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驱在改善低渗油藏开发中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08.84 KB
- 文档页数:2
表面活性剂在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机理表面活性剂溶液对低渗透油藏的降压增注效果也非常突出。
表面活性剂对超低渗透降压增注的机理并不只是大幅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地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继降压增注实验之后开展降压增注机理分析。
标签:表面活性剂;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1引言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表面张力、起泡、乳化、分散、润湿、增溶、渗透和抗静电等性能,在油田上最早用于提高采收率,目前广泛应用在油气井增产和水井增注,通过吸附在岩石矿物表面,改变岩石润湿性,从而降低毛管力、减弱储层损害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可概括为降低界面张力、降低注入压力、聚并形成油带、形成分子膜、降低边界层厚度、改变岩石润湿性、改变岩石流变性等。
特性,在较低的使用浓度条件下,表面活性剂溶液就能够很快地降低界面张力,根据极性基团的区别,将表面活性剂划分以下几大类:阴离子型、两性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
其降压增注机理体现为: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润湿性、降低注入压力、改变原油流变性、提高洗油能力。
2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机理由于组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两部分为具有极性的“头基”和具有非极性的“链尾”,因此表面活性剂显示两亲性的。
2.1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由于低渗储层具有孔吼半径细小的特征,连续油流在通过狭小孔隙吼道时,毛管力急剧地增加,会引起贾敏效应,在储层孔隙中油柱会变成断断续续的油滴,从而引起流体渗流阻力的增加。
在注入表面活性剂段塞后,在油水界面上吸附着活性剂,引起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引起油滴变形从而更容易通过孔隙吼道,有效地解除了含油堵塞,从而达到了降低注水压力的目的。
关于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以降压增注的研究已经很多,且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在这里做简述。
由于表面活性剂都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能够降低界面张力,驱替液(水相)与被驱替液(油相)接触时,表面活性剂快速地达到油/水界面,起到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减小相间相互作用,同时乳化原油、降低原油粘度,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压缩双电层、使边界层变得更薄,从而改善油、水渗流性,提高水相渗透率,降低注入压力。
注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
注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可以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技术手段。
低渗储层指的是
储层渗透率较低的地层,一般渗透率小于0.1mD。
由于渗透率低,原油在储层中流动困难,开采难度较大。
而注表面活性剂技术可以改善储层原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注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能够在液体中形成一个分子层,
使得液体界面变得更加稳定。
在油藏开发中,注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高低渗储
层原油的采收率。
注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减小原油和储层岩石之间的液体表面张力,增加原油在储层中
的渗透性。
由于油藏岩石孔隙较小,原油粘度较大,原油往往无法顺利地通过岩石孔隙和
毛细管力进行流动。
而注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以减小原油和岩石孔隙表面的张力,降低粘
附力,使得原油能够更容易地通过储层岩石孔隙,提高渗透率。
注表面活性剂还可以通过改变原油和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水和油之间的顺序。
在
储层中,往往存在大量的残余水,而水和原油之间的亲和力较大,导致原油无法有效地被
开采。
而注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以改变水和原油之间的亲和力,使得原油能够更容易地被
迫出储层,提高采收率。
注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可以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通过减小原
油和储层岩石之间的液体表面张力,改变原油和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原油能够更容易
地通过储层岩石孔隙和被开采,提高采收率。
超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及提高采收率我国目前的超低渗油藏数量以及规模都在不断增加,国内油田的一个油田区块属于典型的超低渗油藏,在针对该油藏进行注水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储层本身的物性相对比较差,具体开采过程中出现了注水驱替困难的现象。
其中一部分注水井在作业过程中注入压力出现了不断升高的现象,而且油井实际的产量比较低,注水开发效果相对比较差。
