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分析水质理化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96.58 KB
- 文档页数:49
水质理化检验CHAPTER 11.水资源: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指逐年可以达到更新的淡水资源。
2.水环境:整个水圈+生存与水中的生物群落+与各种水体共存的底泥。
3.优先控制污染物:均具有毒性,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不可逆性;生物降解困难,在环境中有长效性;在水中含量低,多为ug/L 乃至ng/L水平。
4.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扩散、稀释、沉淀、氧化、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污染物逐渐降解或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定时间水体基本恢复到原有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水体所具有的这种自我调节、净化的能力,称为水体自净能力。
5.水环境容量:指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允许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6.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水质本底监测;水污染现状和趋势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监测;为污染预测和预报提供资料。
CHAPTER 2 水养的采集、保存与处理1.采样点的设置A.B.C.D.E.2.原则?3.水样保存方法A.冷藏与冷冻:2~5℃;-20℃;B.过滤与离心分离;C.加生物抑制剂;D.加氧化剂或还原剂;E.调节pH值;F.选择合适的保存容器4.用于水质理化检验的分离富集方法较常见的有:液液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剂吸附、沉淀或共沉淀、泡沫浮选和气体发生等。
5.固相萃取(SPE):将样品溶液通过预先填充固定相调料的萃取柱,待测组分通过吸附、分配等形式被截留,然后用适当的溶剂洗脱,达到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
操作步骤:萃取柱的预处理;上样富集;淋洗杂质;洗脱待测物。
CHAPTER 3 一般理化检验指标1.水温水温计:水表层;-6~40℃深水温度计:水深<40m;-2~40℃颠倒温度计:水深>40m;主-2~32℃、辅-20~50℃2.臭和味等级:0级无;1级微弱;2级弱;3级明显;4级强;5级极强嗅阈值法(稀释倍数法)用无臭水将水样稀释至分析人员刚刚嗅到和尝到臭和味时的浓度,称为嗅阈浓度。
《水质理化检验》教学大纲(供卫生检验专业本科使用)济宁医学院预防医学系二OO六年10月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主任:张凯开课单位:卫生检验教研室课程编码:105018 课程中文名称:水质理化检验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Water《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是检验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
《水质理化检验》以检验专业工作为逻辑起点,以检验本科生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水质检验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水质理化检验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水质检验实际技能,从而胜任水质检验相关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已具备有关化学基础、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将主要给予学生有关水质理化检验的理论知识,水样的采集、保存与处理,以及水的一般理化检验指标;着重于测定水中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生活用水和沉积物等物质检验原理的阐述,包括有关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阐述水质理化检验实验的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数据与水的卫生状况的关系。
先修课程要求:仪器分析本课程计划90学时,4学分。
选用教材:水质理化检验张克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考核方法:考试教学进程安排表:课内实验安排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水资源的分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概况和水污染预防措施,熟悉水质理化检验的意义和特点,以及对分析方法的要求。
掌握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和基本指标。
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一、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的分布主要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土壤水、地下水、冰川、大气水等。
2.水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生产的必备条件。
3.水的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连续不断变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
