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异丙醇胺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178.17 KB
- 文档页数:4
异丙醇胺检验标准(一)
异丙醇胺检验标准
概述
异丙醇胺是一种常用的纤维素溶解剂和表面活性剂,在制造化妆品、塑料和染料等方面广泛应用。
由于其化学性质的复杂性和危险性,需要进行标准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检验要求
外观检验
外观应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得有杂质和沉淀。
组分检验
异丙醇胺的纯度应在99.5%以上,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验其组分含量。
杂质检验
应检测异丙醇胺中的苯、丙酮、甲醇、氯仿、四氯化碳等杂质成分,并且质量分数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酸度检验
应检测异丙醇胺的酸度,酸度应在0.1%以下。
水份检验
应检测异丙醇胺的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应在0.2%以下。
检验方法
异丙醇胺的检验应遵循国家标准GB/T 9722-2006《异丙醇胺》的检验方法要求,包括外观检验、组分检验、杂质检验、酸度检验和水份检验等5项检验内容。
结论
异丙醇胺标准检验的目的在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并且检验结果应达到规定精度和准确度,以保障使用效果和使用安全。
注意事项
•异丙醇胺在使用和储存时,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需要穿戴防护用品;
•检验时,需按照检验方法操作,防止误差产生;
•异丙醇胺应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存。
总结
异丙醇胺检验标准的出台,为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提供了出色的保障措施。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确保生产合格的异丙醇胺,落实检验记录,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检验。
只有如此,才能在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n,n-二甲基-1,3-丙二胺测定标准?
答:n,n-二甲基-1,3-丙二胺测定标准有多种,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n,n-二甲基-1,3-丙二胺,需要用到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超声波清洗器、电子天平、离心机、容量瓶、移液管等设备和试剂。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包括样品制备、色谱条件选择、标准曲线绘制、样品测定等步骤。
通过比较标准品和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确定样品中n,n-二甲基-1,3-丙二胺的含量。
除了高效液相色谱法,还有其他一些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这些方法也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另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n,n-二甲基-1,3-丙二胺的测定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遵循当地的法规和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12.14•【文号】国食药监许[2010]479号•【施行日期】2010.12.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4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各有关单位:为加强对化妆品原料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命名,在卫生部发布的《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07年版)的基础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美国化妆品盥洗用品及香水协会2008年出版的《国际化妆品原料字典和手册(第十二版)》[International Cosmetic Ingredient Dictionary and Handbook Twelfth Edition(2008)]中所收录的原料命名进行了翻译,完成了《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以下简称《目录》),现予印发。
同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生产企业在化妆品标签说明书上进行化妆品成分标识时,凡标识目录中已有的原料,应当使用《目录》中规定的标准中文名称。
二、从2011年4月1日起,生产企业在申报化妆品行政许可时,申报材料中涉及的化妆品原料名称属《目录》中已有的原料,应提供《目录》中规定的标准中文名称。
三、《目录》未对收录的原料进行安全性评价,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使用原料,并对所使用原料的安全性负责。