针对这种现象先后利用了4种表面活性剂实施了降压增注以及采收率提升实验。
OBS-03表面活性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让注水井的注水压力实现明显下降,而且能够有效的提升油井产量。
标签:超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采收率引言某油田其中一个油田区块油藏的实际埋藏深度达到了500m,油藏储层整体的平均孔隙度达到了10.9%,平均渗透率为0.78×10-3μm2,地层的压力系数达到了0.6,地层的平均温度达到了35℃,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低孔隙度超低渗低压型油藏。
该区块油藏实际的孔喉半径相对比较小,最小的Ⅰ类储层中实际的孔喉半径仅仅能够达到0.11μm,而且原油实际的躯替压力非常高。
在进行注水开发作用过程中注入压力实际能够达到10~12MPa,这个数值已经与地层的策略压力非常接近,由此也可以看出注水压力相对偏高。
为了能够实现对该油田区块注水开发压力的有效控制,在充分结合油藏实际的状况之后,针对注水井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1 实验过程1.1仪器设备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全自动表面张力仪、显微镜、旋转黏度计以及动态接触角测量仪等一些设备[1]。
1.2实验材料主要利用了微生物发酵液中所含有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本次实验的表面活性剂,这种活性剂主要是糖脂类表面活性剂,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实现表面活性剂组成的进一步优化,在实验过程中同时使用了少量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以及烷醇酰胺类等非离子性的表面活性剂。
在油田油藏经过脱气脱水处理的原油作为主要的原油试样,样品实验温度设置为35℃,黏度实际达到了15.98mPa·s。
特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改善水驱实验研究及应用杨欢;张永刚;魏开鹏;刘学全;徐斌;斯容【摘要】为提高红河油田特低渗油藏的采收率,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改善水驱效果的实验研究及矿场试验。
室内评价表明:用皂角原料制得的表面活性剂ZJ2-2与地层水配伍性好,对岩心伤害小,同时具有良好的降低界面张力性能和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能,能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
矿场试验表明:ZJ2-2表面活性剂能有效降低注入压力,提高注入井的注入能力,有效补充地层能量。
截止2013年5月试验井组累计增油130 t。
%In order to improve recovery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Honghe oilfield, we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 study and field experiment about water flooding improvement by using surface acting agent. Indoor evaluation shows that ZJ 2-2 surface acting agent used by saponins has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formation water and little damage to core. Meanwhile, this acting agent can reduce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performance and change wettability of rock surface, thereby drastically improving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Field test shows that ZJ2-2 surface acting ag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injection pressure, enhance inject ability and re-plenish formation energy. Up to May, 2013, cumulative increased oil in testing well group is 130 t.【期刊名称】《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53-57)【关键词】特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驱油效率;矿场试验;降水增油【作者】杨欢;张永刚;魏开鹏;刘学全;徐斌;斯容【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6;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6;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6;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6;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6;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红河油田长6油藏位于甘肃省镇原和泾川两县,储层地层温度65℃,砂岩累积厚度11~33m,单井累计含油厚度变化在5~26m,平均油层厚度18.3m,平均含油饱和度59.0%,平均孔隙度13.3%,平均渗透率1.49×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中小孔隙细喉型储层。
探讨生物活性剂在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产生的生物化合物,并且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
通过对分子结构的研究发现它里面含有极性和非极性基团,属于中性两极分子。
