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高级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732.00 KB
- 文档页数:54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并识记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3. 通过对文言文实例的分析,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举例分析。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阐述。
4. 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和指导。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 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
2. 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3. 练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学课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建议每章内容安排2-3课时。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题目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阅读文言文,如断句、推测词义、理解句式等。
3. 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举例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作品,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5. 翻译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或短文,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表达文言文的意思。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3)能够分析和欣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翻译和解读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文言文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3)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2.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阅读和理解《庄子·逍遥游》一文,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通过翻译和解读《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段记载,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3. 第三章:文言文修辞手法欣赏(1)介绍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等。
(2)分析和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句,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第四章:文言文写作技巧(1)学习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转折等。
(2)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5. 第五章:文言文与文化传承(1)了解文言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通过阅读和研究不同的文言文作品,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传授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技巧。
2. 阅读法: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文章,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翻译法:学生通过翻译和解读文言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 写作法: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文言句式教案【篇一: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2017高三语文复习讲义——文言句式目标:复习掌握文言文各种特殊及固定句式;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复习内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在这种句式中,“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惟”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但要注意“是”在文言文中常常是作为代词表示“这”,例如:“是寡人之过也” 例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3)四月惟夏,序属三秋(4)梁父即楚将项燕。
(5)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6)予购三百盆,皆病者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例(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躁心也4、判断句的活用——有些判断句并不是对名词概念进行解释,而只是表达上下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良庖岁更刀,割也。
课堂练习:高考例句翻译(1)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
(2)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3)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也,所堕者大也。
(4)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二、被动句(一)结构被动句例(1)智勇多困于所溺(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臣诚恐见欺于王(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6)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二)意念被动句例(1)洎牧以谗诛(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矩,可怜焦土(3)故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三、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文言文—特殊句式授课时间课时(或上课用时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文言文现象中的4种特殊句式。
2.能力目标:理解文言句式的构成,并翻译。
3.素质目标:学会鉴赏文言特殊句式,为读懂文言文和文言文翻译做准备。
4.思政目标:感知古人用语的特殊方式,进一步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认识文言文现象中的4种特殊句式。
难点:学会鉴赏文言特殊句式,为读懂文言文和文言文翻译做准备。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讲练结合;诱导启发五、教学准备1.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整理考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1.预习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句子结构。
课中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学习:(约5分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特殊句式,主要有4种,大家还记得是哪4种吗?大家知道者几种句式的参照物是什么吗?(明确:现代汉语习惯)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现代汉语中句子的成分以及顺序。
(明确:主谓宾定状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特殊句式。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为学习文言句式打基础二、第一课时:内容精讲及练习(35分钟)文言特殊句式4种形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一、倒装句1、宾语前置展示宾语前置句子事列,同学们翻译后,从中找出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⑷微斯人,吾谁与归?⑸不然,籍何以至此?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①忌不自信。
②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3、无乃尔是过矣?4、唯利是图。
唯才是举。
5、唯余马首是瞻。
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2、定语后置展示定语后置置句子事列,同学们翻译后,从中找出特点: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导读: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学目的:(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判断句被动句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了解判断句的特点。
3、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实施过程:一、文言句式的概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1、“……者……也”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这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也”式。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者,……”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也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4、“……,……”式。
“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为……”式。
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高级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基础概念1.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解释文言文的定义分析文言文的特点:简洁、含蓄、固定格式等1.2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关系探讨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与联系强调学习文言文对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第二章:文言文词语理解2.1 实词与虚词的概念与区分讲解实词与虚词的定义分析实词与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2.2 常见实词与虚词的用法举例举出常见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实词与虚词的用法第三章:文言文句式结构3.1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的特点与用法讲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的定义与特点分析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在句子中的用法3.2 举例分析经典句式结构举例分析经典句式结构,如省略句、疑问句等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句式结构的用法第四章:文言文阅读技巧4.1 快速阅读与细读的策略讲解快速阅读与细读的策略强调在阅读文言文时,快速阅读与细读的重要性4.2 推断词义与理解句意的技巧讲解推断词义与理解句意的技巧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推断词义与理解句意的技巧第五章:文言文翻译技巧5.1 直译与意译的原则与方法讲解直译与意译的定义与原则分析直译与意译在翻译文言文时的运用方法5.2 翻译实例分析与练习给出文言文翻译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分析学生的翻译结果,给予反馈与指导第六章:文言文特殊现象6.1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的概念分析这些特殊现象在文言文中的具体例子及辨析方法6.2 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讲解词类活用的几种情况分析特殊句式如疑问句、否定句等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策略7.1 整体把握与细节理解强调阅读文言文时需注意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讲解如何通过上下文、句子结构等细节理解文意7.2 答题技巧与策略分析高考文言文题型及答题技巧提供解题策略,如如何快速定位信息、如何推断未知词义等第八章:文言文作文指导8.1 文言文作文的基本要求与结构讲解文言文作文的基本要求及评分标准分析文言文作文的结构与要素8.2 文言文作文写作技巧与练习介绍文言文作文的写作技巧,如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巧妙用典等提供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给予批改与反馈第九章:高考文言文真题解析9.1 历年高考文言文真题回顾回顾历年高考文言文真题,分析题型与考查重点强调真题在备考中的重要性9.2 真题解析与答题技巧针对高考文言文真题进行详细解析讲解答题技巧,提高学生应对高考文言文的能力第十章:复习与巩固10.1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分析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提供防范措施,帮助学生避免类似错误10.2 综合练习与复习建议设计综合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给出复习建议,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言文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环节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可能遇到的最大挑战。
六、课堂训练
1、[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
(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2、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
(被动句)
②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被动句)
1、答案: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
2、答案: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
(2)、公曰:“太师谁撞?”
