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也是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关节。肩关节半脱位通常是指盂肱关节的失稳或半脱位,其特征是肩峰与肱骨之间出现一个明显的缺口。尽管肩半脱位诊断的临床标准或放射学客观标准较少,检查者常常严格测量肩峰与肱骨之间出现缺口的手指宽度。偏瘫患者由于存在关节囊或韧带过度松弛以及肩周围神经或肌肉的麻痹以及被动的损伤,故较易出现肩关节的半脱位。肩关节的半脱位通常的处理时通过限制臂在轮椅扶手、膝板或前槽的位置。悬吊可以用来保护软瘫的臂,但也阻碍了平衡和站立活动。肩关节半脱位即指盂肱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脑卒中患者最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有报道,发病半年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有78.3%肩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半脱位。肩关节半脱位是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通常发生在发病后3周内。此时,患侧上肢处于放松瘫痪期,肱骨容易从关节中脱出。肩关节半脱位本身没有疼痛,但容易受损,发展为主动或被动活动有限的疼痛肩。

第一类习惯性肩关节脱臼患者没有明显的创伤史,许多关节也可能过度伸展和放松。例如,拇指很容易向后折叠,触摸前臂;肘关节或膝关节过度伸展,主要原因是先天性身体组织松弛,关节不稳定,多向。

第二类,受伤引起的习惯性脱位主要是由于明显的创伤,如运动损伤,如投掷过硬,或投掷过程中突然遇到阻力、柔道、角力等身体接触的技术击中运动;例如,当你摔倒时,用手支撑地面或肩膀着地,导致肩关节脱位。几乎所有前方向的脱位都发生在保守治疗(关节复位)

后。在中风早期,由于患肢肌张力过低,特别是肩关节周围的固定肌松弛(主要是三角肌后纤维、岗上肌、岗下肌等),肱骨头只有三分之一在关节盂内,由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固定肌)固定,以确保肩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因此肩关节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关节结构。如果中风早期注意不当,很容易半脱位;在固定肌松弛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或家属无保护性拖拉患侧上肢;患肢自体重力作用.

肩关节半脱位的症状是肩带下沉,肩胛骨上提肌张力降低,随机活动丧失,肩关节盂向下倾斜。肩胛骨靠近脊柱,但肩胛骨下角明显收缩,低于另一侧。肩胛骨的内边缘被拉出胸臂"翼状肩胛",被动校正时,有明显的阻力。冈上肌、三角肌、冈下肌后部明显萎缩。

肩关节半脱位检查方法

①触诊法:患者取坐位,上肢自然下垂在身体侧面。检查人员用指示触诊患者肩峰突起与肱骨头之间的距离,并用可容纳的横指表示脱位程度。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可容纳1/2横指作为肩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

②人体测量方法:两侧肩峰突起与肱骨外上髁的距离分别用刻度的脚规测量。

③放射学方法:患者坐着,上肢自然下垂在身体侧面,双肩关节倾斜45度角X光片测量肱骨头中心水平延长线与关节盂中心水平延长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或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距离超过14mm或两侧间隙差大于100mm.

常规的西医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方法

1.通过纠正肩胛骨的位置,然后纠正关节盂的位置,恢复肩部的自然绞索机制.

2.刺激肩关节周围稳定的肌肉活动或增加其张力。快速按摩相关肌肉;使用联合反应、功能电刺激和肌电生物反馈。

3.保持无痛被动活动范围,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

具体方法;

4.急性期应避免用力拖拉患者患侧上肢;

5.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肩胛骨下角,被动完成肩胛胸

关节各方向的运动。

6.仰卧位时,上肢向前伸展,上肢和肩胛骨用薄枕垫向前突出;治疗师握住患侧上肢,保持肘部伸展位置和肩关节外旋转位置,然后向前、上、下移动肩胛骨。

7.三角巾吊带法:在BrunnstromⅠ三角巾用于等级,无论是否有半脱位。BrunnstromⅠ~Ⅰ等级时,肩关节周围肌肉张力充足。考虑到半脱位不会进一步加重,但担心使用三角巾加重挛缩时不能使用。否则,如果有半脱位,使用三角巾。BrunnstromⅠ~Ⅰ三角巾一般不用于等级。

肩关节半脱位并发症有:

1.腹二头肌长头腱滑脱常阻碍脱位复位。

2.骨折前脱位时,脏骨大细节约有30个%一40%合并肱骨大结撕裂骨折。

3.冈上肌腱断裂等肩袖损伤。

4.血管和神经损伤容易拉伤腋神经,导致三角肌瘫痪,肩前外后皮肤感觉消失。血管损伤很少见,会损伤肱动脉。

5.肱骨手术颈骨折疼痛,肿胀更严重,单纯肩关节半脱位是上臂

无固定外展畸形,有一定程度的活动。

肩关节解剖、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通过肩关节前上、下后,靠近关节囊,形成肌腱袖,肌肉收缩,可保持肱骨头与肩胛关节表面的接触,特别是冈上肌的功能对防止半脱位起着重要作用。早期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恢复非常困难,因此早期预防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放置良好的姿势。仰卧时,患者应将肩膀垫高,防止

肩膀向后收缩。侧卧时,患者肩胛骨向前伸展。当患者坐着时,患者的上肢应放在前桌或轮椅的支撑台上。取座时应采用Bobath支持姿势。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肩关节,防止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和损伤,并延长松弛。上肢应处于抗痉挛位置向患侧翻身;坐起来时,让患侧上肢在抗痉挛模式下负重,将上肢向前、肘部、手掌和手指交叉握在适当高度的桌子上。

1.避免辛辣、刺激、温暖、干燥的食物,如辣椒、咖喱、羊肉等。

2.避免吃太冷的食物,如冷饮和生梨。

3.避免食用李子、白醋等酸性食物。酸性收敛不利于淤血化散。

4.避免过量食用白糖。糖的过度代谢容易引起酸中毒。钙、镁、钠等离子体的过度消耗不利于肩关节脱位修复。此外,糖的代谢消耗大量维生素B1.然后影响神经和肌肉的功能恢复。

