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四节燃烧热中和热教
- 格式:doc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20
燃烧热和中和热(二)教案及反思1.了解中和热的概念,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开发的意义;2.把握利用中和热计算中和反应中所放出的热量。
1.什么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中和反应过程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2.听老师说明,中和热的定义。
依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利用中和热数据有什么意义?3.阅读探究:怎样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4.阅读下表:几种常见燃料的热值燃料主要成分热值(kJ/mol)酒精1367焦炭(C)300自然气(主要是CH4)896氢气286汽油(C8H18为例)5472回答:(1)由表分析,【总结】1.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 = H2O,当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都有:H+(aq) + OH- (aq) = H2O(l);△H=-57.3kJ3.争论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开发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
【评价】1.计算50mL0.5mol/LH2SO4溶液与100mL0.5mol/LK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多少热量。
2.把下列14种能源按要求填入下表,并指出哪些是不行再生能源。
煤、石油、水力、汽油、铀、薪柴、酒精、自然气、液化气、热水、煤气、蒸汽、风力、电。
一级能源二级能源燃料能源非燃料能源针对性测试题(三)1.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自然气 D.水煤气2. 1克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准确的是( )。
A.2H2(g) + O2(g) = 2H2O(l);△H =-142.9 kJB.H2(g) + 1/2O2(g) = H2O(l);△H =-285.8 kJC.2H2 + O2 = 2H2O;△H =-571.6 kJD.H2(g) + 1/2O2(g) = H2O(g);△H = -285.8kJ3.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 + O2(g) = 2H2O(l);△H =-571.6kJC3H8(g) +5O2(g) = 3CO2(g) + 4H2O(l);△H =-2220.0kJ 试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和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和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
第四章第四节燃烧热和中和热教案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燃烧热并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使学生理解中和热。
3.常识性介绍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经济效益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有关燃烧热计算。
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反应式中化学计量数可能为分数的情况,有关煤作燃料利弊问题的讨论。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燃烧热第二课时中和热四、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引入新课。
[板书]一、燃烧热1.定义: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学生讨论、归纳概念要点](1)在101kPa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0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
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H20,而不是气态水蒸气。
(2)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3)可燃物以1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
例:H2(g)+O2(g)=H20(1);=-285.8kJ/mol[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板书]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投影]例1 10g硫磺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S02,放出的热量能使500gH20温度由18℃升至62.4℃,则硫磺的燃烧热为_____,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讨论]10g硫磺燃烧共放出热量为:Q=m·c(t2-t1)=500g 4.1810 kJ·g·C(62.4-18)C=92.8kJ,则1mol(32g)硫磺燃烧放热为,硫磺的燃烧热为297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S(s)+02(g)=S02(g);=-297kJ/mol[投影]例2 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B2O3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三化学教材教案燃烧热和中和热[重点难点]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理解中和热的概念,熟练写出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知识讲解]一、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
燃烧热所涉及的燃烧反应是指可燃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狭义燃烧,像H2在Cl2中燃烧不属于燃烧热的范畴,但属于反应热的范畴。
“生成稳定的氧化物”的两层涵义:①指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如生成CO2、H2O、SO2、N2等);②是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在燃烧热测定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一般燃烧热常用298K时数据,如H2的燃烧热是指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计算标准是以可燃物为1mol来进行测量和计算的,因此在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里的化学计量数常常出现分数。
