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二年级道法上册《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全单元】》人教版道德与法治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4.14 MB
- 文档页数:8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概念,知道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守的规则,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公共场所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公共场所的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概念,知道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守的规则,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概念,知道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守的规则,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规则,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公共场所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共场所,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公共场所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守的规则。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在公共场所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公共规则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5.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在公共场所遵守规则的行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
本单元围绕“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主题,共编排四课内容。
范围由班级空间扩大到学生日常进出的社会公共场所,主体从家庭中的“我”向社会中的“我”过渡。
旨在引导学生意识到公共场所应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懂得遵守公共场所的各项要求,养成守规则、讲文明的良好习惯。
本单元要达成的学段目标和核心素养包括:
初步树立公共意识,自觉养成在公共场所守规则、讲文明的良好习惯。
本单元四课之间是并列关系,看似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
“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文明修养”四个主题涵盖了公共场所要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都涉及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核心素养的落地,四课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第9、10课都融入了中小学生守则教育,凸显法治观念素养,强调守规则、讲文明。
第11、12课融入辩证分析,引导学生要辩证看待问题,既要守规则,又要懂礼让。
本单元逻辑结构图如下:。
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些是大家的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一课。
对其他几课起着铺垫、引导的作用。
本课共有四个主题活动:学校里的公物——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我和公物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爱护。
前三个主题活动主要是协助学生理解学校里的公物,理解学校里的公物给大家带来的便利;现场调查班级公物使用的情况,发现问题并产生对爱护公物问题的注重;采用换位思考的讲故事方式,感受公物和“我”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公物为我服务,我应该爱护公物;从“我和公物的故事”反思自己的行为,布置学生展开校园公物小调查。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理解学校里的公物,明确这些公物的作用,从而唤起对学校里的公物的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公物”这个名词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他们不缺乏使用公物的经历,并且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着公物提供的种种方便,但对于什么是公物还没有明确的、深刻的理解,为了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公物”的概念,协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从而为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奠定基础。
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爱护公物、喜欢学校、热爱集体的情感,使他们在思想上提升对公物的理解,并能主动爱护公物。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学校里的公物,知道它们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自觉爱护公共财物。
【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理解学校的公物,建立公物的概念。
2、尝试用多种方法,理解学校公物给我们的学校生活带来的便利。
3、通过调查班级里的公物,了解使用公物的状况,在调查过程中反思自我和他人的行为,在寻找和思考中探索爱护公物的方式。
4、知道要爱护身边的公物,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当发现公物被损坏的情况时,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并揭课题1、说一说:在学校,你们知道哪些物品是提供给我们大家使用的?从我们周围找找,先同桌说说,再说给大家听。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公共场所的定义、公共场所的规则、公共场所的安全和公共场所的文明行为等方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重要性,增强公共场所的规则意识,提高公共场所的安全意识和文明行为。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公共场所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各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定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的意识。
3.提高学生公共场所的安全意识和文明行为。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共场所的定义和重要性。
2.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的具体做法。
3.公共场所的安全意识和文明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公共场所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公共场所的规则和安全意识。
4.视频教学:利用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公共场所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公共场所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种类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公共场所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公共场所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公共场所的体验,讨论公共场所的规则和安全问题。
4.巩固(5分钟)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公共场所的规则和安全意识。
5.拓展(5分钟)视频教学:播放公共场所文明行为的视频,引导学生学习文明行为,提高自身素质。
人教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9《这些是大家的》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由班级空间扩大到学生日常进出的真正公共场所,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文明修养”四个方面的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这些是大家的》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对后面三课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课是课程标准中“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的内容,是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初步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与要求”的内容。
本课教材考虑到学生的生活范围、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以及与中年级的衔接问题,将公共财物的范围基本上定位为以学校生活为主,主要涉及公物而不论及“公财”,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公共概念“这些是大家的”。
教材是由“学校里的公物”、“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我和公物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爱护”四个话题组成,其中教材第35页的公物调查表将四个话题贯穿起来。
二、学情分析课前我组织学生针对“你平时关注公物吗”和“你知道爱护公物的方法吗”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如下:数据显示,二年级学生对身边公物的使用情况,关注度较低,一些学生还不太清楚爱护公物的方法,所以课前我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观察公物,依据教材中的调查表发现公物的现状。
三、教学目标1、感受公物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破坏公物给我们带来的不便,从而产生爱护公物的情感。
2、了解公物现状,查找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物现状,对公物损坏原因进行深层思考,并能够身体力行去保护公物。
难点: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课前的调查问卷。
并将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短片导入,回顾校园里的公物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老师带着大家参观了我们的校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找找短片里都有哪些公物?2、教师播放校园短片3、让学生大面积地进行回答4、教师评价: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找到了这么多的公物【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短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回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所学,运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又用轻松的方式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9 这些是大家的活动一:学校里的公物。
课件出示34页插图。
生交流:操场上的篮球场、教室里的电风扇、图书管里的图书、教室里的桌椅……你还知道学校中的公物有?活动二: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一起走到校园里去调查调查吧!看看哪些是好的?哪些是有损坏的?哪些是不能用的?完成表格。
师总结:要做一个爱护公共财产的小学生。
活动三:我和公物的故事。
看课件学习36页。
生交流:我也说说我和公物的故事。
活动四:大家一起来爱护。
PPT出示图片。
让孩子们评论书中的小朋友的做法好吗?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一起行动吧!教师小结:10 我们不乱扔教学目标1.知道要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扔回原处。
2.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又省时,不会误事。
3.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条理的表现,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很重要。
活动一:我喜欢哪种情景?课件出示文中6幅插图。
让孩子们对比讨论:你最喜欢哪种情景?说说你的理由。
小组讨论: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是干干净净的,让人觉得很舒服呢?生发言,师总结。
活动二:不只是为了干净。
教师给孩子们读王勇秋游的故事。
说说王勇做得对吗?你以后外出旅游时,该怎样做?生交流。
师总结:把垃圾整理带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活动三:这样可不行。
在生活中,我发现还有一些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
你发现了哪些呢?生交流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不文明的现象。
并发表自己的建议。
活动四:我能做到的……不随地吐痰感冒了带口罩不随地大小便不在公交车上吃东西离开公共场所,要把垃圾带走……课堂小结。
11 大家排好队活动目标:1.知道在活动和公共场所玩耍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
2.有初步自我约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流程:活动一:还是排队好。
师:生活中总有些地方要排队。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课件出示42页插图。
生讨论:你喜欢哪一种作业本的方式呢?生发言,师总结。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概念,培养学生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和秩序,提高学生的公共道德素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公共场所的重要性,以及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公共场所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对公共场所规则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可能比较遵守规则,有的学生可能比较顽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种类和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公共道德素养,使之成为文明、有礼貌的公民。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种类和作用,培养学生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的意识。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能够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做到文明、有礼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公共场所的重要性,以及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的必要性。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素养。
3.榜样示范法:通过树立榜样,让学生学习先进典型,激发学生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公共场所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公共场所规则的宣传资料。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公共场所的规则,让学生了解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不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的危害。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
如在图书馆、电影院、商场等场所,引导学生自觉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