5.避免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山芋、糯米等。

6.避免咖啡、浓茶、烈性酒等刺激性饮料。

7.避免饮用水不足,容易导致便秘、尿潴留、尿路感染等。

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也是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关节。肩关节半脱位通常是指盂肱关节的失稳或半脱位,其特征是肩峰与肱骨之间出现一个明显的缺口。尽管肩半脱位诊断的临床标准或放射学客观标准较少,检查者常常严格测量肩峰与肱骨之间出现缺口的手指宽度。偏瘫患者由于存在关节囊或韧带过度松弛以及肩周围神经或肌肉的麻痹以及被动的损伤,故较易出现肩关节的半脱位。肩关节的半脱位通常的处理时通过限制臂在轮椅扶手、膝板或前槽的位置。悬吊可以用来保护软瘫的臂,但也阻碍了平衡和站立活动。肩关节半脱位即指盂肱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脑卒中患者最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有报道,发病半年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有78.3%肩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半脱位。肩关节半脱位是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通常发生在发病后3周内。此时,患侧上肢处于放松瘫痪期,肱骨容易从关节中脱出。肩关节半脱位本身没有疼痛,但容易受损,发展为主动或被动活动有限的疼痛肩。

第一类习惯性肩关节脱臼患者没有明显的创伤史,许多关节也可能过度伸展和放松。例如,拇指很容易向后折叠,触摸前臂;肘关节或膝关节过度伸展,主要原因是先天性身体组织松弛,关节不稳定,多向。 第二类,受伤引起的习惯性脱位主要是由于明显的创伤,如运动损伤,如投掷过硬,或投掷过程中突然遇到阻力、柔道、角力等身体接触的技术击中运动;例如,当你摔倒时,用手支撑地面或肩膀着地,导致肩关节脱位。几乎所有前方向的脱位都发生在保守治疗(关节复位)

后。在中风早期,由于患肢肌张力过低,特别是肩关节周围的固定肌松弛(主要是三角肌后纤维、岗上肌、岗下肌等),肱骨头只有三分之一在关节盂内,由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固定肌)固定,以确保肩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因此肩关节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关节结构。如果中风早期注意不当,很容易半脱位;在固定肌松弛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或家属无保护性拖拉患侧上肢;患肢自体重力作用. 肩关节半脱位的症状是肩带下沉,肩胛骨上提肌张力降低,随机活动丧失,肩关节盂向下倾斜。肩胛骨靠近脊柱,但肩胛骨下角明显收缩,低于另一侧。肩胛骨的内边缘被拉出胸臂"翼状肩胛",被动校正时,有明显的阻力。冈上肌、三角肌、冈下肌后部明显萎缩。 肩关节半脱位检查方法 ①触诊法:患者取坐位,上肢自然下垂在身体侧面。检查人员用指示触诊患者肩峰突起与肱骨头之间的距离,并用可容纳的横指表示脱位程度。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可容纳1/2横指作为肩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

关节脱位的原因及复位方法

关节脱位的原因及复位方法 关节脱位时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特别是一些非常喜欢运动的学生,时常由 于外伤或用力过度而引起关节脱位。一旦发生关节脱位,不仅非常疼痛,还会在 局部发生畸形,若处理不及时则会留下比较严重的后遗症。 一、什么是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提及的脱臼,具体由组成关节的两个骨端发生偏 离和错位引起的。这样的错位对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造成损伤, 更易出现血肿和畸形。日常生活中往往因间接暴力引发关节脱位,集中出现在肩 关节和手指关节等部位,有时也会由于暴力过大而同时产生错位和骨折。 二、哪些原因引起关节脱位? 1.主动用力过猛 这种现象通常是患者自身用力时在同一方向用力过猛,如此造成关节活动超限,而关节原本就非常脆弱,主要连接了关节腔、韧带和软骨,故一旦遭遇巨大 外力便易脱位。 2.撞击 人们受到剧烈撞击时会突然摔倒,而当撞击连续时容易损伤关节,此时患者 会由于姿势问题,或想要以手或其他部位减轻冲击力,这样局部受力会非常大, 形成挤压的外力造成脱位。 3.病理性 病理性的原因在关节脱位中非常普遍,往往因免疫力降低或缺钙而损伤关节。此时,无需较大外力,只是外界因素的不断影响会造成关节脱位。 三、关节脱位如何复位处理

1.肩关节脱位 1)肩关节前脱位。在肩关节脱位中前脱位达97%。最明显的损伤机制是上肢 强力外展与外旋。此外,肱骨近端承受从后到前的暴力引起肩关节前脱位。 Hippocrates法:患者仰卧,把足部抵在患侧腋窝,纵向牵引患肢并交替内 外旋转肱骨头。患者肌肉紧绷加大复位难度,往往要用力复位,极有可能损伤血 管神经及骨折。 Milch法:患者可保持仰卧、坐位或俯卧状态。把手放在患肩上方,借拇指 固定肱骨头,并外展患肢。完全外展患肢后,缓慢轻柔的纵向牵引,然后借拇指 把肱骨向关节盂不断推挤。这一方法的耐受性良好,不会形成镇痛。 Santos法:一只手把患者患肢的肩峰固定,另一只手不断纵向牵引患肢上臂 且外旋。 Spaso法:患者保持仰卧,医生在患肢同侧站立,把握患肢向前屈肩关节呈90°。先缓慢轻柔的纵向牵引,然后稍微外旋。患侧的肩胛骨内缘接触床板从而 对关节盂固定。一般几分钟牵拉后能自行复位,或用该手法把肱骨头推向关节盂。 2)肩关节后脱位。肩关节后脱位的发生率不足3%。日常中往往会漏诊或误 诊肩关节后脱位,因此,有必要进行详细检查。 牵引-对抗牵引法:与肩关节前脱位的处理方法相同,纵向牵引患肢有利于 复位肩关节下脱位。把布单缠绕在患者躯干上部,牵拉对抗牵引,向上对患肢直 接牵引,逐步使肩关节复位。 两步复位法:先转换肩关节下脱位得到肩关节前脱位。然后采取治疗肩关节 前脱位的方法复位。医生站在患肢头部,一只手向外推外展患肢,另一只手朝内 推肱骨。这个方法成功解脱了关节盂下的肱骨头,通过旋转至关节盂唇前方。若 操作成功,在胸壁的外展位出现患肢,可用任何一种肩关节前脱位的方法进行治疗。 2.肘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 【概述】 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这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松弛,其前下方组织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的机会多等。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较多。 【治疗措施】 1.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2)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

