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5
- 格式:ppt
- 大小:626.50 KB
- 文档页数:26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运动系统讲义
一、概述
运动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肌肉、骨骼、关节和神经系统组成,负责人体的运动和姿势控制。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对于运动系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本讲义将详细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常见疾病。
二、肌肉系统
1. 肌肉组织的分类: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
2. 骨骼肌的构成和功能:横纹肌原纤维、肌束、肌肉和肌肉组织;
3. 骨骼肌的运动:收缩和松弛;
4. 肌肉疾病: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肌肉肿瘤等。
三、骨骼系统
1. 骨骼的组成和分类:骨骼组织、骨组织、骨膜、骨髓和骨骼分类;
2. 骨骼的功能:支撑、保护、储存和造血;
3. 骨折与骨折的类型: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及骨折的分级;
4. 骨骼疾病:骨质疏松、骨肿瘤、骨关节炎等。
四、关节系统
1. 关节的构成和分类:实际关节、半实际关节和假性关节;
2. 关节的功能和运动:自由关节、半自由关节和不可动关节;
3. 关节运动的解剖位和程度:屈曲、伸展、内收、外展、旋转
和地位;
4. 关节疾病:滑膜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五、神经系统
1. 神经的分类: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2. 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节和神经功能;
3. 运动神经系统的解剖:脑干、脊髓和周围神经;
4. 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脊髓损伤等。
六、常见运动系统疾病与诊断。
运动系统简介运动系统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等。
它们共同协作,完成人体的运动功能。
本文将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由骨骼和韧带组成。
人体中有206块骨骼,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骨骼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提供运动支持,参与造血等。
韧带连接骨骼,保持关节的稳定性。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肌肉和肌腱组成。
肌肉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类型。
骨骼肌连接骨骼,通过收缩和松弛实现运动。
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中,负责内脏器官的收缩和松弛。
心肌构成心脏,保证心脏的跳动。
关节系统关节系统由关节和关节盘组成。
关节连接骨骼,使骨骼之间能够相对运动。
关节盘位于某些特定关节中,起到减震和保护关节的作用。
运动过程运动过程是运动系统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运动过程中,骨骼通过关节的连接进行相对运动,肌肉提供力量,完成人体姿势变化和活动。
运动过程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神经系统通过传递神经冲动,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实现人体的精确动作。
运动系统相互关系运动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紧密协作,共同完成人体的运动功能。
骨骼提供支撑和保护,为肌肉提供运动支持;肌肉通过收缩和松弛,通过肌腱连接骨骼实现运动;关节连接骨骼,使骨骼之间能够相对运动。
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紧密协作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运动,如站立、行走、跑步等。
结论运动系统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系统,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等组成。
它们相互关联,共同协作,完成人体的运动功能。
通过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运动过程,从而控制和调节身体的运动能力,保持身体健康。
以上简要介绍了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希望对读者了解人体运动系统有所帮助。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是指由肌肉、骨骼和相关组织组成的复杂生物系统,它与我们的身体活动密切相关。
它通过提供对身体的机械支持和运动能力,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日常活动。
运动系统可以被分为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骨骼系统是运动系统的框架,由骨骼和关节组成。