水理化性质检测报告1. 引言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了解水的理化性质对于确保水质安全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一份水样进行理化性质检测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测试结果和评估。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分析水样的理化性质,包括pH值、溶解氧、浑浊度和电导率。
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对水的质量进行初步评估,并进一步了解水的适用性。
3. 实验装置和试剂•pH计•溶解氧仪•浊度计•电导仪•校准溶液•待测水样4. 实验步骤4.1 pH值测试1.准备干净的pH计和校准溶液。
2.将pH计插入待测水样中,等待数秒直到稳定数值出现。
3.记录pH值,并与校准溶液进行对照。
4.2 溶解氧测试1.准备干净的溶解氧仪和校准溶液。
2.将溶解氧仪置于待测水样中,等待一段时间直到读数稳定。
3.记录溶解氧值,并与校准溶液进行对照。
4.3 浑浊度测试1.准备干净的浑浊度计和校准溶液。
2.将浑浊度计放入待测水样中,等待一段时间直到读数稳定。
3.记录浑浊度值,并与校准溶液进行对照。
4.4 电导率测试1.准备干净的电导仪和校准溶液。
2.将电导仪插入待测水样中,等待一段时间直到读数稳定。
3.记录电导率值,并与校准溶液进行对照。
5.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所述方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pH值:7.2•溶解氧:8.5 mg/L•浑浊度:10 NTU•电导率:350 μS/cm基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水样的性质如下:1.pH值为7.2,接近中性,符合常见饮用水的标准范围。
2.溶解氧为8.5 mg/L,符合一般环境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3.浑浊度为10 NTU,表明水样相对清澈,没有明显的悬浮颗粒。
4.电导率为350 μS/cm,表明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解性固体物质。
6.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测试水样的理化性质,得出了水样的pH值、溶解氧、浑浊度和电导率等指标。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初步评估了水样的质量,并得出结论:该水样符合一般饮用水的标准,但建议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检测以确保水质安全。
第一章、绪论1、水及水环境组成天然水:不是纯净水,是溶解了很多天然物质的水溶液。
一般天然水中的天然溶解物主要有8种离子,即Na+、K+、Ca2+、Mg2+、CL-、SO42-、SiO32-、HCO3-等。
天然水体(水环境):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称为天然水体。
它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悬浮物、底泥和水中的生物群落等其他所有因素。
水体分为海洋水体、陆地水体、地上水体、地下水体等不同区域和类型。
水体大至海洋,小至池塘。
一般天然淡水含有三类物质:溶解性物质,胶体物质,悬浮颗粒。
监测多限于水层,是水环境的一部分;底泥和生物群落的监测仅限于科研。
2、根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水域中的保护目标将水资源划分为五类:Ⅰ类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和鱼虾产卵。
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和游泳池。
Ⅳ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和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农业用水区和一般观景要求水域。
3、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
水污染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工农业和水产业的发展;破坏生态平衡4、优先控制污染物特点:1.均有毒性,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具有不可逆性;2.生物降解困难、在环境中有长效性;3.在水中含量低,多为μg/L乃至ng/L水平。
5、水体污染源:凡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称。
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水体自净能力:是指水体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的综合作用,使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逐渐分解破坏,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水体的这种能力称为水体自净作用。
自净容量:是指水体通过自净作用而使其不受污染所能承受的污染物的量。
超过该限度,就会发生水污染。
6、水质:是指水及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
水质分析及水化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第一篇水质分析开展水质分析的目的是判断环境水对大坝混凝土、基岩和灌浆帷幕及水下金属结构的侵蚀作用,为工程施工及维护中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提供依据。
一、水质分析一)水样采取水样采取以能反映环境水的变化为原则。
一般地,应选择下列地点进行水样采集。
1、水库水样在距坝上游面100m左右的水库横断面上,选择左、中、右三条垂线,每条垂线一般布置在水库表面以下0.2—0.5m处、水深中间和库底附近等三处取样点。
另外,为了监视水库水质污染情况,在工矿企业废水流入水库的地方及水库出水口附近也应设有取样点。
2、地下水位孔在两岸坝头绕渗孔各取2—3个孔。
3、坝体、坝基排水孔和测压孔除对应水库取样地点的坝段应布置取样点外,还应适当选择钙质等溶出物较多的排水孔及渗漏量较大的排水孔作为取样点。