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3)牵引推拿法 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 复位后处理:肩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应将患肢保持在内收内旋位置,腋部放棉垫,再用三角巾,绷带或石膏固定于胸前,3周后开始逐渐作肩部摆动和旋转活动,但要防止过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脱位。后脱位复位后则固定于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后伸拉)。 2.手术复位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症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

肩锁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概述肩锁关节是由肩胛骨的肩峰和锁骨构成并肩锁韧带联结,与喙突之间有喙锁韧带加强,暴力来自肩上部冲击肩峰或跌倒时肩部着地均可引起肩锁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acromioclavicular joint)。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两种。半脱位是肩锁韧带撕裂而喙锁韧带未断,暴力小症状不明显,局部肿痛,活动障碍,肩峰向上移位不明显,扪诊时肩峰与锁骨不在同一平面上且高低不平,两肩同时拍X线片就可以比较出。全脱位是肩锁、喙锁韧带均断裂,肩峰与锁骨间有一裂隙,局部肿痛畸形明显,肩部活动受限,拍X线片可明确诊断多见于年轻人的运动。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直接暴力肩峰上直接受到打击,使肩峰与肩胛骨下沉,结果使肩锁关节的韧带结构破裂。如果暴力过大,将会使附着于锁骨上的斜方肌和三角肌止点处肌纤维破裂,并沿及肩锁关节韧带和半月软骨。过大暴力会使喙锁韧带断裂。二、间接暴力再跌掉时肩部与肘部均处于90°屈曲位置,此时肱骨头顶住肩胛骨与肩峰,向后方传导的暴力可使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断裂。三、分类第一型:肩锁关节囊与韧带扭伤,并无确切的韧带断裂。第二型:肩锁关节囊与韧带断裂,锁骨外侧端“半脱位”。第三型: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断裂,临床表现第一型:在肩锁关节处有轻度肿胀与压痛,临床检查与X线摄片均不能发现锁骨外侧端“半脱位”或“真性脱位”。第二型:在肩锁关节处有同样的体征,与对侧相比较,锁骨外侧端比较高,用力按压有弹性感觉。X线片上可以见到锁骨外侧端挑起,与对侧比较,至少有1/2以上已脱位,但不是完全性脱位。第三型:锁骨的外侧端已挑出于肩峰的上方,局部肿胀比上述两型较重。肩关节活动受到影响,任何动作都会加重肩锁关节处的疼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显示出肩锁关节的半脱位或真性脱位,必须与对侧的肩锁关节相比较。必要时可在应力下摄片,病人手握4-6kg的重物下摄片,此时锁骨外侧端移位情况更清楚。诊断患者多有运动外伤史,锁骨外端肿胀、隆起,用力向下按之可恢复,松手后又隆起。肩部X线检查正位片可见锁骨外端外移。治疗1、老年人无论何种脱位均无特殊治疗,颈腕吊带制动数日,即应开始肩、腕关节活动。2、闭合复位胶布固定适用于半脱位和全脱位。屈肘后将上臂上推,同时向下按压锁骨即可复位。锁骨外端及肘下各置棉垫一块,用胶布自背部向上经肩压住锁骨外端,在上肢前方向下绕过肘部,再经上臂后侧向上,从后向前再越过锁骨外端至胸前重叠2-3层。患肢前臂以颈腕吊带固定胸前,4周后去掉胶布,开始活动。3、手术治疗全脱位及有特殊要求者可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在锁骨外端作切口,剥离三角肌和斜方肌,复位后用1-2枚钢针经肩峰穿过锁骨,再将肩锁韧带修复,三角肌及斜方肌重叠缝合。4、陈旧性脱位如无明显症状,可不给与治疗,有疼痛及肩活动受限者,可考虑将锁骨外端切除。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 中文名称:肩关节脱位 英文名称:scapular dislocation 定义:肱骨头与肩胛盂发生脱移位。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骨伤科疾病(二级学科);脱位(二级学科) 肩关节脱位在年轻、运动员人群中最常见。患者第一次发生肩关节脱位时越年轻越活跃,就越可能发展为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或称作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或更准确的称谓创伤性肩关节不稳定。例如,十几岁时第一次发生肩关节脱位的患者,有90%以上的机会发展为复发性肩关节不稳。40岁以上时发生第一次肩脱位的患者发展为慢性肩关节不稳的可能性低于10%。 疾病简介 肩关节由关节盂和肱骨头以及周围的肩关节囊和韧带组成,正常情况下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当外伤造成肱骨头脱出关节盂即为肩关节脱位,根据肱骨头脱位的方向分为肩关节前脱位和后脱位。常见的是肩关节前脱位,致伤原因有跌倒压在外展并强力被迫过顶(overhead)的手臂上、肩部的直接击打、手臂强力被迫外旋;不太常见的是肩关节向后脱位,常常与癫痫发作或电击有关,此时肩部的肌肉强力收缩造成脱位。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或创伤性肩关节不稳)始于第一次肩关节脱位,该脱位损伤了支持肩关节的韧带。关节盂表面相对较平坦,由盂唇加深,盂唇是可以包绕部分肱骨头的软骨杯状物。盂唇像保险杠一样把肱骨头牢固固定于关节盂,盂唇还是稳定肩关节韧带的附着点。当盂唇从关节盂上撕裂时,这些韧带的支持就不复存在。创伤性肩关节不稳定的发展与盂唇和周围韧带损伤的类型和程度密不可分。 疾病症状 肩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非常明显: 1.受伤后肩关节剧烈疼痛 2.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3.肩关节向下、向前下垂,肩峰下有一个大的凹陷 4.肱骨头在肩前或腋窝可以看见,像一个肿块一样。将脱臼的肩关节复位通常要去医院的急诊科寻找医生帮助,而有一些复发性肩脱位的病人很有经验,可以自己复位。 疾病诊断