四、对《目录》中收录和未收录的化妆品新原料,应当按照《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相关规定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附件: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附件: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前言为加强对化妆品原料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命名,在卫生部发布的《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07年版)的基础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美国化妆品盥洗用品及香水协会2008年出版的《国际化妆品原料字典和手册(第十二版)》[International Cosmetic Ingredient Dictionary and Handbook Twelfth Edition(2008)](以下简称《字典》)中所收录的原料命名进行了翻译,完成了《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以下简称《目录》)。
天然气脱硫技术工艺天然气含硫对系统环境影响很大,这就要求加大研究和开发节能、高效、环保的新型工艺技术,用于天然气净化等领域。
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天然气处理所需的各种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天然气脱硫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合乎标准的净化气。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天然气国家标准要求:一类气硫化氢≤6mg/m3,总硫≤100mg/m3;二类气硫化氢≤20mg/m3,总硫≤200mg/m3;而且是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国家环保局制定了GB16297-1996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对二氧化硫排放除限定排放速率外,还对排放浓度做了严格的规定:新污染源二氧化硫≤960mg/m3,现有污染源二氧化硫≤1200mg/m3,另外,由于天然气气质的变化,部分净化厂的适应性问题也很突出,需逐一加以改造。
由此可见国内天然气脱硫面领着十分繁重的任务,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开发出新型集成式脱硫新技术。
一、醇胺法是目前天然气脱硫中使用最多的方法。
该方法脱除硫化氢等酸气的过程主要为化学过程所控制,因此在低操作压力下,比物理溶剂或混合溶剂更适用。
常用的醇胺类溶剂有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二异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等。
一乙醇胺工艺:原料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与从塔顶部进入的贫胺溶液逆流接触脱硫净化后,从吸收塔顶部引出,离开吸收塔的富胺溶液,通过换热器与贫胺溶液换热得到加热,然后在再生塔中再生,脱除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再生酸气进入克劳斯装置进行硫回收,贫胺经冷却泵进入吸收塔。
一乙醇胺既可以脱除硫化氢又可以脱除二氧化碳,一般认为在两种酸气之间没有选择性。
一乙醇胺与其他醇胺相比碱性较强,与酸气反应较迅速,其分子质量也最低,故在单位质量或体积的基础上,它具有最大的酸气负荷。
优缺点:1.化学性能稳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溶液降解蒸汽气提即可与酸气组分分离。
2.使用范围广,无论装置操作压力高低、酸气含量多少、原料气中硫化氢二氧化碳大小,该法均能使用。
二甲基乙酰胺质量标准
二甲基乙酰胺(DMA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等领域。
为了确保二甲基乙酰胺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
本文将对二甲基乙酰胺的质量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二甲基乙酰胺的外观要求呈无色透明液体,无悬浮物和机械杂质。
其次,对于纯度的要求非常严格,含量应不低于99.5%,并且对杂质的含量也有具体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检测二甲基乙酰胺的水分含量,一般要求在0.05%以下。
在质量标准中,还包括了二甲基乙酰胺的酸度和碱度指标。
酸度和碱度的高低
会直接影响到二甲基乙酰胺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
此外,对于二甲基乙酰胺的重金属含量、游离氯含量、游离酸含量等指标也有
明确的要求。
这些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二甲基乙酰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于二甲基乙酰胺的贮存、包装、运输等方面也有相关
的标准要求。
比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内,远离火源和热源,避免阳光直射。
包装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受潮、受热、受损等情况。
总的来说,二甲基乙酰胺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
