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注汽开发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83.50 KB
- 文档页数:33
解决油田常规问题的几项措施作者:娄维宁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03期摘要:通过锦州油田近三年来开展的油藏精细描述、油藏工程、油田开发、调整及措施挖潜等方面的成果研究,阐述了油田实现稳产、减缓油藏产量递减的一些好做法,改善了开发效果。
同时,也为确定合理的开采方式,盘活资源存量及进一步稳产,明确了开发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稳产措施;方案调整;效益提升1.研究背景锦州油田自1投入开发以来,经历了常规开采、蒸汽吞吐和局部加密及蒸汽驱、热水驱试验开发阶段。
目前老井蒸汽吞吐开采进入中后期阶段,开发中暴露出油藏压力水平低、吞吐轮次高、地下存水越来越多、井下技术状况日益变差的矛盾。
近儿年通过深入油藏研究,开展以“五项”开发试验为重点的科研攻关,摸清油藏剩余油潜力分布,确定了适合锦州油田的合理开采方式,并不断进行开发调整和措施挖潜。
2. 解决油田常规问题的具体做法2.1.防砂治砂。
应用成熟配套的压裂防砂、机械防砂、化学防砂等技术,缓解油层出砂问题。
宏观评价泵型与区块开采的配伍性,尝试扩大泵筒底阀,提高携砂能力,增加泵筒充满系数,避免砂卡。
细化论证沉砂口袋深度,规避疏松地层砂埋油层现象,在保证合理沉没度的前提下上提泵挂,加强作业冲砂质量监督与评价,应用密闭连续冲砂、捞砂等技术手段完成油井周期出砂治理。
2.2.清蜡防蜡。
针对易结蜡油气深井,制定单井清防蜡方案,机械清蜡主要针对套压高、油压低的自喷气井清蜡效果较好;化学清防蜡方法已成为生产现场主要的清蜡手段,主要有套管直接加药和连续点滴加药两种工艺,能够满足大部分区块油井清蜡的要求。
同时,精细油井热洗管理,以“两升一降”判断油井是否需要洗井;以“四个阶段”划分洗井过程,明确洗井介质温度、洗入排量标准;以“三对比”进行对比检验热洗效果。
平台稠油井配套应用注汽井初期的高温度高液量热洗同平台异常井,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2.3.水淹治理。
以稠化油堵水、机械找堵水技术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堵水工艺技术进步,加强措施调控底水锥进、断层水侵、顶水下窜等常规问题。
曙光油田超稠油汽窜治理对策研究[摘要]曙光油田超稠油油藏采取蒸汽吞吐开发方式,井间汽窜干扰严重。
通过分析汽窜发生的原因,采取了以优化生产注汽运行为主,同时抓好工艺措施的规模性和配套性汽窜综合治理方法,并研发了小直径封隔器、深部复合封堵调剖、水平井双管注汽等新工艺,有效的降低了汽窜干扰,提高了超稠油油藏开发管理水平。
[关键词]超稠油;汽窜干扰;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303-02引言曙光油田超稠油自2000ff大规模投入开发,包括兴隆台、馆陶两套含油层系7个开发单元,年产规模130×104t。
由于超稠油油藏埋藏浅,胶结疏松,地层破裂压力低,油层纵向及平面上非均质性严重,再加上水平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使得汽窜干扰更加严重,汽窜干扰影响产量逐年增加。
2009年超稠油热采区块共发生汽窜853井次,影响产量达到5.5×10t。
汽窜不但影响相邻油井正常生产,降低生产时率,甚至导致出砂,套坏,且降低注入蒸汽热效率,影响本井生产,有效降低井问汽窜干扰,对曙光油田产量稳定有重要意义。
1.汽窜发生原因及特点1.1汽窜原因1.1.1油藏因素1)储层发育好易发生汽窜由于超稠油地层发育好,渗透率大,胶结疏松,在注汽、采油的交替作用下,岩层骨架被破坏。
由于连通性好,在压降作用下,远井地带颗粒不断向井底运移,逐渐形成地层大孔道,导致汽窜。
同时,汽窜也加剧地层出砂,当蒸汽进入生产井压降漏斗内,就会推动地层砂向井底运移,两者相互作用加剧汽窜。
2)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高渗透层突进在注汽、采油的交替作用下,岩层骨架被破坏。
由于连通性好,在压降作用下,远井地带颗粒不断向井底运移,逐渐形成地层大孔道,导致汽窜。
同时,汽窜也加剧地层出砂,当蒸汽进入生产井压降漏斗内,就会推动地层砂向井底运移,两者相互作用加剧汽窜。
1.1.2开发因素1)压裂注汽易产生汽窜超稠油的地层破裂压力一般在13.0mda以下。
注氮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摘要氮气在石油工业中应用广泛,可用于包括稠油和低渗透油藏在内的各种油田提高采收率、钻井、完井、氮气置换和保护、氮气汽提回收溶剂等方面。
对制氮技术的机理、技术工艺特点及综合效益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膜法富氮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效果。
关键词氮气膜法富氮提高采收率前言经历的几十年的开采,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了二次采油甚至三次采油阶段,开发出的二采和三采方法不断更新。
从最初始的水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驱,复合驱,到目前较新的气体混相驱。
气体混相驱中,最开始开发的二氧化碳驱,到目前新开发的注氮法提高采收率。
一旦选择注气作为保持压力的最佳方案,就需考虑以下儿种气体:天然气、CO2、燃料气、空气以及氮气。
并对每种气体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例如:气源供应的可靠性、成本、项目基础设施费、注入成本以及环境与安全规定及对油藏的影响。
通过研究证明,注氮是保持压力的最好方式。
