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厂尿素装置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 格式:ppt
- 大小:922.50 KB
- 文档页数:98
化肥厂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化肥厂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煤制合成氨、尿素C+ O2→ COC+O2→ CO2CO + H 2O →CO2+ H2H2+N2→NH 3CO2 + 2NH 3→ CO (NH 2)21全厂流程简介化肥厂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煤蒸汽供热站蒸气空气N 2N2空分硫回收S煤低温液氮洗煤气化合成压缩备煤变换甲醇洗氨尿素合成CO2煤制合成氨、尿素流程简图尿素2过程工艺描绘(1)水煤浆气化制合成气装置由水煤浆制备工序来的水煤浆送入煤浆槽储藏待用。
浓度约为 63%的水煤浆经过煤浆给料泵加压输送到气化炉顶部工艺烧嘴,并与空分装置来的纯氧分别进入气化炉在 (G),约 1400℃工艺条件下,水煤浆与纯氧进行部分氧化反响,生成粗合成气。
反响后的粗合成气和溶渣进入气化炉下部的激冷室。
在激冷室中,粗合成气经冷却、清洗,将粗合成气中的大多数碳黑洗去,并和粗渣分开。
出激冷室的粗合成气直接进入文丘里清洗器和碳洗塔进一步清洗,除掉粗合成气中残留的碳黑,而后将水蒸汽/干气比约~的合成气送至变换工序。
溶渣被激冷室底部经过破渣机进入锁斗,按期排入渣池,渣池设有捞渣机将粗渣捞出,装车运往园区免烧砖项目。
渣池中含细渣的灰水经过渣池泵送至真空闪蒸器。
碳洗塔的液位经过控制进入塔内的灰水量来保持,碳洗塔内的黑水分两股排出,一股黑水去高压闪蒸器;另一股由灰水循环泵送至气化炉也进入高压闪蒸器,黑水经减压,闪蒸出黑水中溶解的气体并经过变换冷凝液加热器回收闪蒸汽的热量,经过高压闪蒸分别器,闪蒸出的气体至变换或火炬,水送入脱氧水槽。
(2)净化妆置a.变换变换工序主要反响式为:COS+H2O—— CO2+H2S+QCO+H2O—— CO2+H2+Q由气化送来粗煤气经煤气水分别器分别掉少许的冷凝液及尘埃后,经中温换热器温度高升至 250℃,进第一中温变换炉。
第一中温变换炉分上、下两段,炉内装有两段三层耐硫变换触媒,层间配有煤气激冷管线调温,出第一中温变换炉变换气CO 含量为 24% (干),温度为 420℃左右。
尿素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1.生产原理尿素是通过液氨和气体二氧化碳的合成来完成的,在合成塔D201中,氨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氨基甲酸铵脱水生成尿素和水,这个过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2NH3,CO2 NH2COONH4,Q第二步:NH4COONH2 CO(NH2)2,H2O,Q第一步是放热的快速反应,第二步是微吸热反应,反应速度较慢,它是合成尿素过程中的控制反应。
1、2工艺流程:尿素装置工艺主要包括:CO2压缩和脱氢、液氨升压、合成和气提、循环、蒸发、解吸和水解以及大颗粒造粒等工序。
1、2、1 二氧化碳压缩和脱氢从合成氨装置来的CO2气体,经过CO2液滴分离器与来自空压站的工艺空气混合(空气量为二氧化碳体积4%),进入二氧化碳压缩机。
二氧化碳出压缩机三段进脱硫、脱氢反应器,脱氢反应器内装铂系催化剂,操作温度:入口?150?,出口?200?。
脱氢的目的是防止高压洗涤器可燃气体积聚发生爆炸。
在脱氢反应器中H2被氧化为H2O,脱氢后二氧化碳含氢及其它可燃气体小于50ppm,经脱硫、脱氢后,进入压缩机四段、五段压缩,最终压缩到14.7MPa(绝)进入汽提塔。
二氧化碳压缩机设有中间冷凝器和分离器,二氧化碳压缩机压缩气体设有三个回路,以适应尿素生产负荷的变化,多余的二氧化碳由放空管放空。
2 液氨升压 1、2、液氨来自合成氨装置氨库,压力为2.3 MPa(绝),温度为20?,进入液氨过滤器,经过滤后进入高压氨泵的入口,液氨流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调,并设有副线以备开停车及倒泵用.主管上装有流量计.液氨经高压氨泵加压到18.34 MPa(绝),高压液氨泵是电动往复式柱塞泵,并带变频调速器,可在20—110%的范围内变化,在总控室有流量记录,从这个记录来判断进入系统的氨量,以维持正常生产时的原料N/C(摩尔比)为2.05:1。
高压液氨送到高压喷射器,作为喷射物料,将高压洗涤器来的甲铵带入高压冷凝器,高压液氨泵前后管线均设有安全阀,以保证装置设备安全。
尿素装置工艺流程介绍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尿素装置是生产尿素的关键设备,它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将原料转化为尿素产品。
本文将介绍尿素装置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合成反应、脱水、脱碳等环节。