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要求进行生产、检测和使用,才能充分发挥二甲基乙酰胺的作用,同时保障生产和使用的安全。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于二甲基乙酰胺质量标准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
了解,这对于相关行业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异丙醇胺国标
国标中对异丙醇胺的规定主要来自GB/T 15456-2014《中性化剂和COSF冻结工质》标准。
根据该标准,异丙醇胺的CAS 号为107-08-4,分子式为C3H9NO,分子量为75.11。
其主要技术要求包括外观、氨值、主要组成物质、氧化物、可溶性、颜色值等方面的要求。
具体规定如下:
1. 外观: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无悬浊物。
2. 氨值:不低于90%。
3. 主要组成物质:异丙醇胺不得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4. 氧化物:不得含有氧化铜或其他氧化物。
5. 可溶性:异丙醇胺在水中可完全溶解,不分层。
6. 颜色值:色光强度不得低于对照液。
以上是GB/T 15456-2014中对异丙醇胺国标的一些主要要求,供参考。
实际使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标准进行验证。
二甲基乙酰基乙酰胺行标(最新版)目录1.二甲基乙酰胺的概述2.二甲基乙酰胺的性质和用途3.二甲基乙酰胺的生产方法4.二甲基乙酰胺的储存和运输方法5.二甲基乙酰胺的安全性和环保性6.二甲基乙酰胺的行业标准正文二甲基乙酰胺,全称为 N,N-二甲基乙酰胺,化学式为CH3C(O)N(CH3)2,缩写为 DMAC,是一种常用作非质子极性溶剂的化学物质。
它具有高沸点、极性(亲水性)和非质子性溶剂的特点,能促进 SN2 反应机理的进行,因此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和工业生产中。
二甲基乙酰胺的性质和用途: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二甲基乙酰胺具有以下特点:1.透明液体,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2.高沸点,极性(亲水性)非质子性溶剂;3.能促进 SN2 反应机理的进行;4.工业级或变质的二甲基乙酰胺有鱼腥味;5.在强碱如氢氧化钠或强酸如盐酸或硫酸的存在下是不稳定的(尤其在高温下),并水解为甲酸与二甲基胺。
二甲基乙酰胺的生产方法:二甲基乙酰胺是通过甲酸甲酯和二甲基胺制造的。
二甲基乙酰胺的储存和运输方法:二甲基乙酰胺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中,远离火源;2.储存温度不应超过 30℃;3.不与强氧化剂、强碱、强酸、食用化学品等混储混运;4.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雨、防晒。
二甲基乙酰胺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二甲基乙酰胺在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时可能引起刺激,误食可能导致中毒。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设备,注意个人卫生。
此外,二甲基乙酰胺在环境中可能会降解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水体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妥善处理。
二甲基乙酰胺的行业标准:在我国,二甲基乙酰胺的行业标准主要参照 GB/T 2765-2012《工业用二甲基乙酰胺》进行生产和检测。
综上所述,二甲基乙酰胺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在化学反应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N-甲基二乙醇胺(MDEA)(蔡振云)炼厂气的脱硫,目前主要采用醇胺法,醇胺法脱硫开始应用的是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后来又在克劳斯尾气装置上使用二异丙醇胺(DIPA)。
80年代我国研制开发了新型选择性脱硫溶剂N-甲基二乙醇胺(MDEA),开始在天然气脱硫装置上应用;进入90年代,MDEA在炼厂气脱硫装置上也开始应用,MDEA是Fluor公司早年开发的脱硫溶剂。
目前,它作为新一代脱硫溶剂已在天然气脱硫、煤气化脱硫以及炼厂脱硫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MDEA对H2S有很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能耗,被用于克劳斯原料气提浓,斯科特法尾气处理,低热值气体脱硫等过程。
从1993年开始,由于中国石化总公司系统内炼厂因加工能力提高,或因掺炼高硫原油,均出现过干气、液态烃脱硫深度不够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以MDEA为主剂的高效脱硫剂充分显示出它硫容量大,选择性好的优点。
由于该剂使用浓度可高达50%,因此它的循环量可大大减少,它可在高气液比或高液液比下吸收,MDEA的再生解吸热又比上述三种胺小,从而降低了再生耗热,总之,这些特点归纳一点,就是用MDEA脱酸性气可大幅降低能耗,最终降低操作成本。
南京化工研究院曾对二乙醇胺等五种溶剂作过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1,由此说明MDEA之所以成为高效脱硫剂主剂的原因。
同时,从表1也可看出聚乙二醇二甲醚的各方面性能与MDEA比,不相上下。