人体骨骼由多种不同类型的骨头构成,包括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它们组成了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并提供了机械支持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骨骼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各种运动,如弯曲、伸展、旋转和扭转。
肌肉系统是运动系统的动力源,由肌肉、肌腱和韧带组成。
肌肉是一种通过收缩产生力量的组织。
人体肌肉主要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类型。
骨骼肌位于骨骼上,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接,并参与了多数日常活动和体力锻炼。
平滑肌位于内脏器官壁上,可以控制他们的收缩和扩张。
心肌位于心脏中,通过收缩和放松来推动血液循环。
肌肉通过肌腱将力量传递到骨骼上,使骨骼能够移动。
肌腱与骨骼之间的连接点称为韧带。
韧带提供了关节的稳定性和保护。
当肌肉收缩时,它们会拉动骨骼,使关节弯曲或伸展。
肌肉的收缩还可以使骨骼旋转或扭转,使我们能够进行复杂的运动动作,如走路、跑步、跳跃和举重等。
运动系统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运动活动,还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功能。
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增强骨骼的密度和强度,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减轻压力和焦虑,并促进身心健康。
为了保持良好的运动系统健康,我们应该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并保持适当的营养和休息。
体育活动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也可以包括力量训练,如举重和体操,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饮食要均衡,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也非常重要,能够帮助肌肉恢复和生长,避免过度疲劳和伤害。
总之,运动系统是我们身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骨骼和肌肉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
《人体解剖学》第三章运动系统一、大纲要求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2.掌握骨的连结和关节的构造3.掌握躯干骨的名称、位置、形态、结构及骨性标志4.理解躯干骨的连结5.了解颅骨的组成、整体观、体表标志6.理解新生儿颅骨特征7.了解颅骨的连结8.掌握四肢骨的名称、位置、形态、结构及骨性标志9.理解四肢骨的连结10.了解肌的概述11.理解躯干肌、头肌和四肢肌的名称、分布及其功能12.理解常用肌性标志二、内容概要躯体的概念骨连成骨骼 1 .概述运动系统的组成骨连结肌骨性标志体表标志肌性标志2.软骨、骨、骨连结结构软骨膜软骨组织软骨细胞软骨软骨基质透明软骨分类弹性软骨纤维软骨骨细胞骨组织胶原纤维骨质细胞间质基质分类骨密质钙盐结构骨松质骨膜--结构和功能骨髓红骨髓黄骨髓骨长骨分类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概念纤维连结骨连结直接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形式概念关节面基本结构关节囊间接连结关节腔结构韧带辅助结构关节盘半月板椎体椎弓根椎骨的一般形态椎弓椎弓板棘突突起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椎间盘脊柱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骨的连结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寰枕关节关节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前面观3.躯干骨脊柱的整体观后面观及连结侧面观胸骨柄胸骨胸骨体剑突胸廓肋骨肋构成肋软骨肋骨的形态胸廓的整体观胸廓的运动骨性标志脑颅颅的组成各骨的名称和位置面颅颅顶外面:缝颅前窝颅底内面颅中窝颅后窝颅整体观颅底外面颧弓4.颅骨颅的侧面翼点及连结眶颅的前面骨性鼻腔鼻旁窦新生儿颅的特点---囟缝颅骨的连结软骨连结关节---颞下颌关节骨性标志肩胛骨锁骨上肢骨肱骨尺骨、桡骨腕骨上肢骨及连结手骨掌骨指骨肩关节上肢骨的连结肘关节桡腕关节5.四肢骨髋骨及连结股骨髌骨下肢骨胫、腓骨跗骨足骨跖骨下肢骨及连结趾骨骨盆髋关节下肢骨连结膝关节踝关节(1)概述6. 肌(2)头肌(3)躯干肌4)四肢肌长肌分类:根据形态短肌扁肌分类和构造轮匝肌肌腹构造肌腱(1)概述浅筋膜筋膜深筋膜辅助结构滑膜囊腱滑膜鞘面肌 (枕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2)头肌咀嚼肌(咬肌、颞肌)颈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斜方肌浅群背阔肌背肌深群竖脊肌胸大肌胸肌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肌肋间内肌腹直肌(3) 