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5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理解本文的主旨和情感。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为真理、为正义而敢于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演讲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增强感染力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体会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理解其献身精神的内涵。
(2)模仿本文的语言风格,进行简单的演讲创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呢?比如说在班会上发言,或者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非常著名的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来感受闻一多先生在特殊时刻的慷慨激昂和正义凛然。
(二)背景介绍在进入文本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演讲的背景。
那是 1946 年 7 月 11 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
7 月 15 日,闻一多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参加了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这篇慷慨激昂的演讲。
然而,就在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也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这篇演讲,真的成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讲演。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闻一多先生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学生朗读后,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这篇演讲主要是闻一多先生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表达了对李公朴先生的深切哀悼和对反动派的愤怒谴责,同时也呼唤广大人民群众起来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咱们再来细细品味一下文中的语言。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举例讲解,如“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通过“无耻”与“光荣”的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和李公朴先生的英勇正义。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在生与义不能两全的情况下,该做出何种选择呢?文天祥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谭嗣同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们的精神烛照千古。
今天,我来学习闻一多先生即兴做的《最后一次讲演》,看看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面对敌人的枪口,做出了什么选择。
【学习目标】1、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2、体会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为了真理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huá],湖北浠水人。
现代诗人、学者和坚强的民主战士。
1920年7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跨入中国诗坛。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
这本诗集反映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爱和对黑暗现实极端的恨。
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这是他的代表作,面对苦难的祖国,严峻的现实,他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加炽烈,而虚幻的唯美主义的成分减少了。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背景链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
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
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
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
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文体知识】演讲词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用于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上,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论述。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及结构。
o学习并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斗争精神。
o体会文章中强烈爱憎情感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演讲技巧。
o小组合作,探讨演讲词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o借助影视资料,还原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正义的情感。
o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o领会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技巧及语言表达特点。
o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包括针对性、鲜明性、通俗性和鼓动性。
•难点:o理解演讲词中情感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o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具有感染力的演讲词。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o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视频资料。
o相关历史背景图片及文字资料。
o幻灯片演示文稿。
•预习任务:o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o查找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导入语:o播放《七子之歌》片段,引出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
o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对,是闻一多先生。
他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学者,还是一位勇敢的民主战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演讲——《最后一次讲演》。
2.背景介绍:o简述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o介绍李公朴先生及他被暗杀的事件。
o指出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演讲的历史背景。
二、检查预习(10分钟)1.字词注音:o展示加点字的注音,让学生上黑板完成。
o卑劣(bēiliè)、诬蔑(miè)、卑鄙(bǐ)、离间(jiàn)、蛮横(mánhèng)、赋予(yǔ)。
2.词语解释:o卑劣:卑鄙恶劣。
o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o挑拨离间: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三、整体感知(15分钟)1.朗读课文:o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演讲的激情和力量。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合集5篇)【篇一】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体会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记住词语写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卑劣():卑鄙恶劣。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2.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3.本文的体裁以及特点?4.本文语言的口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其表现如下:(1)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
(2)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3)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彩强烈。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对应语句。
二、合作探究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6.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7.文章第一段中“这成什么话?”第二段中“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篇二】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原文及其意义,学习怎样珍惜时间,守护生命。
2. 了解赵雷的《最后一次讲演》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及歌词中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怎样珍惜时间,守护生命?
