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三遍读书法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9
读书“三法”
一、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
1.博(博览群书);
2.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
3.读(熟读成育以增强记忆力)
二、毛泽东在校读书时坚持”三不谈”:
1.不谈金钱、
2.不谈琐事、
3.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
三、徐特立读书学习有“三法”:
日积月累法;
古今中外法;
借书摘抄法。
四、鲁迅说读书要有“三性”:
目的性、
灵活性、
广泛性。
五、茅盾经常说采用“三式”读书法:
第一遍,乌瞰式(求得初步印象);
第二遍,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
第三遍,消化式(吸取种种精华)。
六、民主人士李公仆说,从书中跳出来有“三条路”:
一条是读活书(读言之有物生动活泼的书);
一条是活读书(读书要多动脑筋思考);
一条是读书活(读书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七、宋代苏东坡读书提要分“三步”:他滴居黄州时,每次读《汉书》都要“提要”。
第一步是抄一段,
第二步用三个字为题,
第三步用一个字为题,
后来,别人只要提出某段的头个字,他就能背出来。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
八、清代曾国藩说,读书“三有”:
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
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九、英国哲学家培根关于读书的“三个比喻”是,
我们不应该象蚂蚁一样只鹛集,
也不可像蜘蛛一样只从自己肚里抽丝,
而应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甜蜜。
读书时间□朱冠军“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是宋代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写的一首名为《读书》的诗。
他博览群书,思想深厚,读书见解亦有独到之处,并在长期的阅读和著述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读书方法。
在具体的读书过程中,陆九渊提出了“涵泳”读书法,即读书最忌讳急于求成,若能平缓心性,细心涵泳,必有无穷兴味。
“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在遇到一时弄不明白的地方,也不要就此僵住,往往越是急于弄懂,可能越不容易弄懂,每每此时.不妨暂且将不解之处放在一边,等到通读上下文后或是日后重新阅读时.加上个人对书中内容的认真思考和融会贯通,慢慢地也就领悟了精髓"在陆九渊看来,若识书真味,慌忙当首戒。
慌忙是一种心理忙乱无序、心灵不能把握自己心智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陆九渊的“涵泳瞧书法下带着杂念读书.书中沉潜的真谛和内涵自然也就不能完整地领会。
陆九渊认为,慌忙莫读书,读书当心境从容,读书当肺腑舒展,这也是读书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准备工夫「陆九渊认为.读书不是简单的识字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不光需要通过文理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而且需要沉浸字里行间触摸文章的意旨.还需要拥有审美的意趣。
但读书又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苦差事.只要懂得用心“涵泳”,就能心境舒放沉潜其中.进而通过反复玩味和推敲.获得书之真味、境之妙处、神之所养读书不只需要心理前提和基本方法.同样需要讲究策略,既要有灵活性,也要坚持原则性。
一般来说,对于书中一时半刻难以理解甚至无法理解的,不妨暂时放下.待日后功夫到了自然豁然开朗,但如果是与自己联系紧密且常常用到的.就应抓紧时间认真思考,直到弄懂弄通、完全掌握为止。
陆九渊的“涵泳”读书法.不仅是一种读书方法.还浸润着哲学思辨的智藏和美学体验的意趣.kZ8□孙雪梅著名作家茅盾自幼喜爱读书,年幼时,当同龄的孩子还在学《三字经》时,他就已经将《字课图说》作为识字教材。
18、茅盾的“三遍”读书法一、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结构较复杂的句子。
3、能抓住重点词、句、段,较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茅盾先生的“三遍”读书法,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学习能力。
4、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2、深入理解。
三、教学难点:学会茅盾的“三遍”读书法。
四、时数安排:本课用五课时教完第一课时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过程:1、让学生自由谈谈读书的方法和感受。
2、老师谈读书方法。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茅盾先生的“三遍”读书法18、茅盾的“三遍”读书法(三)新授过程1、初读课文(1)老师示范读、领读。
(2)让学生自由读:A、画出不懂的字词句。
B、画出自己认为意义深的句子。
(3)记下“三遍”读书法的内容。
2、扫除生字词障碍(1)查字典(2)结合课文内容和老师讲解(3)拼读(4)重点讲解:先驱者咀嚼弄懂阐述鸟瞰琢磨3、指导预习(1)想一想,茅盾先生的“三遍”读书法是指哪三遍。
(2)把课文中读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
(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练习生字词,理解意思。
第二、三课时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与检查:1、检查生字词2、检查阅读情况3、检查预习情况(三)新授过程:1、讲读第一至四自然段:(1)读通课文、疏通句子。
(2)理顺文理。
(3)老师导读:A、茅盾先生的身份、职务、作品和人们对他的赞誉。
B、他的代表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C、茅盾先生吨“三遍”读书法的论述: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词炼句。
(4)细读第三自然段,领会“三遍”读书法。