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凡正常关节咬合对位发生变异者,或在运动中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关节面的相互关系越出正常范围而不能自行复原者,称为关节脱位(dislocation),俗称脱臼。关节面部分失去对合关系,称为关节半脱位(partial dislocation)。关节脱位方向的命名均以关节远侧骨端的移位方向而命名。关节周围韧带和关节囊的损伤,称为关节扭伤。其中因外力所致者称为创伤性关节脱位。由于关节本身或周围组织病变所致者则称为病理性关节脱位。发生于四肢关节的脱位则按该关节加脱位来称呼。 一、关节脱位的机理 关节脱位主要是由外力作用所致。外力将关节囊撕裂,同时也使关节囊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等软组织也受到损伤,所以造成关节头部自关节囊的裂隙脱出关节腔外。如果致伤的暴力严重,还可以造成皮肤肌肉破裂,使关节头由伤口脱出,形成开放性关节脱位。 二、关节脱位的分类 (一)按发生脱位的原因分类 1.创伤性脱位:正常关节受到外来暴力作用而发生的脱位。 2.先天性脱位:胚胎发育异常致关节发育不良出生后出现的脱位并逐渐加重。 3.病理性脱位:有病变的关节骨端遭到破坏其形态难以维持正常的对合关系。 4.习惯性脱位:关节脱位整复后,未得到合理的固定,致使关节周围组织修复得不好,或者创伤性关节脱位时,关节一侧的骨端留有骨缺损或关节囊及韧带在骨性附着处被撕脱,使关节存在不稳定因素,致使受到较轻的外力作用时,甚至该关节作自主活动时,也可导致该关节多次发生再脱位。 (二)按发生脱位的时间分类 1.新鲜脱位:脱位未满3周者。 2.陈旧性脱位:脱位超过3周者。 (三)按是否与关节腔相通分类 1.闭合性脱位:指关节脱位后,关节部的皮肤未受到创伤,或皮肤和肌肉虽有创伤,但关节腔未与外界贯通。 2.开放性脱位:指关节脱位后关节腔与外界贯通。 三、关节脱位的诊断 (一)一般症状 创伤性关节脱位具有创伤的共同反应,主要有: 1.局部疼痛:由于关节脱位使软组织受到损伤及脱出骨骼的压迫,因此,疼痛与压痛均比较剧烈。 2.局部肿胀:肿胀出现较快。 (二)特有症状

肩关节脱位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肩关节脱位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肩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肩关节脱位是年轻人和运动员中最常见的。在运动过程中,他们有时不注意。如果关节超出承受范围,就会脱位。患者第一次肩关节脱位时,越年轻越活跃,越有可能发展为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使肩关节功能严重,给生活带来不便。 病因 肩关节脱位的原因是什么?肩关节脱位根据肱骨头的位置分为 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前脱位是很常见的。它通常是由间接暴力引起的。例如,上肢向外旋转,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从肩胛下肌与大园肌之间的弱部撕下关节囊,向前脱位,形成前脱位。肱骨头被推到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脱位,如果暴力较大,肱骨头向前移动到锁骨下,形成锁骨脱位,后脱位非常罕见,主要是由于肩关节由前向后暴力或手落地,后脱位可分为肩胛骨和肩峰脱位,如早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

诊断 肩关节脱位的表现是什么,如何诊断? 一、临床表现:1.肩部肿胀、疼痛、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2.患肢弹性固定在轻度外展位,常用健手托住患臂,头部和躯干向患侧倾斜。3.肩三角肌塌陷,方肩畸形,可触及腋窝、喙突或锁骨下移位的肱骨头,关节盂空虚4.搭肩试验(Dugas)阳性,患侧手靠胸时,手掌 不能放在对侧肩上。 二、诊断依据:1.肩部或上肢外伤史。2.根据上述症状和体征。 3.X线摄片可以清楚脱位类型和是否有骨折。 预防 肩关节脱位应如何预防?本病由创伤因素引起,无特殊预防措施。临床防治的重点是早期明确诊断和早期治疗,治疗方法简单,患者疼痛小,治疗效果好; 误诊将新鲜脱位转化为旧脱位,治疗复杂,疗程长,患者疼痛大,治疗效果差。因此,临床骨科医生应警惕肩关节脱位的可能性,并在可疑病例中增加腋窝位置或胸侧位置X线,必要时做肩关节CT扫描。

关节脱位处理方法

肩锁关节脱位 【病史采集】 1. 多为全身多处外伤之一部分,也可为单独损伤,注意了解外伤机制。 2. 多为直接暴力引起,肩外侧着力所致。 【检查】 1. 肩外侧疼痛,上肢外展活动受限。 2. 锁骨远端肿胀、隆起,弹性活动。 3. X线肩部平片示:关节间隙变宽,锁骨远端抬高。 【诊断】 1. 有肩部外伤史,锁骨远端隆起,弹性活动。 2. 肩部X线平片可显示脱位类型,分为全脱位和半脱位。 【治疗原则】 1. 半脱位一般不须复位内固定,上肢悬吊2〜3周后活动肩关节。 2. 全脱位及半脱位有特殊要求者,早期行切开复位肩锁关节融合术。 3. 陈旧性脱位,如无明显症状不予处理,有疼痛及肩活动受限者,可考虑行锁骨远端切除或肩锁关节融合术。 4. 老年人无论何种脱位均不须特殊治疗,上肢悬吊一周后开始活动肩关节。 【疗效标准】 1. 治愈:肩锁关节复位良好,局部无明显疼痛,肩关节活动不受限,X线片示肩峰与锁 骨远端有融合现象。 2. 好转:肩锁关节未完全复位,活动时有疼痛,肩关节活动基本达到功能要求。 【出院标准】关节功能复位,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院外功能锻炼及门诊随访。 肩关节脱位 【病史采集】及早完成病史采集,了解受伤机制,分析脱位情况。 【检查】 1. 肩部肿痛,活动受限,弹性固定,上肢可能麻木感。 2. 肩峰突出成"方肩",肩峰下有空虚感。 3. Dugas 征阳性,为特有体征。 4. 拟手术治疗者行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有肩部直接撞击史。 2. 具备特有的脱位体征。 3. X 线片显示可分为前后脱位或骨折。 4. 有条件者可行CT检查。 【治疗原则】 1. 新鲜关节脱位,须急症复位,必要时在麻醉下进行,常用复位方法有: (1) Hippocrates法(足蹬法)复位成功有肱骨头滑回关节盂的感觉,Dugas征阴性可证实。 ( 2) Kochors 法(牵引旋转法),此法不可强行旋转,有发生骨折的可能。 ( 3) Milch 法,俯卧检查台上,胸部下垫枕,患肢从台边下垂,数分钟可自行复位,可行外展旋转复位。肩关节复位后,将上肢贴胸,屈肘位三角巾固定3周;合并有大结节撕脱骨折,当肱骨头复位后骨折也随之复位了,无须特殊处理。 2. 陈旧性关节脱位: (1)部分患者在麻醉下,手法复位仍可成功。

