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循环
- 格式:ppt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26
氮循环的知识点总结氮的来源氮是地球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气体之一,占据大气的78%。
氮气并不容易被生物直接利用,只有少数植物和微生物能够将氧化氮还原成氨,然后再转化成有机氮化合物,以供生物利用。
除了大气中的氮气,氮也存在于土壤中、水体中和生物体内。
一般而言,氮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 大气中的氮气:氮气通过闪电活动和化石燃料燃烧等方式进入大气,形成氮氧化物和硝酸盐等氮化合物,随着降水和大气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中。
2. 土壤中的氮:土壤中的氮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的分解、微生物的转化以及大气的沉降。
土壤中氮的主要形式有有机氮和无机氮。
3. 水体中的氮:水体中的氮来源于大气的沉降、植物和动物的排泄物、腐殖质的分解以及人类活动等。
4. 生物体内的氮:生物体内的氮主要来自于食物链的转移和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
氮的固定氮的固定是指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
氮的固定主要是由一些植物和微生物完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大气固定:少数植物的根系中寄生着一种叫做根瘤菌的微生物,它们能够从大气中固定氮气,将其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氨。
2. 人工固定:人类通过合成氨法等工业生产方式,固定了大量的氮气,用以生产化肥和其他化学品。
氮的转化氮的转化是指在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作用下,将氮从一种化合物转化为另一种化合物的过程。
氮的转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氮的硝化:氨和有机氮通过细菌的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2. 氮的还原: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通过一系列的还原反应,转化为氮气或氨。
3. 氮的铵化: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化为氨。
4. 氮的硝化:氨和有机氮通过细菌的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氮的循环氮的循环是指氮在地球上不同环境中的循环过程。
氮的循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植物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将其转化为有机氮化合物,供自身生长和繁殖所需。
2. 动物摄取: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中的氮元素,将其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质。
水体中氮循环的六个过程水体中的氮循环是指氮元素在水体中不断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它是水体中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
氮循环包括氮的沉降、氮的固定、氮的硝化、氮的反硝化、氮的溶解和氮的沉降和沉积六个过程。
一、氮的沉降氮的沉降是指大气中的氮通过降雨等方式进入水体的过程。
大气中的氮主要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通过降雨中的氮化合物(如氨气、硝酸盐等)溶解在水体中,从而完成氮的沉降过程。
氮的沉降是水体中氮循环的起始阶段。
二、氮的固定氮的固定是指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水体中的氮化合物的过程。
大气中的氮气是无法被大多数生物直接利用的,因为它是相对稳定的双原子分子。
氮的固定主要通过生物固定和非生物固定两种方式进行。
生物固定是指某些特定的细菌通过酶的作用将氮气转化为氨气或有机氮化合物,这种过程被称为生物固氮。
非生物固定是指一些非生物物质(如闪电、大气中的紫外线等)通过氧化反应将氮气转化为氮酸盐等氮化合物。
三、氮的硝化氮的硝化是指氨气或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氮的硝化主要由两个步骤组成,第一步是氨氧化,指氨气被氨氧化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是亚硝酸盐氧化,指亚硝酸盐被亚硝酸盐氧化细菌氧化为硝酸盐。
氮的硝化是水体中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它将有机氮化合物中的氮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无机氮化合物。
四、氮的反硝化氮的反硝化是指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氮的反硝化主要由一些特定的细菌完成,这些细菌能够在缺氧条件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为氮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氮的反硝化是水体中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它将水体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维持了水体中氮的平衡。
五、氮的溶解氮的溶解是指氮化合物在水体中的溶解和扩散的过程。
水体中的氮化合物主要以氨气、硝酸盐和有机氮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氮的溶解是水体中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水体中氮化合物的浓度和分布。
六、氮的沉降和沉积氮的沉降和沉积是指水体中的氮化合物沉降到水底并沉积下来的过程。
3.2 氮的循环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的存在形态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N2与O2化合生成NO,NO和O2迅速生成NO2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HNO3、氮肥等)。
二、氮气:1.物理性质➢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溶解性: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2.化学性质放电2NO➢与氧气:N2+O2=====➢与氢气:N2+3H22NH3➢与镁:N2+3Mg点燃Mg3N23.用途➢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氮气因为性质稳定,经常用作保护气,比如用于焊接金属➢液氮可用作冷冻剂,应用于医学领域4、氮的固定(1) 概念: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2) 分类:➢自然固氮:主要包括生物固氮和高能固氮➢人工固氮:主要包括合成氨固氮和仿生固氮三、氮的氧化物:12. 注意事项:➢酸酐的问题:N2O3是亚硝酸的酸酐,N2O5是硝酸的酸酐➢颜色的问题:只有NO2是红棕色气体,其余均为无色气体➢污染的问题:氮的氧化物都具有毒性,而且都是大气污染物,3. NO和NO2(1)物理性质➢色味态:NO是无色无味气体,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解性:NO难溶于水,NO2易溶于水➢密度:NO比空气略小,NO2比空气大(2) 相互转换➢NO→NO2:2NO+O2====2NO2➢NO2→NO:3NO2+ H2O====2HNO3 + NO(3)影响➢NO:是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但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NO2:能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有腐蚀作用。
