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11
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暂行规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84.08.14•【字号】•【施行日期】1984.10.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部分失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暂行规则(1984年6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1984年8月14日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公布)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第三章车辆第四章车辆驾驶员第五章车辆装载第六章车辆行驶第七章行人和乘车人第八章道路第九章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处理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道路交通管理,维护交通秩序,便利交通运输,保障交通安全畅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家《城市交通规则》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凡在本市城市道路上通行的一切车辆和人员,都必须遵守本规则,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和管理。
占用、挖掘道路,设置车辆站点和各种附属物,以及进行其他有碍交通的活动,必须经公安机关批准。
第三条各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有责任教育所属人员,家长有责任教育子女,遵守本规则,维护交通秩序。
不准指使、强迫驾驶员和其他人员违反本规则。
对违反本规则的行为,任何人都有劝阻、检举的权利。
第四条车辆、行人必须各行其道。
一切车辆和赶骑牲畜人员,必须在道路的右侧行进。
遇到本规则没有规定的情况,车辆、行人必须在不妨碍交通秩序、保证交通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第五条公安机关根据本市交通情况的需要,可以采取限制、禁止通行和其他临时疏导交通的措施。
第六条公安机关和交通民警必须遵纪守法,执行本规则要尽职尽责,纠正违章行为时注意文明礼貌。
第二章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第七条交通信号。
(一)交通指挥灯信号:绿灯亮时,准许各种车辆直行,左、右转弯的车辆在不妨碍直行车辆行驶的条件下,可以通行;黄灯亮时,各种车辆须停在停车线以外,已越过停车线的车辆,须继续行进;红灯亮时,禁止各种车辆通行;右转弯车辆和丁字路口右边无横道的直行车辆,遇黄灯或红灯亮时,在不妨碍被放行车辆行驶的条件下,可以通行。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手册第1章绪论 (5)1.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概述 (5)1.2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历程与现状 (5)1.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5)第2章城市道路交通基础理论 (5)2.1 道路交通流理论 (5)2.2 道路交通供需平衡理论 (5)2.3 道路交通网络优化理论 (5)第3章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5)3.1 道路交通数据采集 (5)3.2 道路交通数据预处理 (5)3.3 道路交通特征分析 (5)第4章城市道路网规划 (5)4.1 道路网规划基本原理 (5)4.2 道路网规划方法 (5)4.3 道路网规划实例分析 (5)第5章城市道路设计 (5)5.1 道路设计基本要求 (5)5.2 道路横断面设计 (5)5.3 道路交叉口设计 (5)第6章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 (5)6.1 道路交通组织原则与方法 (5)6.2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 (5)6.3 道路交通诱导与疏散 (5)第7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 (5)7.1 公共交通系统概述 (5)7.2 公共交通网络规划 (5)7.3 公共交通运营管理 (5)第8章城市停车设施规划与管理 (6)8.1 停车设施概述 (6)8.2 停车需求预测与供给策略 (6)8.3 停车设施布局与设计 (6)第9章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与管理 (6)9.1 慢行交通概述 (6)9.2 步行交通规划与设计 (6)9.3 自行车交通规划与设计 (6)第10章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6)10.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6)10.2 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6)10.3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案例 (6)第11章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6)11.2 道路交通噪声控制 (6)11.3 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 (6)第12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案例分析 (6)12.1 案例一:某城市快速路网规划与设计 (6)12.2 案例二: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 (6)12.3 案例三:某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与实践 (6)第1章绪论 (6)1.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概述 (6)1.1.1 定义 (6)1.1.2 内容 (7)1.1.3 作用 (7)1.2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历程与现状 (7)1.2.1 早期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7)1.2.2 汽车时代(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 (7)1.2.3 可持续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 (8)1.2.4 现状 (8)1.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8)1.3.1 目标 (8)1.3.2 原则 (8)第2章城市道路交通基础理论 (9)2.1 道路交通流理论 (9)2.1.1 交通流的定义与分类 (9)2.1.2 交通流的基本参数 (9)2.1.3 交通流的数学模型 (9)2.2 道路交通供需平衡理论 (9)2.2.1 道路交通需求 (9)2.2.2 道路交通供应 (9)2.2.3 道路交通供需平衡 (9)2.3 道路交通网络优化理论 (9)2.3.1 道路交通网络结构优化 (10)2.3.2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优化 (10)2.3.3 道路交通诱导与管理系统优化 (10)第3章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10)3.1 道路交通数据采集 (10)3.1.1 人工调查法 (10)3.1.2 电子采集法 (10)3.1.3 智能交通系统 (10)3.2 道路交通数据预处理 (11)3.2.1 数据清洗 (11)3.2.2 数据规范化 (11)3.3 道路交通特征分析 (11)3.3.1 交通流量分析 (11)3.3.2 车速分析 (11)3.3.4 交通拥堵分析 (11)3.3.5 交通安全性分析 (11)第4章城市道路网规划 (12)4.1 道路网规划基本原理 (12)4.1.1 系统性原则 (12)4.1.2 科学性原则 (12)4.