根据国内外文献调研及油藏动态分析,考虑注入的蒸汽与氮气的儿种比例为1:10.1、1:20.1、1:30.1、1:50.1、1:100,结合吞吐井的现场注汽情况,确定的最佳混注比例为1:20到1:50,即注It蒸汽的同时注入氮气量20-50m3。
其它注入参数参照热采优化参数进行设计,分别如下:注入压力:l0 Mpa注入温度:蒸汽300o C以上氮气:20o C常温注入速率:蒸汽14.6m3/h氮气400- 600m3/h注入干度:取混合值50%就成本而论,注氮的现场成本为$0.04/m3,而注天然气的现场成本则为$0.1/m3选择注氮后对氮气供应采取承包制,价格确定为$0.01/m3左右。
注氮的其他优点是:1、对油层无污染;2、氮气供应不受限制;3、氮气是惰性气体,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不具有可燃性和腐蚀性;4、注氮气可节省天然气3965×104m3/ d(如果选择注气方式),占墨西哥天然气总量的31%。
方法逐步改进,气体混相驱是由于氮气与油、水互不相溶,而目来源广,是气体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气源。
油田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与发展方向探析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和工艺,探讨了油田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并展望了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方向。
关键词:油田;污水处理;水质;发展中图分类号:[tu992.3]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油田废水日益增多,严重破坏了生态坏境;并且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对注入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污水进行达标处理已经成为油田的必要工作。
1、油田污水处理主要工艺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油田污水主要包括油田采出水、钻井污水及站内其他类型的含油污水。
对这些污水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就进行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目前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三种。
1.1、物理法物理法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矿物质和大部分固体悬浮物、油类等,应用于油田各污水处理站、低渗透区块注水站的污水处理,常用的处理工艺为“上游三段法(缓冲+沉积分离除油+过滤)”+“下游二段法(缓冲+精细过滤)”。
物理法主要包括重力分离、离心分离、过滤、膜分离和蒸发等方法。
1.2、化学法化学法主要用于处理废水中不能单独用物理法或生物法去除的一部分胶体和溶解性物质,特别是含油废水中的乳化油。
应用于油田各污水处理站,通过添加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从而辅助物理法达到提高水处理效果的目的。
它包括混凝沉淀、化学转化和中和等方法。
1.3、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物质,将有毒的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
根据氧气的供应与否,将生物法分成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主要应用于注汽锅炉给水的处理、污水达标排放处理等领域。
1.4、污水处理的常规工艺油田污水成分比较复杂,不同的油层成分也各不相同,油分含量及油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单一的处理方法往往达不到水质标准,各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都是两三种方法结合使用。
在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常见的一级处理有重力分离、浮选及离心分离,主要除去浮油及油湿固体。
吞吐后期提高单井产量技术研究【摘要】吞吐后期提高单井产量技术主要是使用一种新型的改善注汽效果促进剂,主要目的是解除注汽过程中对地层伤害,并借助新的工艺方案,提高回采速度和回采水率的同时,最大限度采出低渗透层(难动用层)剩余油,进而提高蒸汽吞吐开采效果。
【关键词】吞吐复产配伍性解堵伤害1 油井吞吐后期伤害原因分析通过对辽河油田稠油主力区块蒸汽吞吐井油层保护及处理技术研究:根据储层岩类学分析,借助巨阵排列和趋势性类比等评价方法,通过大量的室内宏、微观实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室内与现场相结合,地质与工程相结合,系统评价、分析蒸汽吞吐过程中各环节伤害原因、伤害程度及类型,具体提出预防(解除)措施,目的提高蒸汽吞吐效果,最大限度恢复油井产能。
利用上述系统方法评价,针对代表区块注汽井58井次的注采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得出造成辽河油田蒸汽吞吐井伤害(致使注汽有效率低,产能下降梯度明显)的主要原因是:(1)注汽前沿热/冷伤害,即随着注汽向前推移:注入汽……注入热水……注入温水……注入冷水,对地层造成个“伤害带”,随着注汽轮次的增加,这个“伤害带”依次向前推移,并叠加起来,像个反向“压降漏斗”,这是使注汽有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当蒸汽变成冷水时对地层伤害程度最大,随着注汽轮次越多,对地层造成的伤害也逐渐变大。
