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生物化学课程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 Biochemist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54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 3适用对象: 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医药学基础课。
其目的主要是应用化学、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人体的化学组成,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医药学基础课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中医药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课程内容主要通过理论课讲授,让学生掌握并熟悉生物化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一些新进展,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的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理化性质,主要营养物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具备一定的相关生物学方面知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生物化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方式进行。
在讲授中主要采用讲座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为主,要求了解的内容自学为主。
在讲授中体现专业特点,体现专业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性,逐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不仅仅是单纯接受掌握知识,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学的方法与能力,我们开展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通过个别的病案提出相关的医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己独立去寻找答案并进行小组集体讨论,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分析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级生化教学大纲高级生化教学大纲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
高级生化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引言生物化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奥秘,还为生物医学、农业科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因此,高级生化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实验技术,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分子生物学基础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的基石,它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重点介绍DNA、RNA和蛋白质等核心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遗传信息传递和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此外,还将涉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三、代谢途径与调控代谢途径是生物体内能量和物质转化的重要过程。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详细介绍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主要代谢途径的反应途径、产物和调控机制。
此外,还将探讨代谢途径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代谢调控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四、酶学与酶工程酶学是研究酶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介绍酶的分类、酶的催化机理以及酶的应用等内容。
此外,还将介绍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以及酶在生物工艺、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五、膜生物化学膜生物化学是研究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的学科。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膜在信号传导、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此外,还将涉及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膜蛋白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
六、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生物化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手段。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介绍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酶学实验技术、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技术等内容。
此外,还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实验室安全和伦理意识。
七、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高级生化教学大纲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课程教课纲领《生物化学》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英文名称: Biochemistr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 81 (理论 57, 实验 24 )学分: 4.0合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查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生物学、化学(普化、有机、剖析)二、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构成以及在生命活动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进而说明生命现象实质的一门学科。
经过生物化学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培育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的能力与技术,训练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质着手能力,认识近期生物化学的新进展,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有关后续课程准备必需的生物化学知识,并为此后从事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教课、科研与生产确立基础。
Biochemistryisanimportantbasiccourseofallmajorsoflifescience.Thebiochemistryisacoursethatclarifyinbeingoflifethroughresearchingthechemistrycomposing,chemistryvarietyandtheregulationofmetabolismoflifebythetheoryandtechniqueofchemistry.Throughbiochemistrystudyingstudentsproficiencymastersthebasictheory,basicknowledge,basictesttechniqueofmodelbiochemistry,thestudentsaretrainedtheabilityofunderstandlifefromthemolecularlevelandanalysis,resolvequestionandtest,thestudentsunderstandthenewdevelopmentofbiochemistryandilluminedtheinnovationinspirit,accumulatedessentialbiochemistryknowledgeforstudyingmorebiologycourse,establishthebaseofteaching,researchingandproducingoflifescience.三、课程性质与教课目标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体等生物体的化学实质及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437007总学时:82 总学分: 4.5开设时间:第三学期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主撰人:审核人:一、实验性质、目的与任务1、生物化学实验是以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化学的原理和方法,阐明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机制,揭示生命现象和本质,并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实验科学,是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及与中学生物学教师及科技人员重要的专业基础技术。
2、本课程是在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等普通生物学实验有比较全面了解及一定基础训练基础上而开设的实验技术实验,是生物技术、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深入学习上述三个专业专业知识的必备课程。
3、掌握层析技术、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酶的特性、透析技术、等电点分离蛋白质等生物化学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鉴别方法;2、掌握测定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等的方法;3、掌握蛋白质与糖的透析技术;4、掌握层析原理、蛋白质层析方法;5、掌握等电点纯化蛋白质的方法;6、掌握核酸组分鉴定的方法;7、掌握滴定法测定Vit C的方法(还原型Vit C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4学时1、实验目的了解糖类颜色反应的原理;学习应用糖类颜色反应鉴别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方法。
2、方法原理(1)Molish(莫氏)反应糖与强酸的作用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
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反应作用生成紫色的化合物,原理是羰基于酚类进行了缩合,这样,将糖与浓酸作用后再与α-萘酚反应作用就能生成紫色的化合物,可鉴别糖(多羟、醛基)。
Molish反应非常灵敏,0.001%葡萄糖和0.0001%蔗糖即能呈现阳性反应。
因此,不可使碎纸屑或滤纸毛混入样品中。
过浓的糖溶液,由于硫酸对它的焦化作用,将呈现红色及褐色而不呈紫色。
需稀释糖溶液后重做。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涵盖了生命体内化学物质的合成、分解、代谢以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生物代谢的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并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生物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糖类、脂类)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2、掌握生物代谢的基本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了解代谢网络与生命过程的关系。
3、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4、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疾病的发生、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蛋白质、酶、核酸、糖类、脂类的结构与功能。
2、生物代谢过程及其调控: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3、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及其调控,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4、生命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生命过程中(如细胞分裂、免疫反应、神经传导等)的生物化学机制。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以及例题的解析。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小组讨论: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化学实验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课堂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
2、作业:定期布置作业,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期中考试:通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期末考试:通过试卷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Advanced Biochemistry
适用专业:生物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与工程技术
学分数:3学分
总学时数:54学时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生物学各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
生物化学是前沿理论研究的基础和高科技应用研究的基础,它从化学层面,介绍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高级生物化学的系统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应用生物化学的研究成就对生物体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控制、改造、模拟并产生出巨大的生产能力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查阅各种文献、运用网络资源、撰写文献综述、翻译最新研究进展等方法进行本课程的学习,以反映当代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及成就,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中外文献“窗口”看到学科发展的前沿、看到其基础知识的延伸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大量的最新信息,满足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生物学、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等几乎所有生物学科的次级学科为支撑。
结合化学、化学工程学、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生物学领域之外的尖端基础学科,其中又以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的突破为基础。
五、其他
课程作业:翻译外文文献。
资料查阅:查阅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课程论文:1篇文献综述。
六、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美] B.B.布坎南,W.格鲁依森姆,R.L 琼斯等主编. 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2004
2、参考书:
李关荣,高级生物化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张洪渊,生物化学原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王艳萍,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
黄熙泰,现代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杨荣武,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3年
陈彻,生物化学(英文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赵宝昌,生物化学(英文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汪世龙,蛋白质化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
李冠一,核酸化学,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