躯干肌膈前外侧群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肌后群---腰方肌腹直肌鞘和白线局部结构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会阴肌肩肌:三角肌臂肌前群:肱二头肌、肱肌后群:肱三头肌浅层: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上肢肌前群肌、尺侧腕屈肌深层: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旋前臂肌前方肌浅层: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后群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深层: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4)四肢肌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手肌:外、中、内侧群前群:髂腰肌髋肌后群梨状肌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下肢肌股肌内侧群:长收肌、耻骨肌后群:股二头肌前群:胫骨前肌小腿肌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后群浅层:小腿三头肌深层:胫骨后肌足肌(外、中、内侧群)三、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胸骨角2.椎间盘3.界线4.翼点5.骨髓6.蝶鞍7.关节腔 8.肋弓9.鼻旁窦 10.髂结节 11.骨盆 12.足弓 13.肩峰 14.椎管 15.骶角 16. 腹直肌鞘 17.盆膈 18.股三角 19.腹股沟管(二)填空题1.运动系统由、和组成。
运动系统知识点总结讲解一、运动系统概述1. 运动系统的构成运动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主要由骨骼、肌肉、韧带和关节四大部分组成。
骨骼提供了身体的框架,支撑和保护内部器官,并参与身体的运动和姿势维持;肌肉是骨骼的“动力源”,通过收缩产生力量从而促进身体的运动;韧带连接骨骼和骨骼,保持骨骼的相对位置,是骨骼的“胶水”;关节连接骨骼,使得身体的部分或整个能够运动。
2. 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支持、保护、保持身体姿势、促进运动和生产红血细胞。
通过这些功能,运动系统能够使人体保持正确姿势、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以及承受外部压力和力量。
3. 运动系统的协调运动系统内的各个部分之间都是相互协调的,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
例如,如果肌肉受到损伤,就会影响其对骨骼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导致身体运动功能下降。
因此,保持运动系统的健康和协调运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骨骼系统1. 骨骼的结构骨骼是人体的支架,由206块骨头组成。
骨骼分为躯干骨和四肢骨两大类,分别构成了人体的主要部分。
2. 骨骼的功能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提供肌肉附着点,参与体温调节和血液生产。
此外,骨骼还能储存钙和磷等矿物质,对于维持人体酸碱平衡起到很大的作用。
3. 骨骼的生长骨骼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生长和衰老。
在生长期,骨骼会逐渐增长,并不断变形和转化。
而在骨骼的衰老期,骨骼会逐渐萎缩和变脆,容易受到外部伤害。
4. 骨骼的损伤和修复骨骼损伤主要包括骨折、骨裂和脱位等。
发生骨折后,骨头会逐渐愈合并恢复原有的形态。
骨骼修复主要包括愈合阶段和重塑阶段,整个过程通常需要较长时间。
三、肌肉系统1. 肌肉的种类和结构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主要参与人体的主动运动,平滑肌主要位于内脏器官中,具有自主收缩的特点,而心肌是心脏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2. 肌肉的收缩机制肌肉的收缩是通过神经冲动引起肌肉内蛋白丝细胞的运动而实现的。
运动系统总结引言运动系统是指人体的肌肉、骨骼、关节等组织协同工作的过程。
它包含了人体的各种运动和姿势,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本文将对运动系统进行总结,包括其组成部分、功能以及常见问题和保健方法等。
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运动系统由肌肉、骨骼和关节组成。
肌肉肌肉是运动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负责产生力量和驱动骨骼运动。
肌肉由肌纤维组成,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是人体最常见的肌肉类型,它连接骨骼,通过收缩和放松来实现运动。
骨骼骨骼是运动系统的支架,起到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骨骼不仅提供了支撑,还是肌肉的附着点,通过关节连接起来,实现人体的各种运动。
关节关节是骨骼连接的部分,它使骨骼能够相对运动。
关节的类型包括滑动关节、旋转关节和球-and-socket关节等。
不同类型的关节允许人体进行各种运动,如弯曲、伸展、旋转等。
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人体的运动。
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运动控制运动系统通过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人体的运动控制。
大脑通过神经传递信号到肌肉,使其收缩和放松,从而实现各种动作。
维持姿势运动系统能够维持人体的姿势,使身体保持平衡。
肌肉通过调节紧张度,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同时支撑骨骼,使之能够承受外界力量。