分子结构中的亲水基团由非离子或者离子形式的氨基、羟基或肽链组成,疏水基团主要由不饱和、饱和脂肪酸等物质组成。
对于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或者多糖复合物等生物表面活性分子,可以有其他分子组成疏水和亲水部分。
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在不同界面之间整齐地排列成分子层,从而降低界面的能量。
它在研究两相物质传递以及流变学特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它还拥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1 活性剂作用机理低渗透油藏的物性较差,导致水、油界面之间的张力较大,而且拥有较大的毛细管阻力,在注水驱油操作时效果不明显。
不过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克服这些缺点,它和原油界面的张力显著降低,从而提高驱油效果,在现代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应用十分广泛。
下面对其作用机理做个简单的介绍。
1.1 驱油能力显著地层中流体和原油界面之间具有较大的张力,从而严重影响驱油效果。
生物活性剂和原油界面的张力较小,从而增加油相的湿润接触角,使原油的附着能力和湿润张力下降显著,这样一来残余油能够分散许多体积较小的油滴,从而有利于驱动,大的原油分子因此受到影响重新移动,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变形。
这时不断增加生物活性剂注入量,活性剂浓度随之增加,使那些在移动时变形的残余油拉成较细的油丝。
1.2 减小亲油空隙介质毛管阻力在油湿空隙介质中,水驱油时毛细管力成为阻力。
不过生活活性剂能够降低水、油界面之间的张力,增大油和地下岩石表面的湿润接触角,以此降低毛细管阻力。
另外生物活性剂粘度比水高很多,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流度,使添加活性剂的注入水进入半径更小的喉道,以此提供驱油工作效率。
1.3 驱替出孔道末端的残余油随着驱替液不断的注入,加入活性剂的驱替液能够降低附着在岩石表面的油溶性物质的溶解度,使其发生解吸。
同时加上活性剂具有粘弹性的特点,在离心拉伸作用的影响下驱油效率显著提高。
表面活性剂驱在改善低渗油藏开发中的作用X陈 勇(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摘 要:针对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注水压力过高、注入水沿裂缝突进等问题,应用表面活性剂驱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毛管数,以达到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驱油效率 中图分类号:T E35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1)05—0118—01 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着孔喉细小、渗流阻力大,只有较大的驱替压力液体才能流动。
为提高注水开发效果而增加注入压力,但注水压力高,易造成微裂缝开启,注入水沿裂缝突进,造成驱油效率低,波及体积小,且套损严重。
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的情况,是因为在低渗透油层中,低渗透油层渗流时表面分子力、毛管力等对渗流起到实质性的影响。
低渗透油层的显著特征是低渗、低孔隙度、微观孔隙结构影响增强。
这样,孔道细小,孔喉作用增强,微观孔隙结构影响增强,高比表面这些特点就直接对流体产生明显影响,而且渗透率较低,这种影响愈强,使得渗流过程出现了较达西渗流更复杂的、更强烈的一些作用力。
由于高比表面,细孔道,表面分子力作用更为强烈,造成了“流动渗透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速度域的加大,甚至微毛细孔道内液体的滞留、孔道结构复杂程度的增强使得孔喉控制作用加大,于是出现了渗透能力随压力梯度改变的非线性流动。
低渗透油层液体非达西型渗流特征反映了渗流过程中强烈的固液表面分子力的影响。
1 表面活性剂驱应用于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优势以及国内外研究趋势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表面活性剂溶液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小亲油油层的毛细管阻力、能增加毛管数及提高驱油效率性能。
因此,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率。
从国外文献看:有关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研究方面国外已在一些油田开展了先导性研究及矿场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用于提高注入井吸水性、油层采收率的水溶性高洗油效率表面活性剂复合物》[1]一文主要选择了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溶于水中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到10-2-10-3mN/m,具有很强的增溶性。
注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随着石油资源逐渐减少和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提高原油采收率成为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增大资源利用效益的关键技术。
原油储层通常由多孔介质组成,孔隙度小、孔隙连通性差等特点导致原油的剩余油饱和度高,采收率低。
为了提高低渗储层的原油采收率,可以采用注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注表面活性剂是指将表面活性剂通过地面注入井口,经地层输导至储层中的一种方法。
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改善润湿性、调控油水混合溶液粘度等作用,可以改善低渗储层原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注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的原理和方法。