2、讲读第四到第七自然段:(1)理顺文理(2)老师讲解:A、具体分析第一遍读书要粗读:要求“快”、“全”、“粗”B、具体分析第二遍读书要精读:要求“慢”、“细”、“深”。
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结构较复杂的句子,理清课文结构。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遍”读书法内容,明白用“三遍”读书法学习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三遍”读书法具体内容,明白运用此种读书法的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A组: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明白三遍读书法的步骤,能学用结合。
B组:理解课文内容,说得清三遍读书法的步骤。
C组:明白课文写什么,能在同学反复答题后,独立回答练习。
D组:读清课文一、复习导入:1、读题目:茅盾的“三遍”读书法提问:请学生介绍“茅盾”课文中怎么介绍?学习第1自然段,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2、茅盾的“三遍”读书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是一种粗精结合、学用结合、多次反复的读书方法)总结:这种方法具体内容,运用它学习有哪些好处?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重点。
二、新授:1、读课文,理清结构既然是写读书方法,那么我们来找找课文哪几自然段对“三遍”读书法做了阐述,它们有何不同?(第3、5~7自然段)第3节:引用茅盾先生的话,概括阐述“三遍“读书法的过程。
第5∽7节:具体分析阐述“三遍“读书法的过程。
讨论第4自然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这段话”指的是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3、学习(1)“三遍”读书法这种方法具体内容?也就是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的步骤,具体要求,每一步又有哪些目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大部分。
(采用先扶后放的原则)学习方法:选~读~说说写写第一遍:(鸟瞰)粗读——快、全、粗——初步了解课文。
第二遍:(咀嚼)精读——慢、细、深——深入了解课文。
第三遍:(领会、运用)消化——记、用、想——学用结合。
(2)再读读,说说思考:“三遍”中哪一遍和我们的略读相似?这一遍读的要求是什么?4、读课文(第8自然段)思考:运用“三遍”读书法好处是什么?(受意匪浅)三、巩固练习看板书说说茅盾的“三遍”读书法每一遍的具体步骤。
选择一遍说说。
四、布置作业:从课本后面的“阅读材料”中找一篇文章,试着用的“三遍”读书法读一读。
阅读教学“三遍”读书法茅盾是中国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曾任中国文化邢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他的主要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三遍读书法.就是在读文章时.至少要读三遍,采取粗精结合、学用结合的消化理解式阅读方式。
他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
第一篇最好很快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落的结构;第三遍就要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记忆它的精炼的字句。
关于读书,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很多方法了: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鲁迅先生卖奖章买书、卢梭的三步读书法等等,今天我门将继续介绍一种新的读书法:三遍读书法。
茅盾在他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它的炼字炼句。
”这种“三遍”式读书法,归纳起来就是:第一遍:鸟瞰式。
需要快速阅读,一口气把它读完,以获得对全书完整的印象,居高临下,看清全貌,从整体上把握这本书的内容。
对书中难点留下记号,以便以后解决。
第二遍:精读式。
要逐字逐句,逐段逐章研读,弄懂字面意义,深入理解内容、写法。
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从各个角度思考、品味作品的意义。
第三遍:消化式。
经过精读,品味到了作品的佳处,但这仍是作者的东西。
要把它化为自身的“血肉”还需要读第三遍,以吸收消化其精华。
这时要着重考虑:书中的内容能否为自己所用,可从哪个角度用。
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这种“三遍”式读书法,表面看来,似乎速度慢点,但实际上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读书法,对青少年的读书学习是很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
第一遍:粗读。
对一本新书。
先大略地读一遍。
粗读、全读、快读是第一遍的特点。
粗读时,对书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文章段落,先不去仔细推敲和研究,只是简略地做个记号,等以后再处理。
茅盾“三遍”读书法
茅盾“三遍”读书法
茅盾在他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它的炼字炼句。
”
这种“三遍”式读书法,归纳起来就是:
第一遍:鸟瞰式。
要快点读,一口气把它读完,以获得对全书完整的印象,居高临下,看清全貌,从整体上把握这本书的内容。
对书中难点留下记号,以便以后解决。
第二遍:精读式。
要逐字逐句,逐段逐章研读,弄懂字面意义,深入理解内容、写法。
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从各个角度思考、品味作品的意义。
第三遍:消化式。
经过精读,品味到了作品的佳处,但这仍是作者的东西。
要把它化为自身的“血肉”还需要读第三遍,以吸收消化其精华。
这时要着重考虑:书中的内容能否为自己所用,可从哪个角度用。
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这种“三遍”式读书法,表面看来,似乎速度慢点,但实际上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读书法,对青少年的读书学习是很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