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类学实验—尿殖系统

鱼类学实验—尿殖系统

鱼类学实验—尿殖系统
鱼类学实验—尿殖系统

实验五尿殖系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鲫的尿殖系统得观察,了解鱼类的尿殖系统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鲫鱼、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镊子,圆头镊子,解剖针等。

三、实验内容:

1尿殖系统的观察

(1)肾脏:中肾一对,扁平长条形暗红色器官,位于腹腔背壁,紧贴在脊椎骨下方,腹面有一薄层腹膜所覆盖,除去此膜始可见全貌。肾脏前端,围心腔腹腔隔膜的前背方有头肾,较膨大,侧视三角形,为暗红色腺体,无泌尿机能,已变为拟淋巴组织的造血器官。

(2)输尿管和膀胱:每侧肾脏后部外缘有一对细管,是为输尿管,向后延伸开口于膨大囊状的膀胱,末端粗短以尿道通入尿殖窦,以尿殖孔开口于体外,位肛门后方。

(3)生殖腺,一对,位于鳔腹面两侧,消化管背方。雌性为卵巢,雄性为精巢,性未成熟时为透明细长条状,性成热个体卵巢或精巢可充满整个腹腔,此时卵巢呈黄色,内有明显的卵粒,精巢呈乳白色。

(4)生殖导管,由包围卵巢或精巢的腹膜向后延伸成一对较短而细的输卵管或输精管,雄性输精管在后端合并,开口于尿殖窦,然后由尿殖乳突开口于体外。雌性有很短的输卵管,后端左右管合并入尿殖窦,以尿殖孔开口于体外。

四、作业

绘鲫的尿殖系统。

鱼类学第一章小结

1.鱼的定义: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低等脊椎动物。 2.软骨鱼纲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3.硬骨鱼纲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辐鳍亚纲包括硬骨鳞类、硬骨硬鳞类 (全骨类)和真骨鱼类。真骨鱼类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 4.鱼的主要特征:大多数具有能咬合的上下颌,具鳃裂(或鳃孔),通常以鳃 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的鱼体身披鳞片;骨骼为软骨或硬骨;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体表富有黏液;具侧线;具脊索,背神经管背位;出现能跳动的心脏,分为一心房和一心室(变温动物),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5.鱼类的经济价值:食用、饵料、工业用、药用、观赏和检测水体。 6.鱼类的基本体型: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棍棒型。特殊体型:球型、箱 型、不对称侧扁型、海马型、箭型等。 7.鱼类的头部器官及其作用:吻、口、唇、须、鼻、眼、鳃裂、鳃孔。 a)吻:辅助摄食、攻击或自卫、挖掘泥中的食物等。 b)口:上位口、端位口(口前位)、下位口。索食、攻击、防御、也是鳃呼 吸时水流进入鳃腔的通道。 c)唇:帮助摄食、具有触觉和味觉 d)须:味觉、辅助觅食。(通常有须的鱼类是生活在水体底层的) e)鼻:嗅觉器官的通道,能感受外界的化学刺激。 f)眼:鱼眼既无泪腺,亦无真正的眼睑,眼完全裸露;脂眼睑:若干鲱形 目和鲻形目的种类,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所被覆的透明的脂肪体;瞬膜: 眼脸为斜行皱褶;眼脸为横行皱褶成为瞬褶。 g)鳃:水体交换。 8.鱼体的躯干部:有些鱼的腹部至肛门的腹中线有一隆起的尖锐的棱,叫做腹 棱。腹棱分布于胸鳍基部至肛门之间的是不完全腹棱;腹棱分布于腹鳍至肛门之间的是完全腹棱。 9.鱼体的尾部:原尾型、正尾型、歪尾型、新月形、深叉形、内凹形、平直形、 圆形以及尖圆形等。 10.鳍是鱼类特有的器官,是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11.鳍的组成:鳍由属于内骨胳的支鳍骨(担鳍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鳍 条可以分为二种类型: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和骨质鳍条(鳞质鳍条)(硬骨鱼类)。 12.角质鳍条:不分支不分节,为软骨鱼类所特有,如“鱼翅”。 13.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来,故又称鳞质鳍条,为硬骨鱼类所特有。又分为 软条和鳍棘(真棘),软条肉圆、分节,由左右两根拼合而成。依其末端没有分支,又分不分枝鳍条和分枝鳍条两种。鳍棘坚硬、不分节、不分枝,仅有单根组成。在鲤形目中有坚硬的棘,但有分节特征,并有左右两根紧密拼合而成,是不分枝鳍条硬化而成,叫做假棘(硬棘)。 14.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胸鳍、腹鳍 15.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主要根据。 16.脂鳍:在背鳍后方有由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形成的肉片状突起 17.低等真骨鱼类:背鳍完全由鳍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 18.高等真骨鱼类:背鳍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 19.软鳍鱼类一般只具有一个背鳍;棘鳍鱼类第一背鳍均由鳍棘组成,故又称为