当个别监测孔的水有异常颜色或悬浮可疑物质等异常情况时,应随时取样化验。
水质取样可采用取样瓶和一些特别的水样采集工具进行采取。
水样采取后,在取样现场首先要做好水样编号和物理性质的描述,即试样的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等,并同时记录当时的气温。
二)水质分析的内容水质分析的内容包括pH值的测定、碱度的测量、二氧化碳(游离、化合、侵蚀性)的测定、氯离子的测定、总硬度的测定、钙离子的测定、镁离子的测定、硫酸根离子的测定、钾钠离子总量的测量、含盐量的测定及水质综合评定。
三)水质分析的原理方法水质分析的原理是借助于化学反应。
其方法一般可利用标准试剂和标准溶液测定或借助特制的测定仪器,如pH值的测定可采用pH-25型酸度计,含盐量的测定可采用81型水质纯度仪等。
水质分析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可参阅有关规范。
第二篇水化验资料的整理分析混凝土坝坝体长期在库水及渗透水的作用下会因水的侵蚀作用而溶蚀削弱,混凝土坝地基岩石中的石灰岩、白云岩、方解石脉以及水泥灌浆帷幕也会因渗透水的作用发生溶蚀、化学管涌和老化。
大坝观测中水化验资料整理分析的目的,就在于了解库水、地下水、渗透水中的水质的变化、分布情况,分析坝体混凝土、坝基帷幕及地基岩石不被溶蚀的程度,从而为采取防蚀措施保证大坝安全耐久使用提供依据。
理化检验的方法理化检验是指通过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能够对其进行鉴定和检测。
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需要掌握一些经验性的理化检验方法,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方法介绍。
一、外观检验法外观检验法是指通过肉眼观察物质的形态、颜色以及其它的外观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比如恶臭、明显变色、异物等常被认为是物质有问题的标志。
但由于不同种类的物质存在巨大差异,因此需要对比样品,或者通过仪器分析进行确定。
二、溶解度测定法溶解度测定法是指将物质放入指定的溶剂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测定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纯度和晶体形态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溶解度来预测物质的纯度和晶体结构状态。
三、重量测定法重量测定法是指通过称量物质的重量变化,来判定其纯度、含量和反应等因素。
如以准确的电子天平称量过多精细试验,再根据公式计算,可以得出物质的精确含量。
四、比色法及滴定法比色法和滴定法都是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比色法是利用比色片及不同物质的颜色变化成分,以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滴定法根据不同物质含量的不同,通过滴加酸或碱来化学分析物质的化学含量。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繁琐,但却十分准确。
五、光谱法光谱法是指用物质对特定段波长的电磁波进行吸收或发射现象,所反映出的特征吸收或发射光谱来定性或定量分析物质的理化性质。
分别有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等,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在进行理化检验时,还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检验前必须了解该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成分。
2. 检验前必须做好相关仪器的检验和标定工作。
3. 检验时必须注意采样前后的卫生和准确性,严格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采样。
4. 检验时必须保证实验室洁净、温度稳定,避免干扰检验结果。
5. 检验结果要有合法有效的报告,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测定误差的可控性。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和原则,我们可以进行高效准确地理化检验。
水质检测的方法水质检测是指对水中各种成分及其数量、性质、状态等进行分析和测定以了解水质素质的一种方法。
检测水质是为了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保护水环境,还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水资源支撑。
本文将介绍几种水质检测的方法。
水质理化参数检测水质理化参数是指水中各种化学物质的物理特性,包括水的颜色、味道、透明度、温度、pH值、电导率、总固体、总溶解性固体、溶解氧、浊度、硬度等,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水的使用目的以及水的安全性。
水质理化检测是检测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以确定水体的质量。
对于水质理化检测,可以采用牢固的理化检测方法进行。
例如,能够检测水样的颜色、味道、透明度、温度、pH值、电导率等参数的多色谱分析仪可以检测水样的颜色、味道等参数;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光谱仪器上进行检测,例如能够测量水中硬度和黑碳的仪器。
生物学检测水中生物学检测是评估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方法,包括对浮游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分布及其生产力、生长状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参数,可以知道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情况。
生物学检测常见的方法有生物相方法、生物量方法和生物指数法。
生物相法是通过对水体样品中生物种类、密度、分布、组成等进行观察与分析,了解水体生态环境的情况。