二、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中和热也是反应热的一种。
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的中和反应实质是H+(aq)+OH-(aq)=H2O(1);△H= -57.3kJ·mol-1中和热的标准是以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来衡量的。
弱酸或者弱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它们的中和热一般低于57.3kJ·mol-1;而如果是浓硫酸与碱反应,则由于浓硫酸溶解时表现为放热,则它们的中和热要高于上值。
三、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1.燃料广义地讲,能够发生燃烧反应放出热量的物质都可称为燃料。
2.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化石燃料。
3.煤作燃料的利弊(1)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煤虽然燃烧发热量高,但燃烧反应速率小,热量利用效率低,且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把煤作燃料简单烧掉不仅会产生SO2等有毒气体和烟尘,且太浪费资源。
高中化学—燃烧热和中和热一、燃烧热定义: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注意】①其中“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稳定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②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 1 mol可燃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C8H18(l)+ 25/2O2(g)= 8CO2(g)+ 9H2O(l)ΔH=-5518 KJ·mol-1二、中和热1.定义: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H2O (l)时所放出的热量。
2.实质:H+(aq)+ OH-(aq)= H2O(l)时的热效应。
3.数值: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H+(aq)+ OH-(aq)= H2O(l),ΔH=-57.3 KJ·mol-1。
【注意】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或稀释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
如弱酸、弱碱电离时吸热,生成1 molH2O(l)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浓硫酸稀释时放热,生成 1 molH2O (l)时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三、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目的:测定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H2O(l)时的反应热。
2.原理:H+(aq)+ OH-(aq)= H2O(l),ΔH=-57.3 KJ·mol-1。
通过实验测定反应前后溶液温度变化,利用Q=cm(T2-T1)求出反应放出的热量,再用公式ΔH=-Q/n(H2O),求生成1 mol液态水时的焓变。
3.简易量热计的构造及作用4.注意事项①实验过程保温且操作要快的目的: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②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碱稍过量;③因为弱酸或弱碱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需要吸热。
实验中若使用弱酸、弱碱则测得的反应热偏小。
教案 12( 3-4-1 燃烧热和中和热)第四节燃烧热和中和热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2.掌握利用燃烧热计算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
掌握利用中和热进行有关计算的方法。
3.了解键能与反应热的一般关系。
能分析使用化石类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等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一、自学探究1.复习:什么叫燃烧燃烧过程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2.在时,物质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所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3.听老师讲解并记录,利用燃烧热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以及燃烧热数据的意义。
4.讨论:课本 40— 41页【例题 1】和【例题 2】,归纳出有关解题步骤或公式。
还有其它方法吗请再举例(如课本习题)说明。
二、总结与评价【总结】1.在 101kPa时, 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计算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用公式:即放出热量 =物质的量×燃烧热或把燃烧热作为一项,列比例式进行计算。
【评价】1.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gCaCO沉淀,则完全燃烧1mol 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
3A.B. Q C. 2Q D.5Q2.假定液化气只由C3H8和 C4H10组成,且假定每完全燃烧lg C3H8或 C4H10生成 CO2和 H2O (g)时均能放出热量。
写出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 C.2. C3H8( g)+ 5O2(g)→ 3CO2( g)+ 4H2O(g);△ H =-2200kJC4H10( g)+ 13/2 O2( g)→ 4CO2( g)+ 5H2O( g);△ H =-2900kJ四、自学探究1.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中和反应过程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2.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利用中和热数据有什么意义3.阅读探究:怎样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4.阅读下表:几种常见燃料的热值燃料主要成分热值( kJ/ mol )酒精1367焦炭( C)300天然气(主要是CH4)896氢气286汽油( C818为例)5472H回答:( 1)由表分析,是一种理想的燃料。