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12)4.1.4 安全性原则 (12)4.2 道路网规划方法 (12)4.2.1 道路网等级划分 (12)4.2.2 道路网布局模式 (12)4.2.3 道路网规划步骤 (12)4.3 道路网规划实例分析 (13)4.3.1 城市概况 (13)4.3.2 现状分析 (13)4.3.3 规划目标 (13)4.3.4 设计方案 (13)4.3.5 评价与优化 (13)第5章城市道路设计 (13)5.1 道路设计基本要求 (13)5.2 道路横断面设计 (14)5.3 道路交叉口设计 (14)第6章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 (15)6.1 道路交通组织原则与方法 (15)6.1.1 道路交通组织原则 (15)6.1.2 道路交通组织方法 (15)6.2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 (15)6.2.1 信号控制策略 (16)6.2.2 信号控制系统 (16)6.3 道路交通诱导与疏散 (16)6.3.1 道路交通诱导 (16)6.3.2 道路交通疏散 (16)第7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 (16)7.1 公共交通系统概述 (16)7.2 公共交通网络规划 (17)7.3 公共交通运营管理 (17)第8章城市停车设施规划与管理 (17)8.1 停车设施概述 (17)8.1.1 停车设施分类 (17)8.1.2 停车设施功能 (18)8.1.3 停车设施现状 (18)8.2 停车需求预测与供给策略 (18)8.2.1 停车需求预测 (18)8.3 停车设施布局与设计 (19)8.3.1 停车设施布局原则 (19)8.3.2 停车设施布局方法 (19)8.3.3 停车设施设计 (19)第9章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与管理 (19)9.1 慢行交通概述 (20)9.2 步行交通规划与设计 (20)9.2.1 步行交通规划原则 (20)9.2.2 步行交通设计要点 (20)9.3 自行车交通规划与设计 (20)9.3.1 自行车交通规划原则 (20)9.3.2 自行车交通设计要点 (21)第10章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21)10.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21)10.2 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21)10.3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案例 (22)第11章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2)11.1 道路交通与环境污染 (22)11.1.1 交通污染源及其危害 (22)11.1.2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现状 (22)11.1.3 交通污染治理政策与措施 (23)11.2 道路交通噪声控制 (23)11.2.1 道路交通噪声源识别与评估 (23)11.2.2 道路交通噪声控制技术 (23)11.3 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 (23)11.3.1 优化城市交通布局 (23)11.3.2 推广绿色交通工具 (23)11.3.3 完善交通管理体系 (23)第12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案例分析 (24)12.1 案例一:某城市快速路网规划与设计 (24)12.1.1 背景分析 (24)12.1.2 规划目标 (24)12.1.3 规划与设计措施 (24)12.2 案例二: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 (24)12.2.1 背景分析 (24)12.2.2 优化目标 (24)12.2.3 优化措施 (25)12.3 案例三:某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与实践 (25)12.3.1 背景分析 (25)12.3.2 应用目标 (25)12.3.3 应用措施 (25)第1章绪论1.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概述1.2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历程与现状1.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第2章城市道路交通基础理论2.1 道路交通流理论2.2 道路交通供需平衡理论2.3 道路交通网络优化理论第3章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1 道路交通数据采集3.2 道路交通数据预处理3.3 道路交通特征分析第4章城市道路网规划4.1 道路网规划基本原理4.2 道路网规划方法4.3 道路网规划实例分析第5章城市道路设计5.1 道路设计基本要求5.2 道路横断面设计5.3 道路交叉口设计第6章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6.1 道路交通组织原则与方法6.2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6.3 道路交通诱导与疏散第7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7.1 公共交通系统概述7.2 公共交通网络规划7.3 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第8章城市停车设施规划与管理8.1 停车设施概述8.2 停车需求预测与供给策略8.3 停车设施布局与设计第9章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与管理9.1 慢行交通概述9.2 步行交通规划与设计9.3 自行车交通规划与设计第10章城市智能交通系统10.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10.2 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10.3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案例第11章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1.1 道路交通与环境污染11.2 道路交通噪声控制11.3 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12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案例分析12.1 案例一:某城市快速路网规划与设计12.2 案例二: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12.3 案例三:某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与实践第1章绪论1.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概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市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环境保护。
西安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94年8月26日西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1月5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根据2000年12月26日西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6月1日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西安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2001年7月12日重新公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市城市道路上通行的车辆、行人、乘车人以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城市道路,是指城市街道、街巷,以及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等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
第四条驻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及其他组织,应教育所属人员遵守交通管理法规,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管理,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维护交通秩序。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劝阻和举报的权利。
第五条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的主管机关。
交通警察应当坚守岗位,忠于职守,秉公办事,文明执勤,做好交通指挥、疏导工作。
第二章城市道路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市政工程设施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占用城市道路停放车辆、堆物作业、搭建棚房和其他妨碍交通的活动。
禁止占用城市道路摆摊设点、进行集市贸易及其他经营性活动。
第七条经批准占用城市道路的,应严格遵守批准的时间、地点和范围,井向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市政工程设施管理部门缴纳交通管理费、占道费。
第八条未经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市政工程设施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挖掘城市道路。
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的.应设置安全防围设施和交通标志,悬挂《道路施工许可证>》,井在批准的期限和范围内施工。
路政管理规定全路政管理规定是由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法规,旨在确保交通安全、规范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交通畅通。