黄炳荣正骨讲义(三)

黄炳荣正骨讲义(三) 一、肩关节脱位 1、病因、病机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故肩关节脱位比较多见,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借关节囊连结而成。肩关节脱位分为前脱和后脱两种形式,前脱最为常见,其原因为:当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手掌或肘部触地,外力沿肱骨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关节的前下方薄弱部位推向肩胛盂下,将关节囊冲破造成前脱位。根据脱位的程度,可分为全脱和半脱。 2、临床表现 ①畸形:肩关节脱位后,肱骨头发生位移,改变了原来的形态,与健侧不对称,肩峰突出,出现典型的方肩畸形。 ②弹性固定:脱位后上肢常保持在外展30°左右的特殊位置上,被动活动时范围很小,除去外力后,又回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③关节孟空虚:完全脱位后,由于肱骨头完全脱离了关节盂,造成肩峰下关节盂空虚。 ④其它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局部或上臂出现瘀斑。 ⑤半脱位时,形态表现不明显,但也有轻微的方肩和关节盂空虚症状、腋下可触到肱骨头。 3、治疗方法 肩关节脱位尽可能争取早期手法复位,因早期局部瘀斑、肿胀、疼痛较轻、复位容易成功,其复位方法如下: ①拔伸足蹬法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伤侧,两手握住伤肢腕部并用脚抵住于腋窝内(在腋窝内垫软物或棉花,以免伤神经、血管),右侧脱位用右脚在伤肢外展,外旋位,并沿上肢纵轴方向牵引状态下,继而徐徐内收、内旋,并利用脚跟为支点的杠杆作用,将肱骨头挤入关节盂内,当有回纳感或弹响时,复位即告成功。 ②顶推旋转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伤侧前方,以右肩关节脱位为例,术者用左手握患肢腕部,将患肢外展至水平位,右手指顶住腋窝内的肱骨头,随即将患肢内收,同时右手向上顶推肱骨头,两手协同动作,这样反复几次可达到复位目的。 ③固定方法 上臂用绷带固定于胸壁,前臂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肘关节屈曲大于90度,固定时间为2-3周;7-10天可除去固定上臂的绷带,仅用三角巾悬吊,半脱位复位后不用固定上臂,但要禁止上肢外展、前屈和牵拉上肢。 一、肩周炎 1、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也叫痛肩风,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严重受限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症,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患者,50岁左右为最多见,女性比男性多,非体力劳动者较体力劳动者多见,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地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中医正骨手法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病因病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肩部发生退行性改变,肩部又缺乏运动,在正常生活中,易伤及肌腱或肌肉,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肩部疼痛或粘连,也有的是由于在劳动中伤及肩关节,如肩关节半脱位,时间已久容易形成肩周炎。 3、临床表现 ①疼痛、肩关节周围广泛疼痛,早期呈阵发性疼痛,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能向患侧卧,影响睡眠,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 ②活动功能受限,由于关节囊和肌肉粘连,长期废用而引起肌张力降低,可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上肢不能上举,不能后背等现象。 4、治疗方法 部分人有自愈趋势,仅遗留轻度功能障碍,大部分人须经有效地

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护理

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护理 肩锁关节脱位临床上十分常见,多见于年轻人。大多由于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所致,以直接 暴力最为多见。如肩关节处于外展内旋位时,暴力冲击于肩的顶部或跌倒时肩部着地而致脱位。当外力使关节囊破裂,喙锁韧带断裂,锁骨外端受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牵拉而向上移位,形成完全脱位;如喙锁韧带未断,则为半脱位。肩锁关节脱位一般预后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肩锁关节脱位病例32例,男28例,女4例,年龄16~58岁。新鲜创伤 脱位26例,陈旧性脱位6例。左侧24例,右侧8例,均为单侧。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2例,坠落伤6例,运动伤3例,打击伤1例。 1.2 临床特点本病患者有明显创伤史,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压痛明显, 外部畸形不明显,摸之肩锁关节高低不平,为半脱位;外部畸形,肩峰低陷,锁骨外端隆起,为全脱位。X线检查肩关节的正侧位片和患侧上肢负重下肩关节正位片,以明确脱位的部位、类型、移位情况。 1.3 治疗方法单脱位可用固定带自肘下到肩锁关节处交叉粘合固定,再从胸前向背后斜向健 侧腋下与胸壁护板的尼龙搭扣粘合固定,最后经胸前向背后平行达患侧肘关节上方,将上臂 固定于患侧胸侧,达到提升肩胛骨,下压锁骨反作用力的治疗作用。完全脱位者多采用开放 整复用异型钩钢板固定或用骨圆针通过肩峰固定肩锁关节,并用筋膜修复喙锁韧带,同时用 粗丝线(10号)或钢丝分别固定喙突及锁骨上即可。 2 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因脱位后关节活动受限可感到不安。及时给患者以精神安慰,减轻紧张心理。同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关节脱位可伴软组织损伤,以引起他们对后期治疗的重视。 2.2 饮食护理食用易消化食物,补充维生素。 2.3 保持肩关节中立位。移动患者时需托扶患肢,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疼痛。 2.4 肿胀的护理早期冷敷,减轻损伤部位的出血和水肿;24小时后热敷,以减轻肌肉的痉挛;后期理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 2.5 外固定护理患者固定期,生活不便,注意做好生活护理,向患者解释外固定的时限为 3~4周及重要性,让其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严密观察外固定的松紧适宜度与患肢的血 运感觉。如有异常,及时调整外固定的位置、松紧度将患处放置在正确的体位(根据采取的治 疗方法选择),以患者舒适为准。患者术前、术后均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创口感染发生。 2.6 病情观察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运动情况。针对固定期间及远期的并发症,可在 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须对被固定部位的肌肉等长收缩运动,以不引起患处过度疼痛为宜,可防止其发生肌肉萎缩。 2.7术后护理 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固定患肩,避免前臂下垂。术后首先进行手指腕关节活动与上臂、前臂 肌群的主动收缩锻炼,防止关节僵直或废用性萎缩。2周创口愈合拆线。4周后即可行轻度 肩关节环转、外展、上举锻炼,8周后可行力所能及的正常功能锻炼,包括患肢5kg以下的 负重。 3 讨论

