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中邮电通讯消费
- 格式:ppt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41
(一)旅游消费的概念指人们在旅行游览过程中,通过购买旅游产品来满足个人发展和享受需要的行为和活动。
(二)旅游消费的性质它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属于个人消费的范畴。
因此,旅游消费具有如下三种基本性质:1、精神性:2、高层次性:3、个人性:2.旅游消费的特点(一)综合性:1、从消费对象看;2、从消费内容看;3、从消费层次看;4、从消费效用看。
(二)劳务性旅游消费中,服务消费占主导地位。
服务又称劳务,它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始终(主要包括导游服务、翻译服务、交通服务、住宿服务等等)。
(三)时空统一性旅游消费与旅游产品的生产(服务)、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即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离性。
(四)不可重复性物质产品可以一次购买,反复消费。
旅游产品只能一次购买,一次消费。
这是由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和不可储存性决定的。
(五)伸缩性(富有弹性)1、旅游消费是具有无限性的消费。
2、旅游消费是高层次性的消费。
3、旅游消费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极为敏感多变。
(六)互补性和替代性旅游消费的综合性使得构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个部分具有互补的性质和可替代的性质。
3.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旅游消费是旅游经济运行的源动力1、从国民经济运行整体看,消费是生产的目的,而生产决定交换和分配,因而消费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源动力。
2、同理,旅游消费也是旅游经济运行的源动力。
三.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旅游消费是旅游需求得以满足和实现的必要条件旅游需求有现实与潜在之分。
要想使后者转变为前者,一方面要在生产、交换环节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当条件具备时,关键就在于人们是否愿意和能够立即采取旅游行为(即参与旅游消费)。
三.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旅游消费是旅游产品价值和旅游企业收入实现的过程1、商品价值的实现,就是耗费在商品中的个别劳动被承认为社会劳动的过程。
只有产品卖出去了,这一过程才算初步完成。
1.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2.旅游产品是指旅游市场上,有旅游经营者向旅游消费者提供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3.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能给旅游业带来各种综合效益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
4.旅游服务市旅游产品的核心,主要包括导游服务、酒店服务、交通服务和商品服务。
5.旅游设施是直接或间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所凭借的物质条件,一般分为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两大类。
6.旅游购物品是旅游者在异地购买并在途中使用、消费或携回使用、送礼、收藏的物品。
7.旅游需求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对某一旅游产品的需求随该产品的价格变动呈反方向变化,随人们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8.可行性研究就是对拟定的投资项目在未来能否带来经营上和经济上的效益而对市场和经济前景进行的研究,以确定投资项目在技术上、开发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9.旅游市场广义上讲就是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狭义上讲就是旅游客源市场。
10.旅游统包价格是指旅游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一次性购买旅行社推出的某条旅游线路的价格。
11.旅游企业跨国经营就是旅游客源国直接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投资,建立旅游企业或开办各种形式的分支机构的行为。
12.乘数效应是指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互联系,任何部门最终需要的变动都会自发地引起整个经济中产出、收入、就业等的变动。
13.旅游消费者的最大满足是指旅游者在支出一定时间和费用的条件下,通过旅游消费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最佳感受。
14.旅游经济效益是在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占用、投入、消耗与成果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旅游业的经营成果—生产要素的占用与消耗旅游经济效益=生产要素的占用与消耗15.狭义的旅游经济结构是指旅游产业结构,即旅游产业内部满足游客不同需要的各行业之间在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在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中国入境游客境内消费情况综合分析1中国入境游客境内消费情况综合分析为科学准确地反映2011年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国家旅游局组织实施了“入境游客花费情况抽样调查”。
调查的有关情况、数据及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一、入境游客抽样调查情况“入境游客花费情况抽样调查”是纳入《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的国家调查项目。
调查工作于2011年3月至7月在全国139个城市的主要边境口岸、旅游住宿单位、长江游船和部分接待入境游客的旅行社进行。
在国家统计局、公安部、民航局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经过各地旅游统计人员辛勤工作,按计划圆满地完成了现场调查、问卷审核、数据录入、资料汇总等工作。
问卷按6种语种(即中、英、法、日、朝、俄)印刷。
本次调查的计划样本量为43000人,其中:口岸调查过夜游客11400人、一日游游客3800人;各省(区、市)饭店调查27600人,长江游当年入境外国人的1.28‰;香港同胞占当年入境香港同胞的0.09‰;澳门同胞占当年入境澳门同胞的0.11‰;台湾同胞占当年入境台湾同胞的0.88‰。
具体情况如下:1.按客源地分在2011年抽样调查的48934名入境游客中:外国游客34594人,占70.7%;香港同胞7071人,占14.5%;澳门同胞2660人,占5.4%;台湾同胞4609人,占9.4%。
2.按旅游方式分在48934名入境游客中,团体游客18337人,占37.5%;零散游客30597人,占62.5%。
3.按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分在48934名被调查的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45066人,占92.1%,一日游游客3868人,占7.9%。
4.按性别分在接受调查的48934名入境游客中,男性游客28541人,占58.3%;女性游客20393人,占41.7%。
(二)入境游客在境内花费及构成情况2011年入境过夜游客在境内人均天花费总水平比上年有所提高,其中,外国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台湾同胞的人均天花费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长。