原料准备尿素装置的原料主要包括天然气和氨。
天然气是尿素合成反应的主要能源,而氨则是反应的主要原料。
在原料准备阶段,天然气经过净化处理去除杂质后,与空气混合进入合成气制备系统。
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逐渐转化为氨,为后续的尿素合成提供原料。
合成反应尿素的合成反应是尿素装置的核心环节。
在反应器中,经过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催化作用,将氨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尿素。
合成反应通常采用化学吸收剂作为催化剂,使得反应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
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H3 + CO2 → NH2CONH2尿素合成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以确保反应的高效进行。
同时,合成反应还需要控制反应物的进料速率和水的加入量,以维持反应的平衡状态。
脱水合成反应产生的尿素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为了提高尿素产品的纯度,需要进行脱水处理。
脱水通常采用高温加热的方法,将尿素中的水分汽化,然后通过冷凝器将水分重新回收,使得尿素产品中的水分含量降至合格范围内。
脱碳尿素产品中可能存在微量的碳酸铵,这会影响尿素的质量。
因此,在尿素装置中需要进行脱碳处理。
脱碳是通过加热和注入脱碳剂的方式进行的,脱碳剂能够与碳酸铵反应生成气体,随后通过分离装置将气体从尿素中移除,从而达到脱碳的目的。
精制经过脱水和脱碳处理后,尿素产品的纯度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可能含有杂质。
为了获得更高纯度的产品,尿素需进行精制处理。
精制一般包括洗涤、结晶和干燥等步骤。
洗涤过程中,尿素溶液经过一系列洗涤装置,去除其中的杂质。
然后,通过结晶和过滤操作,将尿素溶液中的尿素结晶分离出来,并进行干燥处理,最终得到成品尿素。
尾气处理尿素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尾气,其中含有二氧化碳等废气。
三种尿素合成工艺及技术特点比较摘要:尿素是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还可以部分代替蛋白质饲料,也是树脂、塑料、炸药、医药、食品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我国尿素装置采用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水溶液全循环法、二氧化碳汽提法和氨汽提法3种。
本文对它们的工艺及其适用范围进行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尿素合成水溶液全循环法二氧化碳汽提法氨汽提法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型尿素装置采用的是水溶液全循环法,特点是合成塔内转化率高,未反应物三段减压分解,动力消耗较大,尾气压力、温度均较低,爆炸危险性小,其生产工艺比较成熟。
不论采用哪种流程,基本由六个工艺单元,即原料供应、尿素的高压合成、含尿素溶液的分离过程、未反应氨和二氧化碳的回收、尿素溶液的浓缩、造粒与产品输送和工艺冷凝液处理,如图1-1所示。
尿素生产的基本过程相似,但在具体的流程、工艺条件、设备结构等方面,不同工艺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3种尿素合成工艺的特点1.水溶液全循环法水溶液全循环法的特点是合成塔内转化率高,未反应物采用三段减压分解,动力消耗较大,尾气压力、温度均较低,爆炸危险性小,其生产工艺比较成熟,操作可靠方便,机泵和非标设备均为国产化。
2.二氧化碳汽提法二氧化碳汽提法由以下工序组成:高压圈主要包括尿素合成塔、高压洗涤器、高压喷射器、汽提塔和甲铵冷凝器,后工序仅设置了低压分解吸收系统,并设置处理工艺冷凝液的工序,尿液经过真空蒸发后送入造粒工序,其特点是在最佳氨碳比的条件下,使合成压力降到最低。
与此同时,在合成压力下,采用进行CO2汽提和冷凝,产生的冷凝液用来副产蒸汽为低压分解和一段蒸发做加热用,并作蒸汽喷射器的动力蒸汽及系统保温。
CO2汽提法工艺与氨汽提工艺相比,CO2汽提压力较低、效率高,因此只需低压分解而不需中压分解也能满足生产要求。
汽提法工艺改进后,采用高压下原料气体的脱氢技术,杜绝了工艺过程的燃爆危险性,在高压洗涤器后设吸收塔吸收高压工序未凝气,减少了尿素装置的消耗,采用该工艺技术的尿素装置,工艺流程短,设备少,生产稳定,消耗低。
化肥厂尿素装置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一、引言化肥厂尿素装置是化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用于生产尿素肥料。