引起肩锁关节脱位的病因

引起肩锁关节脱位的病因 引起肩锁关节脱位的病因。肩锁关节脱位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病症对我们的危害会减少,这就需要我们在发现自己患上病症后就要及时的去治疗,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病症对我们的伤害,当然病症的治疗还是尽早的比较好,这就需要大家应该多去了解病症,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引起肩锁关节脱位的病因一些相关讲解吧。 肩锁关节脱位的病因。 一、关节脱位是种很常见的骨科疾病,而肩锁关节脱位又是关节脱位中最高发的一种。肩锁关节脱位可因直接暴力由上部向下冲击肩峰而发生脱位,或间接暴力过度牵引肩关节向下而引起脱位,或上肢贴于胸壁跌倒,肩端或前面或后面撞击地面。其力作用于肩峰端,使肩胛骨向前、向下(或向后)错动,而引起脱位。 二、此脱位均有外伤史。由于肩锁关节位于皮下,易被看出局部高起,双侧对比较明显,可有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肩锁关节是上肢运动的支点,在肩胛带功能和动力学上占有重要位置,是上肢外展上举不可缺少的关节之一,同时参与肩关节的前屈和后伸运动。 三、根据伤力及韧带断裂程度,将其分为三级或三型。Ⅰ型:肩锁关节处有少许韧带、关节囊纤维的撕裂,关节稳定,疼痛轻微,X 线照片显示正常,但后期可能在锁骨外侧端有骨膜钙化阴影。Ⅱ型:肩锁关节囊、肩锁韧带有撕裂,喙锁韧带无损伤,锁骨外端翘起,呈半脱位状态,按压有浮动感,可有前后移动。X线片显示锁骨外端高于肩峰。Ⅲ型: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同时撕裂,引起肩锁关节明显脱位。 四、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肩前屈后伸活动受限,疼痛加剧。X线检查可确诊。 以上就是对于肩锁关节脱位的病因介绍,我们应该都知道了病症,病症其实并不可怕,我们只要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治疗病症,那么病症就会被我们打败,这样就能重新拥有我们的健康生活,但是去治疗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shontder joint 一、分类 1、前脱位:喙突下、盂下、锁骨下 2、后脱位:肩峰下、盂下、冈下 3、下脱位:盂下 4、盂上 二、肩关节前脱位机制:喙盂下最常见 间接暴力:外展、外旋力量同时作用于肱骨头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肱骨后方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特殊姿势 3、方肩畸形、关节空虚 4、Dungas征(+) 5、X线确诊和鉴别有无合并骨折 四、治疗 (一)复位:手法、局麻 1、Hippocrates法(足蹬法) 2、Kocher法 3、Stimson法

(二)固定 1、单纯脱位:三角中悬吊屈肘90o位3W,全并骨折,延1~2w 2、关节囊破损明显或肩带肌力不足,搭肩位胸肱绷带固定 (三)功能锻炼爬墙外展爬墙上举弯腰垂臂旋转滑车带臂上举 肘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elbow joint 一、分类 后、外侧方、内侧方、前脱位 二、脱位机制: 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着地,暴力传递至尺、桡骨上端、肘关节过伸,尺骨鹰嘴突处产生杠杆作用,使尺、桡骨近端脱向肱骨远端的后方。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1、有外伤史 2、患处肿痛不能活动,肘屈曲约135o 3、肘后空虚 4、肘部三点关系改变 5、X线可明确 四、治疗 (一)手法复位