鱼类学实验—消化和呼吸系统

实验四消化和呼吸系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消化系统的基本构造,并了解食性和形态构造特征相适应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鲫鱼、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镊子,圆头镊子,解剖针等。 三、实验内容: 1消化系统的观察 (1)消化管,鲤科鱼类仅具咽齿,无胃。 ①口咽腔:鲤没有颌齿,腭齿及犁齿,而具发达的(下)咽齿个。咽齿着生在口咽腔后方第5对鳃弓,角鳃骨扩大形成的咽骨上,咽齿与基枕骨突起下面的角质垫(咽磨)组成咀嚼面。鲤咽齿每侧3行,呈臼齿状,大多具沟槽。齿式1.1.3/3.1.1。口咽腔底部中央有突出的舌,其后方是着生于鳃弓前面两侧的鳃耙,鳃耙具滤食作用,观察分析其形状,数目、排列状态和食性的相互关系。 ②食道和肠:鲤食道甚短,接续口咽腔,管壁肌肉层为横纹肌,内壁具纵褶,背后方有鳔管开口,并以此作为与肠的分界点,肠较长,为体长的2—3倍,盘旋多折,前部较粗,后部渐细。肠内壁有网纹状的粘膜皱褶,后部皱褶渐少,末端以肛门开口于体外。 (2)消化腺: ①肝胰脏:因胰脏组织弥散分散在肝组织中,故名,为黄褐色不规则形,体积较大,散布在肠管周围的系膜上。 ②胆囊:为椭圆形深绿色囊,位于腹腔前右侧,并被肝胰脏所包盖。胆囊前部有一粗短的胆管,开口于肠始处的右侧腹面。 此外肠系膜上还有一深红色长条形腺体,为脾脏,属淋巴组织而非消化腺。 2.呼吸系统:用解剖剪从鱼左侧口角插入,沿头腹缘向后剪至鳃孔开口的腹端,再从鳃孔背缘向前剪至口缘,去掉鳃盖,即可见容纳鳃的鳃腔,剪下最外一片鳃片观察。

(1)鳃盖和鳃盖膜 鳃盖位于头后部两侧,由前鳃盖骨、(主)鳃盖骨、间鳃盖骨和下鳃盖骨组成,鳃盖膜是从鳃盖内侧一直扩展到鳃盖后缘外的薄膜,内有鳃条骨支持,此膜配合鳃盖开启或关闭鳃孔。 (2)鳃 第1—4对鳃弓的两侧面均附有2片鳃片,故有4对全鳃。两鳃片彼此分开,仅基部有退化的鳃间隔相连,并借此将两鳃片基部连系于鳃弓上。 鳃片由许多并列的鳃丝组成,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每一鳃丝两侧有许多横行薄片状的鳃小片,其上密布微血管,壁很薄,只有两层细胞组成,适于气体交换。每个鳃片即一个半鳃,把一个全鳃放到水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半鳃。 (3)伪鳃:位于鳃盖内侧前上方,为上皮组织的薄膜所遮盖,小心除去薄膜,可见平扁近椭圆形具鳃丝的伪鳃。 (4)鳃裂道和内,外鳃裂,两鳃弓之间的空隙为鳃裂道,通口咽腔的开孔为内鳃裂,外端出口处为外鳃裂。 (5)鳔:位于肾脏腹面腹腔背部。鳔分前后2室,前室两端钝圆,后室后端较尖,前端钝圆,前端腹面通出一条细长的鳔管,开口于食道背方。两鳔室之间细狭,内有小孔相通。鳔内有血管分布。鳔具调节比重的功能。 四、作业 1.描述鲤的齿类型、舌的形状及鳃耙的结构;食道的形状;胃的有无;肠长与体长的比例,幽门盲囊的有无 2.肝胰脏和胆囊的颜色和形态及位置。 3.绘出鳃的结构,标明鳃片、鳃丝等构造。

《鱼类学教程》教学大纲

《鱼类学教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鱼类是海、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又是人们生活中主要蛋白质来源。鱼类学是动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鱼类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鱼类形态、分类、生态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鱼体各部分的一般结构、功能,掌握鱼类分类学的一般知识与技能,了解鱼类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鱼类生物学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包括鱼类形态学、鱼类的系统分类学、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以后学习鱼类增养殖学奠定基础。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绪论 (1)鱼类学的地位、性质、任务; (2)鱼类的定义。 要求:了解鱼类学的发展简史、鱼类学的基本内容,掌握鱼类的定义。 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 (1)鱼体外部分区 了解鱼体的分区,头部分区。 (2)鱼类的体形 了解鱼类的基本体形,了解体形与生活方式的相互统一关系。 (3)鱼类的头部器官 了解头部器官的位置、机能及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4)鳍 掌握各种鳍的位置、机能。 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和腺体 掌握鱼类皮肤和腺体的结构。 (2)鳞片 掌握软骨类、硬鳞类、真骨类鳞片的结构特点;重点掌握骨鱼鳞的结构特点,鳞式。 (3)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了解鱼类的三种色素细胞、发光器的一般结构。 第三章骨骼系统 (1)轴骨骼 了解鱼类头骨、脊柱、肋骨和肌间骨的构成,了解鱼类骨骼保护和支持作用。 (2)附肢骨骼 学习鱼类带骨和支鳍骨的构成。 第四章肌肉系统 (1)肌肉的类别