保护内脏器官骨骼作为运动系统的一部分,能够保护内脏器官,如心脏、肺部等。
骨骼的结构强度能够减少来自外界的冲击和压力,保护内脏器官的安全。
运动系统的常见问题和保健方法运动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肌肉拉伤、骨折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和相应的保健方法: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肌肉过度拉伸或猛烈收缩造成的损伤。
在进行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和拉伸,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如果发生肌肉拉伤,应立即停止运动,休息和冷敷受伤部位。
骨折骨折是骨骼的断裂或破裂,通常由外力作用引起。
预防骨折的方法包括增强骨密度,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并避免高风险的活动。
第一节运动系统概述一、运动系统检查法物理学检查,是运动系统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二、肌力分级0级肌肉完全瘫痪,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1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2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3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4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5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伟大的苗老师给我们总结了“四个不” 一不动、二不抗、三不阻、四不全一不动不能产生动作二不抗不能对抗地心引力三不阻不能对抗阻力四不全能抗阻力,但不全面第二节骨折概论1、概论一、骨折的定义与成因1.定义: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的中断。
2.成因(1)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
(2)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
(3)疲劳性骨折军人骨折和运动员骨折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暴力可集中在骨骼的某一点上发生骨折,骨折无移位,但愈合慢。
好发部位:第2、3跖骨和腓骨中下1/3处。
(4)骨骼疾病(也称病理性骨折):有病骨骼(例如骨髓炎、骨肿瘤等)遭受轻微外力即发生断裂。
二、分类1.根据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骨折处皮肤与粘膜是否完整可分为:闭合性与开放性骨折。
2.根据骨折形态和程度分为(1)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发生部分中断,按其形态分为:裂缝骨折:只是有裂缝,没有完全裂开。
多见于肩胛骨、颅骨。
青枝骨折: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
见于儿童。
(2)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完全中断。
按其骨折线方向和形态可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性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骨骺分离。
上面的记不住不要紧,只要记住裂缝骨折和青枝骨折是不完全骨折外,其它类型的全是完全骨折。
3.根据骨折稳定性分为(1)稳定性骨折: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如晴枝骨折、裂缝骨折、嵌插性骨折、横形骨折、压缩骨折。
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检查法:运动系统最主要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式物理学检查。
2.肌力分级:0-5级六级分级法,0级完全瘫痪,5级正常肌力。
1级仅有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可见肌肉轻微收缩】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既不能抬离床面【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一不动、二不抗、三不阻、四不全)骨折概论1.分类:根据骨折的程度分为(1)不完全骨折:儿童的青枝骨折、裂缝骨折(2)完全骨折:除上二者外其余均为完全骨折。
.根据骨折稳定性分为(1)稳定性骨折:包括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形骨折、嵌插性骨折。
(分值很差呀)(2)不稳定性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2.临表:1)休克:好发在骨盆、股骨干骨折。
主要原因是出血。
2)发热:一般骨折后体温正常,出血量大的骨折,由于血肿吸收可出现低热,但不超过38度。
开放性骨折出现高热,应考虑合并感染的可能。
3)特有体征: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干。
有一项即可确诊骨折。
裂缝骨折和嵌插骨折可以不出现特有体征。