(二)固定:长臂石膏托屈肘90o,三角巾悬吊2~3w (三)功能锻炼 桡骨头半脱位:Subluxation of head of radius /pulled elbow 一、脱位机制: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 桡骨头未发育好,桡骨颈部的环状韧带只是一片薄弱的纤维膜,前臂被提拉,桡骨头即向远端滑移,恢复原位时,环状韧带的上半部不及退缩,卡压在肱桡关节内。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1、有上肢被牵拉病史 2、小儿诉肘部疼,下肯取物和活动肘部,拒摸 3、检查体征少,桡骨头压痛(+) 4、X线(—) 三、治疗 手法复位,无需麻醉,不必固定 上肢骨折 一、锁骨骨折Clavicular fracture 呈“~”形弯曲,内端粗大,外端扁平和肩峰相关节。内则2/3凸向前,呈三棱棒形,外侧1/3凸向,后呈扁平形。全长在体表可扪及。 (一)病因及分类: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肩关节半脱位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综合康复措施治疗60 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治疗方法包括正确体位摆放、主动和被动运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低频治疗、熏蒸、 肩吊带及药物治疗等。治疗时间为 4 周。治疗前、后采用 Fugl-Meyer 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对患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进行评定。结果60 例患者经过为期 4 周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明显改善,显效38 例(%),有效 19 例(%),无效 3 例(%)。治疗后患侧肩关节活动功能、疼痛和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 P14mm,或病侧与健侧相比,病侧的间隙比健侧大 10mm。 对于肩关节半脱位,预防重于治疗[2]。原因是正确的康复措施可以避免此症发生,另一方面如一旦发生,常影响患者的康复。预防措施包括:(1)采用正确的姿势。必须按前面所说的要求采取正确的姿势。尤其坐时,采用Bobath 握手姿势将上肢前伸放桌上,减少重力牵引肩部。(2)进行肩和上肢的正确被动 活动。方法如前所述。一旦出现半脱位后,治疗的目的应针对 3 个方面:①通过修 正肩胛骨和肱盂窝的位置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固锁机制;②刺激和激活肩周围的 稳定肌;③在不损伤关节及其周围的结构的情况下保持充分的无痛的ROM。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有较好 疗效,其治疗手段包括正确体位摆放,主、被动运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低频 治疗,熏蒸治疗,肩吊带,药物治疗等。其中正确体位摆放能有效防止肩关节受 累,尤其须注意肩胛骨的位置;建议患者使用肩托,能更好地保护肩关节, 并起到支托作用。主、被动运动在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保持肩胛骨正确位置的前提下,活动患肢对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主、被动运动中[ 8],应避免各类能引起患者疼痛的活动及体位。在无痛范围内尽可能做前臂的旋后动作,卧位时的上肢上举练习也有利于静脉回流。另外,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 4,9]、熏蒸治疗对缓解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疼痛起到了良好的作 用,疼痛减轻后可相对增加运动治疗的时间。低频治疗主要是刺激肩关节周围的 肌肉,起到稳定肩关节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 半脱位具有良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应重在预防,应尽量避免各 类可导致本病出现的有害因素的产生,其中保持正确体位、合理的患肢功能训练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进展 陈佩顺;丘卫红 【摘要】肩关节半脱位作为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多于卒中后3月内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可引起肩痛等并发症,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就近几年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和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 【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年(卷),期】2018(013)001 【总页数】3页(P23-25) 【关键词】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综述 【作者】陈佩顺;丘卫红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5114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5106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R493 1 肩关节半脱位的定义及症状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GHS)是指肩关节中的肱骨头部分地向下脱离肩胛骨的关节盂。完全性偏瘫患者中发生率高达60%~80%[1]。临床表现为肩胛带下降、肱骨头脱离正常位置、肩峰下可触及凹陷、肩胛骨下角位置较

健侧低,患者呈翼状肩[2]。GHS可引起肩痛等并发症。 2 GHS的发病机理 正常情况下,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可确保关节盂向上倾斜,关节囊上部韧带的紧张也防止肱骨头向侧方移动和向下方脱位,即肩关节的“锁住机制”。偏瘫后特别是软瘫期,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等肩关节周围肌肉瘫痪,肌张力下降,肩关节囊松弛,“锁住机制”受损,肩胛骨下旋,加上偏瘫上肢的重力作用、外力不正确的牵拉作用令肱骨头很容易脱离正常解剖位置,导致GHS发生[3]。 3 GHS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方法 衡量GHS的程度主要是测量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目前有两种方法:①X线测量法:测量坐位X线正位片患侧肩峰外段前缘和与之平行的肱骨头切线之间的距离(acromio humeral interval,AHI),患者将面临X线照射的风险;②超声测量法:测量部位为肩峰外侧缘至肱骨大结节上缘的最短距离,记为肩峰-大结节间距(acromion-greater tuberosity distance,AGT)。具有无创、高效、操作简便等优点,可检测到双侧肩关节轻微的不对称(≤0.5 cm),在识别轻微半脱位方面具有潜在优势[4]。超声评估脑卒中后GH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5,6]。 4 GHS的疗效评定标准 据X线片测量双侧肩峰与肱骨头间距(AHI),复位:两侧AHI值相等;好转:两侧AHI值之差<10 mm;无效:两侧AHI值之差>10 mm[2]。 5 康复治疗方法 根据GHS的发病机制,恢复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等肩关节周围肌肉张力,恢复肩胛骨和肱骨头的正常位置,是GHS的康复治疗思路[7]。 5.1 护肩装置 目前用得较多的是肩吊带。佩戴时根据患者的体型选取合适型号,先固定患侧的上臂,再将患侧上肢向肩部挤压使肩关节复位,利用尼龙粘扣连接前后胸带并调节合

中医骨伤重点-脱位

脱位 概论 1)脱位定义:凡构成关节的骨关节面脱离了正常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2)分类: ①脱位病因:外伤性、病理性、先天性、习惯性(常见肩关节) ②脱位的方向: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下脱位及中心性脱位。如肩关节(前、后脱位)、髋关节(前、后、中心脱位) ③脱位的时间:新鲜脱位(3周内),陈旧性脱位(超过3周) ④脱位程度:完全脱位:组成关节的各骨关节面完全脱出,互不接触。 不完全脱位:又叫半脱位,组成关节的各骨关节面部分脱出,部分仍互相接触。 单纯性:无合并症 复杂性:有血管,神经,内脏损伤。 ⑤脱位是否有创口与外界相通:开放性脱位、闭合性脱位。 4)临床表现: 一、一般症状和体征:疼痛和压痛、肿胀、功能障碍 ①疼痛和压痛:关节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关节脱位的压痛一般较广泛。

②肿胀:多不严重,且较局限。合并骨折时,肿胀明显。 ③功能障碍:关节脱位使关节的运动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二、特殊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①关节畸形:关节脱位后,骨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出现,如肩关节的方肩畸形,肘关节的靴样畸形 ②关节盂空虚:脱位的骨端,完全脱离了关节盂,造成关节盂空虚,表浅关节比较容易触摸辨别。如肩关节脱位。 ③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由于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收缩,可是脱位后的关节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被动活动脱位关节时,存在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称弹性固定。 5)辅助检查:X线检查。 6)合并伤: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血管挫伤,血管撕裂)。 7)并发症:早期: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感染; 晚期: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骨的缺血性坏死 脱位各论 1、肩关节脱位:又称盂肱关节脱位,是指肱骨头与肩胛盂发生分离移位。好发于20-50岁男性。 “肩骨脱臼”