本文将介绍尿素装置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
二、尿素的生产原理尿素是一种氮肥,具有高氮含量、溶解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尿素的生产原理主要包括合成部分和后处理部分。
2.1 合成部分尿素的合成是通过将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的。
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NH3 + CO2 -> NH2CONH2 + H2O上述反应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进行的。
通常情况下,尿素的合成压力为100至180巴,温度为130至160摄氏度。
2.2 后处理部分尿素合成反应得到的产物中还包含着一些杂质,需要经过后处理步骤进行处理。
后处理主要包括脱水和浓缩两个步骤。
脱水是指将产物中的水分去除,以提高尿素肥料的含氮量和稳定性。
浓缩则是将产物浓缩,以便进行后续的干燥和颗粒化处理。
三、尿素装置的工艺流程尿素装置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合成反应、脱水、浓缩、干燥和颗粒化等步骤。
3.1 原料准备尿素的主要原料为氨气和二氧化碳。
氨气一般通过蒸发液氨或氨气合成装置进行提供,而二氧化碳可通过燃煤锅炉烟气或气化炉烟气提供。
3.2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将氨气和二氧化碳在合成反应器中进行反应。
反应器内通常采用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保证反应的高效进行。
3.3 脱水合成反应后得到的产物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在脱水塔中通过高温条件蒸发除去水分,以提高尿素肥料的纯度。
3.4 浓缩脱水后的产物含有浓度较低的尿素,为了提高尿素的浓度,需要经过浓缩塔进行浓缩处理。
3.5 干燥浓缩后的产物通过干燥器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和其他杂质。
干燥后的尿素颗粒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稳定性。
3.6 颗粒化干燥后的尿素通过颗粒化机进行颗粒化处理,使其形成均匀的粒状,便于储存和施用。
四、总结尿素装置是化肥厂生产尿素肥料的重要设备,其生产原理主要包括合成和后处理两个部分。
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合成反应、脱水、浓缩、干燥和颗粒化等步骤。
尿素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1.生产原理尿素是通过液氨与气体二氧化碳的合成来完成的,在合成塔D201中,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氨基甲酸铵脱水生成尿素与水,这个过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2NH3+CO2 NH2COONH4+Q第二步:NH4COONH2 CO(NH2)2+H2O-Q第一步是放热的快速反应,第二步是微吸热反应,反应速度较慢,它是合成尿素过程中的控制反应。
1、2工艺流程:尿素装置工艺主要包括:CO2压缩与脱氢、液氨升压、合成与气提、循环、蒸发、解吸与水解以及大颗粒造粒等工序。
1、2、1 二氧化碳压缩与脱氢从合成氨装置来的CO2气体,经过CO2液滴分离器与来自空压站的工艺空气混合(空气量为二氧化碳体积4%),进入二氧化碳压缩机。
二氧化碳出压缩机三段进脱硫、脱氢反应器,脱氢反应器内装铂系催化剂,操作温度:入口≥150℃,出口≤200℃。
脱氢的目的是防止高压洗涤器可燃气体积聚发生爆炸。
在脱氢反应器中H2被氧化为H2O,脱氢后二氧化碳含氢及其它可燃气体小于50ppm,经脱硫、脱氢后,进入压缩机四段、五段压缩,最终压缩到14.7MPa(绝)进入汽提塔。
二氧化碳压缩机设有中间冷凝器与分离器,二氧化碳压缩机压缩气体设有三个回路,以适应尿素生产负荷的变化,多余的二氧化碳由放空管放空。
1、2、2 液氨升压液氨来自合成氨装置氨库,压力为2.3 MPa(绝),温度为20℃,进入液氨过滤器,经过滤后进入高压氨泵的入口,液氨流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调,并设有副线以备开停车及倒泵用.主管上装有流量计.液氨经高压氨泵加压到18.34 MPa(绝),高压液氨泵是电动往复式柱塞泵,并带变频调速器,可在20—110%的范围内变化,在总控室有流量记录,从这个记录来判断进入系统的氨量,以维持正常生产时的原料N/C(摩尔比)为2.05:1。
高压液氨送到高压喷射器,作为喷射物料,将高压洗涤器来的甲铵带入高压冷凝器,高压液氨泵前后管线均设有安全阀,以保证装置设备安全。