2. 歌曲《最后一次讲演》背景故事及歌词中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
A. 导入新学知:呈现一组图片,其中一张是《最后一次讲演》的封面照片,另外两张是生活场景的图片,通过图片呈现“珍
惜时间”的主题。
B. 感性理解:播放赵雷的《最后一次讲演》MV,学生跟读歌词,听取赵雷的对白。
C. 探究问题:教师出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原文,并解
释其意义,引出当前社会中时间都被物质所左右的问题,教师也可以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让学生参与交流,分享他们的时间
管理方法和看法。
D. 分析歌曲:分析歌曲的背景故事《最后一次讲演》和歌词,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
教师解释一些重难点的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含义。
E. 独立思考:学生就“怎样珍惜时间,守护生命”这一主题进行独立思考,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写一篇文章,分享他们的时间管理之法,表达对生命的珍惜及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悟。
F. 总结课堂:回顾全堂课,总结学会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展
示自己写的文章。
四、板书设计
主题:珍惜时间
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歌曲:《最后一次讲演》
背景:意外去世的讲师
主题:人生短暂,珍惜时间
五、教学资料
1.《最后一次讲演》MV
2. 赵雷的《最后一次讲演》歌词
3.相关课件、图片展示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原文。
13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文本研读】这是一篇即兴演说词,充满了爱国热忱,战斗的激情。
闻一多先生用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讲演,揭露了反动派的无耻恶行,歌颂了李公朴,歌颂了人民的力量。
部编本八下语文第四单元是关于演讲的活动探究单元。
分为三个任务单。
本节课是专门针对任务一来设计的。
单元导读部分特别强调“学习演讲词”。
演讲与议论文不一样,目的是使听众了解自己的观点,很少进行复杂的论证,思路容易辨识,严密性要求不像一般议论文那么高,重视现场感,交际属性较突出。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文本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教学重点)2.通过比较诵读掌握即兴演讲的特点(教学重点)3.通过揣摩演讲者的语言,能说出言语形式及技巧(教学难点)4.感受并体验演讲者浓烈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学习目标】语言目标:通过品析语言,掌握演讲词的特点。
思维目标:明确作者的演讲思路,画出演讲者演讲的思维导图,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价值目标:在了解作者和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演讲。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学前准备(屏显):演讲:讲,是说话。
演,是需要有肢体语言和表情来配合的。
演讲,就是在公开场合下向听众讲解知识或者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思想观点的口头表达形式。
演讲词特点:1.针对性,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要明确听众,文稿要针对自己的听众。
2.鲜明性,演讲稿是发表作者观点的讲话文稿,因此作者的观点一定要鲜明,要让听众清楚的理解到作者的观点。
3.条理性,表达观点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明白,有逻辑。
4.情感性,演讲目的是为了鼓动群众,让听众认同演讲者的观点。
一、背景导入【播放视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追悼会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痛斥反动派!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重难点)2.体会语言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自主预习1.作家作品。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湖北黄冈浠水县人。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读准字音。
卑劣(liè) 诬蔑(miè) 卑鄙(bǐ)离间(jiàn) 蛮横(hèng) 赋予(fù)3.理解词义。
卑劣:卑鄙恶劣。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赋予:给予。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制造恐怖、慌、害怕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演讲稿。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充满激情,表达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感受他的精神风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他们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生平事迹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同时,学生可能对演讲稿这种文体的特点和结构不够熟悉,需要通过讲解和示例来帮助他们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陶行知先生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感受他的精神风貌。
2.辅助难点: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阐述他的教育理念。
2.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从中得出结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他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情感,理解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得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死就比泰山还重,因为他为国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彪炳史册,烛照千古。
今天,我来学习闻一多先生即兴做的《最后一次讲演》,体会他如火山喷发一般不可阻遏的情感。
【学习目标】1、把握讲演词的特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4、感受闻一多追求真理、大义凛然的精神气概。
【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年-1946年),原名闻家骅[huá],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湖北浠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背景链接】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这种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会上,他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文体知识】演讲词也叫讲演词、演说词,属议论文体裁。
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辩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2.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论能力;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2.掌握辩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论能力;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学生自主阅读《最后一次讲演》文本,并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及主题进行简要介绍。
2.了解辩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教师讲解辩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包括论点、论据、反驳和结论等四个部分。
3.阅读文本并分析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并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
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阐述文章中的人物特征和风格表现。
4.模仿辩论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通过模仿辩论文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要求学生掌握论点、论据、反驳和结论四个部分的写作方法。
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条理清晰、文字通顺、表述准确。
5.练习口头表达和演讲技巧让学生进行小组辩论,要求学生按照辩论文的结构,发挥自己的主张,通过争辩比较、论证、反驳,达到辩论的目的。
教师在辩论过程中引导,指出学生在表达、语言运用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不足,并进行指导和辅导。
6.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课堂内容、自己的表现和收获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和提高方案。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1.教师对学生小组辩论的表现进行评分;2.学生写作的作品评分;3.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4.在下一堂课的小组辩论中,根据对本堂课的反思和总结,能否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课堂黑板、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辩论文来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最后一次演讲》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最后一次演讲》教案最后一次演讲预习目标:1、扎实掌握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2、了解演讲词的特点3、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预习重点:1、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的扎实掌握2、本文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预习难点:1、结合本文理解演讲的特色2、演讲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思想感情的理解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2、解释下列词语:(4分)(1)卑劣:(2)毒手:(3)诬蔑:(4)蛮横:3、文学常识填空:(1分)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