下面是关于路政管理规定的一些主要内容,共计____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维护公共利益,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道路交通活动,包括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公共道路以及相关设施和服务的管理。
第三条交通管理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的规定,对道路交通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道路交通参与者包括驾驶员、行人、乘车人员等,他们在道路交通运输活动中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道路交通行驶规则第五条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应遵守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规定。
第六条行人应在人行横道或者其他安全设备的指挥下过马路,不得横穿道路。
第七条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应保持安全车距,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
第八条机动车在交叉口处应礼让行人,保证行人的安全通过。
第九条驾驶员不得酒后驾驶,不得疲劳驾驶,违者将受到严厉处罚。
第十条驾驶员不得超速行驶,不得擅自改变车道,不得占用应急车道。
第三章车辆管理第十一条机动车所有人应及时进行年度车检,并按规定交纳车辆年度检验费。
第十二条车辆的驾驶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驾驶证,并按照规定办理相关的审验和注册手续。
第十三条机动车必须按照规定购买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确保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及时赔偿受害人。
第十四条机动车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染料和尾气排放限值。
第十五条非机动车必须按照规定的规则使用,不得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第四章道路交通设施和标志第十六条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操作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交通流畅和行人安全。
第十七条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应明显清晰,便于驾驶员和行人识别,遵守和执行。
第十八条道路交通设施和标志的设置和规范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相关部门的检验合格。
第十九条在道路施工和维修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设置临时交通设施和标志,保障施工人员和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发布时间:2016-12-29(1997年7月10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1999年7月12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0年4月10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01年5月24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2016年12月29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交通规划与设施、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道路停车、综合治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道路交通管理应当坚持适应超大型城市特点,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协调;坚持绿色交通理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坚持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协调发展,合理配置道路资源;坚持依法管理,严格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坚持以人为本,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公安机关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道路与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交通综合协调等工作。
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经济信息化、司法行政、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环境保护、城管执法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第五条本市加强道路交通文明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以弘扬尊法守法,绿色、安全、文明出行等理念为重点,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质。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道路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维护交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道路的管理,包括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
第三条道路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依法管理、科学决策;(三)综合治理、协同配合;(四)保障道路使用者权益。
第四条道路管理部门负责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维护、交通安全管理和路政执法等工作。
第二章道路规划与建设第五条道路规划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划标准,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第六条道路建设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符合道路规划;(二)符合交通安全要求;(三)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四)确保工程质量。
第七条道路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二)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施工安全;(三)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保持交通畅通;(四)不得擅自改变道路设计。
第八条道路建设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将道路移交道路管理部门进行养护和管理。
第三章道路养护与维护第九条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道路养护制度,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整洁。
第十条道路养护工作包括:(一)道路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等设施的日常养护;(二)道路绿化、排水、照明等附属设施的维护;(三)道路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四)道路损坏的修复。
第十一条道路养护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按照养护规范进行养护工作;(二)保证养护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三)及时修复损坏的道路设施;(四)加强养护人员培训,提高养护水平。
第四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第十二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三)宣传教育,提高意识;(四)科技支撑,提升效能。