但须看到,用它做溶剂是一种物理吸收过程,要达到相同的处理能力,它的耗量比MDEA多,增加了脱硫成本。
五种脱硫剂对比试验脱硫剂脱H2S效率% 再生气中H2S%二乙醇胺2.5克分子/升40~50 8二异丙醇胺2.5克分子/升85~90 10~14聚乙二醇二甲醚95 2565%聚乙二醇二甲醚+ 30%二异丙醇胺+ 5%水80 5~8N-甲基二乙醇胺MDEA94 33MDEA在合成氨脱碳工艺上也有独特之处。
MDEA的吸收CO2和再生耗能较单乙醇胺(MEA)为低,而且它对非极性气体如氢、氮、甲醇、甲烷及其他高级烃类化合物的溶解度极低,自身损失很少。
贫胺液就是气体体脱硫过程中用于吸收硫化氢的液体,一般是有机碱,以醇胺类较多。
常用的有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二异丙醇胺(DIPA),N-甲基二乙醇胺(MDEA)。
楼上已经说得比较详细了,我补充一下,我说下我装置的情况,胺液可以用来吸收干气或液态烃中的硫化氢,吸收硫化氢的胺液就叫富(胺)液,加热再生(即脱除硫化氢)后的胺液就叫贫(胺)液,我装置使用的胺液为N-甲基二乙醇胺(MDEA),当然了使用其他种类的胺液也会有贫富胺液的叫法,其实,贫胺液的成分你在网上是查不到的,因为贫胺液不是特指某种胺液,倒不如你问你的同事你们装置是使用的哪种胺液: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二异丙醇胺(DIPA)还是N-甲基二乙醇胺(MDEA),那你们的贫胺液就是这个剂加上少量的硫化氢,其中硫化氢含量应该不会超过1g/l。
我自己也找了点相关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物性如下:比重(d204):1.045~1.047沸点: 253~255℃粘度(20℃)Pa.s:0.102微黄色的粘稠液体MDEA浓度: 25%(wt);温度: 40℃;压力: 0.5MPa(g)贫胺液组成数据H2S/MDEA: 0.008(mol/mol);CO2/MDEA: 0.014(mol/mol);MDEA浓度: 25(m/m);温度: 40℃;压力: 0.5MPa(g);对于加氢装置输送贫胺液(30%MDEA溶液,含少许H2S)的离心泵,各设计院和用户要求的材质不尽相同。
有选碳钢材质的,有选12%铬钢材质的,也有选奥氏体不锈钢材质的。
碳钢成本最低,但不耐腐蚀;奥氏体不锈钢耐腐蚀性好,但成本高并且易出事故;12%铬钢介于两者之间。
一般认为MDEA降解的温度为125℃,因此,再生塔底温度不得高于125℃。
先要弄明白胺液是什么,例如我装置采用的胺液是N-甲基二乙醇胺,来吸收瓦斯和液化气中的硫化氢。
从吸收塔出来,吸收完硫化氢的胺液就叫富胺液(富含硫化氢)简称富液,富胺液经再生塔再生后的胺液称贫胺液,其硫化氢含量极少,化验分析在0.34。
二甲基亚硝胺国标
摘要:
一、二甲基亚硝胺的定义与性质
二、二甲基亚硝胺的来源与危害
三、二甲基亚硝胺的国标检测方法
正文:
一、二甲基亚硝胺的定义与性质
二甲基亚硝胺(NDMA),全称为N-二甲基亚硝胺,是一种黄色液体,具有毒性。
其分子式为C2H6N2O,分子量为74.08。
它可溶于水、乙醇、乙醚和二氯甲烷,主要用于制造二甲基肼。
二、二甲基亚硝胺的来源与危害
二甲基亚硝胺主要来源于环境和食品。
在环境中,二甲胺和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二甲基亚硝胺。
在食品中,如鱼类、肉类、烟草、蔬菜和谷类等动植物食品中,都可以检测到二甲基亚硝胺的存在。
二甲基亚硝胺是一种高毒物质,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后,二甲基亚硝胺可迅速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长期接触二甲基亚硝胺,可能导致癌症、畸胎等严重健康问题。
三、二甲基亚硝胺的国标检测方法
我国针对二甲基亚硝胺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用于检测食品、环境等样品中的二甲基亚硝胺含量。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有效地检测出
样品中的二甲基亚硝胺。
总之,二甲基亚硝胺作为一种高毒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上海子涵化学科技有限公司N·N-二甲基异丙醇胺上海子涵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320418SZH 118-2010《N·N-二甲基异丙醇胺》。
本标准与上次版本标准主要差异:本标准的结构与编写遵循GB/T1.1-2009的规定。
本标准由上海子涵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萍、贲立红、苏芳、殷勇。
本标准于2010年10月首次发布。
N·N-二甲基异丙醇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N·N-二甲基异丙醇胺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主要由环氧丙烷与二甲胺反应而制得N·N-二甲基异丙醇胺。
本产品主要用作有机合成原料,用于合成医药异丙嗪的中间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T 267-1988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GB/T 617-2006 化学试剂熔点范围测定通用方法GB/T 4472-1984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GB/T 6324.1-2004 有机化工产品试验方法第1部分:液体有机化工产品水混溶性试验GB/T 6680-2003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3 要求N·N-二甲基异丙醇胺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质量指标项目指标外观无色至浅黄色液体熔点,℃≤-20密度 (20℃) g/cm30.83~0.86闪点,℃≥32溶解性与水互溶4 试验方法4.1 外观目测。