了解鱼类三种不同的肌肉组织,了解鱼类肌肉的命名。 (2)肉的结构 了解体节肌和鳃节肌的结构。 (3)肌肉的变异——发电器官 了解鱼类发电器官的一般结构与机能。 (4)鱼类的运动方式 了解鱼类在水中的三种主要运动方式。 第五章消化系统 (1)消化管 掌握齿、舌、鳃耙、食道、胃、肠的结构与机能,掌握齿式、鳃耙式的写法。(2)消化腺 了解胃腺、肝脏、胰脏的位置、结构与机能。 第六章呼吸系统 (1)鳃的构造 了解鱼类鳃的一般构造,圆口的鳃囊、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鳃。 (2)鱼的呼吸运动 了解鱼类的呼吸运动方式。 (3)辅助呼吸器官 了解几种辅助呼吸器官,了解其代表种类。 (4)鳔 了解鳔的一般构造与机能。 第七章循环系统 (1)血液 了解鱼类血液的成分。 (2)心脏 了解鱼类心脏的构造与机能。 (3)动脉和静脉 了解鱼类动脉、静脉的分布,主要血管的名称。 (4)淋巴和淋巴管 了解鱼类淋巴、淋巴管的组成。 (5)造血器官 了解脾脏、淋巴髓质组织、头肾。 第八章尿殖系统 (1)泌尿系统 了解肾、输尿管、膀胱的结构与机能,各类鱼泌尿器官的特点。 (2)泌尿机能和渗透压的调节 肾和鳃的泌尿机能,各类鱼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方式。 (3)生殖器官 了解生殖腺、生殖管的结构与机能。 (4)雌雄区别及性逆转 掌握从外形区别鱼类雌雄的方法,了解某些鱼类性逆转现象及鱼类的生殖方式。

鱼类学实验—鲈形目分类

实验十一鲈形目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能了解和掌握鲈形目各科,重要属的分类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掌握鉴别分类方法。 二、实验标本 花鲈、鳜、髭鲷、梅童鱼、黄姑鱼、真鲷、黑鲷、蓝圆鯵、沟鯵、罗非鱼、绵鳚、鮣、黄黝、鰕虎鱼、弹涂鱼、鳗鰕虎鱼、带鱼、鮐、蓝点马鲛、银鲳、斗鱼、乌鳢、月鳢 三、检索表 1(40)第一鳃弓没有由上鳃骨扩大而成的鳃上官器 2(39)食道无侧囊 3(34)上颌骨不固着于前颌骨上 4(27)左右腹鳍不显著接近,也不愈合成吸盘 5(26)第一背鳍不特化为吸盘 6(25)腹鳍胸位,由1枚鳍棘和5枚鳍条组成 7(24)侧线连续 8(21)臀鳍前方无游离棘 9(18)两颌侧方无臼齿 10(15)臀鳍棘3 11(14)背鳍前无一向前鳍棘 12(13)栉鳞,尾鳍凹形……………………………………………………………花鲈

13(12)园鳞,尾鳍圆形………………………………………………………………鳜14(11)背鳍前方具一向前鳍棘……………………………………………………髭鲷15(10)臀鳍棘2 16(17)头背中央枕骨棱明显……………………………………………………梅童鱼17(16)头背中央枕骨棱不明显…………………………………………………黄姑鱼18(9)两颌侧方具臼齿 19(20)体红色,上下颌两侧臼齿2行……………………………………………真鲷20(19)体黑色,上下颌两侧臼齿3行……………………………………………黑鲷21(8)臀鳍前方具游离棘2枚 22(23)背鳍,A后方各有1个小鳍……………………………………………蓝圆鯵23(22)背鳍,臀鳍后方各无1个小鳍……………………………………………沟鯵24(7)侧线中断……………………………………………………………………罗非鱼25(6)腹鳍喉位鳍条数小于5………………………………………………………绵鳚26(5)第一背鳍特化为吸盘……………………………………………………………鮣27(4)左右腹鳍接近或愈合成吸盘 28(29)左右腹鳍不愈合为吸盘……………………………………………………黄黝29(28)左右腹鳍愈合为吸盘 30(33)两背鳍与尾鳍,臀鳍不相连 31(32)眼不突出于背缘…………………………………………………………鰕虎鱼32(31)眼突出于背缘……………………………………………………………弹涂鱼33(30)两背鳍与尾鳍,臀鳍相连……………………………………………鳗鰕虎鱼34(3)上颌骨固着于前颌骨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 (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 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2.取下性腺称重,计算成熟系数。 成熟系数=(性腺重/去内脏体重)×100 在卵巢前后部位各取主0—20粒卵,放在培养皿里,即置于有目微尺的解剖镜下测量称取1克IV期卵巢,前后部平均取,放入4%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全部计数,将所得乘以性腺总重,就得到绝对怀卵量。