生物量法是通过对水样中特定物种的数量、群体密度、生产力以及生物量等进行测定,以确定水体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这种方法比较常用于测定水体生物物种多样性。
生物指数法是将生物样本的信息与水质环境参数相结合,计算出相应的生物指数,为水质环境评价提供依据。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针对有机污染物检测的方法。
通过判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来判断水质污染程度。
色谱法通常可分为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常用于检测水中的有机化合物,如重金属、农药、工业废弃物等有机物。
其中,液相色谱法检测有机物比气相色谱更为精准。
色谱法在水质检测中具有广泛应用,通过龙抗旗、芬顿反应、PCB、DDM等一系列物质相互作用的分析,可以检测出水中特定污染物的含量。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类:
1. 物理分析方法
(1)浊度法:通过测定水中悬浮颗粒引起的光线散射来确定水的浊度,进而判断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
(2)色度法:通过色谱分析水中色素的种类及含量,如COD、氨氮、总有机碳等。
(3)温度法:通过测量水体温度,评估水体的热污染情况。
2. 化学分析方法
(1)化学分析法:包括显色滴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电化学法等,主要用于水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2)谱学分析法: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等,主要用于水中各种化合物的检验鉴定。
3. 生物学分析方法
(1)微生物学分析法:通过测定水样中细菌、藻类、病毒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评估水体的生物污染状况。
(2)生物指标法:通过测定水中生物种群的分布及数量变化,评估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程度。
(3)水质生态毒理学分析法:通过测定水体对生物的毒性作用,判断水体污染程度。
人体有70%由水组成一个人日平均需水量至少为2.5L减少0.5~1.0L,会感到口渴减少2~5L,轻则发生皮肤皱折,重则神志不清减少7~8L,就会死亡水的种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水及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
水质指标:衡量水中杂质的具体尺度。
水质检验的意义(1)防止发生急慢性中毒和疾病蔓延。
(2)检查执行标准情况。
(3)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超纯水是时下纯度最高的水,其次是双级反渗透水(双级RO水)、双蒸水(ddH2O)、纯水(RO 水)、蒸馏水.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体污染物:凡能造成水体的水质、生物、底质质量恶化的物质或能量。
水体污染源:凡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
可分成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大类水污染的危害(1)危害人体健康(2)影响工农业和水产业的发展(3)破坏生态平衡水俣病事件 --1950年,日本,汞中毒痛痛病事件 --日本富山县,镉中毒联合国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号召全球重视水的问题。
水质理化检验方法(1)测定对象多变。
(2)待测成分含量变化大。
(3)干扰严重。
(4)可供选择的方法多。
水质理化检验的方法要求(1)适用范围广(2)灵敏度高(3)操作简单(4)经济实用水样的采集为保证水样采集的质量,需要合理地选择采样设备,方法,时间,地点和采样量等采样设备包括采样瓶,采样器和测定溶解性气体采样装置等。
采样瓶是盛装水样的容器,一般为硼硅玻璃瓶或聚乙烯塑料瓶,并且能用塞或盖紧紧密封。
根据水样中待测组分选择采样瓶基本原则:(1)采样瓶不能含有或沾污与水样中待测组分相同的物质;(2)采样瓶不能与待测组分发生反应;(3)采样瓶壁不能吸收或吸附待测组分。
玻璃瓶不能用来盛装测定金属成分的水样,塑料瓶则不能装测定有机物的水样,测定氟化物水样只能用塑料瓶而不能用玻璃瓶。
常用水质检测方法和实验技巧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保障人类健康生活和环境保护,对水的质量进行检测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和实验技巧。
一、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目前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水样中各种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从而确定水样中各种物质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滴定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
1. 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用定量试剂溶液滴定水样中一种可反应的物质的方法。
它通常用于测定硬度、酸度、碱度等指标。
操作时,先将一定量的试剂溶液加入到少量的水样中,掌握滴定速度,当试剂与水样中的反应物完全反应时,记录下需要的试剂溶液的体积,从而计算出反应物的浓度。
2. 比色法比色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吸光度上的不同特性,测定水样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它通常用于测定水中铁、锰等金属离子的含量。
比色法适用于各种水质的测定,准确度高,操作简单。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根据物质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测定水中各种有机物、无机物浓度,检测水体颜色和浊度等。