译文: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
一、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
2.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成语等。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如主谓宾结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2.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成语等的用法和意义。
3.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如何准确翻译实词、虚词、成语等。
4. 通过对经典文言文的学习,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实词、虚词、成语等的用法和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经典文言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 翻译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翻译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实词、虚词、成语的用法和意义,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结构,如倒装句、被动句等,以及一些难理解的成语和词语。
七、教学安排:1. 每个章节安排2-3个课时,共计10个课时。
2. 每个课时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讨论和练习环节。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高考文言文复习的教材,如《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练习题:准备相关的文言文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九、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
2. 第二课时:讲解实词、虚词、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知识要点]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
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
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
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
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
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
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
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
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高级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基础知识概述1.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1.2 文言文的发展历程1.3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关系1.4 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第二章:文言文实词解析2.1 实词的分类2.2 常见实词的用法与例句2.3 实词的活用现象2.4 实词的特殊用法第三章:文言文虚词解析3.1 虚词的分类3.2 常见虚词的用法与例句3.3 虚词的搭配与意义3.4 虚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第四章:文言文句式解析4.1 句式的分类4.2 常见句式的结构与特点4.3 句式的活用现象4.4 句式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与鉴赏技巧5.1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与步骤5.2 理解文言文的核心要素5.3 鉴赏文言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5.4 分析文言文的主题与结构第六章:文言文词类活用6.1 词类活用的概念与分类6.2 常见词类活用的用法与例句6.3 词类活用的辨别方法6.4 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实例第七章:文言文特殊句式7.1 特殊句式的分类与特点7.2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的用法与例句7.3 省略句、疑问句、否定句的特殊用法7.4 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第八章:文言文修辞手法8.1 修辞手法的分类与特点8.2 比喻、比拟、借代等修辞手法的用法与例句8.3 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8.4 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的表达效果第九章:文言文文风与风格9.1 文言文文风的概念与特点9.2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言文风格特点9.3 作家个人风格的分析与例证9.4 文言文风格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第十章:高考文言文题型解析与实战演练10.1 高考文言文题型的分类与特点10.2 实词填空、虚词填空、翻译题的解题策略10.3 阅读理解、文本概括、鉴赏评价题的解题技巧10.4 历年高考文言文真题解析与实战演练重点解析重点解析:1. 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文言文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关系,以及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回顾1.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解释文言文的定义分析文言文的特点:简洁、典雅、古朴1.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学习如何抓住文言文的主题思想1.3 文言文的词汇与语法复习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与短语掌握文言文的句式与语法结构第二章:文言文阅读技巧训练2.1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与虚词学习识别文言文中的实词与虚词掌握实词与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2.2 把握文言文中的句式与句型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倒装、被动、判断等掌握句型转换的方法与技巧2.3 推断文言文中的隐含意义学习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与句意培养对文言文隐含意义的敏感度第三章:文言文阅读实践3.1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分析与解读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练习解题技巧与策略3.2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选取适合高考水平的文言文篇目进行阅读练习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阅读理解题目3.3 阅读理解题型训练分析与解读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型练习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第四章:文言文翻译技巧4.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准确传达文言文的原意与风格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4.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学习直译与意译的方法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技巧与策略4.3 文言文翻译实践练习将文言文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提高文言文翻译的速度与准确性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模拟测试5.1 模拟测试的目的与作用通过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成果提高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信心与能力5.2 完成模拟测试题目的步骤掌握模拟测试题目的解题步骤与策略培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文言文阅读的能力5.3 分析与反思模拟测试的结果分析模拟测试中的错误与不足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与策略第六章: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6.1 题型分类与特点分析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的分类理解不同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6.2 题目解析与答题策略学习如何解析不同题型的问题掌握文言文阅读题目的答题策略6.3 历年高考题型回顾回顾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题型趋势和应对方法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7.1 理解文章大意培养快速把握文言文文章大意的技巧练习通过阅读抓住文章核心思想7.2 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分析文言文文章结构的方法掌握从文章结构中获取信息的技巧7.3 评价文章观点与表达培养评价文言文文章观点的能力练习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第八章: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提升8.1 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了解文言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理解深度8.