中医骨伤科重点:脱位

第七章、脱位 第一节、概论 ●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病因病机: 〔1〕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多见〕 〔2〕内因:年龄〔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先天髋老年:颞颌关节脱位青壮年:外伤性脱位〕、性别〔男多于女〕、职业、体质、解剖特点〔不同类型关节的稳定程度,因其关节臼窝深浅与关节周围韧带的强弱而有所不同.髋关节的臼窝较深,可容纳股骨头的大部分,接触面积大,而且周围又有强韧的韧带,故甚为稳定,不易脱位.肩关节相反〕、关节的活动范围、病理因素〔关节本身的病变,如感染、结核、肿瘤,可引起骨端或关节面损坏〕 ●分类: (1)脱位病因: ①外伤性:暴力作用 ②病理性:关节本身病变 ③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④习惯性〔常见肩关节〕:两次或两次以上反复发生脱位 (2)脱位的方向: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下脱位与中心性脱位.四肢和颞颌关节以远端骨端移位方向为准,脊柱脱位依上段椎体移位方向而定 〔3〕脱位的时间:新鲜脱位〔2-3周内〕,陈旧性脱位〔超过3周〕 〔4〕脱位程度: ①完全脱位:组成关节的各骨关节面完全脱出,互不接触.〔外伤性多见〕 ②不全脱位:又叫半脱位,组成关节的各骨关节面部分脱出,部分仍互相接触.〔病理性多见〕 ③单纯性脱位:不合并神经、血管、内脏损伤 ④复杂性脱位:合并神经、血管、内脏损伤 〔5〕脱位是否有创口与外界相通:开放性脱位、闭合性脱位.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疼痛和压痛、肿胀、功能障碍 ①疼痛和压痛:关节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关节脱位的压痛一般较广泛. ②肿胀:多不严重,且较局限.合并骨折时,肿胀明显. ③功能障碍:关节脱位使关节的运动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2〕特有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窝空虚、弹性固定、骨端脱出 ①关节畸形:关节脱位后,骨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出现,如方肩畸形,靴样畸形 ②关节窝空虚:脱位的骨端,完全脱离了关节盂,造成关节盂空虚,表浅关节比较容易触摸辨别.如肩关节脱位. ③弹性固定:由于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被动活动脱位关节时,存在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称弹性固定. (3)辅助检查:X线检查. ●并发症: (1)早期: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感染 ①骨折:多由骨端撞击或肌肉强力收缩引起 ②神经损伤:脱位的骨端牵拉或压迫神经干造成.通常观察3个月左右. ③血管损伤:脱位的骨端压迫、牵拉关节周围的重要血管引起.多为血管挫伤,很少血管撕裂伤. ④感染:多见于开放性关节脱位未与时清创或清创不彻底 (2)晚期: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骨的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 (3)①骨化性肌炎:脱位时损伤了关节附近的骨膜,并与周围血肿相沟通,随着血肿机化和骨样组织形成,可引起骨化性肌炎.好发于肘、膝、肩等处. ②骨的缺血性坏死:因暴力致关节囊和关节内、外的韧带损伤,并且使这些组织内的血管遭到损伤,致骨的血液循环

正常人体运动学 第四章 肩关节运动学

第四章关节运动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上肢运动学 第三节下肢运动学 第四节颈部和躯干运动学 第一节概述 二、关节的分类① 按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和关节面的形状,关节可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1. 单轴关节 运动环节(指能绕关节运动的相邻部分)只能绕一个运动轴运动的关节称为单轴关节,包括滑车关节和圆柱关节。 ●滑车(屈戍)关节 ●圆柱(车轴)关节 2. 双轴关节 有两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构成关节的骨可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内运动,也可作环转运动。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椭圆关节 ●鞍状关节 3. 多轴关节 具有3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可作各个方向的运动。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球窝关节 ●平面关节 关节的分类② 根据构成关节骨的数目,关节可分为单关节和复合关节。 1. 单关节 由两个骨的关节面组成,即一个关节头和一个关节窝,如肩关节和髋关节。 2. 复合关节 由两个以上的关节面构成多个单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每个单关节都能活动,如肘关节 关节的分类③ 根据关节的运动形式,关节可分为单动关节和联动关节。 1. 单动关节 能单独进行活动的关节叫单动关节,绝大多数关节属于此类关节,如肩关节、踝关节。 2. 联动关节 也称联合关节,两个或多个独立关节,同时进行活动,共同完成一个动作,如前臂的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 三、关节的运动 1. 屈、伸 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冠状轴运动。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踝关节则相反。 屈:两骨之间角度变小 伸:两骨之间角度变大 2. 外展、内收 运动环节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运动。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 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 展:骨远离正中矢状面 3. 回旋 运动环节绕垂直轴或自身的长轴旋转。由前向内的旋转称内旋(或叫旋前);由前向外旋转称外旋(旋后)。内旋:骨向前内侧旋转 外旋:骨向后外侧旋转 4. 环转

肩关节脱位患者的护理

肩关节脱位患者的护理 患者,男性,48岁,主诉:双侧肩关节反复脱位20余年,门诊以“双侧肩关节复发性脱位”收入院。 一、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 (一)入院时 1.诊疗情况 入院后查体: 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mmHg。患者主诉于20年余年前无外伤致双侧肩关节交替脱位、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肩关节脱位,无法自行复位,未作固定,之后双侧交替反复脱位,常发生于打羽毛球或打乒乓球挥拍时。今来我院,门诊拟“双侧肩关节复发性脱位”收治,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否认胃肠道、肝胆系列病史,否认阿司匹林及非甾类消炎药用药史,否认其他外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专科查体: 患者双侧肩无明显畸形,无明显压痛,Crank试验(+),Fulcrum

试验(-)。右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170°,体侧外旋80°,体侧内旋T8水平。左侧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120°,体侧外旋20°,体侧内旋L3水平;双侧肌力基本正常。肢端感觉、血运好。 辅助检查: X线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MRI:左肩袖损伤征象。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 异常化验结果: 尿血红素50/μL、空腹血糖6.3mmol/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1.6秒、白细胞计数12.22×109/L、中性粒细胞相对值84.1%。 思维提示 [1]患者因环境不适出现失眠、易醒造成睡眠型态紊乱,需做好睡眠的护理。 [2]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为6.3mmol/L,高于正常水平,需监督患者注意饮食,适当增加室内运动量,定时监测血糖。 [3]患者双肩关节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求。 [4]患者患肢屈肘90°颈腕吊带制动,需警惕颈部及腋下皮肤受损。 2.护理评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