4.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分析土壤、环境水样质量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定量化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测定微量元素。
5. 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灵敏、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测定含氧化还原物的水样中氧化还原电位、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水体中有机物、无机物等物质的含量等分析。
二、物理分析法物理分析法是将水样的物化性质加以测量和分析,如比重、流动性、电导率等来研究水质等级的方法。
常用的物理分析方法有离子色谱分析法、动态粘度法、溶解氧测定法等。
1. 离子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是测定水中离子质量和数量含量的标准方法之一。
该方法可分析大量离子分子,如无机阴离子、有机阴离子和阳离子等离子体系。
动态粘度法是测量液体阻力大小的方法,粘度越小,水体中的离子浓度越低,水质越好。
3. 溶解氧测定法溶解氧测定法主要是通过在水中溶解氧气的饱和状况下,测定剩余溶解氧浓度的方法来评价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状态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从而判断水质的好坏。
水质理化检验课程简介《水质理化检验》课程简介课程编码:20709080课程名称:水质理化检验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简介:水质理化检验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教学内容有:水资源及其分布,水污染及其危害,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和意义,水质理化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表示,水样的采集,水样保存,水样的预处理,水温、臭和味、色度、浑浊度、电导和蒸发残渣、氟、铬、氰化物、硒、砷、汞、铅、镉、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酚、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农药、表面活性剂、铁、锰、铜、锌、硫化物、酸度、碱度、硬度、余氯、磷酸盐、pH等具体水质指标的测定,形态分析,生活用水、涉水产品和泳池水检验,氯化消毒副产物和环境类激素的检测,水质快速检验,沉积物和土壤分析,质量控制和结果评判,标准分析方法和标准物质。
通过理论教学,希望学生能获得系统的水质理化检验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具有灵活处理实际样品分析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卫生检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课堂讨论和读书报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
教材:《水质理化检验》,康维钧、张翼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参考书目:1.《水质理化检验》,张克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2.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年6月3.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12月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等《Standard Method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20th,2004。
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工农业和水产业的发展、破坏生态平衡,污染源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2.水质水及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水质指标衡量水中杂质的具体尺度分类从卫生学角度可将其分为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学、细菌学和放射性等类;从污染监测角度出发,可将其分为一般性状指标、有机污染的三氧平衡参数、富营养污染指标、无机污染指标、有机毒物污染指标、放射性污染指标、病原微生物污染指标、水生生物相组成指标等类;3.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水质本底检测,水污染现状和趋势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监测,为污染预测和预报提供资料,特点测定对象多变,待测成分含量变化大,干扰严重,可供选择的方法多,方法要求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分析周期短,经济实用;4.对一条较长的河流进行污染调查时,应根据河流的不同流经区域设置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背景断面一般设置在污染源上游100m处,控制断面是用于了解水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通常应设置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消减断面设在控制断面下游一定距离,估计水体基本达到自净的地方一般至少距离城市和工业区1500m以上;5.采样量:水质理化检验所需的水样量取决于检测项目,不同的检测项目对水样的用量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各个监测项目的实际情况分别计算,再适当增加20%~30%;6.