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习文言文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提高在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运用跨文化交际的能力8.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培养对文言文文学价值的鉴赏能力学习从文学角度分析和欣赏文言文第九章: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9.1 制定复习计划制定适合个人情况的文言文阅读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任务9.2 强化薄弱环节分析自己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和复习9.3 定期自我检测定期进行自我检测,检验复习效果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和方法第十章:文言文阅读考前冲刺10.1 模拟考试训练进行全真模拟考试训练适应考试环境和时间压力10.2 考前心理调节学习考前心理调节技巧10.3 考前复习要点梳理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关注考试大纲的变化和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6.1 题型分类与特点6.2 题目解析与答题策略6.3 历年高考题型回顾重点和难点解析:历年高考题型的回顾和分析,以及对题型趋势的把握,这对于备考非常重要。
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高级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基本概念与特点1.1 文言文定义与分类1.2 文言文的特点1.3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关系第二章:文言文实词2.1 实词的分类2.2 实词的活用2.3 一词多义现象第三章:文言文虚词3.1 虚词的分类3.2 虚词的用法3.3 常见虚词的辨析第四章:文言文句式4.1 判断句式4.2 被动句式4.3 倒装句式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技巧5.1 快速阅读技巧5.2 句子成分分析法5.3 词义推断法5.4 语境分析法第六章:文言文修辞手法6.1 比喻6.2 比拟6.3 夸张6.4 对偶6.5 排比6.6 设问与反问第七章:文言文特殊结构7.1 省略句7.2 倒装句7.3 被动句7.4 判断句7.5 疑问句第八章:文言文断句技巧8.1 语意单位划分法8.2 语法结构分析法8.3 标志性词语断句法8.4 上下文语境断句法第九章:文言文作文与鉴赏9.1 文言文作文原则与技巧9.2 文言文作文结构与布局9.3 文言文作文的语言要求9.4 文言文作文的修改与润色9.5 文言文鉴赏方法与步骤第十章:高考文言文真题解析与训练10.1 高考文言文真题类型与特点10.2 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10.3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解答方法10.4 高考文言文作文真题解析与训练10.5 高考文言文模拟试题与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文言文实词1. 一词多义现象: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多种含义,如“爱”可表示喜爱、爱护、爱惜等。
2. 实词活用: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实词在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如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二、文言文虚词1. 虚词的用法:学生应重点理解和运用常见虚词,如“之”、“乎”、“者”、“也”等在不同句子中的功能。
2. 虚词辨析:教师应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区分和掌握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差异,如“之”与“乎”的用法区别。
三、文言文句式1. 倒装句式: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倒装句的构成和用法,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方法、规律和步骤。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步骤。
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将本节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考试实践中,最大程度地获得高分。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答题规范、一般技巧,以及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步骤。
2.让学生能够将文言文翻译和断句类题目的答题知识运用于自己的考试实践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教学难点:通过本节教学,掌握文言文翻译和断句类题目的基本原则、一般技巧和规律。
教学方式:归纳整理法。
析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正如将中文翻译成英文一样,所谓的文言翻译其实就是将一种语言符号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符号。
它是语言学习的最高级别。
而断句其实就是考纲所规定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一个变式。
它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之一,一个连句子都断不开的学生,要想正确理解文言文是有很大难度的。
所以,翻译和断句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面。
那么,如何来正解翻译和精准断句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言文学习的最高境界——翻译和断句吧。
二、文言翻译和断句的解读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最高级别,它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等综1 合能力,属理解类题目,能力层级为B级。
一般赋分为8分,有时多达11分。
文言断句也是一个重要考点,在新课程改革后,自主命题的新课标卷都将这个题目列为必考内容。
它也理解类题目,能力层级也同样为B级。
一般赋分为3分。
这两类型的题目均为主观题型,相比其他文言题目,难度似乎更大一些,但是我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两类题目其实更容易得分。
三、通过高考真题解读此类题目走近高考,展示PPT中的高考真题,理解文言翻译题和断句类题目一般的解题思路和规律。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班别:姓名:一、真题回放:阅读下列句子,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江苏2008年(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被动句)翻译: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江苏2010年(2)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翻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江苏2011年(3)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家者七十余家。
(定语后置句)翻译:(陈公弼)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堂,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江苏2012年(4)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状语后置句)翻译: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二、考点分析文言文常用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四种。
这一考点结合文言文翻译考查。
三、教学内容(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看例句,找出判断句的标志(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5)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8)刘备天下枭雄。
(二)、省略句1、指出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及内容。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
(6)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三)倒装句宾语前置1、阅读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并指出其前置的方式,总结倒装的规律。
第一组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规律一:(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