四、氨气:1.物理性质(1)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氮循环氮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物化学循环之一,主要涉及氮在大气、土壤、水体和生物体之间的转化过程。
氮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之一,对维持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氮在地球上的存在量是相对丰富的,但氮的利用和转化并不容易,因为大气中的氮气(N2)对大多数生物体是不可利用的。
氮的循环过程可以分为氮固定、氮硝化、氮还原和氮脱氧四个主要环节。
首先是氮固定的过程。
氮固定是指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供生物利用的形式,主要由两种方式完成:生物固氮和非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主要是通过一些特殊的细菌和蓝藻完成的,它们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固定为氨(NH3)或硝酸盐(NO3-)等形式。
非生物固氮是指氮的人为固定过程,主要包括工业固氮和农业固氮。
工业固氮是指通过工业化的过程将氮气转化为氨或尿素等化合物,用于农业生产或其他用途。
农业固氮是指通过农业实践,如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将氮气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的形式。
接下来是氮硝化的过程。
氮硝化是指将氨或亚硝酸盐(NO2-)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由一些氧化细菌完成,最终产生的硝酸盐可供植物吸收。
氮硝化是一个氧化过程,需要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而产生的亚硝酸盐则是进一步氧化的中间产物。
然后是氮还原的过程。
氮还原是指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氨或一氧化氮(NO)等形式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由一些还原细菌完成,还原细菌可以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来进行能量代谢。
在有缺氧的环境下,氮还原是一个重要的能量供应途径,同时还可以产生一些氮气。
最后是氮脱氧的过程。
氮脱氧是指将氨、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等形式的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由一些脱氧细菌完成,这些细菌能够利用还原形式的氮来进行能量代谢,并产生氮气作为代谢产物。
氮脱氧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可以防止氮积累过多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氮循环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生物化学循环,通过氮固定、氮硝化、氮还原和氮脱氧等过程,实现了氮在大气、土壤、水体和生物体之间的循环转化。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氮的循环可以分为自然界氮的生物转化循环和地球自然界氮的物理化
学循环。
自然界氮的生物转化循环是指在植物、藻类、动物和细菌之间,氮以
不同形式在体内反复转化的过程。
物质循环中,氮是从大气中以氮气形式
注入到地球上,它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有机物(植物组织中的氨基酸),然后将氮经由食物链传递到动物,植物和细菌体内,形成具有各种
生物特性的氨基酸,作为动物和植物的新陈代谢的主要物质媒介。
此外,
细菌通过进行氮素的氧化扩散,将氮转换成氮气,最终形成大气的一部分,形成地球的氮循环。
地球自然界氮的物理化学循环是指大气中氮物质以不同的物理、化学
变化形式在大气层、水体和土壤之间循环的过程。
大气中空气中的氮气经
由光和酸雨反应被水溶性水体中氨基酸和其它有机物带入水体。
水体经蒸
发潜热分解为氮气和氧,被叠向大气层,氮气又叠向水体,从而形成大气
湿润水平面的氮物质循环。
氮的循环与氮代谢网络氮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在生物体内起着关键的作用。
氮的循环是指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化过程,而氮代谢网络则是指在生物体内进行氮代谢的一系列反应和调节机制。
一、氮的循环1. 大气固氮大气中的氮气(N2)经过雷电、太阳辐射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发生固氮反应,将氮气转化为硝酸盐(NO3-)的形式。
这些硝酸盐通过降水沉淀到地面,进入水体或土壤中。
2. 水中氮循环水体中的硝酸盐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有机氮物质。
水生植物会释放出部分废弃物和死亡植物体,其中包含有机氮,这些有机氮又会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转化为氨(NH3)或氨根离子(NH4+)的形式。
氨和氨根离子可由水生动物直接摄取或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酸盐。
3. 土壤中氮循环氨和氨根离子在土壤中由硝化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NO2-),再由亚硝酸盐继续氧化为硝酸盐。
硝酸盐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传递至消费者。
当植物或动物死亡时,氮又以有机物的形式返回土壤,通过分解作用转化为氨或氨根离子。
4. 氮的损失氮的损失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排放到大气中,另一种是通过固氮细菌的作用将氮气转化为氨或氨根离子,从而进入水体。
二、氮代谢网络氮代谢网络是生物体内进行氮代谢的一系列反应和调节机制。
在生物体内,氮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存在,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的合成和降解是氮代谢的核心过程。
1. 氨基酸的合成氨基酸的合成过程称为氨基酸的固氮。
在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合成主要通过氨基酸合成酶的作用进行。
氨基酸合成的底物一般来自于氨根离子和有机酸。
氨根离子可通过硝酸盐还原或通过谷氨酸酶催化产生。
有机酸则主要来自于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
2. 氨基酸的降解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会发生降解,主要通过氨基酸氧化酶的作用将氨基酸转化为氨和酮酸。
氨被进一步转化为尿素或氨气消耗掉,酮酸则可以经过柠檬酸循环产生能量。
氮的循环一、氮在自然界中循环1、氮的固定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简称固氮。