测定油类的水样单独采样,应在水面至300mm深处采集柱状水样,不得用采集的水样冲洗采样瓶容器,全量分析测定;7.质量控制样品有现场空白样、运输空白样、现场平行样和现场加标样或质控样,通过对以上质控样品的分析,可对水样采集进行跟踪控制;8.水样保存作用减少水样的生物化学作用,减缓氧化还原作用,减少被测组分的挥发损失,避免沉淀、吸附或结晶物析出所引起的组分变化,方法冷藏与冷冻、过滤与离心分离、加生物抑制剂、加氧化剂或还原剂、调节PH值;9.分离富集方法液液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剂吸附、沉淀或共沉淀、泡沫浮选和气体发生等,如何评价待测成分的回收率、富集效率、操作中的沾污或损失、操作是否简便快速、能否有效去除影响测定的干扰物质、是否利于成批样品分析、成本是否低廉、是否对人体及生态环境有不良的影响等;10.固相萃取步骤萃取柱的预处理、上样富集、淋洗杂质、洗脱待测物,萃取柱预处理一般用两种溶剂,一种溶剂主要用于出去吸附剂上的杂质,另一种溶剂是使吸附剂溶剂化,当样品溶剂通过萃取柱时,样品溶液可与溶剂化的吸附剂紧密接触,进而提高待测物的富集效率和测定的重复性;11.固相微萃取技术克服了需要大量溶剂和大量样品、处理时间长和操作步骤繁琐等缺点,简化了样品处理过程,缩短了分析周期,提高了分析灵敏度,易于实现自动化;12.浑浊度表示水因含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而呈混浊状态,造成通过水的光线被散射或对光线透过受到阻碍的程度,影响因素悬浮物的含量,悬浮颗粒的粒径、形状和入射光波长;13.电导率截面积1cm2,高度1cm的水柱所具有的电导能力,单位为西门子/厘米,测定原理电导分析法,在硬质玻璃烧杯盛装的水样中,插上一对面积相同、极间距离恒定的铂电极组成电导池,与仪器连接构成电桥平衡式或分压式测量电路;接通电导池之前,调节电桥打到平衡,仪器指针为零,接通电导池后,电桥平衡被打破,仪器显示出水样的电导率;14.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是蒸干水分再称重得到的,因此选定蒸干的温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规定在105°C,但105°C的烘干温度不能彻底除去高矿化水样中盐类所含的结晶水,因此高矿化水采用180°C的烘干温度,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15.酸度指水中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的总量,用CaCO3mg/L表示,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物质的总量,这类物质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等,根据指示剂和指示的终点,可将碱度分为总碱度突跃点在附近和酚酞碱度突跃点在附近两类;16.硬度总硬度主要是指溶于水中的钙盐、镁盐类的含量;水的硬度可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暂时硬度又称为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重碳酸钙或重碳酸镁形成,可能还有少量碳酸盐,暂时硬度加热煮沸可生成沉淀从水中去除;永久硬度又称为非碳酸盐硬度,由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等形成,经煮沸不能去除,总硬度测定方法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配位滴定法;17.表色由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性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真色仅由溶液状态的物质所产生的颜色;铂钴标准比色法适用于清洁水、轻度污染并略带黄色色调的水,如地面水、地下水和生活饮用水等,稀释倍数法是环境水质检测标准方法,适用于污染较严重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18.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法:氟化镧晶体膜对氟离子产生选择性对数响应,在被测试液中氟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的电位差可随溶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电位变化规律符合能斯特方程式;氟试剂分光光度法:在pH值~的乙酸盐缓冲溶液中,氟离子与氟试剂和硝酸镧反应,生成蓝色的三元络合物,颜色深浅与氟离子浓度成正比,在62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茜素磺酸锆光度法:在酸性溶液中,茜素磺酸钠与锆盐形成红色络合物;当有氟离子存在时,锆与氟离子生成无色的负二价ZrF6,使溶液褪色,释放出黄色的茜素红,根据由红至黄的色调不同,进行光度测定;方法一中总离子强度缓冲液作用维持相同活度;维持适宜pH范围;掩蔽作用;加快反应速度,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19.氰化物自净途径挥发,氧化,测定以简单氰化物为主的易释放氰化物时应采用乙酸锌-酒石酸蒸馏体系,测定总氰时,一般都采用磷酸-EDTA蒸馏体系蒸馏水样;分光光度法原理:卤化氰能与吡啶及其衍生物作用生成含戊烯二醛基本结构的产物,后者再与某些有机试剂缩合成有色染料;步骤:形成卤化氰,形成含戊烯二醛基本结构的产物,形成有色化合物;20.硫化物水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形态有:溶解测H2S、HS-、S2-、金属硫化物及含硫有机物等;其具体存在形式视水体的pH值、氧化还原状态和共存组分而定,如在低pH值及还原状态下,水中的硫化物主要以H2S形式存在;而在高pH 值及还原状态时,则主要为S2-;在氧化状态时,可能会转化为硫酸盐;与汞、铜、银等金属离子共存时主要为不溶性金属硫化物,与锌、镉等金属离子共存时则主要为酸溶性金属硫化物,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间接原子吸收法、气象分子吸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极谱法;亚甲蓝分光光度法原理硫离子与N,N-二甲基对苯二胺的酸性溶液混合,加入三价铁后溶液先变成红色继而生成蓝色的亚甲蓝染料,通过分光光度法可测定硫离子的含量,注意事项实验用水不应含汞铜等重金属离子;N,N-二甲基对苯二胺存放较久时呈棕黑色,应对试剂进行纯化;应严格控制酸度、温度、反应容器、试剂加入顺序等条件;本法的主要干扰物为亚硫酸根、硫代硫酸根、SCN-、NO2-、CN-和部分重金属离子21.