尿素装置工艺流程介绍引言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尿素装置是生产尿素的关键设备,其工艺流程直接影响尿素的质量和产量。
本文将对尿素装置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工艺流程概述尿素装置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原料准备、合成反应、脱水脱硫、粒化和包装等环节。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
原料准备原料准备是尿素装置工艺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后续的合成反应提供充足的原料。
尿素的原料主要包括天然气和氨气。
天然气经过预处理后,去除其中的杂质,提高纯度。
氨气则通过空氨或者熔点降低法获得。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尿素装置工艺流程中最核心的环节。
其主要目的是将天然气和氨气进行反应,生成尿素。
合成反应一般采用尿素合成反应器进行。
在反应器中,通过加热和加压,将氨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
这个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需要大量的热量供给。
脱水脱硫在尿素合成反应中,除了生成尿素外还会产生一些杂质物质,如水分和硫化物。
这些杂质对尿素的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脱水脱硫处理。
脱水脱硫一般采用脱硫塔和蒸汽分离器等设备进行。
脱硫塔通过吸收剂与气相中的硫化物发生反应,从而将其去除。
而蒸汽分离器则通过高温蒸汽的作用,将尿素中的水分去除。
粒化在脱水脱硫后,尿素处于液态状态。
为了方便运输和使用,需要将其转化为固态颗粒。
这个过程称为粒化。
粒化一般通过喷射塔进行。
在喷射塔中,尿素液体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迅速冷却并形成颗粒状。
包装粒化后的尿素被输送到包装区域,进行包装。
包装一般采用袋装或者散装等方式。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对尿素进行称量、封口和装箱等操作,确保产品质量和包装的完整性。
结束语尿素装置工艺流程是尿素生产的关键环节,对尿素的质量和产量起着重要影响。
本文对尿素装置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尿素生产工艺的理解和应用有所帮助。
尿素生产工艺流程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和化工原料,其生产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得到最终的产品。
尿素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合成氨、尿素合成和尿素精制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合成氨是尿素生产的第一步。
合成氨是通过哈勃-波斯特过程来实现的,该过程是将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高温高压反应,生成氨气。
合成氨是尿素合成的重要原料,其质量和产量直接影响着尿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尿素合成是尿素生产的核心步骤。
尿素的合成是通过将合成氨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热反应,生成尿素。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以确保尿素的产率和质量。
此外,在尿素合成过程中,还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和精制,以得到高纯度的尿素产品。
最后,尿素精制是尿素生产的最后一步。
尿素精制包括结晶、干燥和筛分等工艺,以去除杂质和水分,提高尿素的纯度和产品质量。
尿素精制是尿素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尿素的市场竞争力和应用范围。
总的来说,尿素生产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各个步骤紧密配合,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才能确保尿素的高产率和优质产品。
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尿素生产工艺流程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市场对高效、环保、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能够推动尿素生产工艺流程向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化肥厂生产工艺
