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旁观的眼神》(2003年福建省高考佳作) 就这样写到:走进缤纷的书简,捡拾先行者前 行的脚步;打开飘零的册页,采撷历史真挚的 泪滴。是谁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又是谁悲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切的悲喜交错,似乎都在诉说:请用旁观的 眼神!
作者运用了苏轼《题西林壁》,杜甫《春望》。
用诗句议论,观点鲜明
《幸福是什么》文中有这样一段:“幸福是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 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 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 求”。
用诗句议论,观点鲜明
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用这样一组 句子:
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患得患失后, 深谙自己的心跳。是“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 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潇洒,是“泰山崩于前而 不动”的坚强。用旁观的眼神,才能揣度出事物的美丑 并不因为自己的情思而偏移,才能顿悟:自己的心态才 是最准确的一面镜子。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 到碧霄”中收获一份乐观,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 身在最高层”中品读一份自信;用旁观的眼神,就成了 哲人心中的一缕情思,成为后人仰望的一种超凡的高度!
以诗句为题目,画龙点睛
• 2005年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 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 “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就化用了王勃 《滕王阁诗》中的“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 鸾罢歌舞”;苏轼《定风波》中的“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叶剑英 《八十抒怀》中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 山夕照明”,显得构思新颖典雅深厚了。 以诗句为题目,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