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质量考核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4
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一、引言临床输血是医疗救治中的重要手段,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合理,特制定本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
二、实施细则(一)输血前评估1、主管医师在决定输血治疗前,应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以确定输血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包括输血不良反应、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等,并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的风险和益处,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二)输血申请1、输血申请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输血指征、预定输血成分、预定输血量、输血日期等。
2、申请单应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并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三)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集受血者血样。
采集血样时,应当使用专用的一次性采血器材,并确保血样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2、采集的血样应当立即标明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采血日期、采血者姓名等信息,并与《临床输血申请单》一起送交输血科(血库)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四)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1、输血科(血库)应当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进行正反定型鉴定,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试验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对于疑难血型或特殊情况,应当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鉴定,必要时请上级医院或血液中心协助解决。
(五)血液的领取与发放1、输血科(血库)应当根据临床用血申请和库存情况,合理安排血液的发放。
发放血液时,应当严格核对受血者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量、有效期等信息,确保无误后,方可发放。
2、取血人员应当携带专用取血箱,取血时应当与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上述信息,并签字确认。
血液一经发出,不得退回。
(六)输血过程管理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量、有效期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临床输血评价考核指标首先,血液成分的安全和质量评价是临床输血评价的重要内容。
主要考核指标包括血型鉴定和配血的准确性、血液制品的质量和病原体的筛查。
血型鉴定和配血准确性的评价主要通过对输血前和输血后进行的血型确认和交叉配血的比对来进行。
血液制品的质量评价包括对血液成分进行质量控制,例如,红细胞悬液的体积百分比、血小板悬液的纳米米数等指标。
病原体的筛查评价主要是对输血血液样本进行病原体的检测,例如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病原体的筛查测试。
其次,输血反应的监测和评价是临床输血评价的关键环节之一、输血反应是指输血后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主要考核指标包括输血反应的时间、表现及严重程度等。
输血反应的时间是指输血后检测出不良反应的时间,主要分为急性反应和慢性反应,急性反应发生在输血后24小时内,慢性反应发生在输血后24小时以上。
输血反应的表现包括发热、寒战、皮肤过敏、呼吸困难等。
输血反应严重程度的评价主要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监测,例如血压、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最后,输血效果的评估是临床输血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核指标包括输血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血液凝固功能的改善等。
输血后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是判断输血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输血前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改变来评估输血效果的好坏。
血液凝固功能的改善是判断输血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检测输血前后患者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来评估输血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输血评价考核指标包括血液成分的安全和质量评价、输血反应的监测和评价、输血效果的评估等。
临床输血评价的目的是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输血治疗。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输血目的,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并密切监测输血过程中的变化,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成功。
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一、引言临床输血是医疗救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促进康复具有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合理,特制定本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
二、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一)输血申请1、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评估输血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输血申请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详细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输血目的、输血品种及血量等信息。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二)输血前检查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血型、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等检查。
2、对于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的患者,还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三)血液标本采集与送检1、由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有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等信息无误后,采集患者血样。
2、血样采集后,应及时将标本送至输血科,并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当面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后在《血样交接登记本》上签字。
(四)交叉配血1、输血科收到血样后,应及时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测出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确保输血安全。
3、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应进行抗体鉴定和特殊配血。
(五)血液发放与领取1、输血科根据临床用血申请和交叉配血结果,准确发放血液制品。
2、取血人员必须携带专用取血箱和《取血凭证》,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量、有效期、交叉配血结果等信息无误后,方可取血。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一、绪论输血是临床工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操作,对于治疗患者、救治危重病人和保障手术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临床输血工作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输血水平和质量意识,制定本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
二、实施细则1.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确保输血的指征明确。
在进行输血前,需明确患者是否需要输血,是否符合输血指征。
(2)核对患者血型和血型抗体。
在输血前需核对患者血型,防止发生输血不匹配的意外。
(3)评估输血的危险性。
评估患者接受输血的风险和益处,判断是否进行输血,以及要输血的数量。
(4)选择适当的输血血液。
在确定输血指征后,需选择适当的输血血液,如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
(5)确保输血的质量和安全。
检查输血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期,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6)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在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和基本生命指标。
2.输血操作规范(2)保持输血过程中严密的监测。
在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的监测。
(3)确保输血的流速适宜。
输血过程中需控制输血的流速,避免快速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
(4)对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
如出现输血不良反应,需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记录输血相关信息。
在输血操作完成后,需记录患者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血液的批号、输血数量、输血反应等。
3.输血质量控制(1)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需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指标,对输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和评估。
(2)加强质控教育培训。
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质控教育培训,提高其对输血质量控制的意识和技能。
(3)组织定期的质量评估和外部质量控制。
定期组织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外部质量控制,提高输血质量。
三、考核办法1.考核方式(1)理论考核。
通过答题、单项选择题等方式考查医务人员对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的掌握程度。
输血科医疗质量查核标准一、法例制度职责项目质量查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方法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每年起码召开 1. 查会议记录,缺一次扣 5 分;两次输血管理工作会议;起码一次 2. 培训缺 1 次扣 10 分;组织管3.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输血科独立设查察资料,未展开查核或未向临床反应理或无书面通告扣 10 分;置。
按期对临床用血状况进行查核并实时反应或通告;成立并落实有关制度;拟订并严格 1. 查察文件资料,每缺一项制度或 1 项规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推行 24 小范或 1 项职责扣 5 分;制度管时供血服务; 2. 检查有关工作记录本和现场观摩操作,理发现有操作不规范现象扣 5 分;3. 查值班、交接班记录本,输血科24 小时内存在脱岗现象扣 20 分;成立临床输血申请、用血审查、会 1. 抽查输血病历,看输血申请、审查(主诊及受血知情赞同(输血治疗赞同治以上医师审查,大批用血医务科能否审率达 100%)制度;全血和成份输注核),未规范填写输血申请或未执行审查适应症 - ≥90%、成份输血率≥ 90%;手续每次扣 10 分;保证库存血量(周用血量50%), 2. 无输血指征每次扣20 分;每次输血未合理用签署输血治疗赞同书扣 20 分,填写不规知足临床需要;展开自己贮血、自血范每次扣 5 分;输血记录不规范每次扣 5 体输血,有质量和安全保障条件和举措;输血科发血和输注时执行双分;输血完成未将血袋条形码贴交错单或查对、双署名;不需交错配血申请单上,每次扣 5 分;输血袋在 24 小时内未实时交回输血科每次扣5分。
3. 从抽查的病历中,计算输血适应症和成份输血率,每降落 1%扣责任科室 10 分;4. 现场查察库存量,库存量达不到要求扣10 分;5. 现场查察临床输血:输血科取血时取血者与发血者未查对扣 20 分,科室输血前未进行两人查对扣 20 分;6. 现场检查,发现自己贮血、输血有不规范现象扣 1 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并展开监控活 1. 现场查阅,无质控小组扣 5 分;未正常动;展开惯例项目的室内质控和室展开质评活动扣 10 分;无室内质控和未间质评;血液进出库、储藏保存、参加室间质评各扣 20 分;质量控报废规范;进出库的查对记录、有 2. 查察进出库记录、储血冰箱温度监控等制储血冰箱温度监控;血液交接过程有关资料和记录,并现场查察进出库、储中,严格执行交接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