鱼类学实验四 脑与脑神经

实验四脑与脑神经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真骨鱼脑颅的解剖,观察其脑的基本构造、脑神经与脑的连系,结合构造特征进一步了解脑各部的生理机能。 二、实验内容: 1.脑的基本构造;2.脑神经与脑的联系。 三、仪器与材料: 显微镜、测量与绘图用具,1套/组。 四、实验步骤: (1)解剖真骨鱼的脑颅,观察其脑的基本构造、脑神经与脑的联系。 (2)结合构造特征进一步了解脑各部的生理机能。 五、作业 (一)填空题 图鲤的脑 A.背面观; B.腹面观 1.__小脑瓣_ 2.__迷走叶__ 3. 面叶 4. 下叶 5. 血管囊 2 在鱼类中枢神经系统---脑的结构中,又称为活命中枢的是延脑,它是呼吸中枢、听觉中枢、侧线感觉中枢等 3实验切除硬骨鱼大脑,仅失去___嗅觉___功能,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并未见明显的破坏,可见其大脑的功能主管___运动调节____。 4从鱼类开始,脊神经的背根与腹根结合成脊神经,背、腹根的结合处位于椎弓之__锥孔__,然后分成三支,即____背支_,____腹支___与____内脏支(交通支)_。 5鱼类的脑由前至后由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等部分构成,下丘脑是指间脑下部。 6、脑垂体位于间脑腹面,可区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腺垂体包括前叶、间叶、和后叶三部分,它们能分泌多种激素,其中与生殖关系密切的是促性腺激素。 7保存鱼类的脑垂体一般用无水丙酮,盛于棕色瓶中。 8延脑后方与脊髓相接,脊髓直接通入B。

A.椎体中央B.髓弓内C.髓弓上方D.髓棘内9中脑的主要功能是B中枢。 A.运动B.视觉C.嗅觉D.调节色素 10叉神经属于C神经。 A.感觉B.运动C.混合D.其它 11、类神经有 B 。 A.2对B.3对C.4对D.5对

鱼类学复习资料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 1.大黄鱼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总目鲈形目鲈亚目石首鱼科 黄鱼属 2.鱼类的体型 体轴分为三种: 头尾轴(主轴)<自鱼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 背腹轴(矢轴)<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背腹的轴线> 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最后一对鳃裂(圆口纲和板鳃类等);鳃盖骨后缘(硬骨鱼类) 4.奇鳍背鳍D 臀鳍A 尾鳍C /////偶鳍胸鳍P 腹鳍V 5.鳍的组成。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角质鳍条;鳞质鳍条 6.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它可分为单细胞腺及毒腺两类。 7.鳞片类型。盾鳞、硬鳞、骨鳞注:骨鳞分两类(圆鳞和栉鳞) 8.脊柱作用。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作用 9.尾鳍类型(1)原型尾(2)歪型尾(3)正型尾 10.肌肉的基本单位。肌肉细胞 11.鱼类的肌肉分类平滑肌、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红肌 12.鱼类消化管包括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等 13.鱼类的取食器官类型 取食器官:齿舌鳃耙(都在口咽腔中) 取食器官(1)捕捉型(2)吸盘型(3)吸吮型(4)研磨型(5)食浮游生物型 14.胃组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等组成 15.鱼类的主要消化腺肝脏、胰腺、胃腺 16.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及辅助呼吸器官皮肤、肠<泥鳅>、口咽腔黏膜、鳃上器官 17.血球由红细胞、白细胞、血栓细胞(血小板)组成。 18.鱼类的泌尿器官是肾脏(前肾和中肾),起源于中胚层的生肾节 19.鱼类的精子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根据形态结构分为螺旋形、栓塞形和圆形。 20.鱼类的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1.鱼类脑的构造分区,组成。 分为5个区,分别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脑壁较厚。

鱼类学实验—鲇形目、鳉形目、颌针鱼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目分类

实验十鲇形目、鳉形目、颌针鱼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目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能了解和掌握鲇形目、鳉形目、颌针鱼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目各科,重要属的分类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掌握鉴别分类方法。 二、实验标本 胡子鲇、鲇鳗、鲇、海鲇、黄颡、青鳉、鱵鱼、飞鱼、鳕、中华多刺鱼、烟管鱼、玻甲鱼、海龙、海马、油与、鮻、黄鳝 三、检索表 1(10)有须2-4对 2(7)无脂鳍 3(6)背鳍一个 4(5)须四对………………………………………………………………………胡子鲇 5(4)须两对……………………………………………………………………………鲇 6(3)背鳍两个………………………………………………………………………鳗鲇 7(2)有脂鳍 8(9)须三对…………………………………………………………………………海鲇 9(8)须四对…………………………………………………………………………黄颡 10(1)无须或仅有1 颏须 11(32)体不呈鳗形,左右两鳃孔不愈合成v形 12(19)背鳍无棘,吻不呈管状

13(18)背鳍一个,腹鳍腹位 14(15)体无侧线,每侧鼻孔两个…………………………………………………青鳉15(14)体有侧线,每侧鼻孔一个 16(17)下颌延长,胸鳍正常………………………………………………………鱵鱼17(16)下颌不延长,胸鳍特别长大………………………………………………飞鱼18(13)背鳍三个,腹鳍胸位…………………………………………………………鳕19(12)背鳍有棘,若无,则吻呈管状 20(21)背鳍有游离鳍棘……………………………………………………中华多刺鱼21(20)背鳍无游离鳍棘 22(29)吻呈管状 23(26)有腹鳍,鳃孔宽大 24(25)有侧线,身体不包被于透明骨质甲中…………………………………烟管鱼25(24)无侧线,身体完全包被于透明骨质甲中………………………………玻甲鱼26(23)无腹鳍,鳃孔小 27(28)有尾鳍,尾不弯曲,身体与头在同一水平线上…………………………海龙28(27)无尾鳍,尾弯曲,身体与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海马29(22)吻不呈管状 30(31)体具侧线……………………………………………………………………油与31(30)体无侧线………………………………………………………………………鮻32(11)体呈鳗形,左右两鳃孔愈合成v形………………………………………黄鳝

