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05第五课
- 格式:doc
- 大小:210.50 KB
- 文档页数:7
《南水北调》(刘铁军摄)从有限中把握无限,从短暂中寻找生命的永恒。
哲学让我们参悟宇宙,体悟人生。
哲学让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
凭借主观能动性,人类在实践中将开启一个意义的世界,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屈原的《天问》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主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哲人上下求索。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科学地揭示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科学地揭示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四课探宄世界的本质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看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
如果用哲学的眼光来考察“世界究竟是什么”,我们就应当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从中探究其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Array质形态。
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高二级《生活与哲学》教学案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前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5-41 (第五课)学习目标:1、意识的本质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3、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特点、表现4、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课堂主体参与一一^堂教学]一、意识的本质1、从起源上看,意识是_______ 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不仅是发展的产物,还是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特有的机能。
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3、从内容上看,意识的内容来自于。
注意:意识的形式是的,内容是的.J■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______________ 的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一一错误的意识证明:P37 是先于而存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意识。
材料分析:贝尔是法国的著名作家。
一次,法国一家报纸举办智力竞赛,题目是:“如果法国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情况只允许抢救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在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以最佳答案得了金奖。
他的答案是:“抢救离窗口最近的。
”因为,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请你依据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贝尔的答案好在哪儿?二、意识的作用P38表现在(一)人能够能动地世界。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 」即2、意识活动具有和 o即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和(二)人能够能动地世界(意识的反作用)P40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作用:①正确的意识能够客观事物的发展;②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活动依赖于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的反作用。
意识对于活动具有和作用«①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使人;②的精神会使人 o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注意:意识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不能直接作用于物质。
【归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1】+【方法论】:物质意识;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使符合 _____________ 」2、【原理内容1】+【方法论】:意识对物质具有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客观事物的发展;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号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5.1意识的本质5.1.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因此,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5.1.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
条件反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是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特有的。
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5.1.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要形成意识,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号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5.1意识的本质
5.1.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因此,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5.1.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一些动物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
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
⑴对动物说“梅”,能不能使动物“止渴”?对动物谈“虎”,能不能使动物“色变”?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
条件反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是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特有的。
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5.1.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
⑴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人类的意识?
要形成意识,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将万水千山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
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相关链接
18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依然要此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
专家点评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来表达意识的概念是灵魂,这一点与古希腊人有着惊人的相似。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都用灵魂来表示意识,亚里士多德还著有《论灵魂》一书,专门讨论意识问题。
在灵魂之外,我们的祖先还用“精神”、“心”来表达意识,如庄子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陆九渊说:“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王守仁说:“心外无物。
”“意识”概念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形成的。
5.2意识的作用
5.2.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蜜蜂筑巢、蜘蛛织网等,表面看起来似乎有某种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其实不然。
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中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作为人体感官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那青山绿水、姹紫嫣红,那浩渺烟波、重峦叠嶂,等等。
透过人类意识这个“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有了“思维的眼睛”,人类就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专家点评
宇宙是无限的,它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相对于浩瀚的宇宙而言,它只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滴水珠。
因此,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
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延续,传递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因此,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5.2.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因而,它们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面对石头与电脑 面前有一块石头,请问:“是先有石头,还是先有人们对于石头的认识?”回答是很明确的:先有石头,然后才有关于石头的种种认识。
但是,如果把石头换成电脑,再问同样的问题:“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你会怎样回答? 石头和电脑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存在,石头是自然界演化而来的,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自然界本来没有电脑,它是人制造出来的。
大自然可以演化出一座珠穆朗玛峰,但是即使再过几亿年,自然界也不可能演化出一台电脑。
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极大的能动作用。
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从哪里来的?意识在人类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
界。
——列宁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名 言
贝多芬的音乐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
可是,这位天才作曲家,不到30岁就忍受着日益严重的耳疾的折磨,不到50岁就完全丧失了听觉。
凭着对音乐的挚爱,凭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与命运抗争,他在完全失聪的状态下创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
贝多芬的作品肯定了人类意志,表达了只有通过暴风骤雨和艰难困苦才能走向辉煌、走向胜利的高昂的进取精神。
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
5.2.3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相关链接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景十三王传》。
文中称赞西汉景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唐朝颜师古释“实事求是”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