3.骨折首选检查方法:X线:凡是怀疑有骨折者均应常规X线拍片,可以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骨折、深部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骨折;已经明确骨折者X线拍片也是必要的,可以帮助了解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移位情况,对于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X 线检查一般应拍摄正侧位片,需包括邻近一个关节在内,对不易确定的损伤还需拍对侧相应部位的X线片,进行对比,临床表现严重但拍片未见明显骨折线者,应于伤后2周拍片复查。
骨盆及脊柱等部位骨折常常需qq2806292418要结合CT和MRI检查,可以明确骨折具体部位、类型和脊髓、神经受压情况。
4.并发症早期并发症1)“伤”所有神经、血管、内脏损伤2)脂肪栓塞:好发于股骨干骨折,骨折处髓腔内压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引起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
复习:一、人体生物力学材料的分类人体生物力学材料的力学性质是多种多样的,依据其性能可分为弹性材料、粘性材料、塑性材料、粘弹性材料。
弹性材料的特点: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材料能保证固定的形状,在外力的作用下,外力功转变为弹性能。
外力消失或恢复原状。
如体育器材中的撑杆粘性材料:应力取决于应变率,粘性流体无固定形状,流动过程不可逆,在外力作用下,外力功转化为分子热消耗。
如运动高强度粘性绷带,塑料材料:应力与应变成非线性,在外力作用下外力功转变为变形能,外力消失后材料的变形不可修复。
如我们体育器械手柄中的塑性材料粘弹性材料:如果有一种材料,其力学性质既具有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质,又具有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质,那么这种材料就叫做粘弹性材料。
如我们玩的碰碰车,属于粘弹性材料,还有我们的血管、皮肤、韧带等等人体材料也属于粘弹性材料。
二、粘弹性材料的特点1)当物体突然发生应变时,若应变保持一定,则相应的应力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这种现象叫应力松弛,从而导致变形恢复力(回弹应力)随时间逐渐降低的现象。
打包带变松、橡皮筋变松。
2)若令应力保持一定,物体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叫蠕变(缓慢变形)。
水滴石川。
3)对物体做周期性的加载和卸载,则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同卸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滞后。
三、骨载荷的分类1.按照载荷作用的性质,我们可以将载荷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静载荷是逐渐加于物体上的,由零逐渐增至某一值以后不再改变,在这种载荷作用下,物体各部分不产生加速度或是加速度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例如慢起倒立时,作用在手臂上的载荷属于静载荷。
动载荷是物体在载荷的作用下,它的某些部分或各部分所引起的加速度相当显著,这种载荷称为动载荷。
动载荷又分为冲击载荷和交变载荷。
如排球的扣球属于冲击载荷,长途行军属于交变载荷2.骨骼受力的形式: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和复合载荷拉伸载荷是自骨的表面向外施加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载荷,例如人体各种悬垂动作时骨受到的载荷,骨在较大载荷的作用下会伸长同时变细。
运动系统特殊检查
(1)压头试验:病人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检查者手掌置于病人头顶加压。
神经根型颈椎部疼痛并向患侧手部放射,称为压头试验阳性。
(2)上肢牵拉试验:检查者一手扶病人的颈部,另一手握住病人腕部,向相反方向牵拉。
患肢出现麻木或放射痛时为阳性,常见于颈椎病。
(3)杜加征:肩关节脱位时,肘部内收受限,若病人手搭在对侧肩上,则肘关节不能与胸壁贴紧,若肘部贴近胸壁,则手不能搭到对侧肩,称为杜加征阳性。
(4)托马斯征:病人仰卧位,患侧下肢伸直与床面接触,则腰部前凸;若屈曲健侧髋、膝关节,迫使腰部贴于床面,腰椎前凸消失,则患侧下肢被迫抬起,不能接触床面既为托马斯征阳性。
常见于腰椎疾病和髋关节疾病。
(5)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正常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70°会感到腘窝不适。
当神经根受压或粘连时滑动度减少,下肢抬高60°以内既可牵拉坐骨神经产生放射痛。
检查时病人取仰卧位,检查者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一手托足跟,缓慢抬高患肢,若小于60°病人出现放射痛则为直腿高抬试验阳性。
在此基础上,缓慢放低患肢高度,至放射痛消失,再被动背屈距小腿关节,若再次出现放射痛责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6)骨盆挤压分离试验:病人仰卧位,检查者双手从双侧髂前
上棘用力向中心相对挤压或向外后方分离骨盆,诱发疼痛者为阳性;常提示骨盆环骨折。
(7)浮髌试验:病人仰卧,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一手置于髌骨近侧,将膝内液体挤入髌骨下关节腔,另一手急速下压髌骨后快速松开,若觉察到髌骨浮起时,为浮髌试验阳性;提示膝关节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