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 《小精灵》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音乐教案小精灵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辨歌曲《小精灵》的旋律,并跟随节奏进行简单的唱跳动作。
2.了解音乐元素,节奏的基本概念及表现方式。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集体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歌曲:《小精灵》。
2.音乐元素:节奏。
三、教学过程前期准备:1.教师准备音响设备,把歌曲《小精灵》保存在U盘或者手机中,以方便播放。
2.教师准备一些小精灵的图片或者玩偶,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一:导入新知1.教师出示小精灵的图片或者玩偶,引导学生发表对小精灵的猜想和认识。
2.引导学生联想小精灵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样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步骤二:学习歌曲《小精灵》1.教师播放歌曲《小精灵》,让学生用欣赏的方式聆听。
2.教师给学生分发歌曲《小精灵》的歌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跟随节奏,齐唱歌曲《小精灵》。
4.学生进行歌曲《小精灵》的分组练唱,每组分别进行小精灵的呼唤、跳舞等动作。
步骤三:活动设计1.随着歌曲的节奏,教师做出一系列的动作,如拍手、跳跃、旋转等,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
2.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编排一套动作,并在歌曲伴奏下进行表演。
步骤四:巩固与展示1.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歌曲《小精灵》的演唱,并邀请学生跳舞、呼唤等动作,加强对歌曲的理解和表演。
2.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自己编排的动作,展示小精灵的形象和特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跟随歌曲节奏的同时,培养了集体合作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生也了解到了音乐元素节奏的基本概念及表现方式,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通过歌曲与动作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欣赏能力。
人音版小精灵优秀教案一、第一章:认识音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高、节奏、音符等。
2. 教学内容:讲解音乐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第二章:学习乐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常见乐器,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2.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乐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第三章:音乐欣赏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古典、流行、爵士等,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欣赏等方式进行教学。
四、第四章:音乐创作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作品。
2.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创作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际创作练习。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创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五、第五章:音乐表演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演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表演。
2.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舞台表现力,让学生进行实际表演练习。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六、第六章:音乐理论基础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基础,包括音阶、和弦、节奏等。
2. 教学内容:讲解音乐理论基础的概念和运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互动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
七、第七章:视唱练耳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视唱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听觉和识谱能力。
2. 教学内容:讲解视唱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音高、节奏的听辨练习。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八、第八章:音乐史知识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史的发展,掌握重要音乐家和作品。
教材来源: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一年级(1册)第七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管弦乐《野蜂飞舞》2、学唱歌曲《小蜻蜓》3、律动教学目标:1、通过听听、看看、说说、唱唱、演演等活动,感受并表现歌曲《小蜻蜓》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
2、通过聆听管弦乐《野蜂飞舞》,培养欣赏音乐的注意力,想象野蜂急促上下飞舞的形象,并尝试多元化地表现。
3、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感受不同情绪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蜻蜓胸饰等。
教学过程:一、学生听着《小蜻蜓》伴奏音乐、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感受、学唱并表现歌曲《小蜻蜓》。
1、启发谈话。
[师]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蜻蜓吗?”[生] “见过,见过……”[师] “喜欢小蜻蜓吗?”[生] “喜欢,很喜欢。
”(随机贴上“小蜻蜓”画纸)[师] “那你们见到的小蜻蜓,它们在干什么呀?”[生] “它们在做游戏;找朋友;捉害虫……”2、第一遍律动,自由表演。
(播放《小蜻蜓》伴奏音乐)[师] “吴老师想看一看你扮演的这只小蜻蜓在干什么?”音乐停后动作造型。
[师] “你这只小蜻蜓在干什么?”[生] “我在捉虫;我在玩;我在休息……”[师] “真是一群能干的小蜻蜓。
”“你们觉得刚才听到的音乐美吗?”[生] “美”[师] “是的,它很美。
就像小蜻蜓飞呀飞,飞呀飞,太美了!”3、第二遍律动,发现美的和与众不同的动作。
(继续播放《小蜻蜓》伴奏音乐)[师]“ 我们再来做做小蜻蜓,这么美美地来飞一飞。
”4、鼓励动作美的和动作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同学,请他们做一做,大家学一学(随机送小蜻蜓胸饰)5、第三遍律动,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