鱼类学实验—鱼类外部形态

实验一:鱼类外部形态 一、实验目的: 熟悉鱼类的体形和身体外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掌握外形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鲤、解剖盘、直尺、圆规、镊子 三、实验内容: 1 测量鲤鱼(或鲫鱼)的头尾轴,背腹轴和左右轴的长度并说明其体形 2观察性状:头部,躯干部,尾部,吻部,颊部,眼后头部,下颌联合,颐部,峡部,喉部,眼间隔 3可测量性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 四、作业 画出鲤鱼的外观图,记下测量所得的鲤鱼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等,并在图形上表示出来。 附鱼类各部分名称 1.吻部:头部最前缘到眼前缘。 2.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 3.眼间隔:两眼间最短距离。 4.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 5.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 6.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 7.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8.峡部:颏部后方、喉部前方的部位。

9.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10.头部:吻端到鳃盖骨的后缘之间的部分。 11.躯干部:鳃盖骨的后缘到肛门之间的部分。 12.尾部:肛门到尾鳍末端之间的部分。 常用的测量部位: 1.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标准长):吻端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3.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 4.头长:吻端到鳃盖骨或最后一鳃孔后缘的长度。 5.吻长: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长度。 6.眼径:沿体纵轴方向眼的直径。 7.眼间距:两眼间的最短距离。 8.眼后头长:头在眼以后的长度。 9.尾柄高:尾柄部分最低的高度。 10.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缘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鱼类学简介

《鱼类学》课程简介 我国有关鱼类研究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早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殷朝,已有我国养鱼的记载。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鱼类学的研究范围愈来愈广,并分出了一些分支学科,主要的有下列一些方面: 〈1〉鱼类形态学〈即系统解剖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解剖构造,了解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规律。 〈2〉鱼类分类学:研究各种鱼类在分类系统上的位置,各类和各种之间的差别和特征,掌握鉴定鱼类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鱼类分类学的研究是以古鱼类学、形态学、发生学及动物地理学为基础,在海洋、湖泊及江河水库的调查、捕捞、养殖等工作中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 〈3〉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习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子〈如水温、盐度、饵料等〉的关系。 〈4〉经济鱼类学:研究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产量、分布及习性等.如从广义的范围来讲,鱼类学还可以包括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等。鱼类研究的发展与渔业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有长达18000多km漫长曲折的海岸线,还有5000多个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在内陆还有纵横交叉的大小湖泊和河川,在那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鱼类资源。 鱼类学是水产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不仅是学好鱼类生理学、鱼病学、鱼类增养殖学等课程的基础,而且部分课程内容直接与渔业生产有关,是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掌握鱼类形态学、分类学和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熟悉常见鱼类和淡水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问题、提高增养殖效果的实际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鱼类生理学、鱼类遗传育种学、鱼病学、鱼类营养与饲料学、池塘养鱼学、大水面增养殖学等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鱼类学知识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三者的结合,使学生得到鱼类生物学研究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能够独自准确观测样本,整理、分析有关数据,解决一些与渔业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水产养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0《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习题集资料

10《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习题集

习题集 鱼类形态学部分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鱼类学: 2.“鱼”(真鱼)的定义: 二、填空题 1.现生鱼类可以分为3个纲,即纲、纲和纲。 三、问答题 1.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说明鱼类学的研究范围。 3.说明鱼类学的研究任务。 4.泥盆纪的古代鱼类如何分类? 5.现生鱼类如何分类? 6.硬骨鱼纲如何分类? 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1.尾柄: 2.吻部: 3.眼后头部: 4.眼间隔:

5.颊部: 6.鳃盖膜: 7.喉部: 8.下颌联合: 9.颏部(颐部): 10.峡部: 11.头尾轴(主轴): 12.背腹轴(矢轴): 13.左右轴(横轴): 14.上位口: 15.下位口: 16.端位口: 17.颐须: 18.颌须: 19.鼻须: 20.吻须: 21.脂眼睑: 22.小鳍(副鳍): 23.脂鳍: 24.软鳍鱼类: 25.棘鳍鱼类: 26.腹鳍腹位:

