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
- 格式:pdf
- 大小:338.60 KB
- 文档页数:4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 A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A.0.1 首都和直辖市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 11 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大港外的 12 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 15 个市辖区),南汇,奉贤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崇明,金山,重庆(14 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注:1 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2 上标 * 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 河北省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第一组:廊坊(2 个市辖区)唐山(5 个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丰南,丰润,怀来,涿鹿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第一组:邯郸(4 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下花园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第一组:石家庄(6 个市辖区),保定(3 个市辖区),张家口(4 个市辖区),沧州(2 个市辖区),衡水邢台(2 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第二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第一组:正定,围场,尚义,灵寿,无极,平山,鹿泉,井陉,元氏,南皮,吴桥,景县,东光第二组:承德(除鹰手营子外的 2 个市辖区),隆化,承德县,宽城,青龙,阜平,满城,顺平,唐县,望都,曲阳,定州,行唐,赞皇,黄骅,海兴孟村盐山,阜城,故城,清河,山海关,沽源,新乐,武邑,枣强,威县第三组:丰宁,滦平,鹰手营子,平泉,临西,邱县A.0.3 山西省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第一组:太原(6 个市辖区),临汾,忻州,祁县,平遥,古县,代县,原平,定襄,阳曲,太谷,介休,灵石,汾西,霍州,洪洞,襄汾,晋中,浮山,永济,清徐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第一组:大同(4 个市辖区),朔州(朔城区),大同县,怀仁,浑源,广灵,应县,山阴,灵丘,繁峙,五台,古交,交城,文水,汾阳,曲沃,孝义,侯马,新绛,稷山,绛县,河津,闻喜,翼城,万荣,临猗,夏县,运城,芮城,平陆,沁源*,宁武*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第一组:长治(2 个市辖区),阳泉(3 个市辖区),长治县,阳高,天镇,左云,右玉,神池,寿阳,昔阳,安泽,乡宁,垣曲,沁水,平定,和顺,黎城,潞城,壶关第二组:平顺,榆社,武乡,娄烦,交口,隰县,蒲县,吉县,静乐,盂县,沁县,陵川,平鲁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第二组: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方山,柳林第三组:晋城,离石,左权,襄垣,屯留,长子,高平,阳城,泽州,五寨,岢岚,岚县,中阳,石楼,永和,大宁A.0.4 内蒙自治区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30g:第一组:土默特右旗,达拉特旗*2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第一组:包头(除白云矿区外的 5 个市辖区),呼和浩特(4 个市辖区),土默特左旗,乌海(3 个市辖区),杭锦后旗,磴口,宁城,托克托*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第一组:喀喇沁旗,五原,乌拉特前旗,临河,固阳,武川,凉城,和林格尔,赤峰(红山*,元宝山区)第二组:阿拉善左旗4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第一组:集宁,清水河,开鲁,傲汉旗,乌特拉后旗,卓资,察右前旗,丰镇,扎兰屯,乌特拉中旗,赤峰(松山区),通辽*第三组:东胜准格尔旗5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第一组: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赉特旗,翁牛特旗,兴和,商都,察右后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奈曼旗,库伦旗,乌审旗,苏尼特右旗第二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阿拉善右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白云第三组:伊金霍洛旗,杭锦旗,四王子旗,察右中旗A.0.5 辽宁省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普兰店,东港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营口(4 个市辖区),丹东(3 个市辖区),海城,大石桥,瓦房店,盖州,金州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沈阳(9 个市辖区),鞍山(4 个市辖区),大连(除金州外的 5 个市辖区),朝阳(2 个市辖区),辽阳(5 个市辖区),抚顺(除顺城外的 3 个市辖区),铁岭(2 个市辖区),盘锦(2 个市辖区),盘山,朝阳县,辽阳县,岫岩,铁岭县,凌源,北票,建平,开原,抚顺县,灯塔,台安,大洼,辽中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本溪(4 个市辖区),阜新(5 个市辖区),锦州(3 个市辖区),葫芦岛(3 个市辖区),昌图,西丰,法库,彰武,铁法,阜新县,康平,新民,黑山,北宁,义县,喀喇沁,凌海,兴城,绥中,建昌,宽甸,凤城,庄河,长海,顺城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的设计地震分组,除兴城、绥中、建昌、南票为第二组外,均为第一组。
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建物倒塌的原因1。
老旧建筑物防震力不够。
2。
一,二楼挑高,造成载重不足3。
结构支柱水平撑持力不够。