(继续播放《小蜻蜓》伴奏音乐)。
(随机送小蜻蜓胸饰)[师] “我们这里肯定还有许多爱动脑筋的小蜻蜓,吴老师都来不及看,现在我要好好地再来找一找。
”6、引导[师] “咦,这么多聪明可爱的小蜻蜓,它们会在哪里飞呀?”[生] “池塘边;草地上;荷叶上;花的身上……”[师] “我这只小蜻蜓飞累了,哪棵小树愿意让我停一停,休息休息?”“小蜻蜓除了可以在小树上休息以外,还能在哪里休息呢?”[生]“ 小花;大树;荷叶……”(学生随机演一演,教师随机去停一停)7、第四遍律动,情境表演。
人音版小精灵优秀教案第一章:音乐基本概念1.1 音乐的基础知识音阶、音符、节拍、节奏、和弦等基本概念的解释和演示。
音乐术语和符号的理解和使用。
1.2 音色的探索不同乐器和声音的特点和区别。
音色的变化和表现力。
第二章:音乐欣赏与分析2.1 音乐作品的欣赏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如古典、流行、民族音乐等。
分析作品的结构、风格、情感等。
2.2 音乐作品的解析学习音乐理论,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探索作品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第三章:音乐创作与表达3.1 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学习作曲的基本技巧,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如歌曲、乐曲等。
3.2 音乐表达与表演学习音乐表演技巧,如唱、奏、舞等。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音乐与文化4.1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探讨音乐与文化、历史、社会的关系。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
4.2 音乐文化的探索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如民谣、传统音乐等。
探索音乐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五章:音乐技能训练5.1 声乐技巧训练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呼吸技巧,音准和节奏的控制。
练习不同风格的歌曲,提高声乐表现力。
5.2 乐器的演奏技巧学习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练习简单的乐曲,提高乐器演奏水平。
第六章:音乐历史与流派6.1 西方音乐史概述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典、浪漫、现代等时期。
重点介绍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
6.2 东方音乐史探索东方音乐的发展,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音乐传统。
了解东方音乐的特点和影响。
第七章:音乐与舞台表演7.1 舞台表演技巧学习舞台表演的基本技巧,包括动作、表情、舞台位置等。
练习合唱、群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7.2 音乐剧与歌剧了解音乐剧和歌剧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欣赏经典音乐剧和歌剧片段,分析其表演特点。
第八章:音乐与技术8.1 音乐制作基础学习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包括编曲、录音、混音等。
第六课小精灵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二、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
教学内容:一、表演《小青蛙找家》、《小蜻蜓》二、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教材分析一、欣赏二胡齐奏曲《小青蛙》乐曲取材于山东菏泽地区的一首民间儿歌《花蛤蟆》。
此曲全长只有三分钟,但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的学生们把它演奏得生动活泼,谐趣横生,深受国内外听众欢迎。
曲作者徐仪当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一年级的学生。
她深深了解儿童们的心理状态,用自己那还带着稚气的热情创作了这首乐曲。
曲中的小青蛙好比可爱的少年儿童,他们正在幸福地成长。
二、管弦乐《野蜂飞舞》《野蜂飞舞》是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900年创作。
原歌剧《萨丹王的故事》中的一首管弦乐幕间曲。
歌剧的脚本取材于俄国诗人普希金(179 9—1837)同名童话诗。
歌剧故事写的是:萨丹王出征在外,皇后生下王子。
但王后的姐姐出于嫉妒,给沙皇写信污蔑皇后生的是怪胎。
萨丹王听信谗言,下令将皇后和王子装入木桶投进大海。
后木桶被海水冲上荒岛,母子死里逃生。
王子长大后无意中从鹰爪下救出了魔法变成天鹅的公主。
公主为了报答王子,帮助王子变成一只野蜂,跟随商船飞跃大海,回到皇宫去报仇。
在船主的帮助下,王子最终实现了目标,战胜了恶人,使萨丹王终于醒悟,接回了皇后。
全家团聚,王子和公主结为终生伴侣。
本首乐曲表现王子变成野蜂急切的想飞到宫中归心似箭的心情。
音乐具有无穷的体裁特征,连续16分音符的半音级进的滑行音调,形象地模仿了野蜂飞舞嗡嗡叫声,曲调忽高忽低,音量时强时弱,既表现了野蜂盘旋飞舞,又表现了王子归心似箭的心情。
三、歌曲《小青蛙找家》这是一首通俗简练,富于儿童情趣的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二四拍,五声宫调式。
人音版小精灵优秀教案第一章:音乐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高、音长、节奏、节拍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概念介绍。
2. 音高的识别和练习。
3. 音长的理解和练习。
4. 节奏和节拍的概念及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唱名、拍手等,感知音乐的基本元素。
3. 视听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听音乐等方式,加深对音乐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音乐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
第二章:简谱识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包括五线谱、音符、休止符等。
2. 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提高音乐阅读理解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简谱的基本知识介绍。
2. 五线谱的识别和练习。
3. 音符和休止符的识别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简谱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唱名、拍手等,感知简谱的基本元素。
3. 视听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听音乐等方式,加深对简谱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简谱的识别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
第三章:唱名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唱名的基本知识,包括音阶、音程等。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和唱名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唱名的基本知识介绍。
2. 音阶的识别和练习。