化肥厂生产工艺是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转化成合格的化肥产品的工艺。
下面以尿素和复合肥为例,介绍一下化肥厂的生产工艺。
尿素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脱气工艺和结晶工艺两个部分。
脱气工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挥发脱气法,一种是溶剂脱气法。
挥发脱气法是将尿素溶液在脱气塔中进行受热脱气,使溶液中的尿素脱水,生成氨基甲酸酯。
溶剂脱气法是在脱气塔中将尿素溶液加入溶剂,通过溶剂的挥发脱气,使尿素分解生成氨基甲酸酯。
结晶工艺是将脱气后的尿素氨基甲酸酯溶液进一步蒸发浓缩,达到结晶的浓度后,通过结晶器中的稀酸或稀碱溶液作用,使尿素结晶。
尿素结晶后经过分离、干燥等工序,最终得到合格的尿素产品。
复合肥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配比、混合、造粒和包衣等工序。
配比是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确定配方比例,将不同种类的化肥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到一起。
混合工序是通过搅拌设备将化肥原料均匀混合,以保证复合肥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造粒工序是将混合后的化肥原料通过造粒机进行造粒,形成颗粒状的复合肥。
最后,通过包衣工序,将复合肥颗粒表面包上滋养剂等物质,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效果。
此外,化肥厂的生产工艺还包括原材料的贮存和输送、废气的处理等环节。
原材料需要进行贮存和输送,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废气处理是对化肥厂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将其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以保护环境。
以上就是化肥厂生产尿素和复合肥的简单工艺流程介绍。
化肥厂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一、尿素合成的基本原理用氨合成尿素的反应,通常认为是按以下两个步骤,在合成塔内连续进行:第一步:氨作用生成氨基甲酸铵2NH3+CO2=NH4COONH2+Q1。
第二步:氨基甲酸铵脱水生成尿素NH4COONH2=CO(NH2)2+H2O-Q2这两个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第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实际上可以进行到底,150℃时,反应进行的很快、很完全,为瞬时反应,而第二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且不完全,这就使其成为合成尿素的控制反应。
尿素的生产过程要求在液相中进行。
即氨基甲酸铵必须呈液态存在。
温度要高于熔点145~155℃,因此,决定了尿素的合成要在高温下进行。
二、尿素合成工艺条件的选择1.过剩氨过剩氨是比较氨与二氧化碳的比化学反应量所多的氨。
常以百分率表示,或氨比二氧化碳表示。
过剩氨可以使反应的平衡趋向生成尿素的一方,使产率提高。
过剩氨也可以合成速度加快,提高尿素产率,过剩氨的存在,可与系统中的水结合,从而降低了水的浓度。
抑制了副反应的发生NH4COONH2+H2O→(NH4)2CO2(NH4)2CO→NH4HC03+NH2NH4HCO→NH4+ CO2+H2O过剩氨的增加过大。
二氧化碳转化率增加率也逐渐增加。
并且提高了合成塔内反应系的平衡压力:过剩氨的增加。
会破坏反应物的自然平衡。
为维持合成塔内顶定温度,就必须提高浓氨预热温度;过剩氨的增加。
会是反应混合物的比重下降。
所需反应釜的容积加大,处理未生成尿素的反应物的设备也更大。
动力消耗增加。
因此,在尿素水溶液全循环法中氨与二氧化碳比一般在3.5~4.1。
2. 水份从化学反应平衡考虑。
过量水的存在阻止合成反应向着生成尿素的方向移动。
促进氨基甲酸铵水解等付反应的进行。
造成CO2转化率的下降。
甚至引起合成与分解的操作条件恶性循环。
水的存在也使合成塔腐蚀加剧。
因此在水溶液全循环中。
正常生产时避免向合成塔内送水。
在过剩氨回收和液相循环中,也应力求减少水分进入合成塔,在工业生产中进行合成塔物料3. 温度和压力温度越高尿素达最大产率的时间越短。
尿素装置工艺流程介绍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蒸汽重整、氨合成、氨洗液回收和氨液气化等环节。