27.腹鳍胸位: 28.腹鳍喉位: 29.鳍式: 二、填空题 1.鱼类的体型有、、和等。 2.硬骨鱼类的口依据口的位置和上下颌的长短可以分成三类:口、口和口。 3软骨鱼类的鳍条为鳍条;硬骨鱼类的鳍条为鳍条,其又可以分为和。 4.鱼类的腹鳍的位置可以作为分类依据。低等原始的鱼类如鲤鱼、鲱鱼的腹鳍位;高等鱼类如鲈鱼、鳜鱼的腹鳍位,而鳚亚目鱼类的腹鳍 位。 三、问答题 1.鱼类有哪些体型并举出代表鱼类。 2.请说明鱼鳍的形态与功能的适应性。 3.简述鱼类各鳍的功能。 四、说明下列各式表示什么意义(说出下列各鱼鳍式的含义) 1.大黄鱼的鳍式为:D.Ⅶ~Ⅸ,Ⅰ—31~34;大黄鱼的鳍式为:D.Ⅷ—Ⅸ,Ⅰ—31~34 2.鲈鱼的鳍式为:D.Ⅻ,Ⅰ—13 3.鲤鱼的鳍式为:D.3,15~22 或D.3—15~22或Ⅲ-15-22 4.宽尾鳞鲀的鳍式为:D.Ⅱ,2十25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技术)

“鱼类学”实验指导 课程编号12414410 学时:18 专业:生物技术指导教师:龚小玲 实验一鳞片、色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片形式、鳞片的分区、鳞片上年轮的识别,色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氏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片; 金鱼的色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小黄鱼的硬棘 实验药品与器材 甘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玻片、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皿 观察的主要内容: 一鳞片 1.盾鳞: 由表皮真皮发生(路氏双髻鲨) 鳞棘(露在皮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 基板(插入皮肤部分) 2.硬鳞: 由真皮发生(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 3.骨鳞: 由真皮发生 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 分类: 按栉刺的有无分 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几呈同心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几乎平行) 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小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 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 二色素细胞 取活体金鱼彩色鳞片,放在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黑色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 黄色素细胞(连成细胞) 反光体 三鳍条

硬棘: 不分支不分节 假棘: 不分支分节 软条: 分支分节 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片、色素细胞,其它使用解剖镜 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氏双髻鲨鳞片的示意图(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 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示意图 实验二~三鲫鱼、小黄鱼、鲳鱼的形态比较解剖(6学时)实验目的 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解剖,从而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1)掌握鱼类形态解剖的基本方法,掌握鱼类的基本形态结构特征。 (2)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从外部形态(如体型、鳞片、鳍条、侧线等)、内部结构(如肌肉、骨骼、消化、神经等)的差异,进行鱼类研究。 (3)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对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原理 鱼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从形态结构上可以推断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

水产养殖专业综合实习报告模板

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报告提纲 一、水域基本情况 1.水域形态 2.水文与气候 3.水域物理状况 二、水化学状况 1.离子总量与水化学类型 2.主要离子 3.硬度与碱度 4.pH、溶氧与SOD 5.营养元素及耗氧量 三、饵料生物与敌害生物 1.浮游植物 2.浮游动物 3.底栖动物 4.附着生物 四、鱼类区系与鱼类资源 1.鱼类区系组成 2.鱼类资源 3.主要鱼类生物学 五、渔业资源的利用概况 1.开发利用项目和状况 2.养殖种类、规格和产量 3.放流种类和状况 4.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或初步意见 1.水体综合有效利用 2.繁殖保护 3.移植驯化 4.综合养殖 5.增值措施

一、前言 综合教学实习是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的中间环节,对培养我们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综合教学实习是是全面培养学生具有生产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业魄力的关键教学环节。我们在学习了与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有关的动物学、水生生物学、水化学、鱼类学和贝类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按照教学实习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小组内部紧密配合与协作,认真的完成了老师安排的各项工作。 二、实习内容 1.动物学 1.1时间:2011年8月30号至2011年9月3号 1.2 地点:黑石礁海区 1.3 目的: 水产养殖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奉献拼搏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是新世纪谋职就业的重要且必备条件。这种能力强和素质高的的专门人才,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教学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综合教学实习是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是全面培养学生具有生产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业魄力的关键教学环节。本次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有效地复习和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更直观具体的掌握这些知识,认识生活在海里及海滨区的生物,熟悉海洋动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观察熟悉和鉴定动物分类地位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潮间带不同的典型环境中生物群种类和近海筏区污损生物的种类,初步掌握动物的采集、麻醉、固定和保存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以后的生产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1.4内容: (1)海边潮汐活动规律:辽宁沿海各地潮汐活动基本是一致的,每天潮水有两次涨落,为半日潮。白天潮水涨落称为潮,晚上潮水涨落称为汐。潮汐活动是月球、太阳对地球吸引的结果。每天潮汐活动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高潮期=(阴历日期–1或16)* 0.8 + 平均高潮间隙 (上半月减1,下半月减16)低潮期= 高潮期–6h 12.5min 潮汐活动每天有变化,每月每年都有变化,冬至前后地球离太阳最近,潮汐活动最大,夏至前后地球离太阳较远,潮汐活动最小。 (2)标本的采集、处理、鉴定 工具: 药品类常用麻醉药有乙醚、硫酸镁的饱和水溶液 常用的固定剂有70%酒精和5%的福尔马林