第十三条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一)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二)组织实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三)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四)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五)对道路使用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训。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2011修订)【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8号【修改依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2017)【法宝提示】国务院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发布部门】国务院【发布日期】2011.01.08【实施日期】2011.01.08【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行政法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1996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8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令第588号《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道路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七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市政工程、城市规划、公安交通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道路发展规划。
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制定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城市道路建设资金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政府投资、集资、国内外贷款、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
第九条城市道路的建设应当符合城市道路技术规范。
第十条政府投资建设城市道路的,应当根据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
郑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9.03.26•【字号】•【施行日期】1999.05.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郑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98年8月27日郑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1999年3月26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市区(不含上街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适用本条例。
凡在本市市区道路上通行的车辆、行人、乘车人以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市公安机关是本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依照本条例规定具体负责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城市规划、建设、市政、交通、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第二章车辆和车辆行驶第四条对本市的机动车实行总量控制,优化车辆结构,逐步淘汰高耗能、低效能、污染超标、安全性能差的机动车。
本市机动车总量控制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条机动车必须按规定检验合格,领取号牌、行驶证后,方可行驶。
个人购置的机动车,不得以单位名义申领牌证;单位购置的机动车,不得以个人名义申领牌证;地方机动车不得使用军队、武装警察部队牌证。
第六条机动车不得悬挂遮挡车辆号牌的各种标牌;驾驶室两侧的车窗玻璃和前后的车窗玻璃上不得张贴遮阳膜,不得张贴、喷涂妨碍驾驶视野的广告及其他文字、图案,不得附加妨碍驾驶视野的物品;驾驶室仪表台上不得摆放各种标牌。
第七条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可根据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道路交通管理需要,划定公共交通车辆专用车道、摩托车专用车道、其他车辆专用车道、单行道,规定车辆禁(限)行、禁(限)停区域和禁(限)行时间。
1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类道路特点城市道路分类:按道路地位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道路网结构类型:1线形式或带状式道路交通系统2方格式道路交通系统3环形放射式道路交通系统4自由式道路系统5混合式道路系统3.城市交通存在问题:1用地布局与交通分布欠合理2道路建设缺乏系统性3对城市交通问题重视不够4城市交通流较为混乱5城市交通管理相对落后6道路交通规划难以实施。
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1.交通规划含义。
研究土地使用与出行选择规律,其结论用来对现有土地使用或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要对交通相关若干管理规定、政策提出建议。
规划是渐进的、动态的、面向决策的、民众参与的过程4.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服务水平式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5.交通三参数:流量、速度、密度基本概念。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的数量,亦称为流量。
车速是指单位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
密度是指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
6机动车车流的交通特点。
1.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2.机动车道路容量(1)机动车道路通行能力(2)服务水平和服务流量7.交通调查包含的主要内容。
(1调查方法(2调查步骤(3车辆换算(4调查表格设计(5调查量汇总整理 8.OD 调查定义及主要内容。
OD调查也称为起讫点调查,是为了解各种车辆和行人出行的起点和终点,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的调查工作。
OD调查主要内容:(1)居民出行调查(2)机动车调查(3)货物流通调查9.四阶段交通规划方法的原理、四阶段的基本内容。
四阶段法:(1)交通生成(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分配10、出行生成、分布、分配方法概要。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编者序交通运输管理制度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下载后,能够帮助道路运输、司机及运输管理部门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交通运输管理制度是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规。
Download tips:The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a regulation formulated to maintain the order of the road transportation market, ensure the safety of road transportation,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involved in road transportation,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oad transportation industry.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通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市区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公安机关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全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规划、建设、市容、交通、工商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
?第四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方法,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科学化水平。
?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扶持科研机构、院校开展交通科技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