3. 音程的识别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唱名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小精灵》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小精灵》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歌曲《小蜻蜓》,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二、引导学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力和创造力。
四、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抒情优美的音乐情绪,用不同的速度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想象,对学生进行保护益虫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歌曲,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歌曲思想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跟随《口哨与小狗》和《拉勾勾》剪辑而成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让学生掌握二拍子的基础上,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简介小蜻蜓用谜语引出“小蜻蜓”细细身体长又长,身后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
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有关小蜻蜓的知识,初步渗透保护益虫教育。
三、感受音高身体语言3、师弹旋律A、B、当弹到这两条旋律的时候,学生身体模仿蜻蜓往低处飞2、师弹旋律A、B、当弹到这两条旋律时,学生用身体模仿蜻蜓往高处飞。
三、学唱歌曲《小蜻蜓》1、观看媒体:哪只蜻蜓飞舞的动作最适合这段音乐?4、通过大屏幕随三拍子音乐模仿小蜻蜓飞舞、捉虫。
5、启发学生用手势为歌曲旋律伴奏,并根据学生动作分组进行合作。
鼓励学生创作不同的身体节奏。
4、跟老师朗读歌词。
5、师:你认为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朗读?生回答。
6、师:你觉得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朗读?7、同听唱法教学,学生轻轻跟唱歌曲,并徒手在空中飞感知乐句。
8、师扮演小蜻蜓,做出捕蚊的动作,生扮演草丛,全体演唱歌曲。
9、请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分别扮演蜻蜓、草丛,全体表演唱。
六、情境表演1、出示三张图片,请学生观察,小蜻蜓在干什么?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后小结。
小蜻蜓自由飞舞的图片小蜻蜓高兴游戏的图片小蜻蜓辛勤捕蚊的图片2、启发学生从音乐的力度、速度、声音的连贯去表现三幅图片,并进行演唱。
3、把图片和音乐结合,让学生根据音乐速度的不同,表现不同形象的萤火虫。
小学音乐《小精灵》教案小学音乐《小精灵》教案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小精灵》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小精灵》教案1教学目标1.聆听《小青蛙》,感受民族乐器所表示的小动物,通过聆听感受小青蛙的形态动作。
2.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的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保护小动物的爱心难点:歌曲《小青蛙找家》“跳跳,呱呱”的衬词要唱得短促有力,结束句唱得连贯。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录音《大家来劳动》在教室中进行律动.二、师生问好三、聆听《小青蛙》1. 简要介绍中国民族拉弦乐器:二胡2. 初听音乐,提示:你听到音乐中有什么的叫声?3. 揭示课题:小青蛙。
种子非常雨露,盼着喝饱了雨水发芽长大,小青蛙们也很喜欢下雨天呢。
4. 聆听音乐,由同学扮演小青蛙,边叫边律动5. 再次聆听音乐,让同学随意做动作表示夜色、狂风、云雾6. 让同学把听到的音乐,想象并编故事四、扮演《小青蛙找家》1.由聆听音乐《小青蛙》导入歌曲2.展示课本插图,让同学四人一组编“小青蛙找家的故事”。
3.听音乐教师和同学互动4.同学跟音乐进行扮演5.教师范唱,同学跟琴进行模唱6.教师边唱边讲述青蛙的心情,教学随笔小学音乐《小精灵》教案2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示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示自身保护动物,维护大自然的心情。
二、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重点、难点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学唱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歌曲所表达的含义。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复习歌曲1.听歌曲《洗手绢》,并轻轻跟着唱。
人音版第1册第7课《小精灵》教案
第七课小精灵
一、教学内容:
1、表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聆听《小青蛙》
3、聆听《野蜂飞舞》
4、表演《小蜻蜓》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表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
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2、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范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开始和结束。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
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4、能按节奏创编歌词。
5、聆听《野蜂飞舞》,想象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并表演《小青蛙找家》;
2、歌词创编。
教学目标:。
课题:小精灵课时:9——2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音乐《小青蛙》《野蜂飞舞》,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小青蛙》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青蛙的叫声。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青
蛙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青蛙的动作表演。
2、聆听《野蜂飞舞》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
(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
的形象,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3、编创与活动: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
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
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
想一想哪首歌曲
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三、结束部分:小结。