正是通过氮的固定,开始了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的固定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方式。
2、自然固氮(1)生物固氮:大豆、蚕豆等豆科植物的根部含有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N2转变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故豆类植物不需要施用氮肥,这种固氮方式占整个自然固氮的90%。
(2)高能固氮:通过闪电等高能量途径把N2固定的方式为高能固氮。
涉及到的反应主要有:N2+O2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可知,N2最终变成HNO3,即正常的雨水略呈酸性。
HNO3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得到硝酸盐,被植物吸收,这就是“雷雨发庄稼”的科学道理。
3、人工固氮人们在工业生产中把N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为人工固氮,又叫工业固氮。
常见的方法有:(1)N2与H2合成NH3:,该反应为工业制HNO3的基础反应。
(2)仿生固氮:用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做催化剂,实现常温、常压固氮,这些金属有机物类似于根瘤菌,故又叫仿生固氮,这是目前科学界较为关注的研究性课题。
4、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也涉及到了氮的循环,其中主要是利用N2与H2合成工业中重要的生产原料——NH3,即人工固氮。
涉及到两种很重要的物质:NH3、HNO3。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氮气,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通常无毒。
氮气占空气体积总量的78.12%,是空气的主要成份。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只在特殊条件下,才能以下反应。
①与氧气反应:通常状况下氮气和氧气不反应,但在放电条件下,却可以直接化合生成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2闪电2NO②与氢气反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可以反应制得氨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 + 3H22NH3 此反应是工业合成氨的反应③与金属镁反应:金属镁可以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
氮的循环课件氮的循环课件氮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式存在。
氮的循环是指氮在大气、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转化过程,它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氮的循环过程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一、氮的循环过程1. 大气氮固定:大气中的氮气(N2)通过闪电、太阳辐射和一些特定的细菌作用,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化合物。
这个过程被称为大气氮固定。
2. 生物固氮:一些细菌和蓝藻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NH3)或氮酸盐(NO3-),这个过程被称为生物固氮。
这些细菌和蓝藻通常与植物共生,提供植物所需的氮源。
3. 植物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氨和氮酸盐,将其转化为氨基酸和其他氮化合物。
这些氮化合物是构成植物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动物摄食:动物通过食物链摄食植物,吸收植物组织中的氮化合物。
这些氮化合物被用于动物体内的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5. 动植物死亡和分解:当动植物死亡或排泄物分解时,其中的有机氮化合物被分解为氨和氮酸盐,进入土壤中。
6. 腐殖化:土壤中的氨和氮酸盐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有机氮化合物,形成腐殖质。
腐殖质能够长期储存氮,并为植物提供养分。
7. 氮沉积:大气中的氮化合物通过降水或干沉积的方式进入土壤和水体中,为生态系统提供额外的氮源。
二、氮的生态功能氮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支持作用。
1. 植物生长和生产力:氮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元素之一。
植物吸收氮化合物后,能够合成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氮的充足供应可以提高植物的生产力。
2. 生物多样性维持:氮的循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至关重要。
不同植物对氮的利用能力不同,一些植物对氮的需求较高,而另一些植物可以适应低氮环境。
氮的循环过程可以影响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
3. 水体富营养化:过多的氮进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
藻类过度生长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生态系统的氮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是生物生存的关键过程之一。
氮是生命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为生物提供蛋白质、氨基酸和核酸等基本物质。
氮的循环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 氮固定:氮固定是氮循环的第一步。
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作用,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或氮酸盐等可供生物利用的化合物。
2. 生物固氮:大部分氮固定是由土壤中的细菌完成的。
这些细菌通过特殊的酶类将氮气转化为氨,供植物吸收利用。
同时,一些植物如豆类等也具有生物固氮的能力,能够将氮气转化为氨,提供自身所需。
3. 氨化:氨化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氮循环过程之一,通过将含有氮元素的有机物质如尿素、蛋白质等分解成氨,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可以利用氨提供自身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4. 硝化:在土壤中,氨通过硝化细菌转化成亚硝酸根和硝酸根,成为可供植物吸收的氮源。
5. 反硝化:反硝化是将硝酸根还原成氮气的过程,由放线菌等微生物完成。
反硝化通过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来控制土壤中的氮含量,调节氮的供给。
6. 氮沉积:大气中的氮气有时也会以硝酸根或氨等形式沉积到土地或
水域中。
氮营养的输入对生物生长发育、土壤质量和水资源质量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是很复杂的,但是正是因为氮的循环,生命得以在地球上延续。
我们应该保护好生态系统,保护氮循环这一重要的生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