燃烧热和中和热基础知识精讲【基础知识精讲】一、燃烧热和研究燃烧热的意义(1)燃烧热在101kPa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热.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使用燃烧热的概念时要理解下列要点.① 规定是在101 kPa 压强下测出热量.书中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 来的.因为压强不同,反应热有所不同.② 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 1mol(这样才有可比性).因此,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 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 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例如, CO 的 燃烧热为283.0kJ/mol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则为==CO 2(g) ; △ H = — 283.0kJ/molH 2。
(1)是稳定氧化物而 H 2。
(g)不是稳定氧化 物;CO 2是稳定氧化物而 CO 不是稳定氧化物.因此,既要关注哪些氧化物是稳定氧化物, 还要关注物质的状态必须是稳定的状态.例如,表示酒精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2H 5OH(I) +3O 2(g) ==2CO 2(g) +3H 2O(I) ; △ H = — 1370.3kJ/mol而不是:C 2H 5OH(l^3O 2(g^ ===2CO 2(gpH3H 2O(g) ; △ H = — 1238.3kJ/mol烧热为 890.3kJ/mol ,而△ H = — 890.3kJ/mol. (2)研究燃烧热的意义在工业生产上,许多过程需要热,这些热大多数是通过可燃物燃烧来产生.热多了既浪 费同时也可能对生产不利, 热少了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对生产也不利.因此,研究燃烧热,可实现合理使用能源,充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例已知:① CH 4(g)+2O 2(g) ===CO 2(g)+2H 2O(I) ; △ H = — 890.3kJ/mol 1② H 2(g) +-O 2(g) ==H 2O(g) ; △ H=— 241.8kJ/mol2③ H 2(g)+502(9)==H 20(l) ; △ H = — 285.8kJ/mol常温常压下取体积比为4: 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其体积折合成标准状况下为 11.2L,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放出的热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答0.5mol 混合气体中: 4含CH 4 : 0.5mol X —=o.4mol5叫做该物质的燃烧 101kPa 下测定出 CO(gPH-O 2(g) ③规定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例如, ④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H 表示时取负值.例如, CH 4的燃1 含 H2 : 0.5mol X 一=0.1mol 5H 2的燃烧热应为285.8kJ/mol所以,放出的热量为 (0.4X 890.3+0.1 X 285.8)kJ= 384.7kJ 答案 384.7kJ二、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 2O ,这时的反应热(即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注意:⑴这里的稀溶液一般要求酸溶液中的c(H f W1mol/L ,碱溶液中的 c(OH □ <1mol/L .这是因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相互稀释时会放出热量.(2)在中学化学主要研究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 秣口OH —反应(即与酸、碱的种类无关),通过许多次实验测定,1 molH 秣口 molOH 一反应生成1mol H 2O 时,放出热量57.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 站)+OH —(aq) ==H 2O(I) ;△ H = — 57.3kJ/mol因此,下列中和反应的△ H 相同,都为一57.3kJ/mol.1 1NaOH(aq^-H 2SO 4(aq^ ™=-Na 2SO 4(aq^H 2O(l)11 丄 Ba(OH)2(aq) +HNO 3(aq) ==^Ba(NO 3)2(aq) +H 2O(I)2 2⑶有弱酸或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其中和热的数值都小于 的^ H 的数值都小于57.3.HCI(aq)+NH 3 H 2O(aq) ===NH 4CI(aq) + H 2O(l)CH 3COOH(aqpHNH 3 ■H 2O(aq) ==这是因为反应时弱酸或弱碱发生电离需要吸收热量.(4)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 H 2O 为基准,因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 水的化学计 量数为1,其酸、碱或盐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为分数.例 含1 mol Ba(OH)2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114.6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NaOH(aq) +HCl(aq) ==NaCI(aq) + H 2 O ⑴57.3.例如,下列中和反应 CH 3COOH(aq) +NaOH(aq)==CH 3COONa(aq) +H 2O(I)CH 3COONH 4(aq) +H 2O ⑴C. H2(g)+202(g) C(s) +02(g) S(s) +02(g) H 20(g); CO(g); S02(g);S(s) +H 2O(I); H 2S(gr^-02(g) 分析与解答 C解析本题要严格按燃烧热的概念来分析. “在 A H 1△H 2A H 4101kPa 时, 1mol 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 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热” .A 、B 、C 、D 均满足“ 1mol” 的要求,但A 生成的H 2O 是气态,不是101kPa 下的稳定物,B 生成的C0可继续燃烧生成 C02 , D 生成的S 亦可继 续燃烧生成S02气体,而S02则不能再燃烧了 •故 C 是正确的.例 2 已知:C(s) +02(g)^=C02(g) ; △ H = — 393.5kJ/molH 2(g) + —02(g)^=H 20(l) ; △ H = — 241.8kJ/mol2欲得到相同的热量,需分别燃烧固体碳和氢气的质量比约为A . 2: 3.25B . 12: 3.25C. 1 : 1 D . 