注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改善原油与水的接触性能。
在低渗储层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原油在孔隙中形成了一些残余油。
注入表面活性剂后,其分子可吸附在油水界面上,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使原油与水之间的接触性能提高,从而更容易被水驱出。
注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低渗储层的润湿性。
储层内部孔隙表面的润湿性质决定了原油在孔隙中的移动能力。
通常情况下,油相对于水的润湿性较差,容易被水排斥。
通过注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储层孔隙表面的润湿性,使原油更容易与水发生接触和混合,从而提高原油在孔隙中的流动性。
注表面活性剂还可以调控油水混合溶液的粘度。
在低渗储层中,原油的粘度较高,流动性较差。
而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油相粘度、提高水相粘度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表面活性剂选择和调配,可以改变油水混合溶液的物化性质,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从而增加原油在孔隙中的迁移速度。
注表面活性剂需要根据储层特征和油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制定合理的注入方案。
注表面活性剂的剂量、浓度、注入时间和注入速度等参数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
而且,注表面活性剂还需要考虑储层压力、温度等因素对注入效果的影响,确保注表面活性剂能够在储层中充分发挥作用。
注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指的是在低渗透油藏中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以实现更充分的资源开发。
因为低渗透油藏中原油的流动性较差,很难通过自然驱动力来将原油推出地层。
研究人员便开始寻找各种方法来提高其采收率,其中表面活性剂便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方法。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提高液体浸润性以及改善界面作用的化合物。
在低渗透油藏中,使用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原油和地层岩石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得原油更容易流动。
表面活性剂还能够改善原油与水的排斥性,减少水的渗透,从而减少原油被稀释的问题,提高原油采收率。
研究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的过程中,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和方法也得到了不同的研究进展。
有学者通过实验发现,在某些情况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上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而在另一些研究中,研究人员则提出了利用复合表面活性剂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通过混合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些研究也表明,表面活性剂在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地层条件、原油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人员需要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和原油情况,量身定制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及方法。
在一些高温高盐地质条件下,研究人员提出了合成一种新型高温高盐稳定性表面活性剂,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尽管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的研究存在诸多难点,但其仍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表面活性剂还能够减少采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采油效率,降低成本,并且对于石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工作能够在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的领域取得突破,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发利用石油资源,同时也能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的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注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低渗透储层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小于0.1md的储层,其特点是原油渗流速度慢,采收率低。
在中国油田勘探生产中,低渗透储层是一个重要的油藏类型,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提高低渗透储层原油采收率是当前油田开发的重要工作之一,而注表面活性剂是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低渗透储层原油采收率低的原因1. 孔隙结构复杂: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较为复杂,处于孔隙连通问题,影响了原油的流动性,从而降低了原油采收率。
2. 原油黏度大:低渗透储层中的原油黏度较大,不易流动,导致原油采收率降低。