宁夏旅游经济发展年度统计公报(doc 8页)2011年宁夏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2月1日)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实施旅游兴区战略,打造“西部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黄金发展期初年。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强化“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形象宣传,实施了“2011中华文化旅游年”主题活动和“走出去、请进来”等战略,坚定信心,克难奋进,创新方式,积极应对,稳步推进全区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旅游接待总体情况2011年,全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发展迅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
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总人数达1169.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 ;实现旅游总收入84.21亿元,增长24.2%。
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167.6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3.81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和24.6%。
全区旅游住宿设施平均床位出租率65.0%。
(一)入境旅游2011年,全区星级旅游饭店(宾馆)接待过夜入境旅游者达19479人次,增长8.3%。
其中,接待外国人13659人次,增长6.2%。
全区星级旅游饭店(宾馆)接待过夜入境旅游者人天数为38893人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其中,外国人为29251人天,增长11.1%,占总人天数的75.2%,港澳台同胞为9642接待国内游客人均花费额元717.741012.15516.44554.05399.39611.70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194791441362278310012660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619.57488.2317.6127.4320.2666.04(五)旅游景区(点)接待情况2011年,全区现有旅游景区(点)近百家,接待游客1206万人次。
年接待量20万人次以上的景区(点)有:沙湖旅游区、沙坡头旅游区、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夏陵、黄沙古渡、水洞沟、中华回乡文化园等。
重庆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分析一、旅游业对重庆国民经济效益分析:旅游收入是指旅游接待部门(或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销售旅游商品而获取的全部货币收入,它分为基本旅游收入和非基本旅游收入。
旅游收入对旅游目的地国民经济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1.、旅游收入的直接贡献,由于旅游收入会被纳入到地区经济收入核算中,所以旅游收入的增加会促进地区经济收入的增加。
2.、旅游收入的间接贡献,如旅游者的邮电通讯费、购物费、娱乐费等。
由于旅游业是与其他相关行产业高度相关的综合型产业,旅游消费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从而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因此旅游业会间接带动旅游目的地国民经济的增长。
表5: 1990年-2013年重庆市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年份旅游总收入/亿元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比例%1990 2.2 327.75 0.67 1991 3.34 374.18 0.89 1992 4.25 461.32 0.92 1993 6.11 608.53 1.001994 7.08 833.6 0.85 1995 7.34 1123.06 0.65 1996 49 1315.12 3.73 1997 73.4 1509.75 4.86 1998 90.17 1602.38 5.63 1999 108.3 1663.2 6.51 2000 148.54 1791 8.29 2001 177.6 1976.86 8.98 2002 219.62 2332.86 9.41 2003 203.92 2555.72 7.98 2004 259.77 3034.58 8.56 2005 301.12 3467.72 8.68 2006 346.18 3907.23 8.86 2007 444.12 4676.13 9.50 2008 561.53 5793.66 9.69 2009 703.23 6530.01 10.77 2010 917.85 7925.58 11.58 2011 1268.62 10011.37 12.67 2012 1662.15 11409.6 14.57 2013 1771.02 12656.69 13.991990年-2013年重庆市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246810121416 年份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比例%从表5中可以看出,重庆市旅游总收入、地区生产总值GDP 、旅游业收入占GDP 比例逐年呈递增趋势,2004年-2012年9年旅游业收入占GDP 比例连续递增,但2013年比例下降0.58个百分点,而且2012-2013年均超过10%,但不足15%,说明重庆旅游业对GDP 直接贡献存在但不显著。
目录一、当年旅游统计数据1.全省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1-12.全省各市旅游消费总额与GDP情况………………………………………1-23.全省各市国内游客接待消费情况…………………………………………1-34.全省各市入境游客接待消费情况………………………………………1-45.全省各市游客人均花费情况……………………………………………1-56.全省国内旅游客源分布……………………………………………………1-67.全省入境旅游国际客源分布………………………………………………1-78.全省国内游客花费构成……………………………………………………1-89.全省入境游客花费构成……………………………………………………1-9二、历年旅游统计数据1.全省旅游消费总额……………………………………………………………2-12.全省国内旅游主要指标情况…………………………………………………2-23.全省入境游客消费及全国排名……………………………………………2-34.全省入境游客人数及全国排名……………………………………………2-45.全省入境外国游客及港澳、台同胞人数…………………………………2-56.全省“黄金周”旅游接待及消费………………………………………………2-6三、国民经济相关主要数据1992-2016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3-1全省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16年2015年增长% 旅游消费总额(亿元) 8030.7 7062.5 13.7 #入境游客消费(亿美元) 30.6 29.0 5.8 国内游客消费(亿元) 7399.6 6505.1 13.8 居民出游前后旅游消费(亿元) 425.4 376.7 12.9 接待游客总人次(万人次) 71201.8 65506.3 8.7 #入境游客(万人次) 485.5 461.0 5.3 国内游客(万人次) 70716.5 65045.4 8.7 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次数(次) 3.4 3.1 10.7说明:从2014年开始,旅游经济总量采用消费总额口径。
关于我国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的思考内容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的战略有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旅游业和每一个战略都有直接关系,近十年旅游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它的战略性优势。
本文主要分析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和意义,以对加快发展旅游业有所启示。