测定余氯的方法碘量法、DPD-硫酸亚铁铵滴定法、DPD比色法和邻联甲苯胺比色法,碘量法适于测定总余氯含量>1mg/L的水样,测定值为总余氯,适用于生活用水的测定;22.常见的金属污染物铁锰铜锌银,铁大量铁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出现呕吐、腹泻、肝脏损伤,甚至死亡,氧化铁粉尘可引起肺气肿,是一种辅助致癌物,锰锰缺乏可引起骨骼畸形、生殖机能障碍、运动失调等,大量的锰进入人体,也会损伤黏膜,破坏血红细胞及蛋白质,甚至损伤神经系统,铜缺乏时可导致动脉硬化、贫血、腹泻和味觉减退等疾病;但摄取过多,又会引起肝胆功能损坏及脑神经组织病变;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较大,直接影响到鱼、藻类的生存及水体的自净作用,锌缺乏时导致发育迟缓、性功能障碍等疾病,摄取过多可导致铜缺乏使肝脏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浓度达到1mg/L时对水生生物有抑制作用23.铬测定方法二苯碳酰二肼DPC分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在酸性条件下,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配合物,测定540nm波长的吸光度,与标准比较定量;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总铬: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低价铬可被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乙醇或叠氮化钠分解,再按照六价铬的测定法测定24.影响水中DO的因素空气中的氧分压、大气压和水温,藻类植物,有机污染,采样原则避免产生气泡、防止空气混入,瓶内不能留有气泡25.COD酸性高锰酸钾法本法在测定的过程中,有机物被氧化的程度受反应条件的影响,即使为同一水样,由于使用的氧化剂种类不同,氧化反应的条件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为保证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结果的可比性,必须严格控制如下反应条件:酸度以L为宜;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应控制在L左右;用沸水浴加热30min;水样应适当稀释;碱性高锰酸钾发测定可避免大量氯离子的干扰26.测BOD时稀释水作用为微生物分解水样中的有机物提供必要条件和适宜的环境,制备方法将蒸馏水置于大的瓶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溶液、MgCl2、CaCl2和FeCl3溶液,用真空泵抽气1~2d,必要时接种特种微生物,密塞静置一天以上27.水体受生活污水、人畜粪便、以及某些工业废水污染后,氨氮浓度将明显增加;若水体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氨氮,说明水体最近受到了污染;若主要含亚硝酸盐氮,则表明不久前受到污染;若主要含有硝酸盐氮,说明水体受到污染已有较长时间,自净过程已基本完成;如三氮浓度均较高,则说明水体受到连续污染;氨氮测定方法纳氏试剂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法一原理注意事项原理:水中氨与纳氏试剂在强碱性介质中反应生成黄棕色化合物,10min后显色完全,光度法定量;注意:实验用水应为无氨水,临用时制备,不宜贮存;如水样中含有色物质、浑浊或有干扰物质时,需经蒸馏后测定,法二原理注意事项原理:在硝普钠催化下,氨与次氯酸盐反应生成一氯胺,一氯胺与水杨酸盐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光度法定量;注意:苯胺和乙醇胺对本法有干扰28.亚硝酸盐测定重氮偶合光度法原理:在的磷酸介质中,亚硝酸盐氮与对氨基苯磺酰胺反应生成重氮盐,再与N-乙二胺偶合生成紫红色偶氮染料,比色定量;注意:实验用水不能含有亚硝酸盐氮,可通过加碱重蒸馏去离子水制备或使用超纯水29.硝酸盐氮测定二磺酸酚光度法原理:在浓硫酸存在下,硝酸根离子和二磺酸酚作用,生成硝基二磺酸酚,在碱溶液中发生分子重排,生成黄色化合物,光度法定量;注意:水样应去除浊度、颜色、氯化物和亚硝酸盐30.挥发性酚类蒸馏时能随水蒸气一起挥发的酚类,来源地面水体中主要来自焦化、煤气制造、石油精炼、木材防腐、造纸、石油化工、合成氨等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采样注意采样后立即加磷酸盐酸化水样至,并按1g/L的比例加入硫酸铜以抑制微生物对酚类的生物氧化作用,尽快测定,水样蒸馏后测定可基本排除干扰,4-氨基安替比林法原理:在和有氧化剂铁氰化钾的溶液中,酚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直接光度法或经三氯甲烷萃取后光度法定量;注意:各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不得更改,严格控制显色液pH在碱性范围,溴化容量法原理:在过量溴的溶液中,酚与溴反应生成三溴酚,剩余的溴与碘化钾作用,释放出游离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计算出酚的含量;主要干扰:氧化剂、还原剂、油和焦油、氰化物;注意:加入的溴量最好多余理论需要量的50%,不要过量太多;溴化温度最好为常温31.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水和其他溶液体系的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分类活性部分是阴离子或阳离子的分别叫阴离子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既带正电又带负电荷的叫两性表面活性剂,呈分子状态的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蓝分光光度法原理:阳离子染料亚甲蓝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生成易被有机溶剂萃取的蓝色化合物,再经三氯甲烷、二氯乙烷或苯等有机溶剂提取,为反映的亚甲蓝仍留在水溶液中,在650nm波长下处测定有机相的吸光度值,与标准比较可求出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注意:三氯甲烷的空白值严重影响测定结果,使用前应先测其空白;所有容器不得用洗衣粉和其他洗涤剂洗涤;能与亚甲蓝反应的物质对本法均有干扰32.