3. 油水界面张力大:低渗透储层中的油水界面张力大,使得原油不易从孔隙中排出,降低了原油采收率。
4. 孔隙流体相互作用:低渗透储层中的孔隙流体与岩石之间相互作用复杂,影响了原油采收率。
三、注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的应用研究1. 实验室模拟:通过模拟低渗透储层条件,进行不同表面活性剂注入试验,研究其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寻找最佳的表面活性剂类型和注入浓度。
2. 野外试验:在低渗透储层进行表面活性剂注入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提高原油采收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油田应用:在某些低渗透储层油田进行了表面活性剂注入增产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减少注水量,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四、注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的经济效益1. 增加原油产量:通过注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可以显著增加原油产量,提高了油田的经济效益。
2. 降低开采成本:原油采收率提高后,不仅可以减少注水量,还可以减少提高原油价格,降低了开采成本。
3. 增加油田开发潜力:通过注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可以增加油田的开采潜力,延长了油田的寿命,提高了油田的价值。
注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储层原油采收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技术,将有助于提高低渗透储层的开采效果,增加原油产量,降低开采成本,延长油田寿命,为我国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表面活性剂驱在改善低渗油藏开发中的作用X
陈 勇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摘 要:针对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注水压力过高、注入水沿裂缝突进等问题,应用表面活性剂驱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毛管数,以达到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驱油效率
中图分类号:T E35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1)05—0118—01
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着孔喉细小、渗流阻力大,只有较大的驱替压力液体才能流动。
为提高注水开发效果而增加注入压力,但注水压力高,易造成微裂缝开启,注入水沿裂缝突进,造成驱油效率低,波及体积小,且套损严重。
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的情况,是因为在低渗透油层中,低渗透油层渗流时表面分子力、毛管力等对渗流起到实质性的影响。
低渗透油层的显著特征是低渗、低孔隙度、微观孔隙结构影响增强。
这样,孔道细小,孔喉作用增强,微观孔隙结构影响增强,高比表面这些特点就直接对流体产生明显影响,而且渗透率较低,这种影响愈强,使得渗流过程出现了较达西渗流更复杂的、更强烈的一些作用力。
由于高比表面,细孔道,表面分子力作用更为强烈,造成了“流动渗透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速度域的加大,甚至微毛细孔道内液体的滞留、孔道结构复杂程度的增强使得孔喉控制作用加大,于是出现了渗透能力随压力梯度改变的非线性流动。
低渗透油层液体非达西型渗流特征反映了渗流过程中强烈的固液表面分子力的影响。
1 表面活性剂驱应用于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优势以及国内外研究趋势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表面活性剂溶液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小亲油油层的毛细管阻力、能增加毛管数及提高驱油效率性能。
因此,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率。
从国外文献看:有关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研究方面国外已在一些油田开展了先导性研究及矿场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用于提高注入井吸水性、油层采收率的水溶性高洗油效率表面活性剂复合物》[1]一文主要选择了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溶于水中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到10-2-10-3mN/m,具有很强的增溶性。
在鞑靼石油公司进行了6口注入井的现场试验,试验温度20~40℃、90~100℃,注入水为矿化水(由淡水至170g/L)。
化学剂用量28.8~54m3(分散剂在近井地带的波及半径为4~12m)。
处理之后注入井的吸水性平均提高1.4倍。
吸水指数在指示曲线上平均增加到2倍。
在压降曲线上平均增加到1.5倍。
有效期可达4~18个月(平均12个月)。
在塔林石油管理局处理了5口井,砂岩层射开厚度为14.9~31.7m,注水井在加压注水时吸水量为200~700m3,而在试验初期为70~100m3。
为了恢复其吸水性注了3.4~6.6t被稀释成95~150m3水溶液的表面活性剂复合物。
处理后所有井吸水性平均提高到1.5倍,有效期平均为一年左右。
《马格纳斯油田注水井表面活性剂驱油增产经验》[2]一文介绍了BP公司曾在马格纳斯油田实施了注水井表面活性剂增注先导性试验方案,其机理是通过注表面活性剂,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改善井眼附近水相对渗透率,从而提高注入能力。
BP公司最初在实验室内对多种表面活性剂体系进行了筛选,选出两种表面活性剂体系:一种是用于低温试验的聚链烷碳酸盐与烷基酚烷氧基甲醇和C4、C5脂肪族甲醇混合物;另一种是用于高温试验的烷基芳香族烷环基硫酸盐。