4。
建筑物基础有特殊状况。
5。
使用维护不当。
6。
结构不平衡,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不足。
7。
采长向无墙设计,耐震度较差。
8。
建物盖在松软的土地或地质敏感区。
9。
底部楼层无足够梁柱支撑的开放空间。
大部分的地震都是因断层移位引起的,这种活动断层,会在某特定的时间错动,,建筑物应避开这些地质危险区。
在起造建筑物时,要避免地质不良的区域,如断层带,新生地,冲积层,悬崖,坡地,河岸,沼泽,池塘等回填土,考量其地层特性,因其和地震强度有密切关系。
墙,柱,梁,板是建筑物的骨骼,绝对不可任意改变。
常见的防震建筑技术有:强化混凝土墙和支柱,加深地基和接头,加强建物防震功能,在大地震时,摇晃的结构体压力,可从横梁转移到直柱,使居民安全无虑。
地震的强烈程度用震级表示,震级是根据震源地壳断层错动处释放出的能量来确定的。
国际上普遍应用里氏震级。
受地震影响地区的地面和各类物受地震影响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处的地震烈度量大;离它越远,影响越小,烈度也越低。
中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度来表示。
在1~6度时,一般的物不受损失或损失很小;而在10~12度时,对物的破坏性甚大,即使采用重大防震措施,也难确保的防震措施主要应用于6~10度地区。
各国都编制有本国的地震烈度区划图。
区划图上所标明的烈度为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一般场合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防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称为设防烈度。
中国《工业与民用抗震设计规范》TJ11―78的修订本以下简称《规范》,适用于设防烈度为6~10度地区的防震设计。
《规范》规定:物的设防烈度,一般按基本烈度并根据物的重要性酌情增减一度。
一般要求物的防震设计应尽量符合下列要求:①选择对防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②合理规划,避免地震时发生次生灾害如火灾、爆炸等;③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防震物体型简单,重量、刚度对称和均匀分布,避免立面、平面上的突然变化和不规则形状;④保证物自重,降低其重心位置;⑥不作或少作地震时易倒、易脱落的装饰物,对女儿墙、挑檐等应采取加固措施;⑦在设计中提出保证施工设计的要求而采用较复杂平面,则各部分刚度不一,连接部位应力集中,容易遭受破坏,须用防震缝将物断开,分为若干独立单元。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 11-78主编单位: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筑委员会实行日期:1 9 9 7 年 8 月 1 日关于颁发《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通知(78)建发设字第468号在唐山地震后,我委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4进行了修订,并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为全国通用设计规范,自一九七九年八月一日起实行。
各单位在实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补良和修改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交我委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我委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一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一九七六年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的要求,由我院会同有关设计、施工、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共同对原《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4(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贯彻执行“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总结了海城、唐山地震宏观经验,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修改了建筑物设计烈度的确定原则,补充了地基液化的条文,调整了结构影响系数,并对各类建筑物的抗震柢措施作为一些修改和补充。
在修过程中,我们虽做了一些工作,但限于条件,尚不少问题待今后进一步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解决。
因此,请各单位在实行中结合工程实际,加强抗震科研,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研究院一九七八年七月主要符号荷载和内力Q0--结构底部剪力(即总水平地震荷载)M0--结构底部弯矩Qi--高度Hi省截面的地震剪力或第i层楼层的地震剪力Mi--高度Hi处截面的地震弯矩Pi--质点i的水平地震荷震Pji--结构j振型质点i的水平地震荷载q--楼层单位长度上的水平地震荷载W--产生地震荷载的建筑物总重量Wi、Wk--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k的重量Qcj--多层内框架第i层每根中柱及壁柱或外墙承受的地震剪力Q--墙体承受的地震剪力S--水平地震荷载产生的结构内力Si--结构j振型水平地震荷载产生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或轴向力)计算系数ψ--地基土容许承载力的调整系数α--地震影响系数α1--相应于结构基本周期T1的地震影响系数α值αj--相应于结构j振型自振周期Tj的地震影响系数α值αmnz--地震影响系数α的最大值C--结构影响系数υ--独立烟囱底部剪力修正系数 ξ--截面剪应力不均匀系数 η--单层厂房高低跨交接处以上柱各截面弯矩和剪力修正系数 