农药污染水体途径药厂废水的排放;农田使用农药;杀虫或控制卫生虫害使用农药;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农药的泄露33.火焰发射光度法测定锂时如何去除干扰测定前向水样中加入硫酸盐-碳酸铵溶液沉淀剂可消除干扰,若水样中钙、锶、钡含量低可能无沉淀生成,可直接取上层液体测量34.Na2EDTA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抗干扰作用能消除阳离子的干扰,引入消电离的钠离子,又能增加测定锶的灵敏度35.为何催化还原分光光度法测定碘时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若不能将温度控制在相同条件下,即使反应时间相同,残存的高价铈差异也很大;在催化反应中,由高价铈离子氧化碘离子成元素碘,然后元素碘又被亚砷离子还原成碘离子,如此反复至全部消耗完为止,这一反应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如开始加高价铈的时间和加入亚铁盐的时间不统一,反应持续的时间不一样,生成三价铁的量亦不同,所以对反应时间必须严格控制36.氯化消毒副产物CDBPs挥发性卤代有机物和非挥发性卤代有机物,检测方法色谱37.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可干扰生物体内正常行为及生殖、发育相关的正常激素的合成、贮存、分泌、体内运输、结合及清除等过程的外来物质,检测方法色谱38.沉积物在迁移过程中由于条件的改变,有的物质就逐渐从水中沉降出,在水体底部形成一类特有的物质,这类物质称为沉积物,实际上是在沉降过程中产生并存在于水底的一类物质的总称,意义可以提供很多有关污染历史方面的信息39.水质快速检验的意义防止急性中毒,防止灾后大疫,提出水源选择和水源水短期引用是否安全的意见,特点灵敏度高、需氧量少、快速简便易行40.氨氮纳氏试剂:氨或铵盐与纳氏试剂在碱性条件下作用,生成淡黄色至棕色的氨基汞配位化合物,按颜色深浅与标准色板比色,亚硝酸盐氮格氏试剂:在酸性溶液中,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作用生成重氮盐,再与盐酸乙二胺偶合生成红色偶氮染料,根据颜色深浅与标准色板比色,余氯邻联甲苯胺法:在酸性条件下,余氯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联苯醌式化合物,与标准色板比色41.打气法测定砷氰汞磷原理控制不同条件,把上述四种毒物转变成挥发性组分的形式,以空气做载体,使它们分别与有关的试剂或试纸接触显色,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法原理:在酸性溶液中,二苯碳酰二肼与六价铬作用生成紫红色的配位化合物,颜色深浅与六价铬的含量成正比,铅钡玫瑰红酸钠法:在酸性溶液中,铅钡离子与玫瑰红酸钠反应,生成红色的玫瑰红酸铅/钡沉淀42.酚4-氨基安替比林法原理:在pH10的介质中,在铁氰化钾存在下,酚类化合物可与4-氨基安替比林作用生成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其颜色深浅与酚含量成正比,生物碱碘化汞钾法:生物碱能与碘化汞钾作用产生沉淀或混浊,此法不能确证含有生物碱,因为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及其他一些物质也有类似反应;BTB反应法:BTB与生物碱类化合物作用生成黄色化合物,该黄色化合物可被有机溶剂萃取,通过观察有机相的颜色来定性43.铜勺法检测有机氯农药注意事项无机氯、有机胺、有机溴的正干扰;应在避风和暗处进行灼烧。
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水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的来源、性质和程度如何,可根据下列各项水质性状指标的检测结果来评价,从而判断其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
一、物理性状指标根据水的物理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是否良好,也可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一)水温地面水的温度随日照与气温而变化,地下水的温度较恒定。
大量工业冷却废水进入地面水可造成热污染,导致溶解氧降低,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地下水的温度如突然发生改变,可能是地面水大量渗入所致。
(二)色清洁的水无色。
影响水色的因素很多,如流经沼泽地带的地面水,因含腐殖质呈棕黄色;水中大量藻类生长时,呈绿色、红色或黄绿色;含低铁盐的深层地下水,汲出后因低铁被氧化成高铁而呈现黄褐色。
水体受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该工业废水所特有的颜色。
(三)臭清洁水无臭气。
地面水流经沼泽地或有大量藻类生长和死亡分解时,均出现异臭;流经含硫地层的深层地下水可带硫化氢臭;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时,可出现各种特殊的异臭。
(四)味清洁水无异味。
天然水出现异味,常与过量盐类的溶入有关,如含过量氯化物带咸味;硫酸钠或硫酸镁过多时呈苦味;铁盐多时有涩味。
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各种异味。
(五)浑浊度水的浑浊程度,是悬浮于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现象。
浑浊度主要取决于胶体颗粒的种类、大小、形状和折射指数,而与水中悬浮物含量(重量)的关系较小。
现行通用的计量方法是把1L水中含有相当于1mg标准硅藻土所形成的浑浊状况,作为1个浑浊度单位,简称1度。
地面水浑浊主要是泥土、有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造成。
浑浊度升高表明水体受到胶体物质污染。
二、化学性状指标水质的化学性状复杂,因而采用较多的评价指标,以阐明水质的化学性质及受污染的状况。
(一)PH值天然水的pH值一般在.5之间。
当水体受大量有机物污染时,有机物因氧化分解产生游离二氧化碳,可使水的pH值降低。
当大量酸、碱废水污染水体时,水的pH值可发生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