393.5: 241.8Ba(0H)2(aq)+2HCI(aq) === BaCl 2(aq)+2H 20(1) ; △ H = +114.6kJ/molBa(0H)2(aq) +2HCI(aq) ==== BaCl 2(aq)+2H 20(1) ;△ H = — 114.6kJ/mol1 1一 Ba(0H)2(aq)+HCI (aq) ==-BaCl 2 (aq) + H 2O ⑴;△ H = — 57.3kJ/mol 2 21 1—Ba(0H)2(aq) +HCl (aq) ==—BaCI 2 2分析与解答热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判断, BC 符合题意.答案 BC【重点难点提示】1•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2. 简单计算.【典型例题分析】例1下列燃烧反应的反应热是燃烧热的是C. 2(aq) +H 2O(I) ; △ H = +57.3kJ/mol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每生成 mol H 2O ,放出热量57.3kJ •根据书写分析与解答 B解析由题意可列得方程n(C) x393.5kJ / mo!n(H 2) >c241.8kJ / moln(C) 241.8n(H 2)"393.5则 m(C)241.8x12 12 则 m(H 2)= 393.5x2 "3^..... 濮團狸际月……【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 H 代表燃烧热的是CO(g)+2H 2O(l);12 Na 2SO 4(aq)+H 2O(I) ; △ H 23. 0.3mol 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 2H 6)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 放出649.5kJ 热量.(1) 乙硼烷的燃烧热为 _______(2) 乙硼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 1836年俄国化学家盖斯提出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及生成物的 最终状态有关,而与中间步骤无关.按此规律,结合下述反应方程式,填空.S(s) +| O 2(g)SO 3(g) ; A H 2C. C 6H I 2O 6(S ) +6O 2(g) 6CO 2(g^6H 2O(l) ; i H 3CO(g) +2O 2(g)—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82 (g) ; "14 H +(aq) +OH —(aq) H 2O(l) ; i H iNaOH (aq) +尹 2SO 4(aq) 已知:⑴ NH 3(g) +HCI(g)NH 4Cl (S ) ; △ H = — 176kJ/mol ⑵ NH 3(g)+H 2O(l)NH 3(aq) ; △ H = — 35.1kJ/mol ⑶ HCI(g) +匕0(1) HCl (aq) ; △ H = — 72.3kJ/mol5.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H 2(g^-O 2(g) H 2O(I) ; △ H = — 258.8kJ/moI23CO 2(g) +4H 2O(I) ; △ H = — 2220.OkJ/mol5mol H 2和C 3H 8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热 3847kJ ,则混合气体中 出和C 3H 8的体 积比为多少?is 啜皂厲业B 再B 答宸!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 CD2. A H i =加23. (1) — 2165kJ/moIB 2O 3(S )+3H 2O(I) ; △ H = — 2165kJ/mol649 5kl提示:B 2H 6燃烧放热为: 一-一 =2165kJ/mol .O.3mol4. 16.3kJ/mol提示:根据盖斯定律,将已知方程相加减,消去中间产物即可:(2)+(3)+(4) — (1) = (5)5. 3 : 1⑷ NH 3(aq) +HCI(aq) NH 4CI (aq) ; △ H = — 52.3kJ/mol 则⑸ NHQG) +2H 2O(I) NH 4CI(aq) ; △ H =C 3H 8 (g) +5O2(g)⑵ B 2H 6(g) +3O 2(g)。
第四章第四节
燃烧热和中和热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燃烧热并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使学生理解中和热。
3.常识性介绍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使学生具有经济效益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有关燃烧热计算。
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反应式中化学计量数可能为分数的情况,有关煤
作燃料利弊问题的讨论。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燃烧热
第二课时中和热
四、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引入新课。
[板书]一、燃烧热
1.定义: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
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学生讨论、归纳概念要点]
(1)在101kPa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0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
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H20,而不是气
态水蒸气。
(2)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3)可燃物以1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
例:H2(g)+O2(g)=H20(1);
=-285.8kJ/mol
[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板书]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投影]例1 10g硫磺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S02,放出的热量能使500gH20温度由18℃升至62.4℃,则硫磺的燃烧热为_____,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分析讨论]
10g硫磺燃烧共放出热量为:
Q=m·c(t2-t1)=500g 4.18
10
kJ·g
·C
(62.4-18)C=92.8kJ,则
1mol(32g)硫磺燃烧放热为,硫磺的燃烧热为297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为:S(s)+02(g)=S02(g);
=-297kJ/mol
[投影]例2 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B2O3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又已
知H20(1)=H20(g);=+44kJ/mol,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热量是多少kJ?