γj--结构j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k--楼层地震剪力分配系数K--安全系数几何特征ds--饱和砂土所处深度dw--室外地面到地下水位的距离Hj、Hk--分别为质点j、k的高度H--结构重心高度H--结构高度L--抗震墙间距L1--山墙或横墙间距B--房屋宽度B1--厂房总跨度ld--按受拉考虑的锚固(搭接)长度H0--柱子净高h--柱截面高度δ--作用于集中抟点上的单位水平力在该点引起Xji--结构j振型质点i的相对水平位移D--烟囱简身1/2高度处截面的外直侄e0--偏心距A--墙体水平截面面积y--截面形心到纵向力所在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材料指标和应力σ0--砖砌体平均压应力Rj--砖砌体主拉应力强度Rτ--验算抗震强度时砖砌体抗剪强度[R]--地基土容许承载力[R]'--调整后的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其他N63.5--标准贯入锤击数N'--饱和砂土所处深度为ds,室外地面到地下水位距离为dw时,砂土液化临界贯入锤击数N'--当ds=3米,dw=2米时,砂土液化临界贯入锤击数g--重力加速度T--结构自振周期T1--结构基本周期Tj--结构j振型周期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贯彻执行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经抗震设防后,在遭遇相当于设计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的损坏不致使人民生命和重要生产设备遭受危害,建筑物不需修理或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特制订本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规范修改版绪言2. 抗震规范出台的背景及历史回顾3. 新规范调整内容说明4.执行新规范的响应措施- 2 - 1.绪言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一种自然现象。
一次地震的大小取决于释放的能量,用震级来表示;而地震烈度则是反映地面建筑所受到的损坏程度,同一级地震,震源越浅,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高,随着地震波的衰减,烈度逐渐降低。
基于这样的规律,建筑抗震设计用抗震设防烈度或者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作为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关系如下表: 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9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 0.10(0.15)g 0.20(0.30) 0.40g 注:g 为重力加速度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西亚的印度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运动挤压,形成了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天山山脉;而东部处于活跃的环太平洋构造带上,从东南亚到台湾直至日本列岛,都是地震频发的地区。
这样的地壳运动背景,决定了我国防震减灾的严重性和必要性,仅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7 级以上的地震就发生了多次,特别是邢台地震(1966),唐山地震(1976),和最近的汶川地震(2008),都发生在人口稠密区,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所以,建筑的抗震设计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制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措施,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这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地震的提前预测,我国在1975 年曾成功的对海城大地震做出了准确的预报,但这只是一个特例,以目前的科学水平,要对每次破坏性地震做出预报不大可能,采取被动性的防御,例如避开建筑抗震危险地段,在地基基础设计中采取措施,加强建筑物的- 3 - 结构强度等,仍是目前主要的应对手段,这些办法措施和相关规定,在抗震设计规范中都有具体的体现。
为了使建筑抗震设计有章可循,国家地震局颁布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分区,最早的版本发布于1957 年,经过多次调整修改,目前执行的是第四版《中国地震动峰值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包括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给出了我国约2500 个行政城镇的地震基本烈度(动峰值加速度)和特征周期,这些基本参数是根据不同地区历史上记载发生的地震,结合区域构造活动情况,按照超越概率统计分析得出的,是全国各类工程抗震设计的基本标准。
建筑抗震规范1 总则1.0.1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地震工作方针,减轻构筑物的地震破坏程度,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订本规范。
1.0.2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构筑物,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一度的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或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严重破坏。
1.0.3 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地区的构筑物抗震设计。
设防烈度为10度地区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抗震设计,应进行专门研究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1.0.4 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做过抗震设防区划的地区或厂矿,可按经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确认的设防烈度或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
1.0.5 构筑物应按其重要性分为下列四类:甲类构筑物——特别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遇地震破坏会导致极严重后果;乙类构筑物——重要的构筑物,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人员大量伤亡、严重次生灾害、重要厂矿较长期中断生产等严重后果;丙类构筑物——除甲、乙、丁类以外的构筑物;丁类构筑物——次要的构筑物,遇地震破坏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