(完整版)鱼类学试题集合

水养、生科鱼类学试卷及答案2004-12(04-05-1)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4分) 1.鱼类的皮肤由和组成,前者起源于,后者起源于。 2. 鳞片根据它的形状、构造和发生,分为、和骨鳞,骨鳞由产生,根据露出体外部分有 无棘刺可分为、。 3.从鱼类开始,脊神经的背根与腹根结合成脊神经,背、腹根的结合处位于椎弓之_____,然后分成三支,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4.鱼类特有的内分泌器官是,它的作用可能是。 5.“左舌鳎右鳎”在分类学上的含义是指两眼均着生在____侧者为____科鱼,两眼均着生在____侧者为____科鱼。与 此相类似的有鲆科鱼,其两眼着生在_____侧,而鲽科鱼两眼则着生在____侧。 6. 在图上标出1、2、4、6、8哪些骨骼属于主轴骨骼、哪些属于附肢骨骼? 7. 注明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结构的名称。 图:鲨鱼的侧和感觉丘 8.鲢鱼(或白鲢)的腹棱自_______至______,鳙鱼(或花鲢或胖头鱼)的腹棱是自______至________。 9不少鱼类有辅助呼吸器官,辅助呼吸器官有、、。各举一例、、。 10.现已知全世界鱼类约有________种,其中我国约占_____%,我国的鱼类中,淡水鱼约有________多种,海鱼约 _______多种。 二.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7×3=21分) (1)分类阶元中“种”的定义 (2) 鳃耙 (3) 以大黄鱼 D Ⅷ~Ⅸ,Ⅰ-31~34为例解释鳍式的定义 (4)限制因子(5)洄游(6)繁殖力(7)不可逆点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2×5=10分) 1. 简述鱼类的食性与消化管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2.简述鱼类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 四简述题(25分) 1.鱼类的生活史一般分为几个时期?各发育期在形态和生长上有何特点?(6分) 2.请简述鱼类产卵群体的结构类型及其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指导意义(6分) 3. 请简述鱼类日粮的确定方法和意义(6分) 4.在鱼类人工育苗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成活率?(7分) 五检索表(20分) 条纹斑竹鲨斑鰶刀鲚翘嘴红鲌蒙古红鲌鲈鱼鳜鱼蓝圆鯵蓝点马鲛

水生生物学实验讲义

《水生生物学》课程实验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水生生物学 使用教材:水生生物学 教材类型:自编讲义 教研室:水产养殖 任课教师:XX 武汉工业学院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水生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水生生物学 英文名称:Hydrobiology 课程编码:0730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设课程教研室:水产养殖 学分: 3.5 学时:12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实开实验项目个数: 4 适用专业、年级:水产养殖专业大二本科生 要求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鱼类学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水生生物学(形态和分类)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研究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分类地位及其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科学观点认识水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种类的主要特征;掌握水生生物的研究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加强内陆水体的水质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水产资源,改进产品质量,为提高水体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一浮游植物观察(3学时)要求学生能详尽地描述浮游植物各大类群常见种类的特征,熟悉了解常见的浮游植物种类。 实验二浮游动物观察(3学时) 要求学生能详尽准确地描述浮游动物的特征,熟悉了解常见的浮游动物种类。 实验三底栖动物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识别(3学时) 要求学生能详尽准确地描述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的特征,熟悉了解 常见的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种类。

实验四水生生物的基本调查方法(3学时) 通过实地采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水生生物定性及定量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科学说明 实地采样、实验室观察配合装片观察 四、考核方式 实验报告 五、教材 《水生生物学》,赵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六、参考书: 梁象秋,方纪祖,杨和荃:水生生物学(形态和分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沈嘉瑞等:中国动物志。科学出版社,1979 陈义:无脊椎动物学。商务出版社,1954 堵南山:甲壳动物学(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87 七、备注

鱼类学实验指导

武汉工业学院实验指导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一:鱼体外部形态测量 一、实验目的: 熟悉鱼类的体形和身体外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掌握鱼类外部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特点;掌握外形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鲫、解剖盘、解剖刀、直尺、镊子 三、实验内容: 凡10m以下标本均以mm,10m以上者以cm为计量单位 1. 观察性状:头部,躯干部,尾部,吻部,颊部,眼后头部,下颌联合,颐部, 峡部,喉部,眼间隔 2. 测量鲫的头尾轴,背腹轴和左右轴的长度并说明其体形 3. 可测量性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 眼间距,眼后头长。 四、作业 1.绘出鲫鱼体轴,并用表格列出体轴的测量值。 2.画出鲫鱼的外观图,在图上标出鲫鱼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的位置,并用表格列出上述测量的数据。附鱼类各部分名称 1吻部:头部最前缘到眼前缘。 2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 3眼间隔:两眼间最短距离。 4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 5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 6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 7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8峡部:颏部后方、喉部前方的部位。

9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10头部:吻端到鳃盖骨的后缘之间的部分。 11躯干部:鳃盖骨的后缘到肛门之间的部分。 12尾部:肛门到尾鳍末端之间的部分。 常用的测量部位: 1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标准长):吻端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3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 4头长:吻端到鳃盖骨或最后一鳃孔后缘的长度。 5吻长: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长度。 6眼径:沿体纵轴方向眼的直径。 7眼间距:两眼间的最短距离。 8眼后头长:头在眼以后的长度。 9尾柄高:尾柄部分最低的高度。 10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缘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鱼类学实验—鲤形目分类