湖北省浠水县人。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2、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3分)3、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1、略2、(1)卑鄙恶劣(2)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3)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4)(态度)粗暴而不讲理3、民主战士二、1、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3、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
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
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导学案学习目的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设想一、本文是一篇讲演词,可采取课前预习,课堂朗读,讨论,课后练习,掌握本文的思想内容和文体特点。
二、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要让学生体会本文口语的特点和语言的感情色彩。
《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两课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两课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两课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阅读策略,理解短文大意以及文中的细节信息。
2、了解主人公愤怒的原因,理解文章传达的思想。
3、通过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对难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语境词汇意义的理解能力。
2、学生熟练掌握短文中的每个细节信息,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以及文章传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1、学生认识和理解有挑战性的单词与句子,提高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2、准确的对比英语的语法现象,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体系结构的认知,提高其英语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口语出版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具体情境。
2、通过组织朗读和听力练习,提高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敏感度。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其思维深度,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Step1.导入1)T. 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and share the experience of the last speech or performance they’ve ever done.2) T. Show the video of the best speech ever andenjoy the speech together.Step2. Skimming1) T. Ask students to skim the passage quickly to get a general idea about what the article is about.2)Check each group’s results and praise.Step3.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1) T.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 some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in pairs.2) Check the answers, ask for their reasons and give feedback.Step4. Vocabulary1) Ask students to look at some difficult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passage, and then write them down.2) Ask them to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ir definitions, using the context.3) Check the answers and give examples.第二课时:Step5. Detailed Reading1)T.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gain and find out the emotional changes of the hero.2)T. Ask students to infer the reasons and effects of the hero’s emotional changes.Step6. Critical Thinking1) T.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in groups and then summarize their opinions2)T. Lead a class discussion about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 by encouraging critical thinking.Step7. Homework1)Giv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passage and ask them to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to share with the whole class.2)T.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class.教学反思:在这次精品教案的设计中,我试图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满足他们的认知需要,并同时充分激活他们的思维活跃,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优质课文。
课文内容主要是作者在最后一次讲演中,向学生们传达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学生们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课文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和分析简单的文章内容。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所涉及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并能够从中得到启示。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背诵课文《最后一次讲演》。
2.能够分析和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2.课文中所涉及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最后一次讲演》。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卡片: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们介绍课文作者和课文背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导入课文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课文文本,让学生们朗读课文,并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操练(10分钟)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们就课文中所涉及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们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们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进行思考和讨论。
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5篇)第一篇: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写一篇演讲词教学目标1通过总结本单元的课文,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结构及特点;2把握演讲词的写作技巧,能够恰当的在演讲词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增强感染力;3鼓励学生充满自信,扬起自信的风帆,乐观的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1通过总结本单元的课文,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结构;2把握演讲词的写作技巧,能够恰当的在演讲词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增强感染力;教学难点把握演讲词的写作技巧,能够恰当的在演讲词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增强感染力;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本单元的课文文体及特点导入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讲演》、谢冕的《富有的是精神》等都是演讲词。
那么什么是演讲词?演讲词俗称演讲稿、讲话稿,是演讲者在演讲前事先准备、供演讲时使用的,用来交流思想、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及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的、以议论为主的文稿。
一篇出色的演讲词可以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感染、打动读者或听众。
怎样写好演讲词呢?二把握特点小组结合本单元课文,讨论演讲词有哪些特点?1、针对性。
演讲要考虑特定的听众、演讲的环境、场合。
听众不同,环境场合不同,演讲就有不同的内容、方法。
2、鲜明性。
演讲要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见解及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就要立场鲜明、态度明确。
3、通俗性。
演讲是给人听的,稍纵即逝,听众对演讲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
要使听众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用简短的句子、口语化的语言,明白晓畅地表达。
4、鼓动性。
要达到宣传教育作用,演讲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富有鼓动性。
三演讲词的结构演讲词的结构,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部分:称谓-先外后内开端-开门见山/设问提要/引用名言警句/以故事、新闻、历史作引子正文/主体-从多方面/角度阐释讲题结尾-总结要点/赞扬勉励/感谢祝颂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