这些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1.4%)。
在室内温度下用旋滴界面张力仪测量油水界面张力,其结果是从25左右降至约10-3m N/ m,这样低的界面张力值能使毛管力圈闭的残余油量大大降低。
同时,高温岩心驱替试验结果表明,在注入表面活性剂溶液注入不到1个孔隙体积时,残余油饱和度就开始降低,直到注入2.5个孔隙体积停止。
随着残余油的大幅度降低,渗透率有很大改善,几乎恢复到绝对渗透率值,渗透率提高了5~6倍。
最后在室内研究基础上,BP公司在一口卫星井开展了先导性试验。
从注表面活性剂期间的野外监测以及试验数据的解释结果显示:注水井注入表面活性剂后注入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国内有关表面活性剂研究方面的大多是用于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
表面活性剂是提高采收率幅度较大、适用较广、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化学驱油剂。
室内岩心驱油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碱/表面活性剂驱不但能较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而且可以增大油藏中的渗滤速度,降低注入压力,从而减小渗透率较低油藏的高压注水难度,节省开采费用。
在长庆油田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试验中,通过研究找到了一种以石油磺酸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按一定比例组成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长庆油田所提供的油水条
118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年第5期
柳南浅层油藏沉积特征研究X
裴素安1,2,韩秀丽1
(1.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2.冀东油田公司陆上油田作业区,河北唐海 063200)
摘 要:以沉积学理论为基础,开展柳南浅层油藏沉积特征研究,为寻找有利油气油气富集区充分挖潜剩余油提高油藏的开发水平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柳南浅层;沉积特征;沉积微相
中图分类号:T E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1)05—0119—02
1 概况
柳南浅层油藏总体形态受高柳断层控制且是被断层复杂化的逆牵引背斜构造,被断层分割成多个断块。
自上而下钻遇的地层为第四系平原组、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
地层岩性为棕红色泥岩与浅灰色细砂岩、含砾砂岩不等厚互层,储层成因类型为河流相砂体,属高孔隙度高渗透性储集层,馆陶组-明化镇组下段-明化镇组上段构成粗-细-粗的旋回特征。
2 沉积环境和物源
柳南浅层油藏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下段地层泥岩颜色和古生物种属及分布产状表明是在干旱燥热的古气候条件,弱-强氧化环境下形成的一套河流相沉积,明化镇时期气候更燥热,氧化程度更强。
重矿物类型及含量反映沉积物物流来自变质岩系为主和花岗岩的母岩性质,马头营凸起是该区主要的物源供给区,其次为柏各庄凸起。
3 砂体成因环境
3.1 曲流河砂体成因环境分析
曲流河砂体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点砂坝与废弃河道充填砂体,两者均具有正韵律特征,但点砂坝属侧沉积,非均质性较强;废弃河道砂体属加积型,均质程度较好。
该区具完整点坝层序的砂体。
多见两种厚度,一种3~5m,一种6~9m,推测当时有两种规模的古河流,薄者反映小河流沉积,粒度较细,底部少见泥砾;厚者反映大河流沉积,粒度较粗,底部泥砾普遍。
3.2 辫状河砂体成因环境分析
辫状河砂体亦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河道砂体与芯滩坝。
二者均具有粗略的正韵律,不同的是芯滩坝沉积了落淤层,导致非均质性增强。
馆陶组砂体横切河道剖面上,砂体呈透镜状,河道向下切割,并垂向叠加,形成上平下凸的槽形砂体,河道迁移范围不大,砂岩等厚图明显显示出砂体平面上呈宽窄不同的条带状,并向一定方向延伸。
4 沉积标志研究
4.1 岩石相组合
¹明化镇组下段岩石相组合:含砾不等粒砂岩相-细砂岩相-粉砂岩相-泥岩相组合,细砂岩-粉砂岩相(泥粉砂岩相)-泥岩相组合,细砂岩相-
件、试验温度50℃下进行表面张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在0.05%~0.1%的活性剂浓度范围内,油水界面张力可以达到10-2-10-3mN/m,达到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与原油间的低界面张力(10-2m N/m)范畴。
2 表面活性剂配方研究及性能评价
实际油藏孔道中的残余油,在与表面活性剂溶液接触时,将产生界面张力降低,因而使毛管数增高至一定值,启动油滴沿着孔道流动。
如果表面活性剂动态界面张力不能达到超低,则在原油与表面活性剂溶液接触后不久,毛管数又降低至与水驱差不多,被启动的残余油可能在运移一段距离后,由于毛管数变小会再次被细小的孔道捕集而不易采出,使驱油效率变差,影响降压效果。
因此,研究低油水界面张力、稳定性好的表面活性剂配方是项目研究成功的关键。
通过模拟地层油水条件(原油性质、地层水矿化度等),测试表面活性剂体系在规定浓度下的油水界面张力是否达到超低,来初步筛选出可以有效降低目的地层油水界面张力的活性剂体系。
对初步筛选出的表面活性剂驱体系进行岩心驱替和吸附测试,以便进一步筛选出合适的表面活性剂驱体系。
经过上述步骤所筛选出的表面活性剂驱体系,可以有效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抵御地层中高温、高矿化度的影响,达到启动残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子涵,李发荣. . . ºµ¾±¿, . . À²±¿À³±,
用于提高注入井吸水性、油层采收率的水溶性
高洗油效率表面活性剂复合物[J].国外油田
工程,2000,(2).
[2] P.F.Dym ond.马格纳斯油田注水井表面活性
剂增注措施[J].国外油气勘探与开发,1993,
(1):51~70.
119
2011年第5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