[分析讨论]1mol乙硼烷燃烧放出热量为649.5kJ/0.3mol=2165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B2H6(g)+302(g)=B203(s)+3H20(1);
=-2165kJ/mol1molB2H6(g)燃烧生成气态水时,热化学方程为B2H6(g)+302(g)=B203(s)+3H20(g);
=-2033kJ/mol
(=-2165kJ/mol+44kJ/
mol3),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为0.5 mol,它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热为:-2033kJ/
mol0.5mol=-1016.5kJ。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例1、例2]
[作业]
课后练习:一、三。
板书设计
一、燃烧热
1.定义: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第二课时
[引言]复习燃烧热的概念及适用条件,进而提出研究反应放热的另外一种重要形式——中和热。
[板书]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0,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概念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1)条件:稀溶液。
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2)反应物酸与碱。
(中学阶段,只讨论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3)生成物及其物质的量:1molH+与1molOH-反应生成1molH20。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4)放出的热量:57.3kJ/mol
[板书]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填写下列空白)
[投影]例:已知
H(aq)+OH
(aq)=H20(1);
=-57.3kJ\mol,计算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kJ的热量.
(2)用28gK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______kJ的热量.
分
析:n(NaOH)=20g/40g.mol=0.5mo l
n(KOH)=28g/56g.mol=0. 5mol
则0.5molOH中和反应生成
0.5molH20(1)中和热
为=-57.3kJ\mol,放热均为:
-57.3kI/mol0.5mol=-28.7kJ。
[板书]三、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有哪些?有何优点?
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的燃烧热都很高。
2.广义地讲,哪些物质可称为燃料?
能够发生燃烧反应放出热量的物质都可称为燃料。
3.以煤为例,从资源蕴藏、开采、运输、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进行研讨。
4.介绍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节能的探讨。
[投影]
) 要求:产生能量高、经济、污染少。
新能源有: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
[小结]
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0,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3.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课堂练习题]
1、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02(g);
=-566kJ/mol ;
CH4(g)+2O2(g)=C02(g)+2H20(l);
=-890kJ/mol
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合气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时,释放
的热量为( )
A.2912kJ B.2953H C.3236kJ D.3867kJ
2、已知2H2(g)+02(g)=2H20(1);
=-484kJ/mol
2H2(g)+O2(g)=2H20(g);
=-572kJ/mol
若在标准状况下,将H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点燃爆炸后再恢复到标况,气体体积为33.6L,则反应放出的热量是__kJ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C(s)+O2(g)=CO(g);
=-110.5kJ/mol;
C(s)+O2(g)=C02(g);
=-393.5kJ/mol
现有80t纯炭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3/4体积,与80t纯炭
完全燃烧相比较,此反应损失了多少热量?
4、发射卫星用肼(N2H4)为燃料和N02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N2和H20(g)。
已知①N2(g)十2O2(g)=2NO2(g);
=+67.2kJ/mol
②N2H4(g)+02(g)=N2(g)+H2O(g);
=-534kJ/mol
那么发射卫星时,燃烧1mol肼放出的热量是多少kJ?
[提示)②2-①得:
2N2H4(g)+2NO2(g)=3N2(g)+4H20(g);
=-534kJ/
mol2-(+67.2kJ/mol)=-135.2kJ/mol
答案:(1)B (2)286
(3)1.41510
kJ (4)567.6 kJ
[作业]
课后习题二、四题。
板书设计
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0,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1)研究条件:稀溶液。
(2)反应物:酸与碱。
(中学阶段,只讨论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3)生成物及其物质的量:1molH
与1molOH反应生成1molH20。
(4)放出的热量:57.3lkJ/mol.
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三、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