1.0.6 各类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0.6.1 甲类构筑物的地震作用,应按专门研究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计算;其它各类构筑物的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但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1.0.6.2 甲类构筑物,应采取特殊的抗震措施;乙类构筑物可按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设防烈度为9度时可适当提高;丙类构筑物应按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丁类构筑物可按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宜降低。
注:①本规范将“设防烈度”简称为“烈度”;“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简称为“6度、7度、8度、9度”;②本规范中有关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的规定,当有多种有利因素时,仅降低一次。
化工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化工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1. 引言地震是自然界常见的灾害之一,对建筑物的破坏常常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工程概况厦门大学海滨新区幼儿园教学楼为四层(局部五层)建筑,该建筑设计于1989年并于1990年建成投入使用。
该建筑原设计所采用的抗震设计规范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 11-78),原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原设计未进行抗震设防分类。
该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000m2,由三个单体组成:其中A区平面长30.240m,宽5.640m(局部12.840),总高10.900m;B区平面长41.300m,宽6.300m,总高10.800m;C区平面长43.040m,宽6.540m,总高10.950m。
该建筑单体A的结构形式分砖砌体结构、单体B的结构形式为框架与砖砌体共同承重、单体C的结构形式为砖砌体结构。
该建筑各单体楼(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该建筑的基础采用钢筋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基底持力层为老土层,其地基承载力允许值为20T/m2。
具体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详见第14~24页的图一~图十二,建筑立面及内部布置情况详见第26页照片一~二。
因受该建筑北侧厦门市环岛干道隧道施工爆破的影响,该幼儿园部分砼楼板板面出现了裂缝,因此为了解这部分砼楼板的安全性,由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本中心对该建筑物有裂缝的楼板进行安全性检测鉴定。
此外考虑到该建筑为幼儿园,属重点抗震设防建筑。
为了解该建筑的抗震性能,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本中心对该建筑进行抗震鉴定。
二.现状调查我中心人员于2010年6月5日到现场勘察调查工作,其现状调查结果如下:2.1.使用状况该建筑A区:一层为食堂、门厅及办公室,二层为办公室,三层为办公室及活动室;B区:一~四层均为教室和活动室;C区:一~四层均为教室和活动室。
该建筑现场实际使用状态与原设计图纸相符。
2.2.现状情况经现场调查可知:该建筑部分砼楼板存在通长裂缝,具体详见第15~24页,图二~十二。
该建筑B区以南室外回填土局部下沉,具体详见第26页,照片四。
中国抗震设计规范沿革●我国于1955年翻译出版了苏联《地震区建筑规范》。
●1959年受国家建委委托,土木建筑研究所提出了我国第一个抗震设计规范草案,内容包括房屋、道桥、水坝、给排水等多种土建工程学科,并为设计单位试用,此草案参考了1957苏联CH-8-57规范。
●1964年工程力学研究所主编了我国第二个抗震设计规范草案“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草案稿)”。
●1972年建筑科学研究院提出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规范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并于197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正式批准的抗震规范《工业与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试行)》(TJ11-74)。
●1978年根据海城、唐山地震震害经验,对1974年版规范进行了修改,正式出版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
●1987年由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完成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送审稿,该规范于1989年由建设部批准并于1990年正式实施。
这一规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以概率可靠度为基础的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设防、两阶段(小震下的截面抗震验算和大震下的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设计的抗震设计思想;提出了6度区的建筑抗震设防的要求;提出了建筑的重要性分类概念,以基本烈度和建筑重要性分类共同确定设防标准;采用了4类场地分类,并在地震作用计算中考虑了远震、近震的影响;在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中增加了结构时程分析法作为补充计算,同时,还考虑了扭转和竖向地震效应的计算;在截面承载力验算中引入了抗震调整系数,取代了TJ11-78的总安全系数和结构系数。
●1994年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开始了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修订的准备工作,并于1997年7月通过了修订大纲,全面开始修订工作。
2001年4月,最终完成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报批稿。