关键词:旅游业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一直被誉为“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一项具有全球意义的经济现象。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务院2009年11月3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开章明义第一句就是“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在“总体要求”中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这样高度的定位表现出旅游业被作为新时期重大战略举措,放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全局中更重要的位置。
当前我国经济的战略方向非常明确,就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还有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和每一个大的战略都有直接关系,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功能充分体现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和意义。
具体表现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持续扩大旅游业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旅游产业不仅成为第三产业的经济支柱,更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
2003-2007年五年间,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率和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逐年递增,即我国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呈加速度增长态势,且增长率均大于10%。
而旅游收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虽然自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旅游业带来一定的冲击,2009年上半年的甲型H1N1给旅游业带来重创,但这种负面作用是暂时的。
名词解释:旅游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指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旅游需求:就是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人们为了满足其对旅游活动的欲望,愿意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所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旅游需求就是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
旅游需求规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对某一旅游产品的需求随该产品的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化,随人们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变动成同方向变化。
旅游需求弹性:旅游需求对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反应程度。
具体包括旅游需求价格弹性和旅游需求收入弹性。
旅游供给:旅游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旅游经营者愿意并且能够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供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旅游需求;旅游供给必须是有效的供给;旅游供给是由基本旅游供给与辅助旅游供给两大类组成。
旅游供给规律:旅游供给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稳定性;旅游供给曲线会受其它影响因素的作用发生变动。
旅游市场:广义指在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狭义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中存在的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
即,狭义的旅游市场就是旅游客源市场。
旅游市场形成具备的四个要素:旅游者、旅游购买力、旅游购买欲望、旅游购买权利。
旅游价格:旅游价格是旅游者为了满足旅游活动的需要所购买的旅游产品的价格,是旅游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及相关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旅游消费效果:在旅游者的消费过程中,投入与产出、消耗与成果、消费支出与达到消费目的之间的对比关系,就是旅游消费效果。
旅游者消费最大满足:旅游者消费的最大满足是指旅游者在支出一定时间和费用的条件下,通过旅游消费获得的精神上与物质上的最佳感受。
黑龙江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化分析————————————————————————————————作者:————————————————————————————————日期:黑龙江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化分析-旅游管理黑龙江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化分析张莎基金项目:2014年黑龙江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五大连池风景区生态旅游规划实例分析”;2014年黑龙江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突发事件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201410212024)。
本文引入旅游消费倾向率、结构指数两个指标,采用2002年—2011年调查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化。
结果发现黑龙江省入境旅游消费和结构指数“一升一降”,旅游交通倾向率为正向趋势,游览费和娱乐费在波动中上升,旅游购物呈现较大幅度下降,餐饮和住宿费有所下降,其他花费波动较大,下降趋势明显。
一、概念解析从旅游经济学的角度,旅游消费是指旅游者在旅行和游览过程中,为了满足其自身发展和享受的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
对于旅游者而言,旅游消费是个人的支出和花费;而对于旅游企业和国民经济而言,则是旅游收入,这就构成了国民经济的循环和流转。
入境旅游消费具体指入境旅游者在中国(大陆)境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全部花费。
从旅游的六大组成要素看,旅游消费包括了餐饮费、住宿费、购物、交通、游览、娱乐,其中餐饮、住宿、购物等属于物质消费,而交通、游览、娱乐和其他属于非物质消费,整个入境旅游消费既包括物质消费也包括非物质消费。
旅游消费结构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消费资料(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服务)的比例关系。
按旅游消费不同用途,旅游消费结构可分为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
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饮食支出、住宿支出、交通支出、游览支出等。
非基本旅游消费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并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旅游购物支出、娱乐休闲支出、邮电通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