C.3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B.今天的温度为0,就是今天没有温度C.0没有倒数,所以的0的倒数是06.数甲是数丙的倍数,数乙也是数丙的倍数,那么()。
A.甲与乙的最大公因数是丙B.甲一定等于乙C.甲与乙必有公因数丙D.甲与乙必有公倍数丙7.下列图形不是左面的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A.B.C.D.8.如果0﹤a﹤1,则,,从大到小排列是()。
A.﹥B.C.D.﹥﹥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条射线长50米 B.一年中有6个大月,6个小月 C.:和4:3能组成比例10.要反映六年级学生在体育健康测试中各个项目合格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情况,最好选用( )。
A.扇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条形统计图二、填空题11.圆柱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大________倍。
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1.3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2. 培养学生运用直尺画线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和特征2. 画线段的方法3. 线段的测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和画法。
2. 教学难点:线段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由两个端点连接而成的,我们称这种图形为线段。
2. 讲解线段的概念和特征(1)教师讲解线段的定义:线段是由两个端点连接而成,有限长。
(2)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如:直、有限长、有两个端点等。
3. 学习画线段的方法(1)教师示范如何用直尺画线段。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画线段。
(3)学生独立完成画线段的练习。
4. 学习线段的测量(1)教师讲解如何用直尺测量线段。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测量线段。
(3)学生独立完成测量线段的练习。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线段的定义、画法和测量方法。
6.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线段,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线段的概念、画法和测量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加强学生对线段特征的把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板书设计1. 线段的定义:由两个端点连接而成,有限长。
2. 线段的特点:直、有限长、有两个端点。
3. 画线段的方法:用直尺连接两个端点。
4. 线段的测量: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七、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线段概念、画法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观察、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 3 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5、6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1.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 体验线段的特点。
2. 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2.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 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知识点1 认识线段(1)感知线段的直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都在两端有两个头)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其中A 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②提问:这3 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③小结:我们把像A 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如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出示课题)(4)巩固理解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①③④⑤是线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个人租房协议书合同租房对现在年轻人来说都不陌生,带来的麻烦也不少,那么和房东签订租房合同时该注意哪些事项,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呢? 以下是由PQ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个人租房协议书合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个人租房协议书合同(1)甲方(出租方) 身份证号码乙方(承租方) 身份证号码现经甲乙双方充分了解、协商,一致达成如下租房合同:一、房屋的坐落、面积、装修及设施、设备:二、租赁期限:,即年月日至年月日。
三、租金及交纳时间:每月元,乙方应每月付一次,先付后住。
第一次乙方应于甲方将房屋交付同时,将房租付给甲方;第二次及以后付租金,乙方应提前一个月付清。
四、租房押金:乙方应于签约同时付给甲方押金元,到期结算,多余归还。
五、租赁期间的其他约定事项:1、甲乙双方应提供真实有效的房产证、身份证等证件。
2、甲方提供完好的房屋、设施、设备,乙方应注意爱护,不得破坏房屋装修、结构及设施、设备,否则应按价赔偿。
3、水、电、煤气、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等的使用费及物业、电梯、卫生费等所有费用都由乙方支付。
入住日抄见:水度,电度,煤气度。
所有费用乙方应按时付清。
4、房屋只限乙方使用,乙方不得私自转租、改变使用性质或供非法用途。
租下本房后,乙方应立即办好租赁登记、暂住人口登记等手续。
若发生非法事件,乙方自负后果。
5、合同一经签订,双方都不得提前解除。
租赁期内,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继续履行本合同的,本合同自然终止,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6、甲乙双方约定,乙方如需开具房租发票,因此产生的税费由乙方支付。
7、此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协商解决,并作出补充条款,补充条款与本合同有同等效力。
双方如果出现纠纷,先友好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8、本合同经签字(盖章)生效,本次租赁中介即告成功,乙方应立即支付丙方中介费元,逾期三天不付将被视作乙方违约,乙方除按约立即支付丙方中介费外,自愿另行支付丙方中介费等额的违约金,违约金不足以弥补丙方损失的,乙方须另行给予丙方赔偿。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主题:《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课时:第3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计者:吴桂芳郑州市郑东新区杨桥中心小学一、课程标准要求1.学段目标: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课程内容: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二、学情分析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
在上课之前我抽取了20名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发现有10%的学生知道线段这个词,有5%的学生知道线段是直的。
50%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
本节课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初步认识线段,能说出线段的特征,体验画线段的方法。
三、学习目标(一)能用语言描述什么是线段,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能用刻度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CS)(二)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能说出线段的特征。
(CS)四、评价任务(一)观察线段,小组交流汇报线段有哪些特点。
(DO1)(二)探究怎样用尺子画线段,并测量自己所画线段的长度。
(DO2)五、资源与建议(一)对教材的简单分析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
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比较严格的定义到高年级再予以介绍。
教材在教学线段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
并通过让学生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让学生了解到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然后教材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练习一的第7题),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直的特征。
(二)设计思路根据本节课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在设计学习过程是,力求体现以下两点:1观察体验,直观感知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2)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学反思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认识到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
在丈量线段时,口中都说从0开始量,但在操作时又会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去量,有的学生会从尺子最左端没有刻度除量起,有的学生会随意的放置尺子量起等等,这些错误都需要老师去提醒,以后还要加强练习。
画线段往往会出现有点歪曲的现象,不是说他不知道线段是直的,只因为在动手画的时候尺子往往会移位了,学生年纪小,左手一般没有太大的力气,右手拿着铅笔比着尺子画的时候,可能左手会动,也有可能与刚开始画有关系,一些学生画出来的线段是弯曲的,以后我们也会加强画线段的练习。
大学路小学赵媛媛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A.平行四边形B.梯形C.长方形2.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A.圆的半径B.圆的直径C.圆的周长D.圆周长的一半3.一个整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5万,那么这个数最大是()A.59999B.50999C.54449D.549994.下图中,BC的长度是6厘米,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厘米。
A.3厘米B.4厘米 C.6厘米D.12厘米5.循环小数8.1503503……它的小数部分第100位数字是()。
A.1 B.3 C.5 D.06.一件商品“买四赠一”相当于打()折A.4 B.5 C.7 D.87.甲数的和乙数的相等。
甲数与乙数成()关系。
A.成正比例关系B.不成比例C.无法确定8.下列立体图形,截面形状不可能是长方形的是()A.B.C.9.某品牌手机打“九折”出售,后又涨价10%,与原价相比较,()。
A.比原价贵B.与原价相等C.比原价便宜D.无法判断10.保存酒精溶液的容器的盖子不小心被打开了,第一天酒精蒸发了,第二天蒸发了剩下的,这时容器内剩下的酒精占原来的()A. B. C. D.二、填空题11.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全国人口数量为1390080000人,这个数读作(____)人,四舍五入到亿位是(____)亿人.12.一种大豆的出油率是25%~35%,80千克这样的大豆最少可出油(_______)千克,如果要榨出105千克油,最少需要大豆(________)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