2001年7月建设部正式批准并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抗震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判定原则超限建筑结构的定义及文件依据超限审查的必要性及意义超高层自身的抗震要求体型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天马行空”的设计方案规范规程的更新迭代序号年份标准名称编号备注11959《地震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草案,未颁发21964《地震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草案,未颁发31974《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4试行41978《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78规范》519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89规范》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01规范》7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08版》8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规范》92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6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定义及文件依据定义超出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工程文件依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1号1《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5]67号2各省市相关文件汇编3部分省市超限审查细则一些相关问题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 的住宅建筑和房屋高度大于24m 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应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技术要点》的规定.非高层建筑规则性判别及相应加强措施可按“抗震规范”执行。
1建设单位对已审查通过的超限筑工程做重大修改时,应重新向主管部门报审3初步设计及施工图审查单位应对设计单位提出的不超限依据进行审查。
若为超限工程而未做超限专项审查的,应补做超限审查4施工图审查时检查抗震专项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5设计单位应自行判断所设计的工程是否超限。
界定为不超限的工程,应在初步设计文件中说明判断依据2山东建筑物高度超限的认定高度超限建筑范围《抗规》表格《高规》表格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章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第8章钢结构最大适用高度1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章中有较多短肢墙的剪力墙结构、第10章中错层结构和第11章混合结构最大适用高度2超过《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规定的高层建筑工程3表1:房屋高度(m)超过规定的高层建筑工程总体判断要点房屋高度——室外地面(嵌固层——重庆)算起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第四章抗震构造措施第一节多层砖房第25条本节及以后各节有关承重砖结构的规定仅适用于普通粘土砖砌体。
第26条当设计烈度为8度和9度并遇有不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体形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一、房屋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二、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三、各部分结构刚度截然不同。
防震缝应沿房屋的全高设置,并两侧应布置墙,基础可不设防震缝。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房屋高度和设计烈度的不同,一般取5〜7厘米。
沉降缝及伸缩缝还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第27条房屋的窗间墙宜等宽均匀布置。
在房屋的一个独立单元内宜采用相同的结构和墙体材料。
第28条抗震横墙除应进行抗震强度验算外,其间距不得超过表3的规定。
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米)表3注:①房屋的高度指室外地面到檐口的高度。
②医院、学校等横墙少的房屋,高度限值应降低3米。
③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4米。
④砖的标号不宜低于75号,砂浆的标号不宜低于25号。
⑤本表及以后表中,“-”表示该类结构不宜采用。
第30条多层砖房的高度超过本规范第29条表4规定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加强。
当高度超过表4规定3米左右时,每隔8米左右在内外墙交接处及外墙转角处宜设构造柱;当高度超过表4规定6米左右时,每隔4米左右在内外墙交接处(或外墙垛处) 及外墙转角处宜设构造柱。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必须先砌墙后浇柱,其截面不应小于24X18厘米,主筋一般采用40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厘米。
墙与柱应沿墙高每50厘米设206钢筋联结,每边伸人墙内不应少于1米。
构造柱应与圈梁联结。
第31条房屋的局部尺寸宜遵守表5的规定。
第32条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或木楼盖的房屋,应按表6的规定设置圈梁。
圈梁应闭合,并不得被洞口截断。
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楼板设置。
软弱地基和本规范第9条所列地基上的多层砖房,还应在基础处设置一道圈梁。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或屋盖处可不设圈梁。
②纵墙承重房屋,每屋均应设置圈梁,此时,抗震横墙上的圈梁,还应比上表适当加密。
1 前言我国的抗震防灾技术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到系列化的发展过程。
这个过程,也是对技术立法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充分说明抗震防灾技术立法是客观必需。