4.2 熔点的测定按GB/T 617规定进行。
4.3 相对密度的测定按GB/T 4472中密度计法规定进行。
4.4闪点的测定按GB/T 267规定进行。
4.5溶解性的测定按GB/T 6324.1规定进行。
5 检验规则5.1产品应经公司的质量监督部门按本标准要求检验合格后,并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方可出厂。
1、物质的理化常数CA国标编号: 33625-2108-16-7S:中文名称: N,N-二甲基异丙醇胺N,N-dimethyl-iso-propanolamine;英文名称:1-(dimethylamino)-2-propanol别名: 1-(二甲胺基)-2-丙醇分子分子式: C5H13NO;(CH3)2NCH2CH(OH)CH3103.2量:熔点: <-20℃ 沸点:123~12密度: 相对密度(水=1)0.85(2蒸汽压: 35℃溶解性:稳定性: 稳定外观与性无色液体状: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原料,用于合成医药异丙嗪的中间体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
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剧烈刺激作用。
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痉挛、水肿,化学性肺炎、肺水肿。
接触后可有烧灼感、咳嗽、眩晕、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等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1890mg/kg(大鼠经口)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5.环境标准: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上海子涵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N·N-二甲基异丙醇胺
上海子涵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320418SZH 118-2010《N·N-二甲基异丙醇胺》。
本标准与上次版本标准主要差异:
本标准的结构与编写遵循GB/T1.1-2009的规定。
本标准由上海子涵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萍、贲立红、苏芳、殷勇。
本标准于2010年10月首次发布。
N·N-二甲基异丙醇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N·N-二甲基异丙醇胺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主要由环氧丙烷与二甲胺反应而制得N·N-二甲基异丙醇胺。
本产品主要用作有机合成原料,用于合成医药异丙嗪的中间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267-1988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
GB/T 617-2006 化学试剂熔点范围测定通用方法
GB/T 4472-1984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
GB/T 6324.1-2004 有机化工产品试验方法第1部分:液体有机化工产品水混溶性试验
GB/T 6680-2003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3 要求
N·N-二甲基异丙醇胺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质量指标
项目指标
外观无色至浅黄色液体
熔点,℃≤-20
密度 (20℃) g/cm30.83~0.86
闪点,℃≥32
溶解性与水互溶
4 试验方法
4.1 外观
目测。
4.2 熔点的测定
按GB/T 617规定进行。
4.3 相对密度的测定
按GB/T 4472中密度计法规定进行。
4.4闪点的测定
按GB/T 267规定进行。
4.5溶解性的测定
按GB/T 6324.1规定进行。
5 检验规则
5.1产品应经公司的质量监督部门按本标准要求检验合格后,并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方可出厂。
5.2每批发货数量不大于50t,如大于50t,则按二个批号取样,以此类推,取样按GB/T 6680规定,抽样量应不少于1000 ml,分别装入两个清洁、干燥,密封良好的磨口瓶中,瓶上标签应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取样日期、批号、取样人姓名,分别供检验和留样。
5.3检验结果中如有项目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从同批产品的双倍包装桶中重新取样复验,如仍有不合格项,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1 标志
产品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净含量、质量合格标识、标准编号、贮存有效期及符合GB 190中“易燃液体”标志。
6.2 包装
产品采用镀锌铁桶或塑料桶包装,每桶净含量170kg,其它包装形式可按供需合同约定。
6.3 运输
产品运输时应将桶盖密封,防止碰撞、日晒、雨淋、远离热源、隔离火源。
6.4贮存
产品贮存在干燥、清洁、阴凉和通风的仓库内,远离热源、隔离火源,在上述贮运条件下,贮存有效期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