(2)乳液堵塞(液锁)伤害:热汽(热水)与地层原油产生乳化:汽注入时,汽与地层流体形成乳状液,当乳化液液滴与地层孔隙不配伍时,阻挡注入汽向前移动,此时因地层含水饱和度不同易产生汽串和指进;注汽后采出时,随着流体的采出,近井附近的压力降低,使得原来进入储层的乳液液滴变得与储层不配伍,对地层造成伤害,同样影响注汽效果。
(3)水敏(粘土膨胀)伤害:地层粘土矿物与热汽或热水接触,膨胀程度更大,伤害程度更大,是因为粘土矿物在高温条件下(180℃以上),高岭石蒙脱石化,即粘土矿物向膨胀型转化。
(4)地层盐敏伤害:注入水(热汽冷凝水)的矿化度(一般为600~1000mg/l)远小于地层水的矿化度,根据地层配伍性要求“外来流体的矿化度大于或等于地层水的矿化度时,对地层伤害程度最小),冷凝水的进入使地层产生盐敏伤害。
油田开采基础知识渗透率:有压力差时岩石允许液体及气体通过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渗透性,渗透率是岩石渗透性的数量表示。
它表征了油气通过地层岩石流向井底的能力,单位是平方米(或平方微米)。
绝对渗透率:绝对或物理渗透率是指当只有任何一相(气体或单一液体)在岩石孔隙中流动而与岩石没有物理�化学作用时所求得的渗透率。
通常则以气体渗透率为代表,又简称渗透率相(有效)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和流动于地层中时,其中某一相流体在岩石中的通过能力的大小,就称为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
某一相流的相对渗透率是指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地层压力及原始地层压力:油、气层本身及其中的油、气、水都承受一定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可分三种: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和油、气层静压力。
地层压力系数:地层的压力系数等于从地面算起,地层深度每增加10米时压力的增量。
低压异常及高压异常:一般来说,油层埋藏愈深压力越大,大多数油藏的压力系数在0.7-1.2之间,小于0.7者为低压异常,大于1.2者为高压异常。
油井酸化处理:酸化的目的是使酸液大体沿油井径向渗入地层,从而在酸液的作用下扩大孔隙空间,溶解空间内的颗粒堵塞物,消除井筒附近使地层渗透率降低的不良影响,达到增产效果。
压裂酸化: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酸处理工艺称为压裂酸化。
压裂酸化主要用于堵塞范围较深或者低渗透区的油气井。
压裂:所谓压裂就是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
油层压裂工艺过程是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加入支撑剂(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
常用的压裂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泡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高能气体压裂:用固体火箭推进剂或液体的火药,在井下油层部位引火爆燃(而不是爆炸),产生大量的高压高温气体,在几个毫秒到几十毫秒之内将油层压开多条辐射状,长达2~5m的裂缝,爆燃冲击波消失后裂缝并不能完全闭合,从而解除油层部分堵塞,提高井底附近地层渗透能力,这种工艺技术就是高能气体压裂。
油气田地面工程科技攻关进展及发展方向白晓东;王常莲;巴玺立;云庆;付勇【摘要】“十二五”期间,为适应中国石油油气开发方式转变,满足稠油油田火驱、高酸性气田、煤层气等开发生产的需要,组织开展了地面工程重大科技攻关,形成了稠油火驱地面配套、重油低成本开发、凝析气田简化、高酸性气田安全开发、油气混输等技术系列,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和技术导则,为公司天然气业务快速发展和原油业务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地面工程进一步提质增效提供对标依据和发展策略.攻关形成的技术体系在生产应用中支持新的油气开发方式,节省了投资,降低了运行费用,解决了部分安全环保问题,并在科研攻关中培养和锻炼了核心技术研究人员,提高了创新能力,研究指出“流程密闭高效、低成本低能耗、安全环保智能可靠”将是今后地面工程技术发展方向.【期刊名称】《石油科技论坛》【年(卷),期】2017(036)001【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油气田;地面工程;凝析气田带液计量;标准化设计;十二五;技术进展;发展方向【作者】白晓东;王常莲;巴玺立;云庆;付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4油气地面工程是油气田开发生产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油气开发生产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是实现高效开发、体现开发效果和经济技术水平的重要方面,是降低投资控制成本、提高开发效益的重要手段。
油气田地面工程主要有6方面作用:一是实现产能建设目标;二是体现开发技术水平;三是录取开发生产数据;四是保障安全高效生产;五是实现合格油气产品达标外销;六是实现采出水回注及达标排放。
“十二五”期间,广大地面工程技术人员以提高地面工程技术水平和油气田开发效益为己任,积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优化简化、标准化设计技术研发与应用、地面重大科研攻关、标准规范制修订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满足了高含水油田、三次采油油田、稠油热采油田、低渗透油田,以及“三高”气田、低产低渗气田、凝析气田等开发生产的需要,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