首先,经过蒸汽重整反应器,将天然气和蒸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接下来,将氢气和氮气在铁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氨合成反应,生成液体氨。
随后,采用氨洗液回收技术将氨气与副产的洗涤液进行吸收和分离,以提高氨的产率。
最后,通过氨液气化工艺将液体氨气化为气态氨,便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合成氨在尿素生产中是一个重要的中间体,尿素的合成主要分为尿素合成反应和尿素颗粒化两个主要部分。
尿素合成是在高压高温下,将氨与二氧化碳通过催化剂进行反应,生成尿素溶液。
这个反应过程比较复杂,需要通过严格的工艺控制来保证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接下来,通过结晶脱水、热解和真空冷却等工艺,将尿素溶液转化为固体尿素颗粒。
最后,尿素颗粒经过干燥、筛分和包装等处理,形成最终的产品。
尿素装置工艺流程涉及到多个反应环节和工艺操作,对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要求较高。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工艺条件和设备性能,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是工艺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原料,其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合成氨、尿素合成、尿素颗粒化等多个环节。
在这些工艺流程中,尿素装置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参数,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尿素装置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合成氨工艺流程。
合成氨是从天然气或其他氢气源和氮气源中合成得到的,是尿素生产的重要中间体。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蒸汽重整、氨合成、氨洗液回收和氨液气化等环节。
在蒸汽重整反应器中,通过高温高压下的催化作用使天然气和蒸汽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将氢气和氮气在铁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氨合成反应,产生液体氨。
接下来的氨洗液回收和氨液气化环节则是对氨气的回收和氨液的气化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尿素合成及其他工艺流程。
接下来是尿素的合成工艺流程。
化肥厂尿素生产工艺流程(co2汽提法)•第一步由氨与二氧化碳生成中间产物甲铵,其反应式为:2NH3(液)+CO2(气) NH2COONH4(液)+ 119.2KJ/molA•第二步由甲铵脱水生成尿素,其反应式为(合成尿素过程中的控制反应):NH2COONH4(液) CO(NH2)2(液)+H2O(液)- 15.5KJ/mol B•总的反应方程式:•2NH3(液)+CO2(气) CO(NH2)2(液)+H2O(液)+103.7KJ/mol•从气提塔201C底部出来的液体经减压进入精馏塔顶部,均匀地喷洒在精馏塔的填料层上,然后自上而下和上升的135℃分解气逆流接触,温度上升至120℃左右,尿液从301E底部送到底部和中部、顶部循环加热器,在此分别用高调水和0.6MPa蒸汽将其温度提高到约140℃,使甲铵再次发生分解。
•用精馏塔出口调节阀TIC301来调节进入顶部循环加热器的蒸汽压力,在循环分离段中气液相发生分离,气体通过精馏塔填料段进行热质交换后,从精馏塔301E塔顶出口管进入低甲冷,冷凝吸收。
•离开精馏塔分离段的尿液位液位调节阀LV301送至闪蒸槽,闪蒸槽301F真空度由HV701控制,闪蒸使尿液中部分氨、CO2、H2O挥发,尿液由135℃降至90~95℃,浓度增加到约72~74%,流入尿液小槽,闪蒸气相去闪蒸冷凝器冷凝。
•精馏气回流泵来回流液及工艺液在低甲冷进行浸没式冷凝吸收,为了移走冷凝热,低甲冷用低调水进行冷却,现低调水是由化水送来的脱盐水与系统换热后热脱盐水混合后温度控制在50~55℃,一部分热脱盐水送至电厂,出301C的汽液混合物进入低压液位槽进行气液分离,气相及回流冷气相同时进入鼓泡塔,经吸收塔给料泵打来的解吸液吸收后再进入常压吸收塔,液相返回氨水槽,气体至放空总管,循环气相管前设有吹扫蒸汽,以防此管线结晶。
循环系统甲铵液经甲铵泵加压至15MPa送至高压洗涤器作吸收剂。
.精馏塔的精馏过程•高压圈合成的合成液,经气提塔气提后,由气提塔出料调节阀压力由14.6MPa减压至0.25~0.3MPa,使气提液中的部分甲铵分解成为氨和二氧化碳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