实验九鲤形目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能了解和掌握鲤形目各科,重要属的分类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掌握鉴别分类方法。 二、实验标本 赤眼鳟、青鱼、草鱼、鲮、麦穗鱼、似鲛、鲹条、红鳍鲌、鲂、翘嘴红鲌、青梢红鲌、黄尾密鲴、鲤、鲫、鲢、鳙、泥鳅 三、检索表 1(32)有须两对或无须 2(29)左右鳃膜互不相连(左右鳃膜与峡部相连) 3(26)臀鳍无棘,如有则背鳍棘后缘光滑 4(13)无腹棱 5(10)臀鳍分枝鳍条7枚以上 6(7)有须2对……………………………………………………………………赤眼鳟 7(6)无须……………………………………………………………………………青鱼 9(8)体棕黄色,齿式2·5/4·2………………………………………………………草鱼 10(5)臀鳍分枝鳍条7枚以下 11(12)臀鳍分枝鳍条5枚,有须2对………………………………………………鲮 12(11)臀鳍分枝鳍条6枚,无须………………………………………………麦穗鱼

13(4)具腹棱 14(25)下颌无锐利角质缘 15(20)腹棱完全 16(19)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弯曲 17(18)背鳍末根硬刺具锯齿缘……………………………………………………似鲛 18(17)背鳍末根硬刺光滑…………………………………………………………鲹条 19(16)侧线在P上方不急剧弯曲………………………………………………红鳍鲌 20(15)腹棱不完全 21(22)体长小于3倍体高……………………………………………………………鲂 22(21)体长大于3倍体高 23(24)口上位,口裂垂直……………………………………………………翘嘴红鲌 24(23)口前位,口裂斜………………………………………………………青梢红鲌25(14)下颌具锐利角质缘……………………………………………………黄尾密鲴 26(3)背鳍,臀鳍均具带有锯齿的棘 27(28)有须2对………………………………………………………………………鲤 28(27)无须……………………………………………………………………………鲫 29(2)左右鳃膜相连 30(31)腹棱完全,鳃耙海绵状………………………………………………………鲢 31(30)腹棱不完全,鳃耙不呈海绵状………………………………………………鳙 32(1)有须5对……………………………………………………………………泥鳅

水生生物学实验-课程大纲2020版-薛莹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水生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随着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影响,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遵循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扩展现代实验技术手段、开拓设计性实验能力的原则,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在基础实验阶段增加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从实验准备阶段就进入实验室,参与整个实验准备过程,理解实验方法步骤的设立原则,学会独立思考,激发探知欲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可以将相近的实验整合优化,增加实验的系统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系统性,以及培养实验兴趣。 Experiment of hydrobiology is a practical cours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The principles of strengthening foundation, strengthening ability, expanding modern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developing design experiment ability should be followed. So the proportion of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ed experiments are increased. In the basic experiments, students' perceptual knowledge of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will be - 5 -

鱼类学课后习题

绪论 一、填空 鲍鱼,墨鱼,鳄鱼,鲸鱼分别属于_____动物、_____动物、_____动物、_____动物。 二、名词解释 鱼 第一章外部形态 一、填空 1 躯干部和尾部的分界限是_____或______的后缘,对少数肛门特别前移的种类,以____或______为界。 2 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限:软骨鱼类为_____,圆口类为_____ ,硬骨鱼类为_____。 3硬骨鱼类的口依所在的位置和上下颌长短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4 鱼类的须因着生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鲈鱼的背鳍由7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有1枚鳍棘和13枚鳍条组成,写出他的鳍式_____。 6脂鳍和小鳍分别由_____枚、______枚分枝鳍条组成。 二、名词解释 1头部 2躯干部 3尾部 4吻部 5颊部 6眼间隔 7下颌联合 8颐部 9狹部 10全长 11体长 12体高 13头长 14吻长 15尾柄长 16尾柄高 17眼径 18眼后头长

三、简答 1举例说明鱼的体形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相互关系 2鲤的鳍式为 D.3,15~22; A.3,5~7; C.20~22; P.1,15~16; V.1,8;试说明它的意义 第二章皮肤及衍生物 一、填空 1软骨鱼类的鳞为_____;硬骨鱼类的鳞为_____、_____。 2每个盾鳞可以分成_____、_____两部分;骨鳞表面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区。 3有些真骨鱼类的胸鳍或腹鳍基部前缘外角处长着一个变形的大鳞片,称作_____或_____。 4产于亚洲高原的一些理科鱼类,其肛门和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列明显增大的鳞片,叫做_____。 二、名词解释 1珠星 2侧线 3鳞焦 4鳞嵴(环片) 5鳞沟 6珠星 7侧线上鳞 8侧线下鳞 9纵列鳞 10横列鳞 三、简答 1鲤鱼的鳞式为5—6/32-36/4-V,试说明其意义 2 鱼的鳞片可以分为哪三大类,试举例并说明其构造,并举出代表鱼。 第三章骨骼系统 一、填空 1硬骨鱼类脑颅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区。 2初级上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块骨片 3舌弓通过____、_____把颌弓牢牢地悬系到脑颅上去。 4鳃盖骨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