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156项重点工程是按苏联的抗震设防标准和规范设计的,为建设工程的抗震防灾做出了贡献。
而一般的工程如按苏联的技术标准设计,则纺织厂的土建投资,7度要增加10%~12%,8度要增加15%~16%,8度区住宅的土建投资也要增加8%。
当时国家经济比较困难,又未发生强烈地震,对地震的危害还缺乏感性认识,于是规定一般的办公楼、学校、车站、码头和俱乐部等均不设防。
执行的结果是,一般工业建筑也都不考虑抗震设防,当然更不会有我国自己的抗震技术标准。
以后,在1959年和1964年,我国曾两次编制过包括多种工程建设的《地震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草案)》,但未正式颁发,只起指导和参考作用。
在1966年邢台地震、1967年河间地震后,随着人们对震害认识的提高和地震经验的积累,1974年才正式颁发《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试行)》。
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了近代世界地震史上少有的灾难,也全面推动了抗震防灾技术的发展,形势的发展要求我国的许多抗震技术标准进一步修订或制定,使抗震技术标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随着人们对地震震害经验教训的不断积累和对结构地震反应机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先后制定、修订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等以抗震防灾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标准,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特点鲜明的抗震防灾技术标准体系。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1 研究探索阶段这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起始,到20世纪70年代初截止,期间产生了1959版和1964版《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草案稿)》。
1955年翻译出版了苏联《地震区建筑规范》,1956年编制了第一个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未正式使用。
升降式投光灯塔及通信天线铁塔招标书一. 基本要求升降式投光灯塔一般用于铁路站场、货场、牵引配电所照明,灯架由电机驱动实现升降,可以及时的维护保养和更换灯具。
塔顶可设避雷针或消雷器,兼具防雷作用。
通信铁塔为无线列调制式架设天线使用,高度25m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使用环境条件1.1升降式灯塔所能承受的荷载风压分为三档;50吨风压、70吨风压、80吨风压。
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相对应的风压档次的产品。
1.2灯塔基础设计以土壤承载力15T/卅为标准。
当土壤承载力小于15T/卅时,必须依据当地的地质资料灯塔基础。
1.3灯塔抗地震烈度三8度1.4灯塔能够在高温、高湿、高寒及盐雾地区正常使用。
2执行规范标准供方所提供的产品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且应满足相应的IEC标准,如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应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TB494- 87 《铁路电气照明照度标准》TJ9—74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TJ1 —74 《钢结构设计规范》—78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TB/T—2865—1997《铁路升降式投光灯塔技术条件》二、引用标准铁塔的设计、制造及安装应符合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现行标准(如有最新标准,按最新标准执行,根据当前铁路无线通信系统发展情况,本工程铁塔预留远期改造为GSM-R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条件。
:(1)《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SDGJ94-90⑵《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98(3)《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98(4)《铁道部行业标准》TB/T2921-1998(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2)《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13)《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80-96(14)《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15)《高耸结构设计规范设计》(GB50135-2006(16)《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验收规范》(YD/T 50672005)(17)《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 5068-98(18)《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YD/T 5131-2005(19)《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YD/T 5132-2005(22)《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GY5001-2004(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4)《塔桅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程》CECS 80 2006(25)《钢塔桅结构防腐蚀设计标准》GY5071-2004(26)《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2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8)国家其它有关现行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标准三、升降式投光灯塔技术要求(一)基本要求塔身为等边角钢结构,底部设防护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